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
- Digital Tech
- 2023年04月01日
牙醫揭刷牙3大禁忌 愈大牙刷愈乾淨?隨時牙齦萎縮|附衛生署3招防蛀牙貼士
刷牙|刷牙愈大力愈乾淨?錯誤的刷牙方式不但會傷害保護牙齒的珐瑯質,嚴重甚至可致牙齦萎縮。有台灣牙醫在節目時表示,有3種常見的刷牙方式原來一直做錯,牙刷刷頭非愈大愈好!要保護牙齒健康,必先改正刷牙習慣,即睇以下正確牙齒清潔步驟! 牙醫揭3大錯誤刷牙方式 台灣牙醫黃偉家在節目《下班經濟學》時表示,蛀牙的產生有三種不可或缺的因素,分別是食物、細菌與牙齒本體,所以每天刷牙的作用就是定期清潔牙齒上的細菌。然而,有三大常見錯誤刷牙習慣人們一直做錯,不但無法發揮刷牙的作用,甚至有機會愈刷愈傷。 1. 忽視牙齦溝 許多人刷牙,習慣用大面積的一字刷法,只刷牙齒表面,忽略了原來接近牙肉的凹陷處才是藏污納垢的地方。黃偉家表示,牙齒和牙齦之間有一條縫隙,稱為牙齦溝。如果不藉由清潔工具轉角度,把牙齦溝刷乾淨,牙垢便會堆積在牙齦溝,導致細菌滋生,甚致牙齦發炎。 2. 沒有局部刷 不少人刷牙只做表面功夫,大面積、大範圍的猛刷牙面,沒有仔細地把每粒牙齒刷乾淨。黃偉家指出,刷牙時必須要局部慢慢地刷,確保每一粒牙齒都有照顧到。 3. 沒使用牙線或牙縫刷 牙線使用是不少人在清潔牙齒時都會忽略的步驟,以為單靠牙刷就能把牙齒刷
- Digital Tech
- 2023年03月13日
牙痛緊急止痛法 牙醫教4招有效紓緩 溫水漱口竟然有用、漱口水用錯更痛
牙痛|相信唔少人都曾經試過突然牙痛,甚至半夜三更痛得不能入眠的慘痛經歷。遇著牙痛,但牙醫診所又未應診,或是未能預約看診的話,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地舒緩牙痛呢?台灣牙醫就精選了4招急救方法,幫助大家舒緩減輕牙痛之苦。 牙醫教路 4招牙痛緊急止痛法 台灣牙醫劉馥萱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有不少病人都試過半夜時突然牙痛,但臨時臨急找不到牙醫看診,痛得睡不了的苦況。深夜之際遇上這種情況,牙醫主要都是為病人開止痛藥和打止痛針,除此之外,牙醫就建議下列4招病人自救方法,舒緩牙痛的折磨。 牙痛止痛法第1招|避免刺激食物 遇著牙痛問題,牙醫建議大家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因為不論是味道過甜、過酸、過辣的食物,或是吃硬、粘性的食物,均會對牙齒造成刺激。相反,應該吃冰涼、柔軟的食物,例如雪糕、布甸、豆腐,能夠切成一小塊的食物更佳,能夠有助減少疼痛的感覺。 牙痛止痛法第2招|用無酒精漱口水漱口 一般而言,漱口水可以加強口腔清潔,不過當出現蛀牙痛之時,代表蛀牙已有一定深度,如果使用含酒精成份的漱口水,會較為刺激,加劇疼痛感覺,因此建議使用無酒精漱口水慢慢漱口,帶清潔口腔之效又不會過度刺激牙齒。 牙痛止痛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15日
漱口水每日用超傷牙 刺激口腔黏膜、牙齒染色 牙醫揭4大危害|附正確使用次數
