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聞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17日
電子奶咀|接觸時間越長自閉症風險越高!日本研究稱9成幼童1歲起用電子屏幕
日本有科學研究發現,幼童1歲開始接觸電子屏幕時間越長,在3歲時患上自閉症的風險會大大增加,男童的病發機率更比女童高出兩倍!所以「電子奶咀」還是少用為妙。 研究發現超過九成幼童患上自閉症 日本山梨大學助理教授久島萌(Megumi Kushima)及其研究團隊,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JAMA Pediatrics)刊登了一篇科學研究文章。文中指出,研究團隊共收集了84,030對母子的數據,並以問卷方式紀錄幼童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的時數,從而觀察幼童由1歲至3歲時的行為再作出紀錄。 數據發現在參與研究的幼童當中,超過九成幼童(約83,237名)在1歲時開始有看電子屏幕產品的習慣,其中有330名幼童在3歲時被診斷患上自閉症,患者分別為251名男童和79名女童,由此可見,幼童在3歲時出現自閉症的比例佔總體比率0.4%。 男童的病發機率比女童高 與不看電子屏幕的男童相比,每天觀看電子屏幕少於1小時的男童,患上自閉症的風險增加38%;每天觀看1至2小時則會增加116%。而男童的病發機率比例甚至比女童高出兩倍!研究團隊暫時未有解釋男女患病機率不同的原因,但久島萌教授和研究團隊補充指,基於研究有可能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17日
鍾麗淇大女患罕見病11歲仍未識行 遭人歧視高EQ回應 獲網民大讚
鍾麗淇早前在一個電視節目上分享照顧女兒的經歷。其11歲大女Isabella患上罕見基因病「四號染色體缺損綜合症」,至今仍未學會說話、走路。 鍾麗淇指,每次抱着大女外出時,都會被外人投來詫異甚至歧視目光。面對這種情況,她都會正面地回應,「有時我見啲人望緊佢,覺得點解會行到咁?點解要抱?我就會同佢講,呢個係我個女,佢依家練緊行路,就得㗎喇!」 不少網民大讚鍾麗淇EQ高,並指她是一位偉大的媽媽,「你係個好偉大的母親,非常欣賞你」、「聽完好感動」、「很欣賞這些生命中的勇士」,同時亦為她和女兒打氣。 「沃夫-賀許宏氏症」(即「四號染色體缺損綜合症」,Wolf-Hirschhorn Syndrome,簡寫WHS),是一種基與人類第4號染色體的遺傳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全球大約每5萬人當中有1名患者,他們的生長發育及活動能力比一般人遲緩,而且會伴有癲癇、抽筋等症狀。由於患者是缺少部分第四條染色體,因此無法根治,但可透過治療訓練,作出改善。 推薦閱讀: 醫生媽媽辭職照顧自閉症囝囝曾因兒子感丟臉全靠老公一句說話重新振作 堅強媽媽患直腸癌 抗癌8年捱過70次化療 寫遺書給子女:下輩子還要當家人 😊 為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16日
肝癌丨男子長期吃微波食品患肝癌 醫生列8類加工食品危害健康
都市人生活繁忙,很多人為求方便,經常都以微波加工食品作為正餐。近日,台灣有醫生分享個案,指一名50歲男子因工作忙碌,幾乎每日都到便利店吃微波食品做午餐及晚餐,結果患上肝癌。醫生亦列出8種超加工食品,提醒大家要盡量避免進吃,以免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常吃加工食品患肝癌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鄭以勤,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中分享,一名約50歲、體重逾100公斤的男子,因家人擔心他有脂肪肝,所以前來向他求診。鄭醫生為他進行超聲波掃描,結果發現其體內有一個2厘米的腫瘤,經切片檢查後證實是肝癌,並有嚴重脂肪肝。 鄭醫生向男子問診,對方表示自己「平常過著社畜一般的生活」,經常工作到晚上8,9點,午餐和晚餐幾乎都是在便利店進食,而且多為加工即食品。 8種加工食品危害健康 鄭醫生提醒,超加工食品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另外又引述NOVA食品分類定義,所謂超加工食品,即是指「打開就可以吃」或「只要簡單加熱就可以吃」的食物,主要包括以下8種: 1. 薯片等包裝零食 2. 大量生產的包裝麵包 3. 朱古力條、糖果 4. 含糖飲品、即溶飲品、湯品 5. 即食麵、冷凍或微波的即食食品 6. 肉丸、加工魚肉 7. 含亞硝酸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15日
