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3日
一線搜查|財務公司長期現人龍 外傭帶輪椅長者借錢攞禮物 僱主突收追數訊息感錯愕
不少外傭放假會外出與同鄉友人相聚,不過《一線搜查》發現近日典當舖及財務公司亦成為她們的聚腳點,每日有大量外傭在財務公司門外排隊借錢,不少人借完錢離開時更手捧一堆禮物。 原來財務公司早已向外傭下手,有僱主還會在社交平台群組分享收到高利貸追討欠債的短訊;另有網民亦爆料,指「呢間工人財仔舖頭,每日入邊起碼有50人逼緊排隊要借錢,未計出邊輪候攞籌到40幾號。好多時仲有好多工人帶住BB去借錢,借完仲有好多檸檬茶、糖呀嗰啲送。」 《一線搜查》攝製隊到現場觀察,發現平日裡已經有不少外僱到財務公司排隊,甚至有人推著坐輪椅的長者上來,她們手上更捧著多包相信屬於禮物的薯片。而假期日子更是人頭湧湧,當中荃灣一間分店內逼滿外傭,而門外亦長期有逾20人排隊,阻塞了樓層出入通道,部分人更要坐在等升降機的位置,連大廈亦要派職員到場巡視,維持秩序。而中環分店亦大排長龍,等借錢的外傭甚至排隊至走廊外;至於旺角分店,在接近關門時間仍有外僱上門借錢。 財務公司的宣傳告示,除了印有英文外,還有印尼文。據了解,透過該間財務公司借錢,均能獲得不同的小禮物,當中包括電子產品、零食、飲品等。不少外僱離開時除了手持一叠現金外,更捧著一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2日
一線搜查|外傭假日街頭聚賭成風 最低消費100元、專人「睇水」 僱主如何處理?
每逢假日,中區遮打花園一帶就聚集大批外傭。有觀眾向《一線搜查》報料,指該批外傭幾乎每個星期日都會在上址公然聚賭,「好誇張㗎,行過一定見到,真係好多人賭錢,嗰嗰企晒係度,引咗好多人行埋去望」,甚至質疑金錢來源。 《一線搜查》攝製隊近日到現場直擊賭局,早上10時許附近已經有3個非法賭檔,以外僱及南亞裔人士為主,有人做莊、有人負責在外圍「睇水」,監視外面風吹水動,一但發現不妥,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外傭便會收起啤牌。每局最低消費是100元,不時更有人下注500元。賭局快上快落,一局完了又一局,工人姐姐在半小時內輸光法定工資月薪5,000亦並非罕事。 中午過後,加入聚賭的人士愈來愈多,其中一檔連同圍觀者一度多達30人。眾人更轉移陣地,遷往對面空地繼續賭局。而當攝製隊表明身份後,眾人避而不答、慌忙四散,只留下啤牌、紙皮及摺椅。其他賭檔的外傭亦若無其事收起賭具,連聲否認有參與賭局。惟攝製隊在半小時後重返現場,發現原班人馬已經返回原地,繼續賭錢。 香港家庭傭工僱主協會主席容馬珊兒表示,「講真,啲工人有幾多錢去賭?佢入息有幾多?係咪真係賭咗一次賺好多錢,吸引佢哋再賭呢?」她認為沉迷賭博的外傭並不多,不想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7日
一線搜查|網購Coldplay香港演唱會門票中伏 騙徒假身份證扮實名買飛 訛稱工作人員可入後台