漱口水不可每天使用?不少人除了早晚刷牙,更會使用漱口水,保持口腔衞生、改善口氣問題等。不過有牙醫指出,每天使用漱口水有機會引發多個問題,例如會刺激口腔黏膜,甚至傷害牙齒等。牙醫亦建議每周理想使用次數,提醒大家不宜過度使用。 台灣牙醫黃文龍在Facebook專頁發文,題為「過度使用漱口水更傷牙」。他指出,牙線、牙刷及漱口水是很多人的潔牙三寶,當中牙線和牙刷可以早晚使用,但漱口水卻不行。若果每天使用漱口水,則會弄巧反拙,導致口腔情況惡化。 每天使用漱口水4大影響 黃文龍表示,每天使用漱口水可能會引發4大問題,當中包括容易刺激口腔黏膜、令牙齒、舌頭染色等。 1. 刺激口腔黏膜 黃文龍指,有些漱口水可能添加了酒精成分殺菌,這類漱口水容易刺激口腔黏膜,因此建議選用不含酒精成分的漱口水比較溫和安全。 2. 改變菌叢生態 若果過度使用漱口水,會令口中菌叢不平衡。當口腔內細菌的生態系改變後,反而會令壞菌增生更快。 3. 牙齒染色 黃文龍提到,部分漱口水成分,例如:Chlorhexidine,若果長期使用,有可能會令牙齒及舌頭染色。 4. 改變味覺 有些漱口水會刺激味覺,黃文龍指出,特別是含有Chlor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8日
戴口罩長期用口呼吸是大忌 醫生警告會顯老變「馬面」 1招自測改善壞習慣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出門戴口罩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不過日本有醫生警告,長時間戴口罩會使人習慣用嘴巴呼吸。這樣除了會增加蛀牙及患花粉症機會,更有可能將臉形拉長、肌肉鬆弛,令人看起來特別老。醫生分享1個方法讓大家檢查有否用口呼吸,同時亦提出2大改善方法。 長期戴口罩慣用口呼吸 日本牙醫山口和巳在綜藝節目《カズレーザーと学ぶ》中分享疫情期間長時間戴口罩的影響,他指出,由於戴口罩會有礙用鼻呼吸,因此很多人會改變了呼吸方式,轉為用嘴巴呼吸。而這樣會導致臉部形狀和牙齒排列出現變化。他分享一個病例,曾經矯正過一名女童由用嘴巴轉為用鼻呼吸,在短短7個月,女童的面相已出現顯著的變化,其整體面部及人中位置明顯縮短、面型變細。 用口呼吸影響大 他解釋,如果用鼻子呼吸,會對鼻腔造成壓力,再加上舌頭頂住上顎,鼻子附近的肌肉和骨頭變得更緊實。相反,若習慣使用嘴巴呼吸,則會導致上顎骨和附近肌肉向下塌陷,令人看起來特別老。此外,更會影響健康,較容易有蛀牙及牙周病問題,甚至增加患上花粉症導致鼻敏感流鼻涕的機會。 1個簡單方法自我檢查 有些人由鼻轉為用嘴巴呼吸卻未必自知,山口醫生提出一個簡單方法,教大家判斷自己是用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6日
痱滋|吸煙男長痱滋醫不好以為患癌 醫生一問就知:無換一件日用品「出事」
生一粒痱滋已經很痛,多粒痱滋齊生簡直「痛不欲生」,更會影響進食。除了熱氣、患病外,原來我們每天清潔口腔的日用品都會導致痱滋。台灣一名有煙酒習慣的男子,因口腔長了多粒痱滋,擔心患上口腔癌而求醫。經醫生檢查和處方藥膏後,都一直未見好轉。最終,醫生的一句問題,揭發竟是因為一件日用品累事! 男子生多粒痱滋 擔心患上口腔癌 台灣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醫生,於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案例,一名平日有煙酒習慣的40多歲男子,因口腔長了多粒痱滋,擔心患上口腔癌而求醫。由於痱滋數量不少,陳醫生於是替他進行活組織切片檢查,抽取部分組織檢驗,卻未有發現病變;抽血後亦未發現他缺乏維他命B,因此就只處方了口腔藥膏。 痱滋久治未愈 兩周後,患者有些痱滋的確消失了,卻有更多潰瘍傷口在其他位置長出,一直未有好轉。陳醫生對此感對非常奇怪,幸好在患者下一次覆診前,陳醫生向牙醫請教有關病例,牙醫提出了這可能與一件我們每天清潔口腔的日用品有關。 醫生揭不換牙刷出事 陳醫生向患者提出疑問:「你是不是很久沒換牙刷?」。結果對方承認,牙刷刷久了毛比較軟,因此長時間未有更換牙刷。於是醫生建議男子回家更換牙刷,情況應該會改善很多。果不
