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07日
一線搜查|康文署健身室月票改預約制 長者批麻煩、缺乏彈性 議員:打擊市民運動積極性
過往有不少長者購買康文署健身室月票後,只要場地未滿便可直接進入健身室內使用,遇到人多的時候只要在健身室外排隊便可。而康文署健身室自去年11月起亦要透過SmartPLAY系統預約場地,新措施下,不論是月票或時票都必須預先預約才可進入健身室。然而不少市民投訴新系統不但未有解決黃牛黨的問題,而預約過程麻煩、缺乏彈性的安排反而帶來不便。 「好多長者都覺得唔方便,以前就咁入嚟玩就得,而家又要咁多步驟,又要上去用SmartPLAY機預約場地,再去健身室簽場機簽場,多咗好多功夫。」長期購買月票的趙太,一周約做3次健身,對於新制度她認為太麻煩,令做運動都提不起勁。 現時SmartPLAY預約單位以小時計算,趙太批評安排沒有靈活性,而且浪費資源,「如果我遲嚟或早走,變相嗰個時間空咗,冇咁多人次享用到囉。」她又坦言:「如果唔係要咁嚟預約,我都唔知道原來SmartPLAY咁差,佢做唔到離場功能,而家仲要人手剔月票、時票。特別長者,唔夠膽預約,都係要即場嚟。好唔方便,撳好多掣,部機字體又細,好難睇。」 不過,亦有市民認為通過SmartPLAY預約反而更方便。梁小姐:「方便咗好多,以前呢到比較多人,成日要排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06日
一線搜查|翠屏邨鐵椿封路 長者輪椅通通無路行 管理處︰根據警方建議
好端端一條本來方便街坊出入的通道,為甚麼要加插這麼多條鐵柱擋路?居住於官塘翠屏邨的觀眾林先生向《一線搜查》投訴,指翠屏北邨商場附近的行人路去年11月起突然被封住,導致輪椅都通過不到,連累長者們都要大兜路才能到商場及街市買菜。管理處解釋是因為電單車違泊問題嚴重,才根據警方建議加設欄杆阻擋,但就惹來街坊們不滿。 「現在到處都是無障礙設施,你反而加設一些樁柱,成為一個障礙,是不是很有問題呢?」據林先生指出,加插鐵柱的位置是由翠屏南邨前往北邨商場的行人路,該條路是最方便、快捷,平時很多街坊都會經過,但現時不單輪椅過不了,連稍大的「買餸車」也過不了。 「現在走不了,變成一定要走外面,走外面會有很大問題,因為那裡早上有很多人,有校巴、巴士站。」林先生所指的外面行人路,還要上數級樓梯才能到達商舖,而且輪椅人士還要再繞遠一些才有無阻礙通道。拍攝當日所見,不時都有輪椅人士被鐵柱擋路,甚至要推落馬路繞過。有食肆負責人明言很多客人都是老人家,「就算拿著腳架都通過不到」。 除了影響到街坊,亦都影響了商戶,事關該位置也是上落貨區,以及通往垃圾站,連貨架、垃圾車也通通過不了。商戶陳小姐:「出不到去,真的出辰到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03日
一線搜查|百年錶行進駐彩虹邨60載 一舖兩用幫街坊驗眼、配鏡 九旬錶匠:手仲好定
【有線新聞】九龍彩虹邨即將面臨重建清拆,邨內現時仍有不少老舖堅守,踏入倒數階段的商戶又何去何從? 鐘錶行「李應記」屹立彩虹邨逾60年,不只是首批進駐邨內的店舖,更是百年老字號,由李老先生成立再傳給兒子,全盛期在港九均有分店,現任錶行主理人李國楠自7、8歲起跟父親學藝,一眨眼做到現在年近百歲。踏進店內,儼如「楚河漢界」右邊是維修鐘錶,左邊則為客人配眼鏡,最令人好奇莫過於角落為何有間「驗眼室」,李老闆透露年輕時受人啟發,令他決定學多門專業知識,一舖兩用兼任「驗眼師」,雖然設備古舊仍有不少街坊找他配眼鏡。 