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知識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28日
一線搜查|新冠確診後喉嚨多痰 痰液吞落肚會滋生細菌難康復?醫生拆解正確處理方法
新冠患者可能會有咳嗽、痰多症狀,當痰液一直咳吐不出來時,有人會選擇將它吞落肚。究竟痰液吞落肚會令病菌滋生嗎?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有線健康》訪問時指,拆解吞下痰液會否滋生細菌?會否造成二次感染? 醫生:痰液是人體自然防禦機制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痰液是人體的自然防禦機制。由於我們日常呼吸時,會吸入大量微粒和微生物等外來污染物,氣管便會分泌出一些黏液,幫助我們排出細菌、病毒,並保持氣管和肺部健康,因此痰液是正常分泌物。 胃部是天然強酸殺菌場 不少人覺得將痰液吞回去非常噁心,更擔心將充滿細菌的痰液重新吞回去,會導致病菌再度滋生,感染後難以康復。其實,吞下的痰液會經食道進入到胃部,而人體胃部是天然的強酸殺菌場,低pH值的胃酸可將痰液中的絕大多數病原體殺死。梁子超表示,人體胃部中的胃酸和酵素等,可以有助化解細菌,因此吞痰不會導致病菌滋生。 一種情況下最好咳出痰液 那麼咳出的痰吐掉還是吞回去比較好呢?梁子超認為兩者均可行,但他提醒,若出現發炎情況,例如咳出黃色濃痰就最好吐出,以免阻塞氣管和影響肺部。他又表示,大家吐痰時應遵守咳嗽禮儀。痰液要用紙巾包妥並放進有蓋垃圾桶,又或者小心將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27日
心絞痛分穩定型、不穩定型?心絞痛易與胃痛混淆?醫生教4徵狀分辨
電視劇中父子激動爭執,父親突然手按心口,面容扭曲,需要馬上送院的情節屢見不鮮;現實生活中,進行劇烈運動、體力勞動或工作壓力過大,突然不支倒地的個案也時有發生,這通通都是「心絞痛」作祟。《有線生活》邀請了心臟科專科醫生盧家業講解一下什麼是「心絞痛」。 心臟是一個由肌肉組成的器官,當心臟肌肉得不到足夠含氧量的血液來支撐其功能時,就會引起痛楚不適,盧家業醫生指出:「心絞痛的成因很多時與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和缺血性心臟病有關,因心臟血液含氧量不足而引起痛楚。」 認清心絞痛的病徵 很多人會通過胸口痛的症狀來辨別自己是否心絞痛發作,其實胸口痛只是辨別心絞痛的主要病徵之一。心絞痛多數在患者受情緒刺激、運動時發生,通常會在胸口正中位置會感到痛楚或有被重物壓住的感覺,開始時感到胸口痛、翳悶,痛感會延伸到下巴、頸、左邊肩膀。 心絞痛4徵狀 盧家業醫生續說:「心絞痛容易令人與消化不良混淆,由於心臟及胃部源於同一組脊椎神經,當神經傳遞痛楚信息時,容易令大腦混淆,誤將心絞痛當作胃痛。其實心絞痛除了痛楚外,亦會同時出現心悸、呼吸困難和出汗。一般而言只要靜止下來就會感到紓緩,細心留意就會察覺到分別。」 穩定型與不穩定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20日
厭食症是心理問題?醫生指完美主義+追求自我掌控是主因
進食不單是身體所需,品嚐美食更是一種享受,然而,為何有些人偏偏會患上厭食症呢?《有線健康》邀請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講解厭食症成因。 瘦才是美? 上次提到有3個條件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厭食症,今次張漢奇醫生會講解厭食症成因。據張醫生指出,如果一定要揀,厭食症可能有很多原因,而其中一個原因,相信和有些人天生「完美主義」有關。曾有研究指出,有些人喜歡跳舞、做模特兒,或近年整個社會的風氣都覺得瘦才是美麗,於是令很多人都覺得:「對,瘦才是美!」於是希望自己的身體變得愈瘦愈好。 可是瘦是沒有盡頭的,當這心態不斷加強,愈瘦愈想瘦,體重就會愈來愈低,同時配合扭曲了的思想,即使由130磅減到100磅仍覺得自己太肥,要再減搞到90磅;然後90磅還是覺得肥,仍要減下去……於是心裡不停瀰漫「自己太肥」的想法,不斷的想方設法進一步減肥。 這種「完美主義」是厭食症常見的先天原因,但多時後天原因也很關鍵。 不少研究都指出,厭食症其實是一種心理問題,而不是生理上需要厭食。例如很多年輕患者,不論男女,可能覺得從小到大,自己都無法完全擁有自主權,而是由父母、家人控制,於是內心漸漸覺得:我應該做點事,是完全由我自己掌控的。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18日
