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15日
智創未來|智慧酒店新體驗
【有線新聞】香港人喜歡外遊,但最怕在酒店辦理入住時,遇上長長的人龍,心情或大打折扣。有初創看準需求,研發智慧酒店系統,旅客可以自行辦理入住手續,可以由平均十多分鐘,縮短至三至五分鐘。目前系統已由本港及海外五十間酒店應用。有酒店指,應用系統後,可以節省約一成人手,可以轉為向客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疫情前本港酒店入住率,平均接近九成,疫情期間急挫至不足百分之五十。疫後旅客追求更方便的住宿體驗,同時人手問題窒礙酒店業復甦,配合科技可否為酒店業帶來轉機?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11日
智創未來|食品科學與初創意念
【有線新聞】根據2022年環保署統計,每日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中有3成是廚餘,但其實不少廚餘或者食物副產品可以回收再生,減少浪費。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畢業生何汶諺和顧問老師梁翠恩一起研發,以生產甘筍汁過程中遺留的甘筍渣再造,成為寵物零食,他們更於創業比賽中獲獎。同樣獲獎的還有幾位研發創新草本零食的中藥藥劑學學生梁嘉怡和黃俊滔,因為市面上珍珠奶茶的珍珠較難消化,於是利用洋車前子粉及草本配方製作草本珍珠,期望能為大眾提供較健康的選擇。學院也會跟業界緊密合作,中藥藥劑學課程主任區靖彤就找到本地氣泡茶品牌創辦人劉鍵德,合作研發中草藥氣泡茶。
- 資訊節目
- 2025年02月01日
智創未來|智慧濕地
【有線新聞】獲特區政府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米埔自然保護區,在兩年多前推出「智慧濕地」項目,管理團隊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管理及保護這個重要資源。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25日
智創未來|數據✕美學
【有線新聞】政府在過去4年一直推動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大力推動藝術科技的發展。不少人亦在藝術界作出更多嘗試,透過創新科技拓展不同藝術領域的創造性,並提升香港文化藝術的層次。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18日
智創未來|雲巴走出去
【有線新聞】內地近年大力發展無人駕駛技術,有不少內地城市容許無人駕駛車在道路上行駛。有內地車企自主研發小運量軌道運輸系統「雲巴」。公司指「雲巴」建造成本只是地鐵的十分一,適合在密度高的城市應用,目前已在內地多個城市,如重慶、長沙等地載客營運。「雲巴」與一般的單軌列車有甚麼分別?有甚麼賣點? 港府在施政報告提到,在啟德新發展區興建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以連繫區內設施,服務區內約六萬人口。香港地少人多,「雲巴」系統又適不適合應用?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11日
智創未來|藝術✕科技
【有線新聞】2020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藝術科技」,並指藝術融合科技在香港「大有可為」。在2024年發布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當局亦表示積極推動文創產業數字化轉型,業界、學界如何應對這項潮流,應用科技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 資訊節目
- 2025年01月04日
智創未來|蠔礁修復新技術
【有線新聞】海洋生態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蠔類等貝殼類生物具有淨化海水作用。有初創運用工程學結構,以創新方法研發蠔蟭模型,完善蠔礁生態系統保護海岸環境,促進海洋生物多樣化,達至生態平衡的目標。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28日
智創未來|人工智能影像處理
【有線新聞】要打造智慧城市,發展智慧出行,建立方便且安全的交通運輸是關鍵之一。嶺大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鄺得互研發人工智能技術,增強低亮度環境下拍攝的影像質素,跟商界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落地,應用在道路、室内等場景,長遠希望有助智慧交通治理。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21日
智創未來|「創新促成者」機電工程署促成科研成果實際應用
【有線新聞】機電工程署是香港的「創新促成者」,為香港的創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付出了許多努力。其中一項科研「球形機械人」由機電工程署與香港大學共同研發,能夠於警隊實際應用,協助警方執行任務,同時亦能夠於工程等其他行業大展所長。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14日
智創未來|自動化電商平台
【有線新聞】政府去年公布《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希望把香港發展成可持續的國際智慧物流樞紐。為了抓住這個新機遇,有傳統貨運公司利用物流機械人及自動化系統,提升物流運作效率。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07日
智創未來|安睡智能枕頭
【有線新聞】經過一天工作,睡眠可以讓疲累的身體,獲得充分休息,幫身體「充一充電」,但很多都市人可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困擾,有大學研發智能枕頭,偵察不同的睡眠問題﹐又可播放特定音樂幫助入睡。
- 資訊節目
- 2024年11月30日
智創未來|肝治療與檢測科技
【有線新聞】肝癌是5大香港常見癌症之一,治療相對困難。即使接受手術切除,復發率也甚高,而藥物治療只對約1成病人有效。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萬鈞帶領的大學團隊利用生物打印技術,研發「肝立方」體外模型,複製出肝癌病人腫瘤和周邊免疫環境,提升肝癌治療的效率。 另外,理大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鄭永平研發出掌上式實時超聲圖像引導系統Liverscan,通過無創測量肝組織的硬度,評估肝纖維化的狀況,有助及早診斷,控制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