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外賣平台六成訂單早到或遲到 最多快逾半小時 普遍貴過外賣自取
【有線新聞】消委會實測6間外賣平台,發現六成訂單沒依照預計時間送達,大部分是早到,最快比預計早超過半小時。
疫情以來,愈來愈多人使用外賣程式,手機按一按就可以「等開飯」。消委會測試6間外賣平台,去年12月實測點餐56次,全部成功下訂單,但6成訂單沒依照平台預計送餐時間送達。
遲到的有9次,早到的有25次,最快試過比預計早逾半小時。消委會就認為提早到不代表一定是好事,有個案就因為外賣早到,食物不翼而飛。
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如果你趕不及回家或者趕不及收貨,若果已經說了何時到達,特別是指明一個時段,例如7時至7時半到達,其實消費者已經在等半小時,已經預留了消費者的時間。但若仍然有早到、遲到的情況,對消費者而言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等,不止要等遲到還要等早到。」
用外賣平台「買」了方便及時間,付出的代價就會平時高。實測中141項項目中,超過八成的價格均較顧客到食肆外賣自取貴,差價最高的是快餐店魚柳飽,比原價貴八成半。黃鳳嫺:「我們很難去控制價格定價,餐廳會考慮給平台的佣金,再決定加價的水平,消費者當在平台點餐時要考慮清楚是否願意付這麼大的差價。」消委會又建議消費者多用不同平台比較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