李師傅指維修鐘錶樣樣難,「舊時科技冇咁發達,個錶有咩零件冇嘅,要用人手整返出嚟,呢啲先係技術。」但現今廠方零件供應充足,現時維修難度大大降低。他表示現時客人大多都上了年紀,亦有不少外國客特意回來,他亦很感恩「天賜巧手」,「可以做到而家手仲好定、冇手震。」目前店內靠李師傅獨擔大旗,他稱多年來曾收過一個徒弟冀傳承手藝,但已經離世,又指現在新人不喜愛拜師,「教得好就好,教得唔好就好勞氣,蹝自己心機又蹝人哋時間、何必呢,免得誤人子弟。」 政府早前擬定彩虹邨分三期重建,首階段訂為2028年開始,李師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1日
一線搜查|啟德郵輪碼頭商舖十室九空 商戶斥配套差「得個空殼」 內地客:沒什麼玩的
政府大力催谷旅遊業,惟啟德郵輪碼頭仍未見起色,屢次被批「死城」。有經濟學家表示,上海及新加圾郵輪碼頭規劃完善,交通配套優良,值得香港借鑒。他坦言香港面對如此多競爭對手,要重新起步需要更多的時間及心力。 「講真,如果係唔會嚟呢到(啟德郵輪碼頭),大多數都會去尖沙咀或旺角。因為你一落船,呢到有咩俾佢行?連7-11都冇間。」有商戶接受《一線搜查》訪問表示,在啟德郵輪碼頭開店約6至7年,平日甚少客人,「你話想比以前更好係冇可能,唔係交通問題,係你自己配套設施有問題,你就得個空殼,有咩嘢啫?乜嘢都冇。」 根據文法會文件,啟德郵輪碼頭建造工程耗資約81億元,當年政府期望發展碼頭可以幫助香港把握亞太區郵輪旅遊業市場增長所帶來的機遇,將香港發展成為亞洲郵輪中心。然而,啟用超過10年的啟德郵輪碼頭發展不似預期。附近街坊亦指:「以前呢到好多店都開嘅,當年好多人飲茶,下午茶都好平。而家十室九空。呢到用咗唔少錢起,而家無乜人嚟,好浪費。」 攝製隊拍攝當日沒有郵輪抵港,登船碼頭及離境大堂都相當冷清,期間亦只有一團內地旅客到場用膳。內地旅客:「我們來旅遊就是時間很短的時候,就沒有發現能自己購物的小物品。」、「這地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一線搜查|紅磡海濱優化工程近3年未完成 水馬佔據行人路 居民大呻受影響:都唔知做咗咩出嚟
近年港府大力宣傳「親水文化」,多個海濱相繼發展成休閒熱點。不過,《一線搜查》接獲觀眾投訴,指紅磡海濱周邊進行大型優化改善工程,已經持續近3年,不少地方被水馬圍封,為居民帶來影響,擔心工程遲遲未能完工。 現場可見,由紅磡碼頭至海濱公園沿路設置了紅白水馬及屏風,佔據不少行人路。有不少街坊表示:「放太耐啦,差唔多5年、6年,都唔知做咗咩出嚟。冇6年都有5年。」、「上年返嚟呢到,整緊;到我今年再返嚟呢到,亦都整緊。」、「整咗好多年,條路窄咗,禮拜六、日啲人逼埋一齊。」 為改善海濱花園設計,加強紅磡及尖沙咀海濱地區周邊發展的連繫,工程分階段施工近3年。首階段海濱優化工程已經完成,而貫穿海濱長廊的行人通道亦已經在2023年上半年重新開放。在今年9月,建築署估算餘下的工程,包括建灣街休憩用地,預計仍然可以在2024年底前完成。 九龍城區議員林博表示,早前就相關工程與政府部門溝通,對方表示由於海邊種植樹木較為困難,需要重新種植;路面較窄,大型基建嵌裝亦有困難;加上長期天雨影響,導致工程不斷延誤。 他又指,現時只欠裝嵌及種植草皮便可完工,署方有信心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希望能夠逐步開放設施供市民使用。林博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4日