荔枝禁忌|8歲女狂食荔枝急性中毒險死 醫生:成人每日勿超15粒小童5粒內
夏天正值荔枝當造時期,不少人都會買荔枝吃。不過,俗語有云「一粒荔枝三把火」,吃太多不但熱氣,更可能會中毒!日前,一名8歲女童因為進食過多荔枝,導致低血糖,送院後被診斷為荔枝急性中毒,幸好及時求醫,否則有機會喪命。醫生建議每日不宜進食過量荔枝,另外,食安中心亦曾提出6大安全食用守則,大家要注意了。 食太多荔枝 導致急性中毒 根據內地傳媒報道,河北一名8歲女童與母親在家進食荔枝,女童因進食過量,導致低血糖,突然出現乏力、心慌、出汗等情況,送院後被確定為荔枝急性中毒。院方表示,幸好女童及時送院,否則有機會喪命,現時女童經治療後已無大礙。 「荔枝病」嚴重可致命 主診醫生指,荔枝含有「次甘氨酸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這兩種物質會抑製糖的代謝轉化,造成急性荔枝中毒,亦即是俗稱的「荔枝病」。患者輕則會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重度則可能會喪失意識,甚至死亡。 兒童每日不宜進食超過5粒 醫生又建議,進食荔枝要適可而止,成人每日進食荔枝數量不應超過15粒,兒童最好控制在5粒內。過量進食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心悸、全身無力及肚痛等症狀,嚴重更會昏迷、抽蓄、心律不整。如有不適,應盡快就醫。 6大安全食用貼士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14日
港女花$3000紋身中伏!皮膚發炎疑染HPV 長肉瘡流血化膿
近年愈來愈多人紋身,將自己喜愛、有意義的圖案紋在身上。不過,近日就有一名網民在網上分享紋身中伏經驗,表示紋出來的圖案不但甩色化線,更令其皮膚受感染,長出肉瘡,並疑似受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皮膚及性病專科醫生陳厚毅接受《有線生活》訪問時表示,該傷口有可能是細菌感染或肉芽腫(Granuloma),又提醒2類人應避免紋身。 一名女網民在Facebook「香港紋身關注組」發帖,聲稱在去年9月花費3000元在腳上紋身,期間5小時的過程極為痛楚,而完成紋身後,已當場看到「化線」情況出現,惟紋身師向她解釋「化咗嗰啲之後會無」。 結果,該紋身圖案不但未見好轉,反而愈來愈「走樣」,而紋身處皮膚更開始出現腫脹發炎,甚至長出一顆約1cm大的肉瘡,不斷滲出血水。女網民懷疑是落針太深或顏料不潔所致,於是求醫,結果被診斷為因紋身引發感染,令皮膚發炎、有疤痕及組織增生。 女網民決定向紋身師理論,並要求退款。惟該位紋身師態度差劣,表示自己「唔係紋身師」,其作品、技術及針功,大家有眼可見,認為「紋唔紋得過係你哋嘅判斷」。同時亦堅拒退款,更謂:「唔紋衰都紋衰咗,退錢都於事無補」。 皮膚及性病專科醫生陳厚毅接受《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08日
撩鼻|少女常挖鼻致顱內感染險喪命!醫生提醒勿手多多 洗手後還要多做一步
近日深圳市人民醫院接收了一名病情嚴重的15歲少女,其入院因由竟是「經常挖鼻」!據內地傳媒報導,該名15歲少女有挖鼻的習慣。一天早上,她發現鼻腔起了一粒大暗瘡,便將其擠爆並用水清理,數天後,少女開始發燒達39℃,即使服用退燒藥情況仍未有改善,臉頰還腫得連眼睛也睜不開! 挖鼻致長出嚴重膿腫 家人立刻將她送進了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經醫生診斷後,排除了她感染新冠肺炎。直至轉到耳鼻喉科再次檢查,才發現鼻腔內的膿包不是普通的暗瘡,而是由於少女經常挖鼻形成了嚴重膿腫,加上她用水不當處理傷口,令鼻腔的膿液流入顱內,因此造成嚴重的顱內感染,危及生命。幸好,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後少女已康復出院,但事件警惕我們切勿「手多多」經常挖鼻! 雙手細菌多 其實曾有不少醫學研究指出,手上的病菌比廁所板上的細菌多約10倍,多達150萬種!常見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等等。所以,在挖鼻、揉眼或進食前務必要徹底清潔雙手! 除了連指甲縫也不要放過,用有效殺菌的洗手液或搓手液洗手,醫生指更重要是洗手後要馬上把雙手擦乾!因為如雙手保持潮濕狀態,在接觸其他物件後,反而更容易讓細菌生長及依附於雙手。因此洗手後的步驟都不可忽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07日