英國樂隊Coldplay將於明年4月在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行三場巡迴演唱會,門票在十月初公開發售,一個半小時迅速售罄。有粉絲未能成功搶購,惟有轉戰網上平台購買「黃牛票」,怎料墮入騙案。 其中一名苦主楊小姐向《一線搜查》表示,當時網上有很多賣家放售不同價錢的演唱會門票,自己考慮再三挑選了當中一位開價較便宜、又有多次買賣紀錄的賣家,以6,000元兩張的價格,購入原價每張2,099元的門票。 賣家為了博取楊小姐的信任,主動出示身份證,顯示是一位2005年出生、姓黃的男子,又傳送了搶門票過程的影片。但見楊小姐遲遲未下決定,賣家甚至使用激將法,向楊小姐施壓:「乜真係咁難操作咩」、「你畀唔畀都講句啦」、「你唔要我就俾其他人」、「睇你都係畀唔到啦」、「算啦」。 楊小姐雖然發現對方身份證上的名字與轉數快的全名並不脗合,「但嗰一刻信佢真係有飛係手」,最終受騙。賣家在楊小姐轉賬後,迅速封鎖其所有聯絡方式,甚至網上平台亦以有可疑為由,封鎖了賣家帳戶。 另一名受害人謝小姐就指,自己與9名朋友透過另一名同樣姓黃的賣家購票,售價較原價貴約500元左右,對方更聲稱自己是幕後工作人員,可以帶他們進入後台,最終與友人一共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5日
一線搜查|電工A牌難申請 僱主憂工人跳槽拒簽工作證明 業界:十年經驗都唔肯簽
《一線搜查》早前報道過有維修學院聲稱不需要經驗,只需報讀2萬多元的課程及做義工,便可以在一年內取得政府的電工A牌。有關報道播出後,引起社會極大迴響,《一線搜查》再接獲有業界人士投訴,指申請A牌程序有問題,能否成功申請要視乎僱主是否願意簽署工作證明,有部分人士已經有5、6年相關經驗,惟僱主因擔心僱員成功申請A牌後要求加薪或跳槽,而拒絕簽名,形容僱主掌握著他們的生死大權。 曾師傅透露,身邊有行家已經工作5年,但老闆只願填寫基本的電力工程證明,拒絕發出工作證明。「要填寫好仔細嘅文件,有啲僱主可能未必肯寫畀你,即係你『卡住』係到,即是你拎完證書,但係冇一份符合機電署嘅工作證明,機電署都唔會批畀你,攞唔到牌㗎。中間嘢大家都唔知,可能佢表現真係唔得,或者佢操守唔合乎電力安全等。」 他指出,電工行業涉及很多安全問題,現時制度下,僱主要負起很大責任去確保申請A牌的人士符合資格。「電工是專業職員,相對其他職業,如果稍有不慎,很容易危及個人及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現有的制度中,申請人必須要有5年工作經驗,但如果僱員有相關固定電力裝置的經驗,作為僱主係應該寫(工作證明)畀僱員。」 香港機電業工會聯合會主席張永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4日
一線搜查|東華東院巴士站「冇瓦遮頭」 長者眼科手術後被迫暴曬等車 運輸署一個原因拒裝上蓋
港島東醫院聯網早前將區內眼科服務重整,區內的日間手術,如青光眼、白內障等撥去東華東院處理。不少長者主要靠兩條巴士線前往東華東院,但巴士站偏偏「冇瓦遮頭」,在烈日當空下,長者做眼科手術後被迫暴曬等車,叫苦連天。有長者就希望加建巴士站上蓋,並在車站設置時間預報系統。 不少長者前往東華東院需要乘搭5B路線或8H路線的巴士線,雖然去程可以在前門下車,但回程時就要走約5分鐘路,在大球場門口等車,而且全程沒有任何阻擋物,如果錯過巴士開出,更要在巴士站暴曬等候。乘客吳先生:「呢條路,不論落雨定好天,巴士嚟到都唔係即刻開車,要10分鐘至15分鐘先會開。8H路線會等耐少啲,5B(班次)就密啲,但都要停車。啲人(乘客)就好辛苦,冇瓦遮頭,好天曬、落雨淋。」 乘客張太太就指:「個人已經唔舒服啦嘛,如果唔係都唔使睇醫生,年紀又大,曬太陽或落雨就好唔方便。」張先生:「梗係辛苦,我哋兩個80、90歲人啦。」而另一位乘客梁先生就指車次比較疏,「而且夏天時候,架車嚟咗,但司機要休息,變相我哋要係呢曬,架車又未開,變咗影響我哋健康,太陽太熱,自己都會覺得唔舒服。」乘客Ester:「坦白講,嚟得睇醫生,一係睇眼科、一係長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31日