一線搜查|市面湧現問題餅卡 收到餅卡換唔到西餅? 餅店:冇售賣紀錄
年尾是結婚旺季,喜宴接續不斷,傳統上女家派發喜帖時會附上餅卡。不過有觀眾向《一線搜查》報料指收到懷疑假餅卡,未能成功兌換產品,而《一線搜查》在追查下發現原來並非單一事件,更有多名消費者湧至涉事連鎖餅店的社交平台投訴。 觀眾Karen(化名)表示,早前收到數張餅卡打算兌換生日蛋糕,怎料職員指其中一張餅卡未能使用。「當時個職員話有時啲餅卡係過唔到機,但過兩日又過到。」餅卡所屬的麵包公司在香港有接近100間分店,於是Karen前往第二間分店嘗試兌換,惟四間分店均指該張餅卡無效。Karen一氣之下致電客戶服務熱線查詢,對方核對餅卡編號後直指未有登記,更著Karen向親友拿取購買收據。 不過,原來這並非單一個案,有其他消費者在該公司的社交平台專頁留言投訴。「你哋同學話我有張飯卡唔用得,話冇紀錄。你哋賣時員工出錯,竟然由個客去承擔後果,下次唔夠膽買你哋餅卡了,好冇保障。」、「你哋婚展賣嘅餅卡用唔到,網上非常多人有同樣情況,可否請你哋解釋下?」、「呢張餅卡係冇過期,同店餅卡一樣,原因係搵唔到個條碼。我用嘅時候話失效,我冇可能每張餅卡紀錄是誰送,也不想令朋友尷尬。」 Karen該張兌換失敗的餅卡編號為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20日
一線搜查|寶琳北路行人天橋倡建升降機 一個原因起唔成? 議員倡改用公家用地
隨著人口老化,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對無障礙設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將軍澳寶林邨寶德樓對出設有黃色行人天橋,連接對面巴士站,該巴士站是居民重要的交通樞紐。不過有街坊投訴,指天橋設計對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不友善,希望能夠增設升降機,方便街坊上落。 西貢區議員譚竹君向《一線搜查》表示,將軍澳英明苑外設有兩邊巴士站,其中東行方向是往坑口、將軍澳醫院、調景嶺方向,以英明苑及寶林邨的街坊使用為主。她指出,雖然附近有黃色天橋連接兩邊巴士站,但由於是舊式設計,只有樓梯及斜路,並無升降機,而斜路太長亦對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不友善。 「好少用,係落雨先用。依家年紀大,行樓梯又有少少問題。」有居住在寶德樓30多年的街坊表示,平日甚少使用該行人天橋,除了因為樓梯多,其斜路亦轉到頭暈。現場可見,該行人天橋設有四段式斜路,專為輪椅人士設計,而樓梯共有80級,對長者來說不容易,不少市民心急下棄用天橋,選擇橫過馬路。譚竹君說,雖然設有行人過路處,但沒有斑馬線,加上該路段車速非常快,過往亦曾發生交通意外,部分有陪診服務的機構認為太危險,會拒絕帶長者使用該行人過路處。 譚竹君曾在西貢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上提出在天橋增設升降機,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19日
一線搜查|區議員倡設計分制 舊樓、長者較多三無大廈 優先進行消防設施改善工程