天文台料酷熱天氣持續 最高氣溫37度!中暑主因原來不是曝曬?7大重點防中暑
天文台預測未來多日仍然會非常炎熱,發出「高溫天氣持續」特別提示,預測最高氣溫達到攝氏34度至35度,7月23日「大暑」當天,分區氣溫更會高達37度。夏日炎炎,走在街上一會兒已經有快要中暑的感覺,不過日本節目《恐怖醫學》指出原來中暑成因不是因為曬太陽,而是由人體累積的疲勞所致,想知成因和預防方法?立即看下文。 個案分析——田澤京子 52歲的田澤女士在11年任職公司市場部,職責是將客戶資料輸入電腦,由於工作量龐大,所以田澤女士不但需要每天工作至尾班車時間,還要在星期六加班。 當時正值夏天,氣溫超過30度,為了避免中暑,田澤女士每天都會開車上班,車程15分鐘,再由停車場步行5分鐘到公司。另外,田澤女士午飯會留在公司裡進食,收工後相約同事飲酒消暑,然後步行回家,以42度熱水浸浴。 睡覺時,田澤女士會將冷氣設至攝氏30度開1小時,因為覺得長期開冷氣對身體不好,但一小時過後又因為太熱而醒過來。就這樣,田澤女士每天過著工作12小時,睡覺5小時以下的生活,此時,她體內某種有害物質已不知不覺間增加。 一年後,田澤女士請了長假期到沖繩遊玩,沖繩氣溫連日來也超過30度,而濕度也超過百分之八十,終於導致田澤女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13日
厭食症患者都會暴飲暴飲?醫生:符合3條件即患上厭食症
有說減肥是女生終身事業,事至今日,相信不只女生,男生都相當注重體重和外表,而減肥瘦身,往往是患上厭食症原因之一。你有沒有懷疑過自己又或者身邊人有厭食症呢?《有線健康》邀請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講解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厭食症。 飲食失調 如果一定要揀,你寧願患上「厭食症」還是「暴食症」?其實,厭食症和暴食症都屬於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字面上十分廣泛,實際上也包含多種問題,根據《美國精神科診斷手冊第五版》內的指引,飲食失調其實包括有厭食症、暴食症,以及狂食症(一般又叫貪食症),都是常見的飲食失調問題。 而飲食失調的定義,主要是指有人因為腦裡面有想法的改變,令他的飲食習慣和普通人有分別。舉例說,我們平日喜歡飲食,飲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如果這想法改變了,令我們不再視飲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精神科中就屬於飲食失調。 3個條件判斷 當中的厭食症(Anorexia),顧名思義就是「不愛吃東西」。但不愛吃東西有很多原因,《美國精神科診斷手冊第五版》的指引是,要符合以下3個診斷指標,才算是厭食症,所以大家都可用這3個指標作初步判斷: 患者會限制自己進食或飲水,目的是限制自己吸收營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06日
靜脈曲張嚴重可施微創或傳統手術 醫生警告勿拖至皮膚潰瘍才正視
如果不幸患上靜脈曲張,是否只能暫緩病情惡化?如果是嚴重個案,是否需要做手術?又是甚麼類型手術呢?《有線生活》邀請外科專科醫生黃偉豪講解靜脈曲張治療方法。 關於靜脈曲張的成因及徵狀,外科專科醫生黃偉豪已在另一篇文章講解(按此閱讀),本文將主要講述治療方法。靜脈曲張的嚴重程度是治療方案的指標。例如第一、二期,通常建議病人先改變生活習慣,適當做運動,放鬆小腿,減少下肢靜脈血液積聚。另外也會提議病人穿著醫療級別的漸進式壓力襪。 若情況嚴重,也可考慮以手術治療,大致可分為傳統手術和微創手術: 傳統手術——將出現回流的靜脈剝離或結紮。 微創手術可以分為「熱力治療」或「非熱力治療」:——熱力治療包括「微創靜脈腔內激光治療」(Endovenous Laser Therapy, EVLT)或射頻消融術治療(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做法都是將導管伸入曲張的血管內,放出激光或射頻將血管消融,久而久之血管便會被身體吸收,不會再有靜脈曲張出現。——非熱力治療包括使用硬化劑或醫療用的膠水,將導管伸入曲張的血管內,注射硬化劑或膠水,令血管堵塞,繼而不會有靜脈曲張出現。這方法比較適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04日
