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11個郊野公園引入AI監察器 助偵測山火 最快明年4月完成
【有線新聞】去年有22宗發生在郊野公園或者附近的山火,漁護署在多座山火瞭望台安裝智能監察系統,利用紅外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讓山火隊更快知道火頭位置。
每年十月至四月都是容易發生山火的日子,適逢掃墓季節,市民上山拜祭,隨之而來就是山火報告。要防止山火蔓延,就要快速找出火頭,漁護署獲科技統籌計劃撥款,在全港11座郊野公園的山火瞭望台安裝智能山火監察系統。目前,田夫仔、八鄉、海下及黃竹洋的山火瞭望台已經安裝,其餘的就會於明年四月完成。
這雙四周望的「眼仔」並不是一般的鏡頭,而是利用紅外線監測山頭的溫度同光度,配合影像分析及人工智能,哪裏有火頭就可以立刻知道。每個監測器的探測範圍大約五至八公里,在紅外線熱成像技術協助下,即使在能見度較低環境都能探測到火種。
漁護署相信有了這套系統,山火控制中心就可以更迅速行動,派山火隊趕赴火警現場。漁護署郊野公園主任李英銘:「其實他們每次都要長途跋涉走上山頂,當值去監察山火。到了今天如果我們利用科技 ,好處就是第一它幫我們做到重複的工作,不用24小時有人不斷監察。加上適應香港環境的人工智能模式去探測山火,所以其實它在火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能判斷是否山火。」
漁護署又指,雖然本港氣候潮濕,發生很像南韓東南部嚴重山火機會較低,但仍然呼籲市民在郊野不要留下火種,為保護大自然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