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3日
一線搜查|將軍澳避風塘船家亂泊 600漁船堆滿海面 廢棄船長年無人理
近日有將軍澳街坊反映,指灣畔徑的船隻亂泊問題持續一段長時間,擔心日後發生火警時會引起「火燒連環船」,促海事處及消防處正視問題。 將軍澳灣畔徑對出一帶海面平日有不少船隻停泊,甚至有廢棄船長年被棄置該處,無人理會。有在附近居住逾20年的街坊表示,多年來一直有大量船隻停泊,「有時很多、很混亂」,導致其他船隻沒法駛過。亦有街坊擔心會引起火警,導致「火燒連環船」,認為應該要派人管理,直言「冇人管,(船隻)就會周圍泊。」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表示,早在10多年前已經有約100多艘船隻停泊此處,而隨著將軍澳急速發展,近幾年的增長速度非常快。根據21、22年數字顯示,有超過600艘大大小小的船停泊在上址,當中包括舢舨、快艇、大船等。若果在內灣地區發生火災,船隻亂泊會影響救援船出入,最終令救援行動受阻。 他續說,根據現行法律,有關船隻亂泊問題監管不足,「佢哋係咪咁自律泊得好呢?你見到有時泊得比較亂,甚至有廢棄嘅船隻放喺到,冇人理。」張美雄指,目前海事處的檢控準則有兩點,包括是否有危險品及違禁品在船上;第二是否會阻塞航道,「但唔會因為泊得唔好,而定義為違泊。」 張美雄建議,在短期內消防處應加強巡查東水道,向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2日
一線搜查|屯門海翠花園長期受船隻噪音轟炸 政府部門「推莊」 居民求助無門
屯門海翠花園居民投訴,自機場三跑工程展開以來,接載工人來往屯門碼頭和三跑工程區的船隻噪音甚大,擾人清夢,就連年初一都一早被嘈醒。居民曾向多個部門求助,但都得不到積極跟進,環保署更聲稱無接過居民有關的投訴。 屯門碼頭主要有兩條航線,分別來往大澳及機場三跑工程區。《一線搜查》在早上6時許到附近海翠花園屋苑平台量度噪音,錄得77分貝,即已超過交通繁忙馬路發出的噪音水平。 居於海翠花園二十多年的投訴人陳先生表示,原本早已習慣船隻在屋苑附近的屯門碼頭泊岸聲浪,但自從機場三跑工程展開,船隻班次加密,亦愈開愈早,發出的噪音亦較大。「我基本上7時才起床上班,但被滋擾了。這3年來,我的房間,全屋窗戶(為隔音)基本上都沒有開。」他表示,就連農曆年初一都早上6時半有船開出,每日都被船隻噪音吵醒,令人無法忍受。 海翠花園法團主席嚴先生的單位亦飽受噪音滋擾,坦言感到無奈:「麻木晒!真的覺得很吵時,只好關窗。」另一海翠花園居民許先生亦說噪音對生活做成滋擾:「我住十幾樓都覺得好嘈,電視音量已開到好大,但都聽不到。」 海翠花園居民曾向不同部門及議員求助,但問題未獲改善。陳先生表示,曾向環保署和海事處投訴,但對方只叫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31日
一線搜查|部分電車站設於路中心 市民上落危機四伏 立會議員倡加裝斑馬線
電車是充滿香港風情的交通工具,是不少遊客觀光路線之一,亦是港島市民經濟又方便的交通選擇。然而,部分電車站位於路中心,市民落車時候更有其他車輛在旁邊行駛,危機四伏。有立法會議員就建議當局改善路面設計,加裝斑馬線和黃波燈等,以避免意外發生。 現時全港有約20個「旗牌式」電車站,即沒有月台、僅一支旗杆顯示的電車站,當中向中環方向行駛地段佔多數。有市民坦言這類電車站非常危險,下車時不知是否有車經過,易生意外;亦有市民指,大部分巴士及小巴駛經「旗牌式」電車站時會自覺停車,惟部分私家車司機不熟悉路況,加上地面指示不清晰,不知道前方有電車站,未有停下,建議當局多作宣傳、或設置更多路牌以作提醒。 香港電車文化保育學會會長謝耀漢表示,1934年正式有安全島的電車站,當時的電車站只有月台,沒有上蓋。至50年代,電車站才出現上蓋。對於部分電車站設置在路中心,他估計是涉及以前路面基建問題,「以灣仔為例,路窄之餘,人多車多,要建立一個有月台的電車站並不容易」。 以南康街站為例,電車站位於路中心沒有月台,上落乘客需要穿過慢線上落,加上電車站旗杆亦被前方灰柱遮蓋,尾隨的車輛未必能留意到電車站,加上他們亦未必留意到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9日
一線搜查|藍田興田邨返屋企似障礙賽 長者硬食長命樓梯?
