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10日
一線搜查|樓上冷氣機滴水滴穿外牆煤氣喉 住戶收萬元煤氣費單揭發 兼自付8,000元維修費?
水電煤開支增加,對不少家庭來說負擔很大。有觀眾就向《一線搜查》投訴,指樓上單位冷氣機長期滴水,甚至滴穿其外牆煤氣喉,有人員上門檢查始揭發事件,但仍要承擔逾萬元的煤氣費,以及逾8,000元的維修費。 「滴水水量有時好多,如果唔係我就唔使搵把傘(擋住),搬入嚟之前已經有,之前仲試過漏鹹水,都整咗好耐,嘈咗好耐(管理處)先肯整,自搬入嚟咁耐,滴水都冇停過」。觀眾陳太表示,自己自患上新冠病毒後失去嗅覺,直至早前要更換廚房及廁所的抽氣扇,安裝人員到場打開窗戶後發現有濃烈煤氣味,懷疑煤氣喉出現洩漏。「當時煤氣錶讀數為1,140,呀仔話咁多嘅、上次先700幾,我話唔知喎,係咪冬天沖涼嘅關係。」 一天後,煤氣公司維修人員上門檢查,發現煤氣錶讀數已經跳至1,481度,一天之間用多300多度煤氣,隨即為她關上閥門,經檢查發現是窗外的外喉漏煤氣。陳太:「當時外喉上方仲滴緊水,師傅話好彩仲滴水,可以追討,然後報價話維修約8千幾(元)。」 翻查陳太的煤氣單,去年4月時抄錶讀數為494度,當時2個月的煤氣費總數為453元。直至今年1月,她一度報錶647度,即9個內用了約153度煤氣,平均每個月用17度。今年6月,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9日
一線搜查|啟德「天空之鏡」永久消失? 花盤陣再升級越擺越醜 街坊集體怒轟「做多咗」
啟德車站廣場兩個水池的「天空之鏡」一直深甚當地居民喜愛,假日空閒時一面散步慢跑,一面欣賞優美的水中倒影,甚至連外區市民也慕名而來「打卡」。不過,最近由於啟德體育園接連舉行測試賽,當局為防人群散去時會意外跌入水池,便在水池外圍大擺花盤陣,立即令「天空之鏡」消失,最近再加上大量鐵馬、警示帶,引發附近屋苑居民集體投訴。 據了解,由啟德港鐵站前往體育園場館,必須經過「天空之鏡」,但自早前測試賽舉行後,水池外圍便擺放大量花盤,最近再多了掛上紅紅藍藍橫額的鐵馬、水馬,甚至連草地都被人用紅白膠柱圍封,驟眼一看,還以為車站廣場變回了在建地盤。 「我們收到接近10個屋苑反映意見,和不少居民投訴,即是有點破壞原有景觀。」據區議員關浩洋表示,當局是為了啟德體育園的人流疏散安排上提高安全系數,而他接獲的居民意見都認同當局的考慮,「那你便放吧,完了便收起」,不過居民都眼看到這些「座地花盤」不像是流動式,「可能數以百計的花盤擺放在這裡,搬過去都需要人力……大家都擔心,是否永久放在這裡呢?」 「之前比較清雅、清楚,而且感覺很舒服的,現在越來越多不同的物品出現。」街坊張小姐形容現時車站廣場比較雜亂,氣氛遠遠差於之前。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6日
一線搜查|土瓜灣僅存天台武館 師傅:有人嚟學我就教 授武仲包晚餐?
