大腸癌|中女茹素10年竟患癌 醫生揭迷信+吃2類食物所致 附5大症狀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與飲食習慣有莫大關係。有醫生分享個案,指有一名50多歲的婦人,進行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有瘜肉,惟因宗教信仰問題而拒絕切除。結果兩年後因大便出血再次求醫,證實患上大腸癌第三期,醫生指,患癌除了因為延誤診治,還與常吃2類食物有關。
婦人因迷信 堅拒切除瘜肉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張振榕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個案,指有一名50多歲、有特殊宗教信仰的婦人,在進行大腸鏡檢查前已表明「假如我有瘜肉,你都不可以切」,結果最後真的有瘜肉,即使醫生勸告了逾10分鐘,婦人仍堅持不肯切除。
2年後大便出血 揭患大腸癌
醫生指,婦人大腸內有一個0.8厘米的腺瘤,於是告知她需要處理,因5至10年內有機會變成癌症,若不肯切除,亦建議她半年內亦一定要再來做第二次檢查,惟婦人未有理會。直至兩年後,該名婦人因大便出血而再次求醫,進行第二次大腸鏡檢查,結果證實患上大腸癌第三期。醫生表示婦人在短短兩年內惡化成大腸癌,並不無原因,因婦人當時目測瘜肉已有0.8厘米,而一般來說,大腸腺瘤超過1厘米以上便很危險,已經在變癌症的邊緣。
醫生揭常吃2類食物所致
醫生續指,婦人因信仰茹素10多年,一直都是吃很油膩的東西,長期食用素肉、素雞、素魚等加工素食,而且很喜歡吃甜食,這種高油脂飲食、纖維質不夠、油炸品,都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危因素。最後該名婦人需切除一半腸子,並且進行化療。
本港第2號癌症殺手
根據衛生署資料,大腸癌是本港第2號癌症殺手。大腸癌多數是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
大腸癌3大風險因素
1. 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
2. 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
3. 缺乏體能活動、肥胖、飲酒和吸煙
5類高風險人士
1. 50歲或以上男性
2. 帶有遺傳性的腸病,例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
3. 大腸長期發炎,例如「潰瘍性結腸炎」
4. 過往有大腸瘜肉
5. 有大腸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大腸癌常見5大病徵
1.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2.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3. 大便後仍有便意
4.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5.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由於這些病徵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如果發現有關症狀,應盡早求醫。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