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9日
一線搜查|裝修公司報價不停變 貴足一倍要業主找數? 律師教如何反擊
新居入伙,不少人都想建造一個安樂窩,但能否找到合適裝修設計公司就不容易。有業主投訴,去年找一家室內設計公司訂造傢俬,但報價反覆,即使簽定協議,亦臨時加價,前後貴逾一倍,業主不肯就範,設計公司竟入稟小額錢債審截處追討,令業主不勝其煩。 飽受裝修問題困擾的張小姐向《一線搜查》表示,她去年暑假收樓後,找來港島一間室內設計公司訂造傢俬,但報價反覆。「我買了一個10萬元套餐,包一個18呎高櫃和12呎的矮櫃,預算在11月左右入伙。」但張小姐每次同設計師開會,對方都會提出加價。「覺得好混亂,經常改項目,所以每次開會我都問清楚,這個價錢是否最後定案?」 張小姐稱,到去年10月3日最後一次開會,收費已加到26.1萬元,但她仍同意付款:「當日已支付9成、即23萬多元款項,當時大家已簽協議,我亦收到單據尾數為2.61萬元。」 但到預定送貨前兩星期,設計師再通知張小姐,聲稱內部審計發現計錯數,要再收多5.5萬元。「我說不可以,大家簽好協議,沒理由改價錢,我不同意。設計師語氣變得好差,稱如果不支付尾數,就不會送貨。」 經過多番擾攘,到去年12月初,設計公司見張小姐態度強硬,就改稱原本5.5萬元的追加款項,調整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一線搜查|舊區三無大廈多 業主難主導強檢令 驗樓路難行
早前屋宇署公布深水埗鴨寮街,一幢樓齡59年的綜合用途建築物,當中一個單位的兩名共同業主因為未遵辦建築物條例發出的強制驗樓通知,最終被定罪及罰款。舊區三無大廈眾多,面臨強制驗樓通知問題更加多。 樓宇檢驗中心總監賴達明表示,根據屋宇署的強制驗樓計劃,除了不超過3層高的住用樓宇外,樓齡達到3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業主,如果收到屋宇署送達的法定通知後需要委任一名註冊檢驗人員,就樓宇公用部分、外牆、伸出物或招牌進行訂明的檢驗,並且監督檢驗後認為需要進行的訂明修繕工程,而訂明檢驗期限方面,有業主立案法團及沒有業主立案法團分別在6個月內及9個月內。 然而三無大廈要召集業主開會商討非常困難。深水埗區議員梁秉堅表示,根據數字統計,全港有2,900多幢大廈,而深水埗就佔超過400幢,相信佔了超過十分之一數量。有業主立案法團的大廈,業主會在收到強制驗樓令後,有法定代表權力去召開業主大會,進行後續工作。相反部分不活躍的法團,或已失去功能、不能營運的法團,他們在收到強制驗樓通知後,沒有辦法由一個單位的業權主導整幢大廈的強檢令。而過程出現問題後,業主更要面對刑罰,倍感無奈及無辜。 他指出,現時民政署有兩大計劃可以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7日
一線搜查|美容院監管不足 療程意外追究困難重重 業界冀設發牌機制保質素
《一線搜查》日前報道有市民到美容院接受高能量療程,但事後出現皮炎和玫瑰痤瘡,追究過程困難重重。有業界人士指出,現行法例對美容院規管不足,希望當局設立發牌機制,以規管行業的專業和操守。 消委會在過去3年,一共接到332宗美容院涉及懷疑不安全事宜的投訴;而過去三年,消委會就美容投訴的成功調停率是44%,較整體64%為低。香港美容業總會主席葉世雄承認,現時對美容業界的規管不足,萬一過程中出事,顧客要追究亦十分困難。 葉世雄指出,有些美容業從業員以為已經熟能生巧,結果掉以輕心。「究竟出事的原因是在哪方面呢?就是心態!心態以為自己很熟練,操作的時候有沒有做足?警覺性夠不夠強呢?」 他希望美容業要有規管、專業化,並且設立發牌制度。「香港做美容,我的看法是很安全的,因為儘管我們有時見到很多投訴數字,但是投訴數字並不代表每一個也是事故,可能是在交易上的投訴、在消費上的糾紛。」 葉世雄表示,為業界建立專業資格,可配合守則,一旦違反守則就會被剝奪資格。「如果(從業員)會失去資格,情況就不同了,可能不可以再從事這個工作的時候,就會很緊張、很謹慎對待自己的資格。」 一線搜查|港女做激光療程致爛面 美容院卸責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6日