不少舊式屋邨,隨著住戶年歲漸長,不少公共設施已追不上社區需求。以藍田興田邨為例,居民出入都要使用一條長長的樓梯,對長者或行動不便的人士,就似經歷一場障礙賽。 依山而建的租置屋邨興田邨,已落成三十多年,不少居民出入上落都要經過停車場旁的樓梯,落到居屋康華苑,再接駁其他交通工具。有街坊表示,由當年屋邨落成住到現在,現已六、七十歲,年輕時步行梯級上落無問題,但現在就覺得好辛苦。又有街坊稱,見過多次有居民因行樓梯行到腳軟跌倒。由於該段樓梯可算是居民的必經之路,因此他們希望可興建升降機等無障礙設施。 然而興建升降機涉及三方業權,而且或須業主夾錢,以至興建無期。 觀塘區議員余邵倫表示,政府「人人暢達通道計劃」的設施,須興建在政府土地上。如果在停車場興建升降機連接興田邨和康華苑,當中涉及三個業權,包括康華苑業權、停車場的私人業權、以及停車場之上平台的興田邨業權。但他指出,當局在2019年為「人人暢達通道計劃」推出特別計劃,適用於租置和居屋等業權所在地,認為居民可透過計劃爭取政府資助,並希望當局可派員協助技術測量等前期工作,以盡快落實興建升降機計劃。 《一線搜查》HOY TV77台 播出日期:逢星期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8日
一線搜查|荔景山交通服務不足 麗瑤、祖堯居民搭車難
位於荔景山上的麗瑤邨和祖堯邨,居民出入大多需要乘搭小巴或巴士。原本交通配套已不足,隨著政府在山上加建公屋,令問題更趨惡化,居民繁忙時間隨時等半小時仍上不到車。 麗瑤邨和祖堯邨居民,主要靠乘搭小巴或巴士接駁港鐵站,但兩者服務不足,令居民出入大為不便。有麗瑤邨居民向《一線搜查》表示,由於小巴在山頂開出,去到麗瑤邨時已客滿;至於巴士則班次疏落,不論是否繁忙時段,都是半小時或45分鐘一班車。「房署突然插針式興建一幢喜瑤樓,有800伙,突然多了2000多人入住,但又不增加交通配套,令返工返學時間大家同一時段爭坐車!」 葵青區議員黃俊揚指出,近年小巴司機不足,請人困難,影響荔景山上的小巴班次不足,不少居民往往要等半小時才上到車。他表示,當局正計劃在荔景山路與建升降機至麗祖路,方便祖堯邨和悅麗苑居民上落山,工程項目已於年中完成設計,現有待立法會審批撥款。他又建議政府研究擴闊路面,令更多巴士可上到荔景山接載居民。 另一葵青區議員郭芙蓉則表示,麗瑤邨附近樓宇都依山而建,多彎路窄,運輸署有車長限制,一些長身巴士不能行駛,導至可提供服務的巴士數量有限,影響服務穩定性。她要求巴士公司正視脫班問題,在可行情況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7日
一線搜查|租置屋邨管理問題複雜 大業主房委會保持中立變雙輸?
《一線搜查》日前報道租置屋邨廣源邨有公用設施,居民無份使用但要夾錢維修的問題。租置屋邨類似的管理問題不少,但作為大業主的房委會,卻一直以保持中立為由,未有參與法團決定,令租置屋邨不少管理維修問題一直拖延,未能解決。 截至去年年低,全港18.4萬個可供出售租置計劃單位,當中有3.2萬個未賣出,即大約17%未賣出的單位業權是屬於房委會。房委會作為大業主,有派人出席業主大會及例會,但到了要表態的時候,很多時就會保持中立。 「很多時他們(法團)開例會時,(房委會)多數都是參與旁聼,很少發言。然後開大會時,他們很多時都投棄權票或者不投票。其實這對於一個屋邨管理而言,如果全部業主都是不發言、不投票、投棄權票,這個屋苑怎樣管理呢?」沙田法團聯席秘書長祝慶台質疑房委會的做法是不負責任:「房委會說尊重法團的決定,不希望因為自己的業權影響到法團的決定,事實上很多法團或者小業主,他們不是被影響決定,你(房委會)是幫助他們做決定,是提供幫助及尊重。表面說是尊重,實際上,就是不理會,任由它,其實這個不是一個尊重,這個是一個不負責任。」 在租置計劃之下,房委會為每個屋邨設立「維修基金」,每個出售單位支付了大約1.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6日
一線搜查|租置屋邨廣源邨公用設施 居民無份用都要夾錢維修 業主轟:公平咩?
