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9日
貿易戰|特朗普:關稅政策造成爆炸性影響 逾70國展開談判、度身訂造貿易協議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近期的關稅政策造成爆炸性影響,又指逾70國家已跟美方談判,會為各國度身訂造貿易協議。 特朗普:「我們每天近乎有20億美元關稅收益,每天20億美元,我們做得很好,(為其他國家)度身訂造貿易協議,而非現成協定。目前日本、南韓及其他國家,正飛往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9日
貿易戰|美對華貨品再加徵50%關稅 累計稅率達104% 白宮:中方報復措施是錯誤決定
【有線新聞】美國白宮指,由於中方周二沒有撤回反制措施,會對華加徵50%關稅。 白宮發言人萊維特指,新措施將於本港時間中午12點01分生效,連同向中國貨品加徵20%關稅及34%對等關稅,單是總統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對中國的關稅將高達104%。 萊維特批評,中方採取報復措施是錯誤決定,進一步損害美國工人利益,又說特朗普相信國家主席習近平願意跟美國達成協議,但不知道如何開始,若然中方主動聯絡美方,特朗普會展現出極友善的態度 。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9日
貿易戰|特朗普:正等中方來電、料對方想達成協議 北京:絕不接受、奉陪到底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如果中方周二不撤回反制措施,便會再加徵50%關稅。他指正等待中方來電,相信他們也想達成協議。在北京,外交部批評這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做法。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如果美方置兩國和國際社會利益於不顧,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商務部亦指美方威脅升級對華關稅是錯上加錯,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訛詐本質,中方絕不接受強調美方對華加徵所謂對等關稅,毫無根據,中方已採取的反制措施,完全是正當之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貿易戰|李強與馮德萊恩通電話 對美國關稅堅決應對、捍衛國際規則
【有線新聞】總理李強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通電話,談及美國關稅。 李強表示中方對美國關稅採取堅決應對措施,不只維護自己,也捍衛國際貿易規則,中歐應加強溝通協調、擴大相互開放,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順;中方今年的宏觀政策考慮了各種不確定因素,也有充足儲備政策工具,能對沖外部不利影響,中方對自身經濟健康發展充滿信心,中歐也要推動新一次高層對話盡早舉行。 馮德萊恩指歐中要負責任應對美國關稅引起的問題,同意成立機制追蹤貿易轉移,期待適時舉行另一次歐中領導人會晤。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貿易戰|經民聯冀政府聯各界針對支援中小企 憂問題惡化令製造業步入寒冬
【有線新聞】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經民聯希望特區政府聯同銀行業界、信保局等,更針對性支援本港中小企,擔心關稅問題繼續惡化,令本港出口業及製造業步入寒冬。 林健鋒:「很多企業反映,他們認為美國進口商逼香港製造商、出口商分攤關稅,更加對港商提出無理要求,例如落單後遲遲不肯出貨,又不肯付款,因為普通來說落貨後才付款。想想現在累積這麼多貨放在倉庫不付款,可想到廠家多麼辛苦,亦令到港商在資金周轉方面,受到很大影響。」 他們希望銀行容許企業延期還款,不要追收貸款,又促請政府將還息不還本安排延長一年,同時延長及放寬付貨前保險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貿易戰|特朗普拒互免關稅建議 指難彌補美國貿易損失 歐盟本周反制關稅措施
【有線新聞】歐盟重提與美國互免汽車和工業品關稅的建議,被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指不足以彌補美國貿易的損失。歐盟本周將表決反制美國鋼鋁關稅的措施,向多種美國貨加徵最多25%關稅。 面對美國徵收多項關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重提歐美汽車及工業產品互不徵稅的建議,歐盟準備好隨時達成協議,但同時會準備反制措施,維護利益。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稱早在2月雙方未爆發貿易戰前,歐盟已向美方提出這項互免關稅方案,貨品包括汽車及藥物、橡膠、機器等工業產品,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滿意。特朗普:「不,這不足夠,歐盟多年來一直非常強硬,我經常說歐盟的成立就是為了損害美國貿易。」他指控歐盟成員國大多與北約重疊,這些國家多年來在貿易和軍事上一直佔美國便宜,他說歐盟對美國很差,不進口美國車和農產品,卻向美傾銷歐洲車。要解決問題,歐盟必須先令美歐的3,500億美元貿易逆差消失,而只要歐盟購買美國能源,逆差便可一周內解決。 歐盟早前公布本月中起對總值260億歐元的美國貨品加稅25%,反制美國鋼鋁關稅,但在美國及部分成員國壓力下,徵稅清單規模會縮減。多家傳媒引述歐盟文件報道,歐盟會向美國雞蛋、家禽、鑽石和香腸等貨品加徵10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貿易戰|特朗普威脅對華加徵50%關稅 累計達104% 中方批單邊霸凌、奉陪到底