一線搜查|港女做激光療程致爛面 美容院卸責賴「青春期」 消委海關無符
貪靚是人的天性,不少人為了變靚都願意花錢,預繳套票做臉部美容護理。但如果隨便在美容院做激光療程,有機會因「療程」不當導致出現皮膚痤瘡和皮炎等問題。投訴人Apple就因為做完療程爛面多個月,但美容院一直推卸責任,即使向消委會和海關投訴,亦無法取回公道,求助無門。 「我真的很不開心,我不斷地哭,整個人完全沒有自信,除了上班上學,我真的躲起來,在家中不敢外出。」Apple(化名)早前因為看到美容公司的廣告,貪平選擇了這間美容公司的療程,但卻是噩夢的開始。 「我之前皮膚一直也很好的,連暗瘡也不生一粒。」Apple早前因額頭出了一些敏感粒粒,因此去涉事美容院做激光療程,結果出事。「你會見到我塊臉是乾淨的,但做完之後呢,我整塊臉都爆瘡,最誇張是眼蓋也有,即是她打過的位置,我全部都有。」 Apple在出事後找美容院理論,但對方講一大堆理由推卸責任。「(美容院)說我皮膚乾,接著就複製網上一大段那些暗瘡成因。要不就是說我荷爾蒙失調,又說我是青春期問題啊。坦白講,我現在已經25歲,即將26歲,還青春期嗎?」根據醫生的診斷,Apple出現玫瑰痤瘡和皮炎,醫生又寫了一封信證明是做美容院療程後出現這些問題,寫明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一線搜查|旅行團客取消行程 旅行社退機場稅安排混亂 旅客一肚氣
不少市民外遊都會參加旅行團,但萬一臨時有事未能出發,就算未能退回團費,都希望可退回機場稅。不過旅行社對退回機場稅的安排有所出入,引起旅客不滿。 「我沒有用過你的服務,但你卻代收稅項,而旅行社又不退回給我,我覺得不公道,所以我跟一線搜查聯絡,讓香港普羅大眾、市民去了解,分一分道理」市民陳太年初本來跟丈夫一起去九寨溝旅行,團費每位1099元,機場稅為875元,但出發前陳先生突然有事要取消行程,陳太聯絡旅行社,希望可退回機場稅,但旅行社卻回答處理不到。「沒有理由入你們袋的,你們是代收機場稅,不是付給你們的。團費不能退,是明白的,但是機場稅是應該退回給我。」 《一線搜查》以顧客身份向幾間旅行社查詢退機場稅安排,但得到不同回應。其中一家旅行社職員表示:「機場稅是可以退回,因為你沒有出發,這是航空公司確認你沒有出發,你沒有使用這張機票的話,那稅項就會退回給我們,到時候,我們就會通知你做退款。」不過另一家旅行社職員卻稱:「因為機票已經出了,就算你沒有出發,都不能退(機場稅),如果你買了保險,可以向保險公司索償。」 至於陳太光顧的旅行社,他們的職員似乎「一頭霧水」:「我們是訂購團體票的,所以一般可能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一線搜查|大窩口大廈街菜檔疑棄置發泡膠箱 堆滿後巷如小城堡 衛生情況堪憂
非法棄置的問題在各區不時發生!有大窩口的居民就投訴大廈街後巷長期有發泡膠箱及雜物堆積,帶來衛生和阻街問題。 逾80個發泡膠箱堆積如山 築起兩面牆 在大窩口大廈街仁雅大廈的後巷長期有發泡膠箱堆積如山,最多時甚至能築起兩面牆,估計有約至少80個發泡膠箱。而有關問題並非一時三刻出現,而是持續每天發生,令附近一眾街坊叫苦連天。 其中備受困擾的街坊陳先生表示,於一月中發現大廈街的菜檔經常扔棄大量發泡膠箱,至2月、3月發現仁雅大廈與宏華大廈的後巷之間,每天有大批發泡膠箱堆積,特別是下午5時半後。而後巷本身不時有人吸煙,加上附近有生果檔及菜檔,甚至會出現死老鼠,衛生情況堪憂。 他又說,曾向食環署作出投訴,惟對方派人巡查後未有發現,因此收隊。陳先生後來發現,原來發泡膠箱被放置在德泰大廈的維修地盤,「儲存了幾車的發泡膠盒,有些是新淨、散裝,其他婆婆照收」,發泡膠盒被放在行人過路線與天橋底之間,每當有大型車輛經過就會吹晃,構成安全隱患。 陳先生估計該批發泡膠箱是大廈街兩間菜檔所棄置。惟其中一個菜檔檔主就否認與事件有關;另一間菜檔檔主則一時承認、一時又否認。 《一線搜查》攝製隊前往視察後巷,則發現發泡膠箱均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一線搜查|堅尼地城海傍燈柱蓋飛脫嚇窒街坊 專家提醒注意三種情況