房委會租置計劃屋邨的業主需要承擔維修責任,但當年的公屋設計,不少設施是開放給公眾使用,業主應否承擔這些設施開支不時引起爭議。以沙田廣源邨為例,一個遠離屋邨約十分鐘路程的藍球場,居民甚少使用,但卻要承擔有關責任,質疑安排不公平,希望房委會可接手管理。 廣源邨早在2001年納入租置計劃,但不少業主不清楚他們需要負擔的維修責任。廣源邨法團主席李賢珍指出,當中存在不合理安排,她以屋邨街市和停車場為例,「這座停車場及街市,已給領展,但偏偏頂層維修,還要居民夾錢處理。」 李賢珍又表示,距離屋邨約10分鐘路程的籃球場,居民用不到,反而鄰近的海關宿舍、康林苑、廣林苑,對籃球場需求更大,「這個球場與我們無關,距離這麼遠,與我們無關,你要交給我們廣源邨負責?」 籃球場疫情前是開放的,但已用到損壞,有不少地方需要維修,例如有地下鋼筋都露出來、有些連伸縮縫都沒有,打波時易造成受傷。疫情期間,籃球場上鎖,復常後雖然重新開放,但只借給康文署太極班或志願團體使用,其餘時間就繼續封閉。李賢珍說:「無理由將政府的社會責任搬到我們廣源邨的居民身上,他們交管理費的費用,還要用來照顧這裡,但是我們的居民又不知道,問何解開支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3日
一線搜查|西環業昌大廈外「梅花樁」影響街坊出入 店舖稱生意跌逾一成
西環業昌大廈面向德輔道西的一段行人路,近期搭建一排「梅花樁」,對出入居民構成不便,有店鋪更稱因為樁柱影響人流,令生意跌一兩成。 業昌大廈外的一段「梅花樁」,源於屋宇署指大廈的簷篷有跌石屎及倒塌風險,因此大廈年前已在部份位置安放鐵柱支撐。至近月業主立案法團計劃跟進命令清拆簷篷,因此搭建工作平台做準備,令樁柱加密。現場所見,逾30支鐵架排成的樁柱陣長約100米,橫跨約6個鋪位。 不少街坊表示,樁柱密集令路面空間狹窄、加上凹凸不平,阻礙行人出入,尤其對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影響更大。原本搭建了三排樁柱,在居民投訴下,路中間的樁柱近日已拆除。 有面向樁柱陣的麵包店負責人表示,不少街坊見到樁柱陣就調頭走,送貨亦受影響,估計生意因此下跌一兩成,希望可盡快拆除鐵架。 中西區區議劉天正表示,業主立案法團希望清拆簷篷後才移除鐵架,現時不清楚工程何時完成,他希望有關方面可盡快審批圖則及展開工程。 《一線搜查》HOY TV77台 播出日期:逢星期一至五 播出時間:20:00-20:30 78台 22:30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一線搜查|寵物友善餐廳趨普及 惟法例存灰色地帶 帶狗狗到食肆室外地方用餐或違法?
不少市民視寵物如家人,外出活動或吃飯都會帶牠們出街,而市場上寵物友善餐廳亦愈開愈多。不過法例規定,除導盲犬,其他狗隻不得進入食肆範圍,即使在餐廳的露天地方用膳,亦有機會誤墮法網。 據統計,香港至少有24萬住戶有養貓狗等寵物,不少人都會想帶寵物到餐廳。但法例規定不得帶狗隻進入食物業處所,違規人士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一萬元及監禁三個月。 法例定明不准狗隻進入食肆,顧客未必清楚,如果允許狗隻進入餐廳,有關餐廳須承擔一定風險。一家寵物友善餐廳負責人 Vincent向《一線搜查》表示,餐廳須注意,餐廳範圍是以登記的圖則界定,換言之,不論是室內或室外,如果室外範圍都在登記圖則內,狗隻都不可進入,否則有機會被食環署人員檢控。 Vincent認為現行法例已不合時宜,「法例只是歧視狗隻,只限狗隻不得進入餐廳範圍,但其他動物只是不得進入廚房範圍。」他希望當局可修訂法例,例如讓餐廳劃分某些區域可讓寵物進入;又或讓寵物友善餐廳提出申請,在當眼處張貼有關的標誌,讓食客知所選擇。 《一線搜查》HOY TV77台 播出日期:逢星期一至五 播出時間:20:00-20:30 78台 22:30重播 WhatsApp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一線搜查|北角城市花園5億維修風波 兩派業主爭議 民政署再被拖落水?