【有線新聞】中美貿易戰可能加劇,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如果中方今日內不撤回反制措施,便會向中方加徵50%關稅。中方批評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做法,若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將奉陪到底。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再次批評中方對美國貨品加徵34%關稅反制,威脅會向中國加徵額外50%關稅,特朗普重申尊重中國,期望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能繼續保持良好關係,並將與中國及其他國家談判。特朗普︰「我們將會與不同國家談判,我希望如果可以達成對美國是公平和令人滿意的協議,而不是對其他國家有利的協議,這是美國優先,現在是美國優先,我們若不推行美國優先,我們就將美國置於最後。」 他早前在社交平台發文,批評中國不理會美方警告,向美國貨品加徵關稅報復,揚言中方周二前不撤回,就額外加徵50%關稅,並會在周三生效,美方會同時終止與中方的貿易談判。如果美方落實報復,連同早前向中國貨品加徵20%關稅,及34%對等關稅,單是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對中國的關稅將高達104%。 在北京,外交部批評美國濫施關稅,侵犯各國的正當權益,衝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經濟霸凌,強調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外交部發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貿易戰|李家超提七措施應對美國對等關稅 包括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拓展內銷等
【有線新聞】美國推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股災,當中香港貨品亦被加徵關稅,行政長官李家超批評做法霸凌野蠻,肆意破壞世界貿易規則,並提出7項應對措施,包括加強與國家交往合作、拓展內銷。 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累計加幅達到五成四,當中包括香港貨品,行政長官李家超批評做法擾亂全球供應鏈,影響國際貿易及投資者信心,增加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李家超:「美國不再奉行自由貿易,肆意破壞國際共同建立世界貿易規則,霸凌野蠻、損害全球貿易、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及全球化進程,今次濫施關稅影響全球不同國家及地區,稅率加幅巨大,涵蓋商品範圍廣泛,破壞世界經貿秩序,為世界帶來極大風險及不穩定性。」 李家超提出特區政府將加強7項措施應對,包括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拓展內銷,利用CEPA吸引更多外地企業,透過香港進入內地市場,亦會與東盟、中東新興市場簽訂更多貿易及投資協定及爭取盡快加入RCEP。李家超:「我們要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積極深化區域合作、區域內經濟體之間所協定關稅、商戶優待是區域內的事,不受美國關稅影響,區域內貿易可以做大、做深、做廣,抵銷美國貿易減少。」 李家超又說會繼續支援企業應對挑戰,包括透過金管局協調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貿易戰|莊太量料港股短期內持續波動 料美國加快減息救經濟
【有線新聞】全球股市受美國對等關稅措施衝擊,有經濟學者預計港股短期內會持續波動,又估計美國會加快減息救經濟。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這次美股大跌令美聯儲會否減息,我相信減息機會是大的,因為美國如果一直跌下去,一定要先救經濟。反而通脹不是最迫切的,通脹加息是在經濟正常的情況下做的,如果經濟出現大斷裂,其實是首先要救經濟,減息的步伐我認為是會加快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貿易戰|李家超批美徵對等關稅霸凌野蠻 提七項應對措施
【有線新聞】美國推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股災,當中香港貨品亦被加徵關稅,行政長官李家超批評做法霸凌野蠻,肆意破壞世界貿易規則,並提出7項應對措施。 李家超:「美國不再奉行自由貿易,肆意破壞國際共同建立世界貿易規則,霸凌野蠻、損害全球貿易、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及全球化進程。今次濫施關稅影響全球不同國家及地區,稅率加幅巨大,涵蓋商品範圍廣泛,破壞世界經貿秩序,為世界帶來極大風險及不穩定性。」 李家超提出的應對措施包括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加強與其他區域夥伴合作,爭取盡快加入RCEP,亦會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科技創新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貿易戰|美國威脅對華加徵50%關稅 商務部:中方必將奉陪到底、採反制措施
【有線新聞】美國威脅對華加徵50%關稅,中方提出堅決反對,將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美國總統特朗普:「中國向美方加徵34%關稅反制,他們太荒謬了,關稅措施已確定,正如我說若他們不在明日12點前撤銷這些關稅,我們會在原有關稅基礎上對華加徵50%關稅。」 商務部指美方威脅升級對華關稅是錯上加錯,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訛詐本質,中方對此絕不接受,強調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若美方升級關稅措施落地,將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重申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施壓和威脅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做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停止對華經貿打壓,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關稅戰|李家超:七方面加大力量應對 包括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加快產業升級轉型、加快發展科技創新等
【有線新聞】關稅戰|李家超:七方面加大力量應對 包括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加快產業升級轉型、加快發展科技創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