近年成為內地遊客打卡熱點的西區堅尼地城海傍,日前發生罕見意外,有燈柱的蓋意外飛脫擊中一名內地女途人,她頭部受傷送院治理。有街坊直言對事件感到驚訝及可怕,認為涉事地方有不少途人出入,擔心釀成嚴重事件;不過,亦有街坊認為事件屬於罕見,未有過份擔心。有專家就指提醒市民,如燈柱出現以下三種情況,包括有異味、蓋位不合或有膨脹,可以致電1823通知政府。 根據資料顯示,全港共有近22萬盞由香港路政署負責的路燈,當中行車道路燈及行人道路燈佔14萬。街燈數量最多的是元朗區,共有2.4萬支;最少則是黃大仙,只有約2365盞路燈。以密度而言,油尖旺最高,每平方公里就有600多支街燈。所有路燈會在日落約8分鐘後,以及日出前15分鐘開始運作。 香港機電業工會聯合會主席張永豪表示,香港的燈柱有兩種,分別是種地式及撐地式。當中,高速公路常用撐地式,即地面有混凝土台作為底座,強度比較強;至於種地式燈柱是整支插入泥,底部是開放,因此如果泥土有不明氣體,如沼氣等,會經過泥及燈柱底部的孔走入橙柱,令到燈柱充滿沼氣。由於沼氣較輕,會慢慢向上走,積聚在燈柱內。 至於橙柱蓋為何飛脫,他猜測有機會是壓力問題,亦有可能是有輕微火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0日
一線搜查|火炭行人路變雜物擺放區 商戶懶理罰款當交租?
火炭工業區有回收公司,經常將雜物和回收物放在店外,不但令行人路變得狹窄,亦阻擋駕駛者視線,構成安全隱患。有區議員指出,即使有關商戶因阻街經常被罰款,但他們已將罰款計入成本內,建議當局加強執法,甚至考慮引入累進式罰款。 有火炭街坊投訴,指工業區內有收回商經常霸佔路面擺放雜物。《一線搜查》到現場了解情況,見到商戶將回收物、線輪等物件放在馬路;有工人將回收物搬出搬入,如果不小心將線輪等回收物滾出馬路,恐會釀成交通意外。 食環署表示,去年6月至今,署方兩次參與在有關地點進行的聯合行動,同期食環署人員在聯合行動和日常巡查期間,就妨礙街道潔淨工作,向違例人士一共提出7宗檢控,署方會繼續留意上述地點的衛生情況並採取適當行動。 沙田區議員陳壇丹表示,有關阻街問題已長達兩年,除了火炭路,附近的坳背灣街及桂地街都曾出現類似阻街情況。相關情況向政府反映後,亦看到情況有所改善。 但他指出,有少數回收商,寧願被抄牌或罰款,亦繼續擺放街上,視罰款為成本計算。他指出,阻街罰款由3000元加至6000元,有助改善情況,認為除了加強罰則,當局亦可加強執法程度。他又建議,在衞生黑點加裝閉路電視,針對經常犯規的商戶,考慮採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9日
一線搜查|屯門「大媽歌舞團」涉非法開墾山邊草叢開唱 噪音滋擾附近居民
最近新屯門中心附近的輕鐵路軌旁有個草叢入口,經常有一些大叔、老伯把風,到底有甚麼事情要鬼鬼祟崇呢?原來這個位置,是屯門「大媽歌舞團」的新據點。 2019年有屯門市民遊行,抗議大媽歌舞團在屯門公園非法賣唱,造成噪音和風化問題,結果這些歌舞團散落到不同地點。一日有歌手,一日就有觀眾,歌舞團也會回歸! 有住在新屯門中心的街坊報料,指歌舞團殺入了民居附近,造成滋擾。這個新據點在輕鐵路軌旁,行人路側的一個草叢,斜對面就是新屯門中心。翻看網上地圖,去年11月,這個草叢位置還是很茂密,但現在似乎已經被人非法開墾,砍了樹,平整成為一大片空地。 《一線搜查》記者走入這個「新據點」,即使附近有施工地盤的聲音,也清楚聽到音樂聲和歌聲,粗略點算,這塊空地聚集了接近20人,場內亦有身穿黑絲短裙女子,看來不似行山經過。 現場唯一願意接受訪問的是一位叫雯雯的女士,她自稱是街頭演唱者。她聲稱當日是首次來唱歌,認為沒有製造太多嘈音:「我們在此既不阻塞行人通道,又不會製造很大聲浪。(我們)最想有個地方可以讓街演的人玩,讓長者、退休人士玩。(他們)真的很無聊,困在家,抑鬱症也有,有個地方讓他們,不用購票,隨時去,來聽歌,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6日
