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簡稱「滬」 追尋歷史有因由
【有線新聞】內地多個省市都有簡稱,而上海稱為「滬」,但究竟是為甚麽呢?
這裏是位於松江新城北部的廣富林文化遺址,一座座三角形屋頂坐落在富林湖中,所有展廳都設於水下面。文化展示館位於第一座大屋頂和側邊的圓形建築內。
廣富林文化遺址工作人員李倩表示:「這幾個屋頂它是根據江南的一個三進院落設計出來的,因為上海的這片土地就是從海中升起的,還有一個寓意,就是寓意著廣富林這個文化的水落石出,所以(展館)就設在水面之下了。」據歷史記載,松江是上海地區最早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在元代改名松江府,有考古人員在遺址發現大量來自史前文明的遺跡,所以這裏就成為了「上海之根」。而崧澤文化是遺址內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定居文化,早在約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居住生活,且當時的先民已經會使用陶器。
廣富林文化遺址工作人員李倩還表示:「上海的簡稱是「滬」,「滬」其實就是漁民捕魚的一種工具,它最早起源於「滬瀆」,「瀆」是指獨流入海的河口,就是在松江的入海口進行捕魚,就被稱為「滬瀆」,因為上海是在這裏誕生的,所以就把「滬」作為上海的簡稱了。」
據資料顯示,「滬」是在海邊淺灘上插列竹柵,用繩編結,向岸的兩翼張開,潮漲時竹柵被海水淹浸,潮退時,魚便困在柵內,這種捕魚工具現今稱作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