- Digital Tech
- 2023年01月31日
刷牙|飯後立即刷牙原來做錯?用力刷牙有反效果?牙醫拆解刷牙4大謬誤|附6招口腔護理
刷牙,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事,不過你又做對了嗎?有牙醫指出坊間4大刷牙謬誤,例如飯後即時刷牙以為會令口腔更乾淨,這樣做不僅無法達致清潔功效,更可能導致牙齦、琺瑯質等受損,造成反效果。即看下文了解。 相關閱讀: 牙刷放錯這位置變病毒溫藏 牙醫警告牙刷4種情況要即換 否則「食菌落肚」易感冒消委會拆解漱口水8大迷思 有酒精成份會致癌?愈辣愈有效?誤吞會中毒?1類人不宜使用 刷牙4大迷思 我們從小到大就被教導要勤刷牙,不然會蛀牙。那麼用力刷是否就等於勤力刷牙?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醫生劉馥萱於Facebook專頁分享到,我們刷牙時普遍有4大常犯錯誤,包括認為用力刷會比較乾淨、刷牙就等如只是刷牙齒等。做錯不僅沒法達致清潔功效,更會導致牙齦、琺瑯質等受損,影響牙齒健康。 刷牙迷思|1. 越用力越乾淨? 不少人刷牙時,為了想刷得乾淨而拼命用力刷。劉醫生指過度用力刷牙會導致牙齦受傷、牙齒磨損;本港消委會亦曾提醒刷牙過度用力,有機會損害琺瑯質並刺激牙齦。 刷牙迷思|2. 刷牙就只是「刷牙」? 劉醫生說,刷牙不代表只是刷牙齒,牙齒和牙齦交界處更重要!由於這些縫間最易滋生牙菌斑(牙石),導致牙周病或蛀牙
- Digital Tech
- 2023年01月17日
一線搜查|女子花費1.8萬箍牙 消委會揭無牙醫跟進 戴隱形牙套致牙齒劇痛、牙縫變闊
隱形牙套|牙齒整齊能予人一個好印象,近年愈來愈多人箍牙,當中新興的隱形牙套矯齒療程甚受歡迎。不過消委會調查發現,部份療程原來沒有牙科檢查及牙醫跟進。有人花費1.8萬元購買療程,結果只獲職員跟進,其後事主更出現牙齒劇痛、牙齦萎縮等情況。另外,專家亦分享了箍牙4大常見問題, 如有意箍牙的人士,不妨參考一下。 女子花1.8萬買隱形牙套療程 消委會早前接獲投訴,投訴人林小姐於一間牙套公司,花費18,000元購買隱形牙套矯齒療程,整個療程只由一名公司職員評估,並聲稱公司有多年經驗,而且背後有專業團隊,牙套在美國製造及已獲FDA認證,表示有信心很快便可完成矯齒療程。 突無法戴上牙套 揭牙齦萎縮 結果林小姐在佩戴第9副牙套時,出現牙齒劇痛、神經痛、牙縫變闊的情況,於是聯絡牙套公司,惟公司職員只著她休息幾日及多用漱口水,表示有消毒和麻痺作用,並謂箍牙過程必定會有痛楚。而2個月後,林小姐佩戴第13副牙套時,發現上排牙齒無法套上牙套,並感到痛楚,當她對比之前的牙齒照片後,更發現牙齦有萎縮的情況。她再次聯絡該公司,惟該公司多番迴避,只建議她使用漱口水及暫時停止戴牙套。 牙套公司對投訴諸多推搪 林小姐其後要求
- Digital Tech
- 2023年01月08日
牙刷放錯這位置變病毒溫藏 牙醫警告牙刷4種情況要即換 否則「食菌落肚」易感冒