政府推動改善管理三無大廈「聯廈聯管」試驗計劃,不過有舊樓的消防問題迫在眉睫,立法會早前通過《2024年消防安全(建築物)(修訂)條例草案》,賦權政府為舊樓改善消防設施。九龍城區議員林博建議政府可設立計分制,為樓宇較多、長者較多的三無大廈,優先進行消防設施改善工程。 林博到位於土瓜灣石塘街的一幢舊樓,視察其消防安全設施。現場可見,大廈門口上方掛著雜亂的電線、大量電箱外露,未有裝置防熱板保護,而通道及樓梯亦相對較窄,未有安裝滅火筒、喉轆及貓眼等消防設備。天台亦未有放置水缸,反而被棄置了大量雜物,包括單車、玩具、鐵門等,連防煙門亦甩脫。 林博表示,該舊樓為三無大廈,擔心雜亂的電線及電箱外露,萬一發生漏電或短路會導致火警,對於人生安全構成危險,「萬一發火生火警,大廈冇設備救火,隨時有生命危險,如同佐敦華豐大廈今年4月發生的奪命三級火。」 他又直言,九龍城區有不少三無大廈,當中部分三無大廈為「死法團」或「長者法團」,他們不具備專業知識,亦不懂如何處理招標、開會等事宜,很多時候演變成控告他們。「好似呢幢樓,之前已經上咗庭,但我哋見到就算被控告,都唔會有太多業主出席,連去到最後關頭亦只有部分人以代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18日
一線搜查|沙頭角走私寵物生意旺 小紅書網店「一小時送到」 避檢疫恐累瘋狗症爆發
《一線搜查》揭露沙頭角走私貓狗問題,原來背後已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內地寵物店更在小紅書大量出片,主力推銷香港人「幫襯」,甚至標榜「一小時到免隔離」托運。有動物協會專家直指貓狗同樣為瘋狗症(狂犬病)病毒載體,未經隔離檢疫就帶入本港,隨時導致瘋狗症爆發,屆時全港20多萬飼養寵物的家庭恐怕「有得震冇得瞓」。 在內地社交平台搜索「寵物托運」字眼,就可以見到很多帖文,有不少內地寵物店更以「免隔離」、「當天送達」作招徠。細心查閱這些帖文,很多都是以香港人做銷售對象。當中有帖文影片可見到,有些貓由內地直送去新界村屋,有些則由內地直送去大埔公屋,有影片更影到沙頭角公路。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向《一線搜查》表示,走動物猖獗全因錢作怪,「說的不是以千計的了,現在是幾百元,牠病了,牠死了,那就要另一隻囉。」麥志豪指在網上太容易找到一隻那麼便宜千的寵物,飼主會很容易放棄有病的寵物,去買過第二隻。 麥志豪更警告走私情況未能根絕,隨時會令香港成為瘋狗症疫區,後果不堪設想,「禽流感的時候要殺雞,豬流感就要殺豬,瘋狗症就要殺狗,還有貓,因為貓也是瘋狗症其中的載體。」麥志豪明言如香港的防線失守了,全港20多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16日
一線搜查|私人泳池公開請無牌救生員 工作期間可玩手機? 業界怒斥:愈來愈混亂
人命悠關的工作,除了抱有使命感外,更需要專業及嚴格訓練。《一線搜查》近日就接獲觀眾報料,指有私人泳池公開聘請無牌救生員,當中不但列明無需拯溺牌,更可以工作期間低調玩手機。 救生員阿成向《一線搜查》表示,自己大約在4至5年前入行,獲泳池判頭招攬,時薪為55元,「佢(泳池判頭)話工作職責係坐係泳池到,咩都唔使做,望住啲人游水得喇。對比我出面返嘅兼職,可能得$40幾$50一個鐘,但做救生員可以有$55一個鐘,仲要坐係到唔使做喎,咁我咪去返工囉。」 他又指,當時自己並無救生員牌照,而泳池判頭亦未有提申請條件或面試,而是直接詢問他能否上班。