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
- i-Cable
- 2023年04月20日
輸入外勞︱立會通過「加快」議案 商界指勞動力不足損港形象 勞工界反駁:錯焦點
【有線新聞】立法會通過加快輸入外勞的無約束力議案,商界指如果因為勞動力不足影響復蘇,會損害香港形象;勞工界則反駁指本地勞動力充足,「有工無人做」是因為待遇差,輸入外勞是錯焦點。 疫後經濟復蘇,政府正研究讓建造及運輸業輸入外勞。批發零售界的議員邵家輝指各行各業都人手不足,動議要求加快不同行業輸入外勞的步伐,「零售業界說一千呎商舖只有一人個看店,收銀、拉閘、上貨,去廁所就自己停業。我問他們為什麼,因為都沒有人。」不同界別的商界議員都支持。商界一(經民聯)議員林健鋒:「土地開發和建築工程將會排山倒海地展開,如果政府任由勞工短缺問題惡化,再多鴻圖大計都只會淪為空談。」 勞工界則指全港400萬勞動人口足以滿足市場需求,人手短缺的假象因為待遇未夠好,有人寧願領取福利都不願工作。勞工界(工聯會)議員梁子穎:「現時申請公屋入息限額實在太低,追不到實際人工水平。香港其實有一批長期等待編配公屋的人士,他們就是要把自己長期處於一個低收入水平狀態。」新界西南(工聯會)議員陳穎欣:「若一直維持非常手段,將有關政策恆常化,容易令業界產生依賴外勞效應,導致本地勞工失去飯碗,令本地青年更難投身勞動市場。」 政府則指疫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輸入外勞|民建聯倡訂短缺清單、勞工處推培訓就計劃 沒成效始引外勞
【有線新聞】民建聯倡議訂定勞工短缺清單,推行短缺工種就業計劃。 民建聯建議勞顧會參考政府人力資源推算報告,制訂勞工短缺清單,再由勞工處參照推行短缺工種就業計劃。學員可獲在職培訓津貼、最多半年,僱主於計劃下未能補充人手,才可以申請輸入外勞,合約不多於兩年、可續約一次。 民建聯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千萬不要誤會我們剝奪勞工界訴求。我們給勞顧會的權力是勞工短缺清單,他們手握最重要的『咽喉位』。如果該行業如顏汶羽議員所說,勞資有共識沒有勞工短缺,外勞名額就是零。」
- i-Cable
- 2023年04月04日
輸入外勞|李家超:工資不低於行業中位數 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機會、收入
【有線新聞】多個行業出現「人手荒」,行政長官李家超說相關政策局正研究輸入外勞,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強調外勞的薪酬不能低於該行業的入息中位數。 政府考慮讓勞動力不足行業輸入外勞,特別是建造及運輸業。行政長官李家超引述建造業數據指,現時業界有1萬至1.5萬名人手短缺,政府要確保勞動市場有足夠人手,維持香港競爭力。李家超:「短期需要有多少,我們會經政策局的分析及研究決定。真正經過分析後,如果短缺不能在本地就業,就算經過培訓、工序簡化,甚至吸引本地一些勞工力量出來社會,都應付不到的話,我們必須有措施確保有足夠人手服務香港市民。」 他說輸入外勞政策會在保障本地勞工權益的前提下推行,李家超:「我們的確要平衡多方面的利益。第一,(本地)工人的利益要保障。在工人的就業及收入方面,我們有既定的政策,不可以輸入任何勞工其工資低於該行業收入中位數,這是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及收入。」他指,相關政策局研究後,會在年中前公布初步建議。
- i-Cable
- 2023年04月03日
輸入外勞|自由黨:九成批發零售商支持 邵家輝促准即日來回內地
【有線新聞】有調查指九成批發及零售商支持輸入外勞。 自由黨上月訪問約800間批發及零售商戶,超過8成指面對缺人及招聘困難,當中有4成企業人手短缺比例達2成或以上,9成企業支持輸入外勞。 業界指人手短缺影響復常及旅客體驗,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促請政府參考澳門等,容許企業輸入特定比例的外勞,考慮讓外勞即日來回內地,毋須在香港居住;政府同時可透過簽證審批,保障本地勞工的就業及收入。
- i-Cable
- 2023年04月03日
輸入外勞|小巴工會促加薪引年輕人入行 議員:熟悉本地才能勝任