刷牙是每天必做的事,而牙刷亦是我們的貼身物品,大家又會多久更換一次牙刷?牙醫黃文龍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出如果牙刷放太久,病原孳生,刷牙時反而會吃進細菌和病毒,嚴重更會引致感冒,提醒大家在4大情況下應該要更換牙刷,大家要注意了! 台灣牙醫黃文龍在Facebook發文,以「別讓牙刷成為細菌溫床」為題,提醒大家不要為了省錢而不更換牙刷。他解釋,如果牙刷放太久,病原孳生,刷牙時反而會吃進細菌和病毒,嚴重更會導致感冒。 他指出,最理想是3個月更換一次牙刷,又列出應該更換牙刷的4種情況,提醒大家要多留意自己和家人的牙刷。 1. 刷毛岔開外翻 當牙刷的刷毛外翻爆開,即是代表牙刷的潔牙能力已經減弱,需要更換。如果發現在短時間內,每一支牙刷都有爆開的情況,就應該要放輕力度刷牙,又或是換另一個品牌的牙刷。 2. 刷毛底部變色 當牙刷刷毛底部出現黃色或黑色污漬,即是牙刷滋生細菌的訊號,代表牙刷已經髒了,需要更換。 3. 生病、感冒後 由於口腔內的感冒病毒和細菌,有機會在牙刷上不斷繁殖,所以感冒康復後建議直接更換新牙刷,以杜絕感冒源。 4. 牙刷使用3個月後 即使牙刷看起來仍然很乾淨,亦沒有出現上述情況,但仍建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21日
牙周病|甚麼是牙齦炎?深層洗牙與一般洗牙有何分別?牙醫解構治療牙周病
俗語說「牙痛慘過大病」,蛀牙引起的疼痛固然困擾,牙周病引起的牙肉腫痛,同樣令人難受。《有線健康》邀請牙科醫生陳思昕講解牙周病有甚麼方法可以治療。 牙科醫生陳思昕早前在另文已解釋過牙周病的成因以及誤區,可以參考:牙周病|為何勤力刷牙卻有牙周病?即睇1大誤解 + 3大成因 常見徵狀牙肉腫痛 陳思昕牙科醫生表示,牙周病常見的症狀之一是牙肉腫痛,「假如牙肉腫痛並非由於外在創傷或免疫力低下而引起,那麼便很可能是因牙齒問題而引起,例如牙齦炎、牙周病、智慧齒長出、蛀牙、牙瘡等。」以牙周病而言,當牙菌膜及牙石積聚,會令牙肉組織受感染,繼而出現紅腫、流牙血等症狀。牙肉在發炎充血的狀態下,會變得比較敏感,當刷牙時刷毛觸碰到或吃東西時有食物刺激,牙肉就會感到不適。 牙肉發炎的初期稱之為牙齦炎,只要進行洗牙,把積聚在牙肉附近及牙齒表面的牙菌膜及牙石清除,再配合正確的刷牙及牙線、牙縫刷等的使用技巧,控制好細菌量,牙肉便可恢復健康。相反,當牙石量多或堆積的時間愈久,細菌就會開始破壞侵蝕牙骨組織,然後繼續深入到牙腳範圍,形成牙周病。 牙周病治療可分兩種 「牙周病的治療可分為兩種:非手術性治療與手術性治療。」陳醫生說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14日
牙周病|為何勤力刷牙卻有牙周病?即睇1大誤解 + 3大成因
現代人注重牙齒健康,早晚刷牙是基本動作,然而不少人結果還是遭受牙周病困擾。《有線健康》邀請牙科醫生陳思昕講解牙周病成因,以及常見的誤解。 常見誤解:有刷牙 ≠ 正確刷牙 香港人愈來愈關注牙周病,但仍不斷有人患上牙周病。牙科醫生陳思昕表示,經常遇到很多病人都抱怨,自己每日都有保持刷牙的習慣,但是為何仍然會患上牙周病呢?是否刷牙根本就沒有用呢?她說:「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每天『有刷牙』和是否有『正確刷牙』是兩回事。」 牙周病3大成因 而且,刷牙只是保持口腔衛生的其中一個環節。陳醫生表示,牙周病常見有以下3大成因,並非單靠正確刷牙就可完全預防: 【1】口腔的清潔方式不對 「牙周病是比較普遍的牙齒病症,很多患者都是因為平日做口腔清潔的時候方式不正確,或是清潔不夠乾淨,導致牙齒和牙齦之間出現縫隙,形成『牙周袋』。而且,造成牙周病的細菌是不需要氧氣也能生存的『厭氧菌』,它們在牙齒深層次的地方也可以生存得好好的,更進一步導致了牙齒的病症,甚至破壞牙齒的組織。」陳醫生說。 【2】沒有定期洗牙 「不少人都覺得洗牙以後,牙齒之間出現縫隙,或是縫隙變大,有時還覺得牙齒有鬆動的感覺,或有出血的狀況,因此都抗拒
