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0日
一線搜查|東華醫院新入職登記護士多錯失仍獲推薦進修 外科部護理員工不滿黑箱作業
醫管局近年面對醫護人手不斷流失,推出不少措施吸引人才。不過有東華醫院前線醫護向《一線搜查》投訴,東華醫院有管理層提名不合資格的新人,修讀註冊護士資助課程,剝奪其他登記護士的進修機會,質疑有人黑箱作業。而據報料人士提供的內部錄音,涉事的醫院部門運作經理承認錯誤,但卻表明無法彌補。 醫管局每年會批出學位名額給一些資深的登記護士報讀,完成後可晉升為註冊護士。護士進修資助課程為期兩年,包括一年理論課和一年實習,成功申請並獲得取錄的護士,會獲得醫管局全數資助學費;實習期間可以照樣領取薪金和享有員工福利。如果學員最終不合格,就可能要賠償約18萬元學費給醫管局。據了解,今年更增加名額,東華醫院外科部護理員工吳先生透露,今年東華醫院有十多個名額,外科分到4個。 可以免學費兼領薪金進修,完成後還可升職,不少登記護士也希望爭取這個機會。要得到這個機會,除了要由直屬上司、即病房經理推薦,還要獲部門經理通過。但病房經理竟推薦了一位入職只有幾個月的新人,而該新人的申請表更在截止後才遞交,事件令外科部前線員工大為不滿。 吳先生:「那位被揀選的人,她來醫院只有三個月時間,我們的觀察,就是她連派藥也不曉得,她把藥派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27日
一線搜查|裕民坊小巴站「千年積塵風扇」形同虛設 排隊乘客長期飽受悶熱煎熬
天氣炎熱,市民出街動輒汗流浹背。而在觀塘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的小巴站,更儼如「焗桑拿」!因為該處小巴站雖裝設風扇,但全屬不動如山的「千年積塵風扇」,排隊的乘客飽受翳焗悶熱煎熬。 市民楊先生向《一線搜查》投訴,稱早前中午到該小巴站,排隊乘搭50號小巴往聯合醫院,當日天氣炎熱,小巴站大排長龍,但由於站內通風欠佳,排隊的乘客都十分辛苦,「牆上有幾把牛角扇,但都積滿塵埃,根本沒有風吹出來!」 《一線搜查》到場實測,顯示小巴站內長期維持30多度高溫,加上通風不足,小巴站相當悶熱。站內排隊的市民都批評空氣流通問題,「風扇只吹一個方向,而且封滿塵」、「多長者排隊,隨時會焗暈」,他們都希望當局可改善小巴站通風。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市建局觀塘市中心發展計劃第二及三發展區,於2021年4月啟用,當時區內21條小巴線搬進交匯處。不過啟用兩個月後,已有人投訴通風問題。根據區議會文件,當年有議員提到因空氣不流通,有市民焗暈,亦有人提到鮮風機積塵問題。 據文件顯示,運輸交匯處由不同部門負責。小巴站的清潔及路面設施維修由運輸署負責;食環署負責清掃地面;在保修期間,管理公司負責清潔抽風系統濾網,保修期後由機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25日
一線搜查|將軍澳屋邨滲污水 致外牆滿佈污漬長青苔
將軍澳怡明邨近日有居民反映,大廈外牆疑出現滲水情況,導致外牆長滿青苔、污漬斑斑,居民擔心對環境衞生和健康構成影響。到底這些污水來自哪裡? 現場所見,怡悅樓一個5樓單位外牆有明顯污漬,流到下層單位,連1、2樓外牆都見到痕跡。除了污漬,亦長有青苔。不少怡明邨街坊向《一線搜查》表示,擔心污水滲漏會滋生蚊蟲,影響居民健康。 西貢區區議員黃遠康表示,自6月中開始收到居民投訴,指怡悅樓外牆長滿青苔及出現污水滲漏,擔心污水滲漏會影響衞生及健康,亦令屋邨觀感較差。他指出,房屋得悉事件後,已聯絡承辦商進行工程,希望盡快找到滲水源頭及做好外牆保養工作。 據了解,附近的怡恩樓幾年前亦發生過類似事件,當時涉及的樓層更高。黃遠康表示,房署當時已進行保養工作,但至今仍見到外牆有殘留的痕跡,希望今次能更有效解決問題。 房署回覆指,已到怡悅樓有關位置進行視察,並利用紅外線熱像儀探測外牆狀況,初步未有發現外牆或水管有明顯滲漏,懷疑污漬是由於有關位置的水管過往污水滲出造成。辦事處已安排維修承辦商利用吊船,近距離勘察大廈牆身、水管及相關配件,在過程中如發現有需要,會隨即安排維修或更換,承辦商亦同時以高壓水槍清洗外牆污漬,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24日