一線搜查|唐樓冷氣機狂滴水 累鄰座大廈變水上樂園 住戶求助近三年無改善
一到夏天,家家戶戶都會開冷氣消暑,不過香港冷氣機滴水擾民投訴個案居高不下。有讀者向《一線搜查》反映,鄰座唐樓有多部冷氣機同時滴水,冷氣機水更沿帆布滴至自己所居住的大廈大門,導致大廈走廊長期有積水,外牆亦長滿了青苔。他又大呻事件纏繞近3年,曾向多個部門投訴,然而一直未見改善。 讀者陳先生(化名)表示,鄰座唐樓有多部冷氣機長期滴水,導致居住的大廈走廊有積水,非常跣腳,形容每日經過如同溜冰,而晚上情況更加惡劣,「因為人齊,大家返晒屋企,(冷氣機水)係咁滴,我哋大廈就好似水上樂園咁。」他又指,自己現時居住的大廈有不少長者,部分人需用拐杖及輪椅,而小朋友及孕婦行經亦非常危險,坦言最擔憂會有人受傷,「呢件事唔可以等,我驚有咩事影響其他住戶鄰居。」 為了解決問題,陳先生居住大廈的管理處亦有向涉事唐樓發律師信,然而由於該唐樓屬三無大廈,律師信至今仍放在信箱,未有人拆開。沒法聯絡涉事唐樓,管理處亦沒法跟進,陳先生只好向區議員求助,惟對方只將事件交予食環署,便未有再理會。 「你有你講,佢有佢做」陳先生坦言問題轉交食環署後亦未有成效,兩年仍未解決問題,他於是在今年7月再向新上任的區議員求助。他亦批評政府部門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5日
一線搜查|油麻地繁忙路段驚現碰瓷黨 二人「滾動擺位」惹熱議 的士司機:卑鄙
【有線新聞】碰瓷黨近年在香港街頭湧現,近日網上再廣傳一段離譜碰瓷影片,兩名疑似騙徒光天化日下慢慢「滾出去擺位」,躺在一輛已完全停下的士前約數米。影片引起廣泛討論,網民均指現今香港車輛安裝行車記錄儀(車CAM)極為普遍,碰瓷詐騙只會淪為網上笑話。 事發現場為油麻地窩打老道同彌敦道交界,影片中可見一輛的駛至該處時,前方一名身穿白衣的男子協助一名持拐杖、坐在地上的黑亡男子,移至馬路中心,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假裝被車輛撞倒。影片其後可見有一輛消防車途經,白衣男子見到後相當警覺,更嘗試拉起黑衣男子,但對方仍然不願意起來。 車行人士:「很新奇,因為這種情況只會在內地看到。」受訪市民:「他滾出去。根本(車輛)還未到達,還有一段距離。」受訪市民:「非常沒有良心,會連累到駕駛者。」的士司機:「卑鄙行為。」 騙徒可能認為這一場戲演得天衣無縫,但碰瓷過程遭對頭方向另一車輛的「車CAM」拍下,再上傳社交平台群組引起廣泛討論。《一線搜查》去到現場實地視察,事發位置正處於油麻地消防局對面馬頭,下午時段一向車輛比較多,非常繁忙。車輛在十字路口駛入這條馬路時,車輛速度都比較快,稍有不慎就會落入碰瓷黨設計的陷阱。 社交平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4日
一線搜查|旅行社夥竹館推麻雀深度遊 打破神秘面紗 麻雀館三代傳人大爆三大禁忌
