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擬成立基層醫療署 倡一人一家庭醫生 地區中心跟進長期病患
【有線新聞】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希望從預防入手,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最快明年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資助市民篩查及管理高血壓及糖尿病,地區康健中心協助改善生活習慣,有需要才轉介到公立醫院或專科。
政府估計到2036年,65歲或以上長者佔人口逾三成,慢性病患者亦會有300萬人,即是每三人就有一個,希望扭轉現時以醫院治療為中心的體制,改為以社區為本 、重預防,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我們必須作出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不止『長啲命』、更要『遲啲病』。」
全港現時只有兩成三人有固定家庭醫生,政府會提供資助鼓勵每名市民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選定醫生資助額便會跟著這名醫生,即使想轉醫生最少一年後。亦會要求所有參與政府資助計劃的私家醫生加入《基層醫療名冊》,預計約有五、六千名醫生合資格加入。最快明年中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資助市民做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資助金額未定,有高風險因素例如過重或45歲或上均是目標。
發現有慢性病的人之後到地區康健中心繼續跟進,有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協助改善生活習慣,穩定病情。萬一惡化,家庭醫生會轉介病人到專科及公立醫院。
普通科門診定位會改變,優先照顧低收入家庭和貧困長者,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普通科門診仍是我們的安全網,市民如果要去普通科門診,登記看醫生是仍然可以。不過如果市民想多一個選擇,想參加共同治理計劃,其實可以在(基層醫療)名冊內醫生,找一名家庭醫生。我們並非想分走現有(普通科門診)的病人,而是想早點找到不知自己是病人的人。」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建議成立基層醫療署及策略採購統籌處,統籌及整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