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6日
預算案2025|離境稅增至$200 薪俸稅寬減上限1,500元 交通補貼領取門檻升 一文睇清重點政策
【有線新聞】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日(26日)發表,封面選用湖水藍色,象徵無限機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早11時在立法會宣讀,提出「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包括至27/28年度政府經常開支累計削7%。 陳茂波指過去幾年應對疫情的大規模逆周期措施,達到了「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紓民困」的目標,但亦導致出現數年的財政赤字。去年,受內外因素影響,與資產市場相關的收入遠遜預期,令政府今年度繼續錄得較大赤字;預測香港經濟在今年會繼續溫和增長,全年實質增長介乎2至3%;另外預測香港經濟在2026至2029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9%,基本通脹率預計為平均每年2.5%;計及發債及還款,預計2024/25年度綜合赤字為872億元;財政儲備在2025年3月31日預計為6,473億元。 財政預算案‧嚴控政府開支|公務員凍薪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門檻加至$500 2元乘車優惠新方案 25/26年度,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一致凍薪,包括行政長官、立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等。 政府經常開支連續三年削2%。 公務員編制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減一萬個職位。 未來3年大學撥款681億元,反映每年2%的節省目標。 「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5日
預算案|李方冲料公務員凍薪不損士氣 議員:杯水車薪、惟釋出整合資源決心
【有線新聞】有公務員團體代表相信現行經濟情況下,公務員會理解凍薪決定。有議員就認為即使凍薪所節省的開支是杯水車薪,但釋出重要訊息——政府有決心整合資源。 消息指公務員有可能凍薪,有公務員團體代表認為凍薪未必會影響士氣,相信公務員會理解。特區政府公務人員聯會主席李方冲:「公務員薪酬是其中重要一部分,但工作滿足感及使命感亦重要。若未能加薪當然會不太高興,但是否會影響士氣?我想未必去到這情況,始終大家都了解現時經濟狀況。」 對於或會檢視公務員編制是否有空間壓縮,李方冲指各部門對壓縮人手都有預案,他認為削減1至2%人手屬可控範圍內。「公務員仍然有很多工作在進行,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問題,在編制上若果有縮減的確是有壓力,但我覺得各部門會有自己的方法處理。」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說,相信經過近月司長解說,公務員團隊已有心理準備。黃俊碩:「如果是凍薪,按去年升幅2.5%計算,可以節省30至40億,對整體千億財赤下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但我認為訊息是重要,讓公務員團隊知道政府有決心幫助整體資源。」 他相信凍薪持續多久要視乎經濟狀況,他又認同公務員編制有壓縮需要,至於幅度就由部門研究。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5日
預算案|消息指公務員或凍薪 另研編制有否壓縮空間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明日出爐,消息指公務員有可能凍薪,當局亦會繼續從公務員編制著手研究有否空間壓縮,以節省公務員薪津開支。 特區政府大力縮減財赤,消息指,為了節省開支,《財政預算案》很大機會宣布公務員未來一個財政年度凍薪。根據公務員事務局數據,上一個財政年度公務員薪酬相關開支達到1,562億元,按年升71億元;比2019/20年度就增加約200億元;而佔政府經營開支百分比按年增加4.37個百分點,達到近兩成六。 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一般在每年2至5月進行,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除了考慮調查結果,亦會考慮政府財政、經濟狀況等其餘五個因素作公務員薪酬調整幅度最終決定。回歸以來有5年公務員曾經凍薪,原因分別因為沙士、08年金融海嘯及新型肺炎疫情。而沙士後兩年,公務員更連續兩年減薪3%;在2009年,本港經濟受金融海嘯影響,高級公務員亦曾減薪5.38%。 消息指《預算案》亦會提出檢視公務員編制,研究有否空間壓縮。公務員編制由2021/22年度起已維持零增長。去年底公務員編制一共19.1萬人,按季下跌0.1%;而實際公務員人數17.2萬人,按季上升0.04%。坊間有聲音認為有需要削減編制,據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預算案前瞻|部分政府基金功能重疊 學者議員倡整合、加強監察顯問責性