一線搜查|回收商長期被投訴阻街難免? 業界憂執一間少一間 盼政府助解決「土地問題」
政府近年大力推行環保,但偏偏環保回收是一個厭惡性行業,不論私營回收店還是由政府牽頭的「綠在區區」,都經常被投訴引致衛生和阻街等問題。有業界人士期望,政府應撥出更多天橋底、死角位等用地供回收商使用,以減少地區矛盾。 《一線搜查》周一報道葵涌有回收店構成阻街和衛生問題,有環保回收業界指,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被居民投訴阻街。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指出,撇除租金貴、人手不足問題,業界亦面對難找場地的困難。 他表示,20多年前回收店舖位的面積最少約有1千呎,有足夠地方存放回收物品,但現在很多舖只有1、2百呎。「新的商業點是不會讓你做回收行業,也不會讓你擺放機器,你可能只是開店收貨放進來。除非你不收紙皮,收的話,沒有機器根本做不了,只能找舊的商業點。」 劉耀成表示,香港其實有不少地方適合做回收舖。他曾向政府提出,可善用天橋底的空間。「例如土瓜灣、筲箕灣、深水埗,其實可能有1、2千呎,足夠讓回收業生存。為何我們不好好利用天橋底、或一些掘頭巷、死角位?讓當區的回收商可以在區內做回收業,我覺得值得考慮。」 根據環保署網頁資料,全港有119間所謂的「街角回收店」,業界認為,有一間倒閉,就會少一間,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23日
一線搜查|葵涌兩回收店阻街成衛生黑點 紙皮淋水臭氣熏天 街坊投訴鐵枝刮傷手
政府近年大力推行環保,然而不時有環保回收商營運期間引伸阻街情況,令市民不滿投訴。其中,葵涌打磚坪街設有兩間小型回收店,阻街問題嚴重,更成為區內衛生黑點,街坊兩年內不斷投訴,惟情況一直未見改善。而回收店負責人亦指有難處,大嘆回收行業難做,賺錢艱難。 《一線搜查》兩年曾跟進過打磚坪街阻街問題,大批回收物品霸佔行人路及馬路,地下留下不少污漬。惟兩年過去,街坊指情況無改善過。街坊李先生表示,平日回收店排滿車輛進行回收,霸佔足足一條行車線,阻礙車輛轉彎,有時落貨亦要行出馬路或要走過對面。 黃小姐就說,「回收物品放滿整條街,行人唯有避開回收物,行出馬路,但行出馬路又會被響咹,呢個情況已經持續咗幾年」。黃小姐指出,行人路不時放滿鐵籠,不時更有鐵枝從鐵籠伸出,曾試過被刮傷手。除了下雨天外,回收店職員亦經常向紙皮淋水,導致臭氣熏天。她又說,「原本條街好乾淨,現在就遍地鐵鏽水、污水,更有老鼠及蟑螂」。 她又指,曾先後向消防處及食環署求助,惟消防回應說,只有大廈消防通道出入口被堵塞才可以執法檢控;而食環署則稱知道該區有衛生問題。黃小姐認為,這樣是變相縱容回收店霸佔行人路。 葵涌打磚坪街設有兩間小型回收店,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20日
一線搜查|三條行車線逼到五車並排? 有車房、軚舖將馬路當維修廠房 居民飽受滋擾
土瓜灣有車房和軚舖,長期將馬路當維修廠房。將要維修的車泊在馬路,令行車線十分擠迫,甚至有機會五架車並排在三條行車線,對社區環境構成滋擾。 在土瓜灣上鄉道與長寧街交界,有車房和軚舖將壞車放在馬路邊進行維修,除了阻塞交通,亦帶來噪音及環境污染等問題。投訴人蘇小姐:「車房長期將維修汽車的工具放在馬路邊,又將污糟工衣放在鐵欄上晾曬,令整條馬路污糟邋遢,嚴重影響環境衛生。」 有關問題已存在多年,蘇小姐表示,她過去四年,多次致電政府的熱線「1823」投訴,「1823」兩年前曾將個案轉介食環署跟進,署方接到投訴後洗了一次街,但不久即打回原型。她今年3月再投訴,「1823」則指應由警方跟進。 《一線搜查》在一個下午到現場視察,見到車房及軚舖接到生意,就會佔用原本的行車線,兩店舖將工具擺放在門口及馬路。車行霸佔門口的欄桿位置,放滿工具,還有的士門擺放在路旁;而軚舖則霸佔了整個避車處做生意,還接駁了喉管出街。兩間店舖可能都是「自己人」,維修師傅及換軚師傅會互有來往,拿取工具和零件。 記者在其中一次視察中,還見到警員巡邏抄牌。車房和軚舖職員見到有警員,亦熟練地將車輛駛走,稍後又再駛回來。有當區區議員表示,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8日
