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過渡性房屋無障礙設施匱乏 電磁爐煮食、濕廁設計添危險 失明女:試過唔小心跣一跣

政府近年積極提倡共融,透過在公共房屋設置無障礙設施,協助殘疾人士融入社區。然而,《一線搜查》近日接到市民投訴,揭露部分過渡性房屋的無障礙設施嚴重不足,特別是對視障人士的支援欠奉,導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面臨重重障礙。
引路徑不足易生意外 視障人士外出如履薄冰
33歲的視障人士廖太與丈夫於半年前入住位於將軍澳的過渡性房屋,但居所內外的環境設計對她而言充滿挑戰。廖太完全失明,無法依靠視覺辨識環境,居所外的道路缺乏引路徑,令她每次外出都如履薄冰。廖太無奈道:「我只可以沿住牆行,但牆有好多條鐵柱,所以行時候要好小心。」更危險的是,附近設有單車徑,但缺乏提示設施,單車隨時可能快速經過,增加她受傷的風險。
居所內的設施同樣未有考慮視障人士的需要。廖太指出,過渡性房屋以電磁爐煮食,按鈕缺乏觸感或語音提示,令她無法確認是否開火或調節火力。「我已經係全失明,明火對我嚟講係要聽聲,我一開個爐時會有『噠噠噠』嘅聲,同埋我感受到溫度,我就會知開咗火、個火開咗幾大。」此外,浴室未有乾濕分離設計,沖涼後地面濕滑,她與丈夫多次險些滑倒。「廁所得浴室,有時沖涼又喺嗰度、去廁所又喺嗰度,有時沖完涼地下會好跣,之前我同老公都試過唔小心跣一跣。」
電磁爐煮食難辨火力 廖太:喺度住好多嘢都唔可以諗
廖太及丈夫原本與奶奶同住黃大仙,結婚後經社工安排搬入將軍澳的過渡性房屋。然而,現時的居住環境卻令她感到不便甚至無奈。她坦言:「始終呢度又冇得煮嘢食,咁出去食嘢好貴㗎嘛,咁我老公份人工就咩都冇晒㗎啦。如果你生個B係度,個B幾個月就要煲粥,都煲唔到。喺度住好多嘢都唔可以諗,真係要環境穩定晒先夠膽諗呢件事。」
根據資料,該過渡性房屋僅設有三個無障礙單位,且僅限於需在室內使用輪椅、非短暫性居住的殘疾人士申請。
香港失明人士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指出,有會員亦曾反映將軍澳的過渡性房屋由內至外的無障礙設施均顯不足,包括附近通往港鐵站、交通交匯處的引路徑都較少,規劃對視障朋友來說都不算友善,阻礙到他們的日常生活,認為殘疾人士、視障人士居住在設備齊全的公屋會較為安全。
區議員倡採取體恤措施 增無障礙設施、設專門公屋輪候隊伍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就表示,廖太的經歷並非個別例子,過渡性房屋無障礙設施不足的問題並非新鮮事,類似情況在全港多個過渡性房屋項目中屢見不鮮,不少過渡性房屋都缺乏引路徑等基本設施,未顧及視障人士的需要。他認為,現行公屋輪候機制對視障人士缺乏針對性安排,「佢哋(失明人士)排緊嘅隊,其實同一般人士排嘅係冇分別,所以佢哋等公屋等好耐。」
張美雄促請房屋署及社會福利署採取體恤措施,例如為視障人士設立專門的公屋輪候隊伍,或在過渡性房屋項目中增設針對視障人士的設施。
負責管理該過渡性房屋的機構回應表示,中心一直有與相關住戶探討如何優化項目的視障人士設施,並在今年3月初已完成相關設施的草圖,設施包括加強入口處的輔助引導徑。
78 HOY資訊台:《一線搜查》
播出日期:逢周一至五
播出時間:晚上8時77台首播、10時半78台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