二戰後的香港可以稱上「武術重鎮」,各門各派都在香港招生,更孕出多位武打巨星。中國香港武術聯會副會長夏德建:「四、五十年代很多名師傅來港,主要分為南北兩派,南有洪劉、蔡、李、莫;北有查、華、花、炮、鷹爪翻子。」翻查資料,去到六、七十年代教授中國武術的館社逾400間,甚至有紀錄指習武民眾高達九萬人,大多武館亦位於唐樓天台,但隨住社會變遷天台武館已經買少見少。 步入位於土瓜灣唐九樓的天台武館,仿如走進電影場景,旁邊的軍器架放有刀、槍及關刀等、牆上掛滿歷史感的照片。國術體育會永遠監督呂德榮師傅指,起初只在單位內授武,但後來收生多才慢慢擴展至天台。他又稱天台武館盛行全因「錢」,因為天台不用交租、二來老師傅不喜歡街邊教功夫,怕被別人看到他們的「手門」,在天台教拳私隱度較高。呂師傅又解構「食夜粥」等於學過功夫的說法,他指以往練武大多在夜晚,要等師兄弟下班後再練功,就是練完武後一班人再去粥檔。 武館買少見少,但仍不乏年輕人上門拜師學藝,有徒弟表示最難忘師傅第一樣教的不是武術、而是「入門先叫人」、「做人行先、學武行後」要學好武德再去學功夫。天台武館最難耐莫過於「好天曬落雨淋」,一眾徒弟都叫苦「凍嘅時候好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5日
一線搜查|夾公仔店成行成市 玩法滲骰仔、輪盤等賭博成分 隨時誤墮法網
近年夾公仔店在香港大行其道,隨處可見,吸引不少大人及小朋友。然而有經營夾公仔機的台主向《一線搜查》報料,指不少夾公仔店已經變質,不但改變玩法,更滲入了賭博成分。 「佢哋就玩擲骰仔,擲完之後就玩輪盤,輪盤上面好多格,好似其中有5格,最少係$500,最多係$2,400,雖然上面寫住係QP,實質上唔係囉。」阿Jor(化名)向《一線搜查》表示,現時不少夾公仔店外圍放置傳統夾公仔機,但走進店舖裡面,會發現不少放有特製輪盤,而所謂的獎品或分數亦能夠兌換成錢。「你轉到$500,譬如轉到10個QP,佢一個QP係$50,10個QP係$500,佢(店員)就會畀$500你,可以畀現金或者過數,視乎你嘅要求。」 《一線搜查》攝製隊日前到旺角、大埔及銅鑼灣等夾公仔店視察,發現下午放學、下班時間,已經有不少人圍著夾公仔機,更有人公然在店內吸煙。這類夾公仔店外圍通常都是傳統夾公仔機,但一走進店內深處,就會發現林林總總的骰仔、輪盤等,當中分別寫有「10 QP、50 QP」等字眼。其中一間負責人表示:「要去到黃色紙嗰面先可以有一盒咭。(呢啲咭值幾錢?)你抽中呢啲就值幾千至一萬,但係,當然係好難。(係咪可以換返錢?)賣出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9日
一線搜查|大埔林村河兩岸路面淪「陷阱」 石磚鬆脫一碰即散 區議員跌倒瘀足一年
風化本是自然現象,但若果因為日久失修而害了途人,就有必要適時翻新。說的是大埔林村河兩岸的路面,這段當地街坊慣常散步、慢步、踩單車的路,早在80年代用上石磚鋪設,但所謂「日子有功」,不少石磚早已鬆脫,但當局多年來都是「見爛補爛」,令路面如同「俄羅斯方塊」,石磚與混凝土交錯混雜,淪為「行人陷阱」,不少街坊都曾絆倒受傷。 本身也經常在林村河兩岸慢跑的大埔區議員黃碧嬌,路面問題已經持續多年,當局「見爛補爛」根本是無濟於事,她自己也曾經因此發生意外而受傷,「我是跑的,當時這裏有人行過,這裏又有車仔推過,然後我便避開。我望住他,打算避開,便踢到這裏(石磚與混凝土交錯處),這塊磚剛好凸出來,踢下去便向前趴下去。」 黃碧嬌自言其後也再次「中招」,而且傷勢更慘,「剛好這兩塊石頭凸出來,剛好我的球鞋被卡住,被卡住我便向前趴下……接近一年時間,這個膝蓋位置全部是瘀青……還有這裏周邊全部也是瘀血。」黃碧嬌指當日入院時已經要坐輪椅了,剛巧對面床的病人也是跌倒受傷,而且正正也是在林村河的路上發生。 「我覺得真是好過份,因為這塊石頭是80年代所鋪設……這塊石頭鬆脫了,直頭有個洞口位置在這裏,剛好夠位讓你絆倒。」黃碧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8日