「到我真係返工時候,佢就俾咗一張事先整好嘅證件,唔係我個名,咁就去登記返工。」他又說,幸好工作期間並無發生意外,現在回想起,如果當時真的發生意外,而自己亦不具備專業知識救人,可能會造成沒法挽救的後果。 作為泳池公司二判的阿King表示,曾經亦遇過立心不良的人士,向他自薦做救生員,「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曾經試過請一個救生員,佢俾咗救生章同身份證我哋,跟住7月份由拯溺總會核實身份,9月份對方先俾結果我哋,但嗰個無牌救生員已經返咗(工)兩個月,我哋都有報警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11日
一線搜查|冷氣機滴水滴穿外牆煤氣喉 住戶硬食$2萬費用?賴達明:管理公司存疏忽
《一線搜查》早前報道過有戶主懷疑樓上單位冷氣機長期滴水,滴穿其外牆煤氣喉,結果不但要支付逾萬元的煤氣費,更要交逾8,000元的維修費。樓宇檢驗中心總監賴達明就分析,除了有機會是天雨或冷氣機滴水影響外,大量垃圾堆積亦是加速喉管生銹的原因之一,直言管理公司有疏忽,業主可循兩途徑追討。 賴達明表示,涉事的煤氣喉管附近有大量垃圾積聚,當中涉及含礦物質的石料,有機會導致下雨或冷氣機滴水時引起積水問題,從而加速喉管的生銹,而生銹的情況亦正發生在外牆與喉管之間位置。 現場圖片可見,煤氣喉近喉管的位置生銹不算太嚴重,反而接近外牆、有沙石堆積的部分生銹情況嚴重。根據機電署網頁,住戶或物業管理公司應該為氣體裝置每18個月進行一次定期安全檢查。 賴達明認為,法團與管理公司都存在疏忽,指根據一般大廈公契,外牆屬公共部分,法團與管理公司有責任定期作出檢查。公共部分亦不應有沙石或垃圾堆積,導致有積水對設施造成損毀。 另外,他亦留意到大廈外牆裝有飾面板以遮蔽喉管,作美化外觀的作用,但亦會增加人員檢查的難度,認為這種情況下管理公司更需要定期檢查,甚至必要時入屋檢查喉管設施等。 而陳太亦指出,平日只能看到檔板上方位置,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11日
一線搜查|外傭忽然富貴揭做援交賺外快 趁僱主夫婦外出 單位變身「一樓一」
近年外傭「黑工」人數有所上升,甚至有人從事不道德交易,部分通訊軟件更成為她們援交、找客人的途徑。有家庭傭工僱主協會表示,這並非單一個案,更曾有外傭趁僱主夫婦外出上班時,將單位變身成一樓一淫竇。 「好多姐姐都有做兼職援交,最近仲發現咗有群組專係佢哋搵客仔,佢哋仲show晒樣!我其實想報入境(處)拉埋佢哋!」、「我都見過一次,應該係印尼姐姐。」社交平台不時更有人發帖文,指懷疑家中外傭從事援交、不道德交易。《一線搜查》聯絡到僱主Tammy,她早前聘請一名31歲的印尼籍外傭,主要負責照顧小朋友,起初兩年相安無事,不過第三年發覺出現問題。 「見佢(印傭)有啲變化,有時佢係屋企晾衫會見到性感睡衣、內衣褲。我見佢一次性洗咁多,覺得有啲奇怪。」Tammy說,除咗收藏性感內衣外,該名印傭更突然富貴,每個星期都會與友人外出租住酒店,「佢每個禮拜放假會同朋友出去租酒店,突然間打扮得好靚,以前唔會咁,同埋佢會同我講今日又食咗啲咩。而每次放假返嚟都會買咗好多衫,好似多錢咗好多。」 Tammy直言,當時感覺到印傭對自己的態度已經有所不同,口中不時提及其他友人已經未有再簽合約、沒有找工作,但仍可留在香港;甚至不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