一線搜查|將軍澳至西灣河街渡營運半年客量大跌 區議員倡延長航線方便返工返學
今年初開始營運、來往將軍澳南和西灣河的街渡航線,曾吸引不少人乘搭,但熱鬧過後,不到半年已變得水盡鵝飛。有區議員擔心,渡輪客量不足,長遠難以維持服務,建議可改善設施及航線,伸延到中上環地區,以吸引乘客。 現時全港有17條提供固定班次的街渡航線,當中有2條屬市區經營的「街坊線」,分別是香港仔來往鴨脷洲,以及在今年1月底開始營運,來往將軍澳南和西灣河的航線。 將南街渡服務開辦初期,吸引不少遊客和街坊搭船,但隨著新鮮感減退,近月搭乘街渡的人數持續下降,甚至試過「一人包船」的情況。 《一線搜查》與西頁區區議員張美雄一同乘搭下午3時50分班次,留意到碼頭等船位置欠缺遮蔭設施,乘客要受「好天曬、落雨淋」;而原本可乘載40人的船隻,當日只有8名乘客,載客量僅得2成。 張美雄指出,將軍澳人口接近50萬,除了港鐵,居民對巴士或街渡渡輪等服務有需求,因此開發了將南街渡服務。但近月街渡客量開始減少,擔心長此下去會出現經營困難。 他指出,街渡目的地西灣河,並非上班及上學的主要地點,建議可延長航線,例如伸延至日出康城,以及到中上環區;又建議在上落梯台增加遮蔭設施,以吸引更多乘客使用。 他認為,將南街渡絕對有潛力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7日
一線搜查|別人恐懼我貪婪? 有投資者擬趁「劏場」賤價入市 李根興:像玩輪盤一樣
本港不少「劏場」處於苦苦經營狀態,有業主輸9成賣舖離場,不過亦有投資者打算趁低吸納,到底「劏場」是否博得過?有商舖投資專家認為,從投資角度,現在入市輸極有限,博其中一注贏錢就有回報。 《一線搜查》昨日繼續跟進報道「劏場」狀況。本港「劏場」大多是在13、4年前拆售,當時自由行興旺,不少人覺得商舖有前景,加上租金回報高,所以吸引不少人投資。當年不少買家購入「劏舖」後,的確可收到保證的兩年租金,但之後每況愈下,不少「劏場」淪為「死場」,更有業主蝕讓9成離場。不過,亦有人打算入場博反彈。 在銅鑼坊經營水晶店十多年的商戶張先生,原本只租一個舖位,幾年前花百多萬元買下隔壁舖位,將兩個舖位打通做生意,他說仍有興趣再買一個。「我就自己持有,因為我需要地方做生意。我每月租金5,500元,管理費需要千多元,租用超過十年,簽第六份合約了,沒有加租。我覺得人流不錯,地點又好,始終在銅鑼灣做零售是十分好的。」 尖沙咀首都廣場業主馬先生,連同公司和家人有21間舖位,共約1800萬元。他在2019年開始趁低價買入多個舖位,現在低價放租,出租率大約6成,打算繼續趁低價「入貨」。「 我身經百戰,我投資過很多商場包括(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6日
一線搜查|鬧市「劏場」人流冷清變「死場」 業主心淡慘蝕逾9成離場 餘下死守自救搏翻身
曾幾何時,香港樓市興旺,一度出現只有幾十呎的「劏場」舖位,時移世易,這些「劏場」不少變成「死場」,舖位市值由原本動輒數百萬元跌至不用十萬亦可能有交易。面對「死場」,有業主和租客心灰意冷,亦有人選擇團結自救,期望吸引人流搏翻身。 蕭太約十年前在北角城市金庫商場經營零售生意,由於舖位窄小,當初她一口氣租下14個舖位,集合不同朋友一起開店,售賣家品、海味、生果等,營造一條「百貨街」,一度頗為興旺。「當時有食肆經營,直到晚上8時許也有生意做,現在沒有食肆,疫情之後簡直插水式,連熟客都沒有了。」回想昔日輝煌的日子,蕭太特別唏噓:「靜得連蒼蠅飛過都聽到,沒有辦法,死(結業)。」 她指出,當時的舖位售價起碼過百萬元一個,「昨天看到,有些舖位10萬元已有交易,對業主來說一個字形容,慘;或兩個字形容,很慘!」 數年前在荃灣荃立方商場開店的租戶林小姐,指商場人流不多,但仍有業主瘋狂加租。林小姐的店舖主要接收網上生意,所以就算人流不足影響亦不算大。 她說不少旅行社在商場C層經營,開業後人流確有增加,但有些業主就乘機加租,「旅行社開業後是有些人流,但這些人流幫助不到其他行業。始終一個商場沒可能單靠一個行業生存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3日