一線搜查|港鐵宣傳扶手梯「左右企穩」 專家:設計安全、運輸效率高過「左行右企」
港鐵早前宣傳扶手電梯安全運動,呼籲乘客「左右企穩」,並派出穿紅背心大使提醒乘客左右企穩及緊握扶手,事件引起網民的熱烈討論。有專家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就直言,「左右企穩」不但沒有安全問題,而效率上亦高於「左行右企」。 香港自1985年開始宣揚扶手電梯「左行右企」的觀念,早已深入民心,不過近年世界各地逐漸出現「左右企穩」觀念,形成兩大陣營。 電機業(電梯)首席教導員黎家駒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表示,現時一般扶手電梯都是根據設計實務守則,當中規定每平方米要承受到6,000牛頓力,相等於現實中每兩個半的雙人梯級,就可以承受到600公斤的力量,強調在設計上「左右企穩」完全沒有安全問題,「正如我哋一般公用嘅自動梯,成日同時兩邊企滿人,一直以嚟冇聽講過任何意外,而實際上亦都真係安全。」 黎家駒指出,「左行右企」反而會增加損害扶手電梯的機會,指在扶手電梯上方行走會有震盪,如果長期一邊站立、一邊行走的話,重量會聚集向其中一邊,相對地機件的損耗亦會較大。但同時,設計實務守則中亦有提及,在實驗室的測試中確保了不論是否有人行走,扶手電梯都是保持安全的狀態。 對於扶手電梯意外中,有不少是由於失平衡跌倒,黎家駒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一線搜查|「泥鯭的」預約App幕後負責人首開腔 聲稱有外國資金、公司非設香港 每月在內地投放$10萬宣傳費
《一線搜查》日前報道有公司高調製作橫額,宣傳「泥鯭的」平台,以人頭計算方式收費專門接前往內地口岸的的士乘客。最新一集的《一線搜查》更成功聯絡到負責人,對方聲稱自己從事金融行業,目前身處深圳。他又解釋,自己由始至終是想做快速配對平台,以更大眾化的價錢,以配對的方法幫忙乘客與的士接洽。 「泥鯭的」平台負責人Samuel接受《一線搜查》電話訪問時,笑言「泥鯭的」是很落後的說法,「我哋好似一個配對平台,相約有意向去同一個地方嘅人,用共享嘅方法、配對平台,幫忙做個共享。」根據該公司的網頁,顯示服務為「共享平台,讓同路者相約一起出行乘搭合法的士」,並寫有「預約出行與同路者一起go」、「一口價,準時到達目的地,0現金接觸,手機應用程式已全面啟動電子支付」等字眼,而該公司亦有投資研發應用程式,並上架供人下載。 被問及是否擔心會觸犯法例,Samuel直言「睇唔到有任何唔合法嘅地方」,他指出,在成立平台前已經諮詢過法律意見,法律團隊指現時存在很多灰色地帶,「現有法律條件,係二十多、三十年前制定嘅法律,我諗當時制定法律時都未有互聯網,如果有人出信上庭,咪再去睇下點樣囉,如果做得唔啱咪停咗佢,我哋又冇乜所謂。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一線搜查|「泥鯭的」變招推App 觀塘來往落馬洲口岸一口價最平$99 乘客、司機或墮法網?