【有線新聞】政府最遲年中就建造及運輸業輸入外勞有初步建議,小巴商會早前說業界欠缺三成司機,工會反駁指只要改善待遇,就有本地年輕人入行。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公共小巴分會主任陳逢源:「資本家一定要提高薪酬、改善待遇,才能令本地年輕人入行,接替上年紀的司機。我們小巴司機大多數60歲以上,70、80(歲)也有。你提高待遇,自然會淘汰大年紀的。」 選委會界別(工聯會)議員陸頌雄:「小巴其實很需要司機與乘客溝通,紅色、綠色小巴也是。何時下車、附近有甚麼地標?需要很熟悉本地環境的司機才能勝任。」 工會指小巴司機的薪酬是運輸行業中最低,而且缺乏休息時間,建議政府先改善本地司機待遇,吸引年輕人入行,同時要確保本地司機優先就業,最後才考慮輸入外勞。
- i-Cable
- 2023年03月29日
輸入外勞|政府研個別行業增加輸入外勞 議員冀加快程序
【有線新聞】政府探討在個別行業及工種,特別在建造及運輸業適度增加輸入外勞,目標年中或之前提出建議。有議員期望能再加快,政府說已盡最大努力。 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邵家輝:「澳門40萬人,有15萬人其實是外勞。香港只得5,200人,各行各業請不到人,還要到年中才處理,那如何是好?」 航運交通界(自由黨)易志明:「我的業界很擔心,(運輸)業界尚欠5萬人,局方屆時建議輸入1,000人,應酬一下、於事無補。有沒有可能再加快內部程序?」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各政策局,尤其是發展局、運輸及物流局其實已盡最大努力及時間,希望盡早完成工作,我們提出的是年中或之前(完成)。」 發展局指建造業議會上月初發表《建造業人力預測報告》,局方會參考報告,評估如何應對業界人手需求,包括因應需要引入外勞,目標今年年中或之前完成評估,並提出整全策略。
- i-Cable
- 2023年03月19日
輸入外勞|調查:過半打工仔反對 倡提高薪酬待遇、改善職安等
【有線新聞】有調查發現過半受訪勞工反對輸入外勞。 工聯會本月8日至15日以問卷訪問超過9,000名會員,當中六成受訪者反映行內人手緊張,約五成人認為原因是「人工低、福利差」,其次是工作條件差及欠缺晉升前景。工聯會認為調查結果反映人手不足的癥結在於薪酬待遇,建議政府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推動行業提高薪酬待遇,改善職業安全環境及工作條件。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表示:「人力資源供應不是電腦一按鈕就出現所有人,一定有一個時間差,另外我們知道過去三年疫情,旅遊業好多人無工開轉行,再回來要適應,一個時間問題,不少旅遊、飲食的人去做了保安,如果這些行業想再請人,待遇沒有好改善未必會再回來」。

- i-Cable
- 2023年02月13日
院舍外勞|審批不經勞顧會 孫玉菡:人手短缺毋須現機制再證明
【有線新聞】輸入外勞護理員計劃第二季起擴至全港各類院舍,以後個案只須由政府審批,被指繞過勞顧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說籌備時有諮詢勞顧會意見。 孫玉菡:「我們完全尊重勞顧會,但我想提的重點是院舍人手短缺,在護理員方面人手短缺已經長期存在及嚴重,(新機制)毋須再證明有否人手短缺。現時勞顧會的機制,每一個申請先要證明是否有人手短缺,既然很清晰有長遠人手短缺,就不要再走這一步。」
- i-Cable
- 2023年02月08日
輸入外勞|料五年內建造業人手不足率增至兩成 業界:若供不應求或須輸入外勞
【有線新聞】建造業議會預計,未來五年內工人不足率會增加至最多兩成。 建造業議會最新人力預測預計,今年建造業專才技術人員及工友不足率大約是百分之5至10,五年內人手不足率會增至百分之15至20。議會指,去年全年培訓了約一萬名工人,比前年多一倍,當中約200人是組裝合成專才,未來會加強培訓科技人才,減低地盤所需人手。若仍未能應付需求,最終或需輸入外勞。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本地的工友一定優先,我們剛才說由5,000名工友訓練至一萬個,並非只由我們建造業議會訓練,我們是與工會及其他團體一起合作訓練。我們會全力加強訓練工作,真的訓練到最後,然後才會考慮是否需要輸入勞工,這是最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