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剪紙歷史過千年 藝術家巧手製百變作品 曾海外展出推廣工藝
【有線新聞】中國剪紙有過千年的歷史,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剪紙藝術家透過參加比賽以及到海外博物館展出作品,向外國人推廣剪紙藝術。
中國剪紙有過千年的歷史,最早期在農村社會出現,唐宋時期剪紙開始在民間普及,慢慢發展至今時今日,剪紙的構圖和樣式變得多樣化,更能傳遞豐富情感和訊息。
剪紙藝術家李雲俠展出其中一幅作品《手牽手》,「那麼你看到中間就是牡丹花,牡丹花代表花開富貴,然後手牽手則代表我們牽着手共同的目標組成美好的明天。其實我們剪紙有不同的手法,現在你看到的是單色剪紙,即是一張顏色紙一次性去完成。」
「那麼彩色剪紙則需要很多時間,你處理的手法是逐層去剪成小元素 ,我們再把他們編成一起。」例如另一作品《新娘子》,「頭上有各種閃爍的裝飾,然後上面這個牡丹代表花開富貴;燈籠代表紅紅火火的日子;『囍』字則代表我結婚當日是最美好的一刻;然後『龍』與『鳳』的蠟燭背靠著背,希望一輩子的生活都美滿幸福;然後兩隻老虎是希望我將來早生貴子,用紅彤彤去表達那種開心的心情。」
李雲俠:「這種剪紙是用不同的顏色逐層去組合成一種拼砌的手法。這種難度比較高一些,因為紙張是用不同顏色一層一層去剪和拼砌 ,那麼它需要很多工序去完成 ,這幅作品用了將近40天。還有這個是廣告紙 ,當你剪好準備黏合時需要十分準確 ,如果黏歪了就不能好像我們畫畫一樣,畫錯了可以擦一擦,剪錯了便不能補救了。」
在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剪紙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李雲俠就借著這個契機舉辦不同的展覽和工作坊,亦參加很多國內外的剪紙比賽,她的作品更曾經於法國羅浮宮展出。
李雲俠:「如果我不拿剪刀,不走到羅浮宮,人們都會一直認為中國的剪紙是機器造出來的。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我代表的是香港,我代表的是中國所有剪紙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