港人持續北上,交通需求自然增加,「折扣的」、中港包車、一口價的士,不同形式的「call車」服務應運而生。甚至有公司高調製作橫額,宣傳「泥鯭的」平台,以人頭計算方式收費專門接前往內地口岸的的士乘客。不過有律師就直言當中存在灰色地帶,提醒市民注意。 近日觀塘出現「泥鯭的」大型橫額,寫有「觀塘來往落馬洲口岸、挑戰30分鐘直達」、「平、快、準」「省金錢、一口價$149」。打開其公司網頁,更列明由觀塘或葵涌前往落馬洲最平一口價99元,又標明「讓同路者相約一起出行乘搭合法的士」,不過就需要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內預留位置。 涉事手機應用程序在今年10月推出,打開後只有一個目的地可以選擇,而選擇前座或後座,車費均有不同,客服更表明,如果多人叫車,有機會要與陌生人拼車。為測試其運作模式,《一線搜查》攝製隊嘗試利用應用程序預約的士,根據指示,出發前10分鐘會收到司機資訊。不過至預約上車時間,仍未有司機接單,攝製隊了等20分鐘始有司機出現。 不過接單的士司機就聲稱,自己是透過另一個網約的士平台接單,完全不知有「泥鯭的」應用程式。而自己亦是按咪錶向平台收回正價,因此「泥鯭的」收費便宜多少亦與他無關係,「佢平係佢俾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一線搜查|鑽石山啟鑽苑新入伙執漏未完成 房署急推業主立案法團 小業主憂自費維修推翻議決
《一線搜查》早前報道過房屋署想推動入伙不足一年的綠置居啟鑽苑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但有小業主擔心成立後房屋署便不再為他們跟進維修及執漏的工程。事件曝光後,啟鑽苑月中舉行業主大會,在房屋署沒有行使投票權下,一眾小業主成功推翻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議決。 啟鑽苑位於鑽石山港鐵旁,鄰近龍翔道、彩虹道,交通方便。屋苑由兩座公屋及三座綠置居組成,當中綠置居共有2,112個單位。一眾業主今年2月才收到鎖匙,裝修後不少人近日陸續入伙,但就發現有多處建築質量問題,包括渠管滲銹水、油漆剝落、磚塊鬆動、多次爆水喉及火災善後工作未完成。 然而執漏工程仍未完成,房屋署便催促一眾小業主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有小業主擔心倉卒成立法團,房署不再就公用範圍負責,最終要由小業主分擔維修開支。 啟鑽苑於本月13日行業主大會,重點議決是否成立業主立案法團。大會安排大量保安在場駐守,警方亦嚴陣以待,除了在屋苑內巡邏、維持秩序外,更有不少便衣警員在會場外戒備。因應當晚有不少業主提早到場排隊登記,大會亦將登記時間提早至7時開始,但排隊的人龍仍一度由籃球場排到接近屋苑外。 當晚共有819戶業主出席,坐滿整個籃球場。房屋署則宣布,在今次會議中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一線搜查|復康巴士載客嚴重不足、3條路線冇人搭 車長態度差被指歧視乘客