- Digital Tech
- 2022年11月28日
用口呼吸竟易患感冒、有蛀牙 牙醫警告錯呼吸方法 對身體有4大危害
大家平日是用鼻還是嘴巴呼吸?原來感冒、蛀牙都有機會因呼吸方法有誤所致!台灣一名牙醫在社交平台發文,指用嘴巴呼吸會引起4大問題,又謂除非鼻塞,否則建議一定要練習用鼻呼吸。 用嘴巴呼吸4大影響 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醫師劉馥萱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用嘴巴呼吸問題多」,她就此列出4大問題: 1. 容易蛀牙 劉馥萱指,用嘴巴呼吸會令口水分泌減少,當口水分泌不足,就會令口腔的殺菌能力降低,這樣會增加引起口腔細菌的機會,從而導致蛀牙。 2. 口臭問題 用嘴巴呼吸除了會令口水分泌減少,同時亦會帶走口水。劉馥萱指,當口乾舌燥時,便會令口腔細菌增生,一些引發口腔異味的細菌也會變多,從而引致口臭的問題。 3. 影響睡眠 睡得不好都有可能與呼吸有關!劉馥萱指,如果用嘴巴呼吸,很容易會出現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等問題,對睡眠品質有一定的影響。 4. 易患感冒 如果很容易感冒就要注意了,劉馥萱解釋,一般人用鼻子呼吸,可以幫助過濾病原體和過敏原。相反,用嘴巴呼吸的話,便即是將這些有害物質全部吸進身體。而當鼻子無法產生防禦病毒的功能,再加上抵抗力變弱時,便會大大增加感冒的機會。 劉馥萱提醒,用嘴巴呼吸問題真的非常大
- Digital Tech
- 2022年11月27日
蛀牙|咖啡原來超傷牙 牙醫點名6種食物易蛀牙 這種水果是幫兇
牙痛讓人痛不欲生,想要預防蛀牙其實可從食物種類入手。有牙醫最近分享6種容易造成蛀牙的食物,當中包括薯片、汽水等,但原來大家平日愛喝的咖啡,竟然也是蛀牙幫兇,最想不到的,是有一種水果吃完大大增加蛀牙風險,想知是什麼水果?即看下文了解。 台灣牙醫劉馥萱日前在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有6大類食物吃了容易蛀牙,大家要小心: 1. 水果乾 劉馥萱解釋指,水果乾通常比較黏牙,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大量糖分,進食後容易引起蛀牙! 2. 汽水 大家喝下汽水或運動飲料等酸性飲品後,會令牙齒一直浸泡在酸性物質中,容易令琺瑯質受損,建議每當喝完都立即用清水漱口。 3. 酒 酒精不但是致癌物質,而且也對牙齒有害。劉馥萱解釋,酒精會影響睡液分泌,是容易造成蛀牙的原因。 4. 酸性食物 劉馥萱舉例,食物如番茄、柑橘類酸性等水果,除了食物本身帶有酸性外,當中也含有不少糖分,如果大量食用的話,容易造成蛀牙。 5. 澱粉類食品 零食如薯片等高澱粉零食,由於容易卡在牙縫間,容易成為細菌溫床。 6. 咖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咖啡也上榜。劉馥萱解釋,咖啡是酸性飲料,長期飲用容易傷害琺瑯質,也容易讓牙齒表面附著更多食物殘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