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貼士|中醫推介5種冬天養生食材 1款湯水補腎養陽 素食者都啱
立冬養生|11月7日是「立冬」,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冬季的開始,北風增強,氣溫下降。《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何慧潔,從中醫角度講解立冬後的養生貼士、合時飲食。
中國以農立國,古代立冬是大自然的天氣開始嚴寒,草木凋零,農作物在秋收後,納入倉庫收藏;動物亦躲起來準備冬眠的時節。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中醫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體的精氣亦會進入「冬藏」的情形。而在五行學說,冬天對應屬水的臟腑──腎臟。這段時節應做好順應天道的準備,補腎養陽,帶來健康的身體好過冬。
宜少食生冷寒涼食物
冬日氣溫開始下降,雖然香港地處南方,11月的天氣仍然是乍暖還寒,但氣溫一定是逐漸向下變冷的。大地的陽氣慢慢減少,人體的陽氣亦會慢慢收入體內。所以入冬適合進食溫補陽氣的食物,亦應減少進食生冷寒涼的食物。
冬日亦應調整起居作息規律,《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睡眠時間較春、夏、秋的三季稍長,亦且更應該待日出之後,穿好衣服保暖才外出作活,免受寒氣侵襲。
現代醫學亦證明,冬天由於日照較少且氣候寒冷,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動力較差,容易產生情緒低落、抑鬱的情形。因此,冬季亦應調養情緒,做到心平氣和,「精神內守」,保持心理健康。注意以上這幾個飲食、作息,調志的要訣,便能順應大自然冬日陽氣潛藏之道,養好腎臟,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根基。
5種冬日養生食材
【1】栗子
性溫,味甘平;入脾、胃、腎經。能養胃健脾,補腎強筋,對增強肌肉及增加體力有幫助。
【2】羊肉
性溫味甘,入脾、腎經。《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力,治虛勞惡冷,五勞七傷。」對冬天手足冰冷,久病或產後氣血虛弱血虛、頭暈,腹部冷痛均有補益作用。
【3】生薑
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冬天天氣寒冷,飲杯生薑茶可驅風,暖胃非常舒服。另外,若不慎感染風寒,感冒初起,有發冷、畏寒、咳嗽、頭痛,若及時飲用生薑茶,可起發散風寒,防治感冒的功效。
【4】黑豆
味甘,性微寒。能補腎益陰,健脾利濕,除熱解毒。中醫認為色黑入腎,治療腎虛引起的尿頻、頭暈眼花,視力減弱、鬚髮花白。古書載「煮料豆藥方」,服用經中藥炮制的黑豆,能烏須黑髮、固齒明目。
【5】合桃
性甘,味溫。歸肺、腎、大腸經。能補腎強腰,溫肺定喘,潤腸通便。
1款冬日湯水推介
材料(4人份量)
鮮淮山1條(約400克)、黨參15克、栗子(去皮)10粒、黑豆30克、紅棗6粒、瘦肉200(若素食者可用腰果30粒取代)
功效
健脾益氣、補腎養血,可在冬日裏增強體力和改善疲勞。
做法
1.瘦肉汆水,淮山去皮切塊,黨參、黑豆、紅棗洗後浸1小時
2.將所有材料加12碗清,放入煲內、大火煮滾者小火煮1.5小時,加鹽後即可飲用
(全文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