【有線新聞】目前政府有42個基金項目在收入帳目以外下運作,一些早年成立的基金功能與後來成立的重疊。學者及議員都建議政府加強管理基金,整合資源。 政府因應不同特定目的,例如支援業界、市民或推動不同領域發展設立了不同基金,除了土地基金、獎券基金、新冠疫情時設立的防疫抗疫基金、協助扶貧工作的關愛基金外,2008年成立的「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至今仍在政府基金名單上。根據政府網站,災區重建工作在2016年已經完成,直至2024年3月31日基金結餘還有7,100多萬。1970年已經設立的「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旗下有幾個子基金,當中這三個在上個財政年度的支出是零,不過有個名稱相似的「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就仍然有批出款項。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各政策局及部門應該主動挖掘是否有基金「沉底」,建議將功能重疊的基金合併,令資源得以善用。選委會界別林筱魯:「將錢調動去另一些在服務覆蓋範圍內能完全覆蓋的,如果能覆蓋的就更好,即使表明原本的基金可能有重疊。如果沒有的,好明顯就是說可能人們都不太知道,或者在某個板塊不要說完全沒有需要,都是有需要,不過需求可能下跌。將它納入另外層面較闊的基金方便管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3日
預算案|封面採湖水藍色象徵無限機遇 陳茂波:將加強財政整合、嚴控開支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星期三發表,封面選用湖水藍色,象徵無限機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面對財赤將提出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嚴控開支及適度開源。 今年預算案封面顏色用上湖水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湖水藍代表未來發展大潮中的一片藍海,蘊藏無限機遇,也是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強大底蘊。 當局早前預測24/25年度 財政赤字少於1000億元,仍較原先預計的481億元高。陳茂波稱面對財赤將提出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維持和改善民生服務的同時嚴格管控公共開支,在顧及香港競爭力及「用者自付」原則下適度開源,善用其他公共資源和市場力量,加速發展、投資未來。 他又稱國際環境複雜萬變,要抓緊未來發展機遇,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經濟新動能。在變局中不斷改革、搶佔先機,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陳茂波感謝市民在預算案諮詢期間提出很多寶貴意見,相信即使香港偶有風雲,在國家堅實支持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對未來充滿信心及期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預算案|或削教育開支 張翔稱願肩負社會責任 惟不能隨便動用400億儲備
【有線新聞】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或會削減教育開支。港大上年度財政儲備達400多億,校長張翔指,大學願意肩負社會責任,一起面對挑戰,但強調不能隨便動用儲備。 張翔:「我們只能運用利息收入,也許是3%至5%的利息收入,來支持教授、研究人員和學生。這些開支都是已經固定的,不能觸動本金,所以我想跟大家解釋,這些儲備是一百多年來滾存所得,而且其實很多已有特定用途,其中一些是用於教授席位的捐贈基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預算案前瞻|會計界料賣地收入不足100億元 地產界倡檢討賣地政策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下周出爐,會計界預期今個財政年度賣地收入有可能不足100億元,地產業界建議本港調整賣地政策,以刺激樓市並維持政府收入。 去年財政預算案為樓市「撤辣」,一年即將過去,本港樓市未見明顯改善,差估署的樓價指數顯示,「撤辣」至今樓價仍然下跌約4%。政府的賣地收入同樣遠遜預期,截至去年底,累計只得40多億元,相當於目標收入330億元的12%。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預期,今個財政年度賣地收入只有約80億元。安永亦估計賣地收入將較政府目標少近七成。市場有意見認為,本港應暫停賣地救市。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指,下周開會有可能討論相關議題,但相信會員的取態各有不同。梁志堅:「說實話整個行業,我都告訴你,有些很多土地儲備在手的,有些沒有土地儲備在手的,我們都要聽聽會員意見,然後才表示(意見)。你說個人的看法,個人就你問我真的,比如我公司,當然我們有土地儲備。但政府最近賣出兩幅地都賣得到,你說沒有市場又不是,這件事都是讓政府決定。」 過去一段時間,新盤累積不少貨尾未清,市面上已落成但尚未出售的單位達到2.7萬伙,創歷史新高,以致發展商投地意欲偏低。有物業顧問認為,改變推地方式,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預算案|財赤或削大學撥款 教育大學:冀減幅輕微、會檢視配合