一線搜查|市民平買舊樓惹一身麻煩 上手業主簽20年租約 租客僭建7間劏房分租拒離場
市區一個實用面積300多平方呎、樓齡50年,以100萬元出售,但兼送僭建劏房和租約,你會否考慮買入?有觀眾就打算買入後自行清拆僭建解決問題,但原來問題並不簡單,前業主簽落一份長達20年的租約,該承租人將單位改建為7間劏房分租,要求新業主賠償3年租金才肯離開。 涉事的單位位於觀塘區,樓齡有59年,觀眾張先生在今年初向一位年約90歲行動不便的婆婆,以100萬元購入,當時已知物業仍有6年租約,有僭建及劏房。「上到律師樓先知還有清拆命令,我想拆僭建無問題,可以照拆。所以同租客商討,但對方竟然獅子開大口,要求賠償3年租金。」 涉事的僭建物面積估計約有300多平方呎,間了7間劏房,可以見到搭建物狀況欠佳,已架上工字鐵支撐,牆身出現嚴重漏水問題,急須處理,為何租客拒絕配合? 原來上一位業主,早在2009年已簽約,將單位放租,租約為期20年,到2029年。該份20年長租約,訂明每月租金7,000元,包管理費、差餉和地租。張先生本打算與該承租人協商,但對方拒合作,「我說給你(承租人)半年時間,讓租客搬走,但對方回覆稱已投資了一大筆,不會就這樣拆,配合不到。」最終該承租人向張先生提出賠償3年租金,即共約2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2日
一線搜查|猴子兵團入侵黃大仙翠竹花園 搶膠袋、闖民居 專揀婦女欺負
早前報道沙田美田邨有猴子聯群結隊「打劫」便利店,有黃大仙翠竹花園街坊亦投訴受猴子兵團滋擾,不論垃圾桶附近、停車場或山邊欄杆,不時有猴子聚集,除了搶居民膠袋,又會闖入民居及嚇唬途人。 居於翠竹花園逾20年的街坊陳先生,指屋苑10多年前已有猴子出沒,「很誇張,牠們會聯群結隊出現,沿著獅子山公園下來,有一次行過,牠們嚇唬我。」他又指,猴子專門欺負女士,見她們拿著膠袋就會搶走,又會周圍揭垃圾桶覓食。 陳先生又透露,曾有猴子闖入翠竹花園第二座一個單位搶掠,令居民飽受驚嚇。他表示,曾有路過的行山人士餵飼猴子,結果將猴群引入屋苑。不少街坊都向屋苑反映問題,漁護署亦曾在屋苑內設置捕獸籠,但猴子兵團仍然猖獗。 根據漁護署資料顯示,香港野生猴子估計約有2,000隻,分為30個猴群,主要分布在金山、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而漁護署每年錄得200至300宗猴子滋擾市民個案。 如果市民遇到猴子滋擾應如何處理?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陳濤表示,市民首先不要餵飼猴子,如對猴子感到驚慌都盡量保持冷靜,千萬不要有眼神接觸,因與猴子四目交投會令牠們誤以為有威脅。 陳濤又提醒,面對猴子威脅不要做出大動作驅趕,亦不要突然拿起棍棒嚇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1日
一線搜查|天水圍有300車位變「消失的停車場」 獨特管理手法令有位無車泊
天水圍發展急速,人口已接近30萬,不少居民反映區內車位供不應求的問題。不過區內竟然有一個停車場,300個車位幾乎長期丟空「有位無車泊」,原來與獨特的管理手法有關。運輸署表示,得知區內有停車場管理或有不善之處,正聯同相關部門跟進。 駕駛「搵食車」、在天水圍居住逾20年的老街坊向《一線搜查》表示,當初搬入天水圍區,找車位不難,但到2015年開始,覺得區內違泊情況愈來愈嚴重,「由三線變兩線,兩線變一線,並非不想泊停車場,只是停車場已滿,被迫要泊街。」 關注車位不足問題多年的元朗區區議員姚國威,就帶同攝製隊了解天水圍北停車場的分佈情況,指出區內車位時租一般介乎15至18元,但由於車位不足,不少駕駛人士迫於違例泊在街上。 他近月發現,天水圍一個私人屋苑,竟然提供300個公眾停車位。「我處理天水圍車位不足問題時,運輸署回覆指在天水圍中部有個300車位的停車場,我們都好奇,因為我們在社區工作10多年,印象中並沒有這麼大的停車場。」 對於這個恍如「消失」在公眾視線中的停車場,姚國威曾到場了解,發現這個公眾停車場空空如也,出現「有位無車泊」的奇怪現象。「我們都很大疑問,為何社區泊位不足的情況下,這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