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醫生交流半年 不感大材小用:為整個國家病人服務 楊耀昌:人手上有幫助
【有線新聞】10名大灣區醫生4月來港交流,近半年過去,他們與本地醫生的合作如何?
來自廣州的匡煜坤派到瑪嘉烈醫院交流,初段時間幾乎跟資深醫生「拍住上」,開始慢慢適應。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匡煜坤:「臨床管理系統中,有較多其他功能。如何查閱病人預約了何時的覆診期,在哪裏覆診以及期間會做甚麼檢查都會一目了然,我在這方面起初都是不知道的。」
內科及老人科副部門主管楊耀昌:「首一、兩個月,我們的同事會一起巡房,巡房過程中會分享我們臨床的分析、經驗,以及文書、醫療系統的應用,又或者醫療文件等技巧都會分享。」
十位大灣區醫生在不同聯網都已獨立工作。不過操作內窺鏡、抽肺積水,這類入侵性醫療程序因為規例所限,仍要本地醫生從旁監督。楊耀昌:「平時很多時候都會有其他大學的學生會與我們一起巡房,都是巡房時做一些分享,都不會是真正拖慢。當然他們適應後,實際在人手上是有幫助。」
匡醫生在內地已是副主任醫師,相當於本港的副顧問醫生,他不覺得要本地醫生協助,會有大材小用的感覺。匡煜坤:「無論如何你的宗旨都是為了本地、整個國家的病人服務,解決他們在醫療、健康上的問題,本質都不會有差別。」醫管局現時正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恆常化兩地醫護的交流,亦希望可以增加交流人數及參與的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