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大埔林村河兩岸路面淪「陷阱」 石磚鬆脫一碰即散 區議員跌倒瘀足一年
風化本是自然現象,但若果因為日久失修而害了途人,就有必要適時翻新。說的是大埔林村河兩岸的路面,這段當地街坊慣常散步、慢步、踩單車的路,早在80年代用上石磚鋪設,但所謂「日子有功」,不少石磚早已鬆脫,但當局多年來都是「見爛補爛」,令路面如同「俄羅斯方塊」,石磚與混凝土交錯混雜,淪為「行人陷阱」,不少街坊都曾絆倒受傷。
本身也經常在林村河兩岸慢跑的大埔區議員黃碧嬌,路面問題已經持續多年,當局「見爛補爛」根本是無濟於事,她自己也曾經因此發生意外而受傷,「我是跑的,當時這裏有人行過,這裏又有車仔推過,然後我便避開。我望住他,打算避開,便踢到這裏(石磚與混凝土交錯處),這塊磚剛好凸出來,踢下去便向前趴下去。」
黃碧嬌自言其後也再次「中招」,而且傷勢更慘,「剛好這兩塊石頭凸出來,剛好我的球鞋被卡住,被卡住我便向前趴下……接近一年時間,這個膝蓋位置全部是瘀青……還有這裏周邊全部也是瘀血。」黃碧嬌指當日入院時已經要坐輪椅了,剛巧對面床的病人也是跌倒受傷,而且正正也是在林村河的路上發生。
「我覺得真是好過份,因為這塊石頭是80年代所鋪設……這塊石頭鬆脫了,直頭有個洞口位置在這裏,剛好夠位讓你絆倒。」黃碧嬌指投訴過後,當局雖然有馬上修補,但所用上的混凝土這一年來也開始鬆脫,她質問當局可否簡單地把石磚拆去,但對方稱並非其部門所鋪設,要追溯至區域市政局的年代,可能是土木工程拓展署,但現時如果向路政署反映也未有明確答覆。
據了解,渠務處計劃展開「下林村河活化工程」,當中包括活化現有明渠,工程預料在2026年完成。黃碧嬌建議當局同時處理水質問題,現時只靠定期每年清理河床淤泥並不夠,而且這段路亦欠缺避雨頂蓋,只得一處「烏蠅頭」火車裝置能稍稍避雨。她認為增添上述措施、設備,可以有助將林村河兩岸打造成大埔地標。
《一線搜查》HOY TV77台
播出日期:逢星期一至五
播出時間:20:00-20:30
78台 22:30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