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逾九千傳統攤檔 商戶憂微利難抵貴租 學者倡供優惠助減壓
【有線新聞】內地積極推進建設便民生活圈,但不少傳統攤檔面對時代變遷,面臨經營困難。有學者認為政府應提供優惠,幫助小商戶繼續經營。
根據全國首份「小修小補」數據報告,廣東有最多傳統「小修小補」攤檔,數目超過5萬,其中廣州有超過9千間。在白雲區,這對夫妻經營改衣及修理鐘錶攤檔超過20年,他們稱攤檔能夠養家又幫到街坊,對此感到知足。鐘錶維修檔檔主楊先生:「有的經過這裏修的,有的是固定的(顧客),很難說、有時候好一點生意也有幾百塊,正常的一、兩百塊,做這些都是做熟客的,而且很熟的他很遠離開這裏,他都跑回我們這裏換電池和修錶。」改衣檔主:「他們講究穿著很精緻,都是改為主要,收腰、腰身顯曲線美那種。」
商務部提出要發展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以滿足市民在區內生活和工作需求,其中提到要以「社區工坊」形式,設立縫紉、修鞋、修錶、配鑰匙等攤檔,方便附近居民之餘,亦可以幫助傳統攤檔開拓新的生存空間。但隨著城市發展,傳統攤檔只能賺取微利,難以繳付昂貴租金,容易被淘汰。有專家稱政府應該要提供優惠,減輕小商戶的經營壓力。法治廣東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像我們講的這樣的好處,比如歷史、煙火氣、就業、勤儉等等,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正面發揚這個,例如給它規範,給它提供一些必要的一些減稅免稅,讓更多人可以就業,這個點用好了,是這個城市精細化水平的一個體現,也是廣州這樣老城市新活力的體現。」
截至目前,全國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共有150個,當局的目標是到2025年,在全國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全面推展多種類型的便民生活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