政府積極推廣「無處不旅遊」,今年年初推出的「本地特別旅遊鼓勵計劃」,鼓勵業界開發更多特色的主題產品,以推動旅遊業長遠及可持續發展。有旅行社與麻雀館合作,以文化入手,舉辦另類的深度遊,讓大眾更加了解香港的麻雀文化。 1956年,港英政府以一副麻雀牌的總數為發牌上限,批出最多144個麻雀或天九牌照,從此麻雀館正式合法化。不過,香港人對麻雀館的印象或多或少受港產片影響,有人覺得神神秘秘,有人覺得烏煙瘴氣。 走入館內的第一件事並非坐下「竹戰」,而是先了解麻雀館文化,整個深度遊全程大概需要3小時。三代都經營麻雀館的張家寧表示,希望今次可以打開大門,改變大眾對麻雀館的既定印象,兼保育麻雀文化。 張家寧的家族經營麻雀館超過半個世紀,身為麻雀館董事總經理的他坦言,受到電影或電視媒體方面的影響,不少人對麻雀館的印象是「藏污納垢」、「龍蛇混雜」,用了很多年的時間改變大眾對這個行業的形象,包括改善經營模式。而今次亦想藉著麻雀深度遊,讓更多人在不用賭博的情況下認識麻雀及麻雀館的事物,從而改變大家的既定印象。 他又大爆麻雀館三大禁忌事項,包括客人進入後不要拍他人肩膀、不要看書或雜誌,以及避免佩戴太陽眼鏡,前兩者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3日
一線搜查|跳彈床場所規管模糊 入場前要簽「生死狀」?大律師:通常無效
香港室內遊樂場缺乏監管,《一線搜查》日前報道指一對新加坡夫婦去年帶同小朋友到北角一間彈床樂園遊玩,期間太太發生意外,導致腎臟爆裂,需要緊急切除保命。另外亦有一名17歲青年玩跳彈床期間出意外,導致頸部著地,至今仍然癱瘓。有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都認為室內遊樂場存在安全隱患,政府應該盡快著手研究立例規管。 去年6月,李太太與丈夫帶同小朋友到北角一間彈床樂園遊玩,期間李太太發生意外,腰的一側撞至池邊保護層邊緣,送院後發現右側的腎破碎,要即時切除。涉事公司回應事件時指,當時已經很快作出調查,亦與警方合作,強調當日並無任何疏忽。發言人又指,公司對環境的安全有一定高標準,亦會不斷審查設施及安全措施。該公司亦拒絕透露場所發生事故受傷的數字,但就強調受傷情況並不常見,而且大部分僅屬於小意外。 至於涉事公司規定所有人士入場前要簽生死狀,大律師李健志表示,在出現關乎人事傷亡的情況,即使有免責條款,亦並非一定免責。他強調,法庭在考慮免責聲明是否有效時,並非單單視乎口頭承諾或簽署等這些簡單因素,更會視乎環境因素、細節,以及事主是否了解免責聲明內的內容,或聲明會否過於廣泛而不能夠達乎合理標準的驗證,「一般免除咗死亡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22日
一線搜查|室內遊樂場意外頻生 新加坡旅客跳彈床撞爆腎 17歲青年慘成癱瘓 議員促監管
近年香港出現很多大大小小室內遊樂場,不但吸引成年人去玩樂,亦是小朋友「放電」的好地方。惟去年6月,一對新加坡夫婦帶同小朋友到北角一間彈床樂園遊玩,期間太太發生意外,導致腎臟爆裂,需要緊急切除保命。事主夫婦質疑政府至今未有行動規管有關場所,有立法會議員就建議政府檢視遊樂場所牌照。 「就是撞到那一刻,我真的就是不能呼吸,特別的痛。」女事主李太太憶述事發經過時表示,當日帶同女兒到該彈床樂園遊玩,期間她在吊橋跳落時,腰的一側撞至池邊保護層邊緣。她初時只感覺到痛楚,但半小時後出現頭暈,最終由救護車送院。 