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
- 資訊節目
- 2025年10月12日
家國天下|百年故宮:創新.承傳
【有線新聞】故宮博物院今年迎來建院百周年,在北京故宮以南近2000公里的維多利亞港,一座全新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向公眾開放,陳列北京故宮近200萬件藏品中的精品。兩座故宮如何遙遙呼應,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文化橋樑?透過香港故宮參與主辦的雙城文化人才交流計劃,新生代認識傳統文博機構的轉型發展,如何探索以創新方式構建文化區,接續向世界講述中華五千年文明故事?
- 資訊節目
- 2025年10月06日
家國天下|百年故宮:追憶.守護
【有線新聞】位於北京核心中軸的故宮博物院今年建院100周年。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匾額正式懸掛於紫禁城城門,這座昔日皇家宮殿厚重的正紅宮門,自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以來,首度向百姓敞開。 過去一世紀,無數故宮人堅守與記錄,賦予紫禁城超越磚瓦的精神價值,使北京故宮肩負著中華文明傳承與傳播的使命,是中國向世界展現文明底蘊的重要窗口。系列一連兩集走進北京故宮,訴說這座人民博物館呈現出古代怎樣的物質與精神世界,承載著歷代故宮人怎樣的文化及傳承精神。
- 資訊節目
- 2025年09月29日
家國天下|國萃皮影
【有線新聞】「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燈光亮起,白幕後,牛皮偶在匠人熟練的操弄下栩栩如生。這種以光影原理呈現,集合繪畫、雕刻、製作、曲藝、表演、文學等於一身的民俗藝術,正是皮影戲。 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之一,皮影戲因為表演空間、場所減少,以及現代娛樂發達,匠人傳承困難種種原因,漸漸式微。香港偶戲匠人黃暉近年專注學校教育,向年輕學生傳授偶戲操作技巧及文化意涵,學生也在傳統中注入創新科技元素,賦予皮影戲嶄新的表演方式,希望能繼續將這門技藝發揚光大。
- 資訊節目
- 2025年09月21日
家國天下|人才與香港:育見未來
【有線新聞】香港擁有良好的教育基建,為了下一代的未來,不少人才選擇移居香港,不過兩地教育模式有不少差異,他們如何適應不同的教育制度,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 資訊節目
- 2025年09月15日
家國天下|人才與香港:相戀共生
【有線新聞】內地與香港交往愈來愈頻繁,但兩地的文化及價值觀,以至成長環境都不一樣,造成戀愛及婚姻文化產生不少差異,不同背景的戀人要開花結果,可能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 資訊節目
- 2025年09月08日
家國天下|人才與香港:拼搏創業
【有線新聞】香港現時不同的人才入境計劃,有部分容許申請人以開辦公司、創業等作為續簽條件。但香港與內地的營商環境不一樣,他們如何把握機遇,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
- 資訊節目
- 2025年09月01日
家國天下|人才與香港:跑道轉換
【有線新聞】香港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招攬人才措施,各項人才入境計劃至今年6月底,共收到50萬宗申請,當中逾33萬獲批,22萬名人才抵港。這批人才新力軍,要在一個陌生地方展開新生活,他們如何面對兩地職場文化差異的衝擊。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25日
家國天下|抗戰勝利80年:矢志相傳
【有線新聞】抗日戰爭勝利悠悠80年,香港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歲月,化作軍事遺跡,歷史書籍,鏗鏘話語,在民間,在學術研究中。時間長河滾滾,本集訪問歷史愛好者、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哲學碩士生,以及中學中史科老師,了解他們如何詮釋二戰歷史。這段香港抗戰歷史透過教育、研究和保育,如何追得上更迭的世代?傳到年輕一輩手上,又發出甚麼樣的芽?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18日
家國天下|抗戰勝利80年:日本遺孤
【有線新聞】19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企圖以移民侵華,最高峰時約30萬日本「開拓團」貧民落戶中國東北;1945年日本戰敗後,這批「開拓團」部分男性被徵兵不歸,其妻兒被遺留在中國,數以萬計在飢寒交逼等惡劣環境下死亡,有些孩童被寄養於中國家庭。婦孺大約2000多人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陸續於日本尋得血親,認祖歸宗回國。由於日本政府要求,遺孤必須得到近親或第三方擔保人承擔歸國費用及生活照顧等義務,條件嚴格,根據戰後協助日本遺孤的組織統計,約10年前仍有200多人因確認身份的證據不足,無法歸國。 日本遺孤是中日夾縫裏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部分留在中國生活逾半世紀,與養父母建立了親情,多年來亦周旋於中日之間,有學者認為是兩國的社會和家庭一直共同承受的一種集體創傷。遺孤及其後代對自己身份的思考掙扎、苦未尋得親人,如何活生生地反映二戰留下的歷史?80年過去,中國的養父母已離開人世,當年將敵國的孩子撫育成人,這份超越戰爭與民族隔閡的善意,養父母的後代又如何理解?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11日
家國天下|抗戰勝利80年:抵抗遺忘
【有線新聞】二次大戰結束80年,不少戰爭遺下的問題仍沒完全得到解決,隨著親歷戰爭的老兵陸續離世,他們的後人亦擔心這段歷史或漸被淡忘,年輕一代甚或對這段歷史感到模糊。系列一連三集從中國的南到北,訴說烽煙散去後,一段段抗戰勝利背後的故事。 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侵略中國東北三省,之後進攻沿海地區等城市,並在1941年12月8日入侵香港,駐港英軍及援軍在十八天的保衛戰後失守。在香港淪陷的3年8個月裡,本地居民組成的游擊隊港九獨立大隊繼續抗敵,由蔡國樑任大隊長,陳達明任政委,魯風任副大隊長,黃高陽任政治部主任,一群青年甚至孩童則擔當「小鬼隊」,傳遞情報。 抗日戰線從廣東到香港,參與抗戰如何成為老兵這80年來不可磨滅的記憶?他們的後人開展保育歷史、興建紀念館等工作,為何對抗遺忘?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03日
家國天下|印刷香港字
【有線新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始於雕版印刷。可是製作雕版耗時數月,而且一旦出錯,整塊版可能報廢。當木活字印刷的出現,就徹底改變這一局面。 隨著西方文化傳入,西式鉛活字印刷術帶來更高的質量與效率。而在眾多鉛活字字體裏,「香港字」的字體就最具特色,可謂印刷史上的瑰寶。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26日
家國天下|三藩市唐人街:承傳
【有線新聞】不少在三藩市唐人街屹立多年的店舖,都面對承傳問題,因為無下一代接手而無奈結業,當地華人及市政府,如何幫忙他們,讓中華文化繼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