【有線新聞】政府財赤下可能削減大學撥款,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希望減幅輕微,校方會檢視工作配合。 李子建說教育發展是長遠規劃,大學儲備已有特定用途,政府縮減撥款無疑會帶來影響,會為工作排優次,令師生配套不受影響,確保維持教育質素。至於去年有逾70宗教師「釘牌」,副校長鄭美紅說教師課程會加強師德培訓,包括簽署約章等,培訓教師往後職業生涯,秉承師德精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0日
預算案前瞻|2元乘車津貼開支達$60億 意見倡還原門檻至65歲 學者:不宜過激
【有線新聞】政府面對千億財赤要節流,長者2元乘車優惠成為目標,近日議員學者都提出不同建議,尤其針對60至64歲一群,原因是放寬後補貼額大增,有學者認為調整不宜過激。 62歲的鄺女士住藍田,趁不用兼職的日子到黃大仙探望外孫女,這一程巴士成人票價9.1元,鄺女士持樂悠卡只需付2元,其餘7.1元由政府補貼。鄺女士:「那時去灣仔兼職,13元多一程、很貴,現在付2元,其實節省到11元,來回兩程省20多元,已經是一頓飯錢。」 2元乘車優惠放寬受惠年齡層後,政府首年補貼開支達30億元,按年翻倍。本財政年度預算開支更高達60億元,其中上個年度修訂預算開支過半來自60至64歲人士,65歲或以上不足四成,在政府經營開支佔比亦增加至0.7%,近日有不同意見提出要調整補貼規模。鄺女士:「感覺上有些市民有點濫乘,車程短都照樣乘搭,政府就會補貼更多。其實錢那方面負擔回到年輕、要納稅的市民身上,即是我的子女要納稅,等同長者拿他們的錢去乘車。」 近日議員學者都向政府提出不同方案,使用次數或津貼額每月設上限、2元改為3或4元,最「辣」是還原門檻到65歲或以上。有學者說60至64歲一群仍然就業不足一半,調整不宜過激,亦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9日
預算案|指公務員減薪會引起經濟通縮 洪雯倡「大瘦身」削減人手編制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下周三發表,立法會議員洪雯在本台節目《議員同你傾》指,公務員減薪會引起經濟通縮,建議削減人手編制以節省政府開支。 選委會界別洪雯:「我們每一百個市民,有二點多個公務員,新加坡有一點多,我們比新加坡多出六成多,比台灣多四成多,其實我們公務員比例是高的。我認為未來更好的方式是提升行政效率。我們可以減少公務員編制,減少公務員人手,不用這麼多人,來一個『大瘦身』反而能節省更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9日
預算案|財赤下或削大學撥款 理大指配合政府 林大輝:有粥食粥、有飯食飯
【有線新聞】政府財赤下可能削減大學撥款,理工大學表示會配合政府,期望減幅越少越好。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說,政府直接或間接都有表達要削減撥款,強調已有心理準備跟政府甘苦與共,「有粥食粥、有飯食飯」,但指「吃飯孩子會較吃粥成長好」,希望減幅越少越好,不回應可承受的減幅有多大;理大發展亦會繼續維持,以配合國家教育強國的目標。 籌劃在北部都會區建設醫學院,校長滕錦光說建議書已準備好,會準時提交予政府,重申在醫療科技同康復治療定位涉及資金和課程設計等,稍後會公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9日
預算案前瞻|質疑小班教學成效 張宇人倡縮班殺校 朱國強:以學生為本應保留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下星期公布,教育開支可能會削減。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學童人口減少,應該自然縮班殺校,不應堅持小班教學。教育界議員就說,小班教學方針是以學生為本,行之有效應予保留。 財政預算案下周三公布,有政黨留意到香港學生人口逐年減少,但教育開支不減反增,認為有空間調整。以小學生為例,根據教育局及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19年高峰有逾37萬名小學生,2023年跌逾一成三、至逾32萬。但小學教育開支就由2019/20學年的239億增至2022/23學年的258億。 有議員歸咎小班教學政策,認為無助提升教育質素,財赤下應該檢視。飲食界(自由黨)張宇人:「少了學生其實應該減班,開不足班應該殺校,這是以往既定程序。但在工會保護主義下,怕教師失業,想出小班教學,由以往40人一班,縮減至現時十多二十人也可以開班。一個老師對十個學生是否一定比一個老師對四十個學生好?」 本身是校長的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說,小班教學增加師生互動,亦更好照顧不同程度同學需要,「無論學生秩序或者學習模式靈活性、投入程度、個別照顧差異狀況全部有改善。其實小班教學跟人口多少趨勢關係不大,因為最初推出時,因為教育方針主張以學生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