倪匡患皮膚癌似濕疹?醫生:或患罕見皮膚淋巴癌較難察覺|附4大治療方法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7月3日離世,終年87年。倪匡在2019年出席書展講座時,曾主動透露自己的身體狀況,他指十多年來一直受皮膚問題困擾,先後看過7位醫生,有指是濕疹,亦有指是皮膚癌。惟他表示對生命看得淡然,因此決定不接受治療。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接受《有線健康》訪問時表示,倪匡有可能患上皮膚T細胞的淋巴癌,此為一種罕見的皮膚癌,病徵與濕疹相似,故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曾透露患皮膚癌 倪匡2019年出席書展活動,在一個講座上表示自己「百病纏身」,身上大大小小的毛病有十多種,十多年來飽受皮膚問題困擾,更透露自己患有皮膚癌。倪匡先後看過7位醫生,當中有3人說是癌症,有4人說是濕疹,最後發現有惡性腫瘤,證實是皮膚癌。有醫生建議倪匡接受化療,惟他認為自己年紀大,加上對生命看得淡然,因此拒絕。 皮膚科醫生:或患罕見皮膚癌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接受《有線健康》訪問時表示,皮膚癌是香港十大癌症之一,一般常見的可分為非黑素瘤皮膚癌或黑素瘤皮膚癌。不過,陳醫生估計倪匡未必是以上兩種,而是有機會患上一種名為「皮膚T細胞淋巴癌」的皮膚癌,此病十分罕見。陳醫生指,此病與濕疹相似,皮膚會出現紅疹、痕癢、萎縮及呈紫紅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30日
暹芭|類風濕關節炎|颱風天落雨關節紅腫痛!女性更高危 了解成因+預防方法
6月30日熱帶風暴「暹芭」逐步逼近香港!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往往打趣說自己「打風落雨前關節必痛,準過天文台!」,似是能因為痛症而預知天氣驟變。事實上,這種「技能」卻伴隨著關節酸楚、麻木、屈伸不利及腫大等多種問題。究竟患上類風濕關節炎是怎樣一回事?又該如何治療呢? 何謂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指出,很多患者誤以為自己是退化性關節炎,其實完全不同。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全身及慢性疾病,是由於身體免疫系統失調,產生過量不正常抗體,將身體細胞當作敵人,繼而攻擊身體各個器官組織,引致慢性發炎;嚴重會導致骨骼被侵蝕,甚至變形。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徵,可能使病人感覺異常疲倦、發燒和食欲下降。還可能造成心、肺、血液、神經、眼睛和皮膚的其他醫療問題。如發現自己的肌肉繃緊、動作不暢順、關節僵硬、活動幅度不理想、肌肉力量不足,或關節輕微不適等徵狀要及早求醫! 中醫:「風寒濕痺」 在中醫概念中,「風」和「濕」是指天地之間存在風邪與濕邪,每逢下雨或潮濕天氣,風濕之氣相對較盛,如果身體受到風寒濕邪侵襲,就會使肢體經絡的氣血受阻,不通則痛,因而導致肢體關節痺痛、酸楚、麻木、關節屈伸不利、腫大等問題。 30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29日
靜脈曲張分6級 皮下現蜘蛛網微血管是警號 醫生指有先天及後天成因
據說久站或久坐的人容易患上靜脈曲張,其實甚麼是靜脈曲張?該病病又有哪些徵狀?《有線生活》邀請外科專科醫生黃偉豪講解靜脈曲張成因及徵狀。 我們的靜脈,是循環系統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心臟將血液循動脈系統輸出到各個器官;而血液由器官回流至心臟靠的就是靜脈系統。靜脈內有瓣膜,以防止血液倒流。 先天和後天因素 而我們常聽到的靜脈曲張,主要成因之一就是靜脈的瓣膜退化,以致閉合不全,導致血液倒流,積聚在血管內造成曲張,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小腿。靜脈曲張的形成,先天和後天因素均有。先天因素主要是遺傳,後天因素則包括肥胖、懷孕,工作需要長期站立或坐著等。此外,有些病人腳部靜脈曾經受損傷,也有較高風險出現靜脈曲張。 根據《靜脈曲張臨床症狀分級表(CEAP)》,靜脈曲張的症狀可以分為6級: 第1級:皮下有一些像蜘蛛網般的微血管出現,可能呈紅色或紫藍色。 第2級:可以看見彎彎曲曲脹大了的血管在皮膚表面凸起。 第3級:開始出現併發症,近腳踝的位置開始浮腫。 第4級:皮膚表面出現轉變,也分4a和4b級。4a是指因為血液積聚在血管,色素沉澱並積聚在皮下,以致腳踝附近的皮膚出現深褐色甚至近乎黑色,同時亦可能有鬱滯性皮炎;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08日
晚期肝癌只能等死?醫生講解5大常見療法 包括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