位於港島的北角城市花園,在屋苑進行5億元大維修前爆出「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爭議。有業主牽頭成立「城市花園業主協會」,並要求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他們又多次強調是在民政署指導下成為業主大會的召集人。不過民政署書面回覆時指出,從來沒用任何方式去委任會議召集人,署方亦沒有資格作出委任。 城市花園過去多年來一直由業委會管理,惟即將進行大維修之際,有業主要求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想成立法團的業主不信任現時的業委會,而業委會一方面擔心法律責任而拒絕參選,另一方面又擔心要求成立法團的業主是別有用心。 標書初稿已完成 5月下旬進行初審 現時城市花園大維修的標書初稿已經完成,目標是在5月下旬將標書送往招標妥進行初審,8月會就是否進行大維持作出決定。屆時會有大維修具體價錢,每戶或要支付15至25萬元。 業委會:堅持用大機構替小業主簽署合同 現屆業委會副主席黃廣林強調,業委會堅持一定用市建局招標妥系統,透過公開、透明的平台發送給所有相關、有興趣的承辦商,而標書亦會有獨立工料測量師檢查,「我堅持一定要用大機構替小業主簽署這份合同,因為去到幾億元的項目一定會有拗撬」。 協會質疑業委會花數百萬元聘物料測量師 「城市花園業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0日
一線搜查|北角城市花園兩派業主爭話事權 5億大維修前推動成立法團被質疑別有用心
近來香港不少舊樓爆出大維修爭議,令很多業主提高警覺,要積極參與屋苑事務。其中位於港島的北角城市花園,在屋苑進行大維修前就爆出「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爭議。 北角城市花園是港島東區大型私人屋苑,分為兩期共有14座,有近2400個住宅單位、有500個車位,還有教會、商場、酒店,涉及很多不同業權的持份者。城市花園有42年樓齡,進行大維修估計涉及最少5億,預料每個業權份數最少涉及20萬元。 然而,北角城市花園一直都沒有業主立案法團,而是由業委會管理屋苑事務。在屋苑即將進行大維修之際,就有一個名為「城市花園業主協會」的組織,收集了5%業主的簽名,要求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現屆業委會與「城市花園業主協會」分成兩邊陣營,互不信任。業委會認為一直處理屋苑事務尚算不錯,惟在大維修前突然出現一批人要求成立法團,質疑是否別有用心。對方陣營更對業委會存有戒心,不讓他們加入業主的通訊群組。 而「城市花園業主協會」就對業委會「睇數」能力提出質疑,指早在2009年屋苑曾經集資約5,000萬元,打算做10項工程,惟最終工程只做了2、3項,剩下的錢則撥入管理費儲備帳戶。 城市花園業主將會在本周六(23日)開會表決是否成立法團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6日
一線搜查|低脂健康餐網上騙案 中伏市民源源不絕 直擊公司地址空無一人
社交平台騙案不絕,有標榜低脂低油的健康餐,其專頁運作和設計令人難分真假,加上平價作招徠,容易令人「中伏」。即使市民發現被騙,專頁隨即改名「借屍還魂」繼續行騙,令騙案難以杜絕。 近年涉及科技的罪案數字不斷增加,根據警方資料,去年有39,824宗詐騙案,較前年上升逾4成;當中網上騙案佔最多,高達8,950宗。近年不少市民愈來愈注重健康飲食,網上訂購健康餐亦趨普及。不過觀眾何小姐向《一線搜查》投訴,指有健康餐專頁行騙,令人防不勝防。 何小姐坦言,知道網上有不少詐騙個案,但見到涉案的健康餐盒專頁做得精美,而且多人讚好,更有不少人留言私訊。「我見到專頁在2022年設立,不是最近開,加上較其他食肆便宜20元,又提供送餐服務,因此信以為真。」何小姐付款600多元後,但到送餐時間遲遲未有消息,再向該食肆發訊息查詢,隨即被對方封鎖,才知受騙,有關專頁很快亦已關閉。 但何小姐發現,騙徒的專頁隨即「借屍還魂」,改名後繼續行騙,專頁內的照片和簡介與之前相同。 《一線搜查》發現,「投胎轉世」的騙徒專頁存有幾個疑點。包括(一)專頁內的健康餐照片都是同一日上載,而且一些較舊照片與健康餐無關;(二)帖文內有過百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