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入圍海外影展「穩賺」 門外漢擲百萬當電影老闆 票房仆直蝕剩4萬怒告欺詐
【有線新聞】電影發燒友多少也有幻想過成為「電影大亨」,奈何往往是人算不如天算。江蘇就有一名電影門外漢因聽信推銷人員,得知某部電影已入圍釜山電影節,男女主角也是有人氣的實力派,決定於電影在內地公映前花百萬元加入投資,詎料票房「仆直」收場,最終只分得4萬元回報。事主不滿合約令他只能「分最後一杯羹」,因而怒告欺詐。
男女角名聲正起 事主料投資十拿九穩
綜合「荔枝新聞」、「澎湃新聞」報道,孫姓事主於2019年底透過某影視公司的宣傳行銷,花100萬元購買了一部電影2.63%的投資權和收益權。由於電影此前已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據報男主角亦憑此於內地一個青年電影周拿下年度新鋭男演員,同為實力派的女主角近幾年名聲大起,有多部熱門影集在播,事主因而覺得這筆投資十拿九穩。
報道指出,轉讓合約亦明確了導演、監製、主演、預計公映時間、投資總金額等基本要素,有些約定十分詳細專業,讓事主這個外行人覺得十分放心。然而,電影2020年內地放映後累積票房僅300餘萬元,影視公司測算後告知事主可分到4萬餘元。眼見百萬元投資虧足96萬,事主無法接受,多番談判無效後訴至法院,認為合約存在欺詐。
結算複雜、影視公司主導 合約含魔鬼細節
影視公司則辯稱影片已按合約約定上映,票房完全受市場影響,是「不可控」,不能因為虧本就認定公司詐欺;投資合約亦有風險提示,雙方共同承擔投資風險,不保本,更不穩賺。不過,法官發現收益結算十分複雜,需先扣除多個名目款項,再由影視公司分配剩餘收益,最後才按合約分給事主,意味他幾乎是「分最後一杯羹」。所謂「魔鬼在細節」,事主因忽略這些,未充分預估投資風險,僅憑「一腔熱血」就投資。
此外,事主對影片宣傳、上映、收益等情況完全依賴影視公司告知,是電影圈門外漢,沒有能力參與電影實務,因此合約約定由影視公司包辦製作、發行等所有事項,全權處理一切與總投資支用、整體財務事宜。約定看似是讓事主「坐享其成」,但是一旦發生爭議,事主不清楚成本支出、收益狀況等,陷入舉證被動,在訴訟中要承擔不利後果。
法官:外行人要有蝕本預期 經調解終取11萬元
法官雖然認同「外行人」處於投資交易鏈下游,難以及時跟進項目進展,同時影視產業具有許多不確定性,產生影響環環相扣,加上產業內外資訊不對稱 ,「外行人」投資風險高;強調參與影視投資並不是「致富密碼」,要充分認識影視行業高投入、高風險,對「蝕本」有心理預期。最終經法院調解,影視公司減讓部分宣傳發行費用,同意向事主結算支付11萬元。
有網民根據案情線索,指涉事電影可能是《通往春天的列車》,而男女主角確實均是實力派,參演過不少億元票房佳作。有電影評論則指出,由於電影是時代題材、刻劃基層,但在當年疫情期間難以成為觀眾捧場的「主流」,可算生不逢時。不少網民都認為事主蝕錢「與人無尤」,戲言這96萬是交足「智商稅」、投資電影「風險比A股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