殘障人士外出往往遇到不少挑戰。本港目前有兩間營運商提供復康巴士服務,部分巴士路線更不需要預約,符合資格的人士只要在指定巴士站等候,便可以2元乘車。然而由於宣傳不足,知道有關服務的市民不多,載客量嚴重不足,被質疑浪費公帑;甚至有乘客投訴復康巴士的車長態度惡劣,曾遭受歧視。 「如果我真係四肢健全或者可以上到普通巴士嘅話,我都唔會浪費咁多時間等車,仲要等你兜唔同醫院先返到屋企。」Amy(化名)患有先天性大腦痲痺,需要以輪椅代步,平日上班會乘搭預約的復康巴士,但如果去醫院覆診或去探望家人,就要乘搭不需提前預約的穿梭復康巴士。 惟約兩個月前,Amy如常乘搭穿梭復康巴士,但遭車長怪責她不坐早一班車。「佢開尾板俾我上車,隱約聽到佢講『嘩!乜你又咁夜呀」,到我落車時候佢幫我解開安全帶,喺升降板降落地面時,佢又講多次『你下次早啲,早一班車都好呀,次次都搞得咁夜』。 不過早一班車幾乎要提早一小時,Amy逐反駁道:「我話早一班車,我未返到黃大仙,搭唔切。佢答『咩搭唔切呀,你知唔知呀,你呢班車係冇人搭㗎,呢幾次俾你咁搞一搞,我遲咗40分鐘先收工』。Amy指,自上車到下車車長不斷重覆抱怨,當時已經很憤怒,更要被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一線搜查|東涌自提點「貨物山」高過成年人 8、9板貨長期阻街 卸貨倒塌屢傷路人
隨著網上購物日益成行,不少平台都會設立集運自提點,方便顧客在合適時間取貨。不過東涌一個自提點由於「生意太好」,店內空間爆滿,一板板高過成年人的貨物就需要長期擺街,對來往街坊構成風險,更不時有人被塌下貨物擊傷。 這個位於東涌迎東邨商店街的自提點,門外擺放予大約8板貨物,佔據了大概三之一的街道闊度,而貨物高度也高過侍每位成年人的身高。街坊唐先生表示問題已持續了數個月,「它有大量貨物運來,但以我所知店舖因為人手不足,但人手不足也不是一個藉口,因為它的貨物疊起來很高。」唐先生直言對街坊來說,尤其長者及小孩都會造成一個危險。 據了解,貨物阻街情況「基本上每更也是這樣」,甚至晚上關店未及處理的貨物悖照樣擺街,放足一整夜無人看管。最繁忙時取貨人流排長至大約50米,足以橫跨數個舖位。 據離島區議員葉培基表示,該店舖每天也會運來數板貨,但因為店舖面積不是很大,很多時貸物都不能放進去,影響到居民出入。葉培基指店舖位置剛好是迎福樓的出入口,繁忙時間會有人阻人情況,過往亦試過有店員拆卸貨物到一半時,有貨物掉下壓到途人。他估計堆放的貨物足有店舖面積一倍有多。 據了解,管理處及執法部門也有來過跟進,並作出勸籲,又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4日
一線搜查|太和邨電單車違泊嚴重 走火通道變「臨時停車場」 街坊憂遇火警引爆炸
近年電單車違泊車問題嚴重,大埔太和邨更成為黑點之一,行人路更如同臨時停車場,兩旁泊滿電單車。有居民擔心萬一發生火警,不但阻礙救援工作,若果火警波及電單車群,引發爆炸,後果更加不堪設想。 太和邨在1989年入伙,有6,900多個單位,人口稠密。居住在太和邨約4年的街坊陳小姐表示,邨內的近欄杆位置、大廈出入口附近等通道經常有大量電單車違泊,阻礙居民出入,坐輪椅的長者更為受影響;加上電單車互相停泊得太密,妨礙清潔工人工作,更引致衛生問題。 去年聖誕節,邨內更曾有人亂丟煙頭燒著雜物發生大火,然而由於通道有大量電單車違泊及雜物堆積,導致消防員救援受影響。陳小姐直言,火場離電錶房很近,擔心火勢波及產生爆炸,一發不可收拾。 《一線搜查》攝製隊近日到起火現場查看,發現工作人員在通道位置加裝鐵柱,阻止電單車駛入違泊。不過居民出入口附近亦有數輛電單車違泊,當中一輛更被管理公司貼上多張通告,警告走火通道嚴禁阻塞,但電單車仍未移走。 大埔區議員麥成灝表示,不少大和邨居民為職業電單車司機,從事送外賣或快遞的工作,因此電單車的出入需求具有必要性。他又說,區內停車場的電單車泊位嚴重不足,加上太和邨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