李先生就指,當時太太血壓一度低至20,送院後進行電腦掃瞄發現是內出血,「那個醫生很慌張地跟我說沒有時間討論,馬上要動手術,而且叫我有心理準備,有百分之二十的概率會死。」 翻查兩人提供的醫療紀錄,上方列明當時李太太因右腰位置挫傷入院,在緊急手術中發現右側的腎破碎,要即時切除。李太太最後留醫10日,而肚位置亦留下7.5吋疤痕。 太太出事後,李先生曾經重返現場仔細研究太太出事的位置,發現有多處保護層未有做好維修,出現空心情況。《一線搜查》記者事後前往涉事的室內遊樂場,發現在入場前需要簽生死狀,上方列明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8日
一線搜查|為避工人凌晨卸貨噪音 太和邨婆婆改瞓客廳 領展:晚上11時後停貨運升降機
噪音問題令人心煩,更影響睡眠質素。《一線搜查》日前報道指受到商場商戶的卸貨工作影響,太和邨部分居民自4年前開始飽受深夜嘈音困擾,甚至有街坊賣樓搬走。有區議員就表示,曾經與政府部門、領展及商戶開會討論,並提出部分建議,然而至今半年仍未見改善。 「夜晚聲音太刺耳,久唔久突然響一次,根本瞓唔到覺。」大埔區議員羅曉楓表示,過去曾經做過家訪,了解到部分住戶的房間位置正對著商場停車場的卸貨區,有婆婆甚至受噪音影響沒法在睡房睡覺,每晚要在客廳入睡。 噪音來源主要是領展轄下的商戶,包括菜檔、肉檔等店舖,深夜時工人卸貨時的扔貨聲音、雪藏的鏟冰聲等。羅曉楓指出,曾與當區區議員出席會議,與環保署、房署、領展及商戶等人員商討解決方案,當時提出部分建議,包括規管卸貨時間、加設隔音屏障或隔音布等。然而半年以來,情況並無改善。他期望領展能夠規管工人卸貨時間,整體上配合正常人作息時間。 而現場所見,停車場亦有貼出告示,勸喻相關商戶及卸貨人士在晚上9時至翌日早上7時不要發出噪音,以免影響居民入睡。不過似乎告示阻嚇性不足。 太和邨街市的營辦商回應時表示,由於他們並非該停車場及卸貨區的管理者,建議向相關管理公司查詢。至於領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7日
一線搜查|太和邨深夜卸貨勁擾民 街坊質疑領展、街市承辦商管理不善 職員勸阻反被兇、居民賣樓求安眠
太和邨居民自4年前開始飽受深夜嘈音困擾,原來是來自商場商戶的卸貨工作。一班邨內居民向《一線搜查》反映,每晚12時就會開始傳出落貨聲,就算開冷氣關上窗戶也聽到,不少人因而經常失眠,甚至有街坊直接賣樓搬走。雖然居民多年來都有向管理的領展投訴,但問題不但沒改善,搬運工態度變得更差。 據受訪居民提供的影片可見,商場停車場的卸貨區晚上客貨車、貨車出出入入,倒車的聲響此起彼落,搬運工亦會出動唧車推貨,不時傳出金屬碰撞的嘈音,甚至會突如其來的「砰」一聲,嚇人一跳。居民直言就算關上窗戶也會聽到,而且持續至兩、三點仍在落貨,相當滋擾,令人無法入睡,更會影響第二天工作狀態。 有居民向攝製隊反映,太和邨以前規定停車場於凌晨時分不准商戶上落貨物,不過這項規則似乎在四年前便取消了,以致居民現時每晚也受到貨車上落貨物的噪音滋擾。有受到滋擾的居民表示,起初有向管理處職員求助,對方也有出言規勸搬運工,但未見成效。有職員其後更向居民反映勸阻不了,「嗰啲送貨嘅人更加惡呀,鬧返佢哋(職員)轉頭,甚至乎想用唧車撞佢哋。」 「我有個街坊頂唔順,賣咗層樓」、「嗰啲卡板砰砰聲,同埋嗰啲車係好響,真係頂唔順」居民直言他們早早就有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