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多個貧困地區鄉村發展地方優勢 帶動周邊村落脫貧致富
【有線新聞】內地近年大力推動鄉村振興,不少鄉村憑藉獨特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成功脫貧,它們亦會透過合作,帶動周邊村落共同致富。
位於河北保定的駱駝灣村,地處太行山深處,2012年時仍然是一條貧困村,人均收入不到千元人民幣。但近年來,村民憑著優質空氣、純淨水源等獨特優勢,通過種植香菇開發出一條脫貧致富之路,不但人均收入提升至2.6萬人民幣,更帶動周邊村落發展。駱駝灣村村支書顧瑞利:「新的一年裏,不光是駱駝灣村要富,我們還要帶動周邊村共同富裕起來,我們在北水峪又建了十八個大棚,現在正在布局民宿提升,讓每家每戶把民宿產業做大做強,而且我們要把景點做好、做大,把周邊各個村都要帶動起來。」
同樣是脫貧村,新疆和田的阿孜乃巴扎村則走一條截然不同的致富路,當地聚焦發展民族特色綢緞「艾德萊斯綢」,圍繞這種國家級非遺技藝,打造成完整產業鏈,帶動當地人均收入接近兩萬元人民幣。新疆和田吉亞鄉副鄉長周亞飛:「我們形成了『企業+合作社+農戶』這種產銷模式,通過完善線上和線下的銷售渠道,提升我們市場競爭力。」
而在四川涼山的呷古村,則圍繞彝族刺繡工藝,大力發展特色民宿、農家樂、非遺研學等鄉村旅遊產業,令這個曾經深度貧困的村落變成非遺旅遊景區。村民吉俄羅英木:「我現在每個月賣彝繡可以掙到3,000元,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好的日子,我還要繼續努力把手藝學得更好,把日子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