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青少年上網成癮影響身心發展 促政府研向網科公司徵稅 葉兆輝:畀錢做補償工作
【有線新聞】後疫情時代,不少青少年都習慣長時間上網,網上欺凌的個案愈來愈多。有學者指,網絡科技公司有社會責任減少網絡世界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政府亦可以考慮向他們徵稅。
不少青少年疫情後都習慣「宅」在家,長時間上網除了可能影響身體發育,亦有機會出現不同精神問題。有港大學者指追蹤研究顯示,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兒童,長大後患有過度活躍症行為或其他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大幅增加。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現在除了主流的網站,還有一些『暗黑網』裏面有很多罪案正在發生。如果太過縱容、不理會小朋友,讓他長時間自行在網絡世界浮沉,最終除了有網絡欺凌外,在網上涉及很多性的罪行或是很多不同精神健康的壓力行為,其實影響非常大。」
亦有學者指本港需要更多預防措施,防止這些罪案繼續惡發生,推動網絡文化的科技企業要肩負起社會責任,推出保護兒童措施,否則政府可以考慮向他們徵稅。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其實他是故意地、有意地令人沉迷,因為他們覺得他投入愈多時間在網上,他們就能賺得愈多錢。其實這件事,我覺得與毒品從另一方面去看,傷害並不會比較小,我們真的要去想一想如何有效地做,否則科技巨頭要支付更重的稅,就因為它們做了這麼大的傷害,就要給這麼多錢出來做保護、補償工作。」
兩位專家都建議家長可以多與子女外出活動,減少子女上網時間,同時要教導他們分辨網上內容,建立正確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