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潮劇唱腔「一唱眾合」別具一格 難覓新一代接班 林樹光:冀獲資助在港傳承
【有線新聞】潮劇的特色是音樂和唱腔與別不同,除了用真聲演出,還保留了「一唱眾合」的表演形式。
潮劇,又稱潮州戲、潮音戲,或者是潮州白字戲,以潮州話來演唱,據說在明朝已經出現,當時被稱為潮調或潮腔,是由宋、元南戲演變出來,潮劇在2006年獲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與別不同的音樂和唱腔是潮劇的特色所在,潮劇除了會用真聲演出之外,還保留了一唱眾合或二三人合唱的形式。
香港潮人文藝協會秘書林樹光:「真聲的意思是我跟你對話,這一把聲去唱戲;還有一個就是和音,如今我們稱為和音,我們潮劇稱為「幫聲」。「幫聲」的意思就是除了台前有演員演唱之外,幕後都有一群和音師傅在後面唱和音,一齣戲在舞台上演繹得是否好聽,都很著重主角,和音都很重要。」
潮劇的行當相當齊全,與粵劇有些相似,其中以生、旦及丑最具特色。林樹光:「其實所有劇種都有分這4個角色,粵劇又好、潮劇又好,有生,小生、老生;旦,花旦,我們就有閨門旦,還有青衣(旦);淨,淨的角色用我們潮州語說是「烏」,即是黑面,化妝化到整張臉都是黑色,多數都是演奸角,但其實都有特別的特別例子就是包公;丑角在潮劇是比較特出,有不同種類的丑角,但潮劇多數都是,這個角色多數都是風趣。」
歷史悠久的潮劇,跟很多傳統戲曲一樣,同樣面對青黃不接,身為潮州人的林樹光肩負起推動潮州文化的擔子。林樹光:「我作為一個潮州人,我都是香港長大,我覺得如果潮劇可以在香港繼續傳承,因為這是一種文化,一種潮州人的文化,我們應該多點推廣給別人。希望得到政府資助,可以將這些傳統劇目,帶到學校也好、帶來社區亦好,等多一點人接觸得到。」
雖然推動香港潮劇發展的路難行,但林樹光希望透過不同的演出及排練,讓大家多認識潮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