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會中國館結合傳統與科技 設計與展品都見心思
【有線新聞】日本大阪世博會舉行在即,周日將正式對外開放的中國館,展館的設計和展品都非常有心思。
中國館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會其中一個最大的外國自建館,建築以竹簡為設計靈感,結合傳統漢字和書卷詩詞,彰顯中國元素和文化氣息。館內展品繁多,有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最大的青銅單件文物、青銅神樹複製品 。
另外不少展品都透過科學技術作立體呈現,例如在「天人合一」展區就有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大型多媒體裝置。大阪世博會中國館講解員:「大家戴上VR眼鏡,再看這個大圓盤的時候,把手伸出來,這個鳳鳥就會飛到我們的手上,和我們的觀眾有一個很好的互動體驗。」
館內的「生生不息」展區包含多項創新科技發展成果,其中最受關注的展品是珍貴的月壤。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這次我們將展示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從月球採回的樣品,這將是中國館在這屆世博會上獻給全球世博觀眾的一份最珍貴的展品。」
中國館的主題是「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有關方面希望展示出中華文明傳統生態智慧,同時展現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理念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