早期的肝癌大多沒有明顯徵狀,不容易發現。萬一當確診時已屬於晚期肝癌,不少病人會即時以為無法可治,只有「等死」。其實,現時適用於晚期肝癌的療法很多,不同情況的病人都有機會找到適合的療法,絕對不需灰心的。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表示,晚期肝癌常見治療方法包括以下5種: 【1】傳統放射治療 即一般稱為「電療」,但其實並非用電而是利用放射線,傳統是用高能量的X光,能量比我們平時照肺的X光高幾十倍,對著腫瘤進行照射,從而殺死腫瘤細胞,令病人腫瘤的體積縮小,甚至有機會完全清除,令病人達至康復。而傳統放射治療在晚期肝癌作用仍很大,已發展出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等技術,可精準殺死腫瘤細胞,亦可配合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一起使用,加強療效。 【2】標靶治療 標靶藥有兩大類,而醫治肝癌的一般都是「抗血管增生標靶藥」,有口服的也有注射的,口服的一般要每天服食,而注射的通常每三星期一次。好處是可針對性殺死肝癌細胞,不會「好壞通殺」,因此副作用比傳統化療少,效果也更好。 【3】免疫治療 藉著激活自身的免疫能力對抗癌細胞,現時可用於肝癌的免疫治療藥物有兩隻,一般是當標靶藥失效的時候,就會以免疫治療「接力」。另外,也曾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01日
拆解肝癌3大成因 花生、米、豆如發霉進食後產生毒素可致肝癌
肝癌是2019年本港新症數字排第五的癌症。肝癌常見於中國沿岸城巿,以及越南等發展中城巿,北美國家則較罕見。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表示,肝癌並非全然不可預防的,留意以下三個肝癌最主要的成因。 【1】乙型肝炎 估計本港有接近十分之一的人口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帶者,有機會患上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可逐步引起肝硬化,再引起肝癌;但乙型肝炎也可以演變成肝癌而無需經過肝硬化。只要在出生時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就可預防乙型肝炎;而任何人士不應接觸他人的血液,以及注意安全性行為,也可避免感染乙型肝炎。 【2】脂肪肝 脂肪肝就是肝內積存了大量脂肪,可引起肝纖維化,進而變成肝硬化,再變成肝癌。脂肪肝最主要的成因是飲酒和身體脂肪過多,因此只要飲酒不過量,並且控制體重,便有機會防止出現脂肪肝。 【3】黃曲霉毒素(Aflatoxin) 是部分食物(例如米、豆類、花生等)發霉後會產生的毒素,已知進食這種毒素是肝癌成因。注意食物衛生,不吃過期、發霉食物,便可防止攝入這種毒素。 肝癌每100人中20人可施手術治療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表示,肝癌的徵狀一般並不明顯,包括:食慾不振、體重無故下降、黃疸、因腹水導致肚脹等
- Digital Tech
- 2022年05月16日
生蛇曾困擾盧覓雪 有患者生蛇上眼 醫生:人人都有機會生蛇|附預防方法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 Shingles)俗稱「生蛇」,可以引起如針拮火燒的劇痛,更可影響多個主要器官引起後遺症,例如較常見的視力受損及長期神經痛等。藝人盧覓雪去年底便疑因開騷壓力引致生蛇,醫生指出,人人都有機會生蛇,而年齡越大風險越高。 50多歲任職地產的Didi,在今年初就經歷生蛇的折磨。她憶述,當時左眼眉出現痕癢和刺痛感覺,以為是大掃除引起皮膚過敏,但痛楚持續加劇,患處更冒出一顆顆皰疹,而當時她非常擔心生蛇會影響到視力,想到有機會失明便十分害怕。幸好她及時求醫和用藥,病情未有進一步惡化,直至現在左眼眉位置仍有長過皰疹的痕跡。 盧覓雪:擔心處女作要難產 媒體及演藝界名人盧覓雪,去年10月亦曾生蛇。她憶述,「初時腰間有些痕養,但後來開始惡化及感到痛楚,於是立即看醫生,才知原來是生蛇。」她指當時臨近楝篤笑開騷,十分擔心精心策劃的處女作要難產,無法出場,中間心情起伏令她心有餘悸。「後來醫生同我講,應該盡快打『蛇針』,所以我都安排緊時間。」 醫生:研究指生蛇會併發心臟病及中風 香港惠澤長者基金主席、泌尿外科專科麥肇敬醫生指出,潛伏體內的病毒,會在身體免疫功能減弱時發作,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