男童常咬手指搣倒刺 感染甲溝炎 傷口流膿惡化成骨髓炎險截肢 醫生教正確處理倒刺方法
不少人都有咬手指、用手撕倒刺的習慣。一名9歲男童因為經常咬手指、啃指甲及撕倒刺等,導致手指感染甲溝炎,隨後更惡化成為骨髓炎,差點需要截肢。醫生提醒家長要多留意小朋友的指甲情況,並以正確方法處理倒刺。 常咬手指、搣倒刺 險截肢 據內地傳媒報導,浙江省寧波市一名9歲男童小明(化名),平日有咬手指、撕手指倒刺的習慣。日前,其母親發現兒子的手指末指節出現紅腫、疼痛,觀察兩天後仍未見好轉,遂把兒子送往醫院求診。經診斷後,小明證實感染甲溝炎,惟先後接受了兩次手術,傷口仍持續流膿,於是再到醫院求診,醫師竟告知小明的情況已惡化,演變成骨髓炎,恐怕必須截肢。 手指持續滲膿 急做手術 小明母親其後帶兒子到寧波市第六醫院求診,醫生檢查傷口時,發現小明左手食指尖端異常腫大,甲床也持續滲膿,於是馬上為小明進行手術。醫生將骨髓炎的病灶清除,再進行骨水泥填充術,小明經治療後已無大礙。 切忌亂搣倒刺 主診醫生柴益銅表示,家長要多留意小朋友的指甲情況,並且要糾正他們咬指甲、用手撕倒刺的壞習慣。另外,他亦教授正確處理倒刺的方法,提醒大家不要隨意亂撕或啃咬倒刺。 正確處理倒刺3大步驟 1. 首先將手放在溫水中,浸泡大概5分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02日
生命勇士|香港沙灘排球代表劉梓浩血癌病逝 終年27歲 拍檔王沛林:未來見
香港沙灘排球代表劉梓浩(Kelvin)因血癌病逝,終年27歲。梓浩的家人於6月1日深夜,透過梓浩社交平台帳號公布消息,感謝所有支持過梓浩的人。 劉梓浩家人於其IG帳號公布消息,全文如下: 我是梓浩的二家姐Jacqueline。 對於此突如其來的消息家人亦感到非常遺憾。 梓浩對抗癌症多年,最終不敵病魔於上週離開我們。 細佬面對病魔一直保持樂觀地堅強面對,現時終於可以好好休息,相信他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陪伴著我們。 細佬的意願為簡單和低調處理,所以其身後事已經全部辦妥,亦暫未考慮安排其他儀式,希望大家諒解。對於大家的問候,或未能全部回覆,請見諒。 家人們代表梓浩向關愛他的人、幫助過他的人致謝。感謝大家曾陪伴梓浩及照顧他。 多謝梓浩曾在我們生命中出現,陪伴我們經歷喜怒哀樂。 Rest In Peace,劉梓浩。 同為沙排代表、梓浩的拍擋王沛林於兩人共同管理的facebook專頁貼上合照,留言「劉梓浩,未來見。1994.10.15-2022.05.27」。劉梓浩與王沛林曾多次為港增光,包括於2017年全運會獲得第六名,同年於全國巡迴賽總決賽獲得亞軍。 抗癌4年堅強面對 2018年只得23歲的梓浩
- Digital Tech
- 2022年05月30日
男子飲即溶咖啡後勃起4小時 揭含壯陽藥超標10倍恐致不舉
飲咖啡也會導致不舉?近日新加坡有男子喝了一款即溶咖啡後,陰莖異常勃起,持續4小時仍未能平復。經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SA)化驗後,發現該款咖啡內含壯陽成份「他達拉非」(Tadalafil),而且劑量超標逾10倍。當局指若陰莖異常勃起,未有及時治療,可致不舉。 陰莖異常勃起可致不舉 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SA)公佈,日前有2名消費者飲用一款名為「Prime Kopi Pejuang 3 in 1」的即溶咖啡後不適,一人出現身體疼痛、發冷、偏頭痛、下巴繃緊等症狀,另一人則出現陰莖異常勃起的情況,下體持續勃起長達4小時。HSA呼籲民眾停止購買或飲用該咖啡,並指陰莖異常勃起是十分嚴重,若未及時治療,或會導致陰莖組織損傷和永久不舉。 壯陽成份超標10倍 涉事咖啡標榜為天然產品,含優質草本成份。但當局調查後發現,該咖啡實際上含有過量、未經申報的強效處方壯陽成份「他達拉非」(Tadalafil)。「他達拉非」為一種治療陽痿的藥物,須在醫生處方下服用,不當使用或會構成嚴重健康風險,包括心臟病、中風、心悸及陰莖異常勃起等。而根據該咖啡的包裝標籤說明,每日飲用一包,則已超標攝入10倍以上。 當局要求停售 該咖
- Digital Tech
- 2022年05月25日
可樂都有?7類食物含一物質 研究證助長腸癌腫瘤更可致脂肪肝
汽水如可樂,甜品如包裝糖果、雪糕,大部份都含有一種甜味來源,名為高果糖的玉米糖漿,它既是現代人肥胖和脂肪肝的成因之一,最近研究更證實它可以直接從腸道被癌腫瘤吸收,助長腫瘤成長。 高果糖玉米糖漿是一種由玉米澱粉製成的甜味劑。正常的糖如蔗糖由果糖和葡萄糖組成,但玉米糖漿則主要由葡萄糖組成,而葡萄糖被酶轉化為果糖,使它像蔗糖一樣甜。由於成本問題,上世紀80年代起,玉米糖漿慢慢取代蔗糖成為加工食品主流成份,常用於汽水或糖果等預先包裝甜食。 研究證助長腸癌 數年前,康乃爾醫學院發表研究結果,該項研究也發表在《Science》上。研究指高果糖玉米糖漿廣泛使用後,肥胖和肥胖相關病發率便開始提高,其中包括結直腸癌。研究人員利用小鼠進行實驗,先透過藥物引發小鼠腸癌,然後每天餵食小鼠400μL的25%玉米糖漿溶液,量相當於人類每天喝1罐350mL的可樂。 小鼠雖未出現肥胖等症狀,但八個星期後其腸道中大腫瘤和高級別腫瘤數量,都比對照組明顯要多。研究指出,人類1次吃下5克左右的果糖,就會達到小腸吸收上限,造成結腸內果糖濃度升高,而這些服用玉米糖漿的小鼠,結腸腔中也出現果糖濃度升高的現象。 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驚
- Digital Tech
- 2022年05月17日
沙門氏菌|男子常吃半熟蛋胸口現腫塊 揭感染沙門氏菌需做手術 附3大預防方法
食雞蛋也出事?日前,台灣一名55歲男子胸口突然長出8厘米腫塊,因疼痛不適而求醫,證實感染沙門氏菌,需要進行手術將腫塊清除,醫生估計是經常進食未煮熟的雞蛋所致。 胸口現8cm腫塊 綜合當地傳媒報道,55歲的賴先生平日很喜歡吃半熟蛋,每天上班前都會買來當早餐。有日他發現右邊胸口突然凸起,長了腫塊,在一星期內更腫至8cm,並感到疼痛,服藥後也無改善,於是前往醫院求診。醫生透過電腦斷層,發現腫塊是胸壁膿瘍,用細針更抽出像「朱古力醬」一樣的膿液,經化驗後證實他感染沙門氏菌。 疑吃半熟蛋所致 主診醫生洪嘉聰推測,賴先生可能是進食未煮熟的雞蛋所致,需進行切開引流手術治療。醫生為賴先生清除膿液後,康復進度良好。醫生指,沙門氏菌常見於食入被鳥禽糞便汙染的食物或水,包括雞蛋、未煮熟的蛋奶及肉製品。除了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天氣炎熱、食物保存不當等,也可能會導致感染。 嚴重可致敗血症 根據食安中心的資料,通常感染沙門氏菌後12至36小時會出現以下徵狀,包括腹痛、嘔吐、腹瀉及發燒。嚴重更可能會出現併發症,例如敗血症及脫水,甚至死亡。 3大方法預防感染沙門氏菌 食安中心指出,涉及蛋類菜式的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個案,多是
- Digital Tech
- 2022年05月05日
額頭胎記竟是皮膚癌? 孕婦為保胎兒冒毀容風險產後才開刀 附皮膚癌自我檢查方法
英國一名孕婦額頭上有個印記,一直以為是胎記未有理會。直到懷孕後,發現「胎記」有異常,求診後證實患上皮膚癌。她為了胎兒的安全,決定產後才開刀移除癌細胞。 以為是胎記 綜合外媒報道,32歲的Rachael指,自己早於2015年發現額頭上有一小塊印記,本以為是胎記,所以沒有為意。直至去年年初,Rachael的媽媽患上皮膚癌,才令Rachael想起額頭上的印記,發現即使運動後,臉部和皮膚變紅,印記的顏色仍然不變。 原來患上皮膚癌 後來發覺印記開始變大,加上想到媽媽的情況,決定到醫院求醫,結果證實患上基底細胞癌。Rachael表示,由於當時正懷孕4個月,突然被告知患癌,感到十分徬徨。Rachael:「懷孕期間,已經感到『胎記』有明顯異常,它看起來很明顯,邊界亦開始突起。我知道若不盡早進行移除手術,癌細胞會擴散,但我正懷上第一胎,不想因為治療癌症而冒險。」於是決定等胎兒出生才做手術。 為保胎兒產後才開刀 Rachael坦言,自己在等待進行手術的9個月,不時都會擔心癌細胞擴散,又知道拖延治療,風險會更大、手術後的疤痕會更長,甚至有機會擴散至其他位置而導致毀容。不過,她仍堅持決定,「只要想到寶寶能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