一線搜查|黃大仙區樹根迫爆行人路 爛路處處街坊出入易絆倒
黃大仙區發展多年,有較多長者居住,但不少行人路因日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一不小心就容易絆倒受傷。有區議員表示,試過3個月內收到3、4宗行人被絆倒受傷的個案,建議政府重鋪路面。 黃大仙區內凹凸不平的「爛路」似乎特別多,除了因為日久失修,亦有些是因為早年種下的樹木,樹根生長茂盛,令到路磚凸起。當中竹園道去富美街,再經鳳舞街去到黃大仙下邨,更是爛路處處。不少街坊都表示,見過有人因路面不平而跌倒,「提過好多次樹根凸起,應找人修葺下,否則好危險。」 黃大仙區議員楊諾軒說:「我上任3個月內已收到3、4宗這類跌倒個案,有些在樓梯級、有些在磚地、石屎地等,行人路都出現不同的不平整或破損情況。早排就有位長者跌傷流血,如果再這樣下去,擔心會愈來愈多長者受傷。」 根據路政署資料,過去3年,署方每年都在這區接到一百至二百多宗路面不平或路磚損毁報告,去年就有153宗。黃大仙區議會在今年2月曾討論有關問題。 以富美街嘉強苑前的一段路為例,行人路被樹根翹起,有出入的街坊寧願繞路走避開爛路。路政署表示,該位置過去一年收到5宗路面不平或路磚損毁報告,並已進行修補工程。但楊諾軒指出,有關工程治標不治本,政府去年底灌水泥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5日
一線搜查|北角堡壘街私家路廢車影響環境衞生 揭管理更亭屬僭建物
北角堡壘街一條私家路長期有廢棄車輛停泊,車輛鋪滿塵埃,影響環境衞生;有業主更指一間管理公司在街上搭建更亭,並收取泊車費,有侵佔業主權益之嫌。屋宇署證實,堡壘街上搭建的更亭屬違例僭建,已發勸喻信要求自行清拆。 街坊張先生指,堡壘街的一條私家路長期有幾輛廢棄車輛停泊,相信是為阻止街外人來泊車。他批評,長期停泊廢棄車輛對環境衞生構成影響:「車輛長期無人清潔,鋪滿塵,有時甚至見到有老鼠和蟑螂在車底走出來」、「街道長期泊了三行車,道路狹窄,影響駕駛人士和行人的安全」。 堡壘街的街坊又發現,在私家路口擺放多年的停車場管理更亭涉侵佔業主權益。張先生:「管理公司不是我們(業主)聘請,(管理公司)強行起了一個更亭,霸佔條街很多年,相信約有30年。」他表示,私家路被管理公司霸佔對業主不公平,「大廈外伸的部份可泊車,業主立案法團可收租,幫補大廈外牆維修等開支,但現在被該管理公司搭建了更亭,霸了一條街,所有泊車收益全歸管理公司,但將來道路維修就可能要我們(業主)合資。」 《一線搜查》就堡壘街21至23號的搭建物向屋宇署查詢,署方回應指,已派員到場視察,發現上址存有僭建物,包括一個混凝土台階連梯級及一個搭建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4日
一線搜查|葵涌酒店旅巴違泊接載旅客致大塞車 居民每朝飽受響咹聲浪滋擾
香港環境擠迫,不少市民生活面對噪音滋擾。位於葵涌和宜合道一間酒店,每朝早上約7時已有旅遊巴停泊門外接載旅客,由於道路狹窄,旅遊巴上客會阻礙交通,導致後面車輛不時響咹,影響附近居民。 《一線搜查》早上6時許到在酒店視察,已有旅遊巴出入,至7時許附近交通開始繁忙,響咹聲音就更頻密。在酒店對面商場2樓量度音量,發現高達84分貝,等同火車高速前進的聲音。 住在酒店對面的居民梁小姐表示,睡房窗口對著酒店門口,每朝早上都會被噪音吵醒:「有兩至三部旅遊巴,同一時間在酒店門口上客,因此阻塞交通,導致和宜合道駛入藍田街方向的車輛不可通過。」她表示,在這裡居住多年,一直都知道附近交通繁忙,亦習慣這裡的環境聲,但自從酒店接待旅行團旅客後,每日早上都飽受響咹的噪音滋擾。 有關的噪音問題,自去年疫情後恢復通關開始,有街坊曾透過「1823」投訴,獲運輸署回覆指該路段全日不准停車,已聯絡警方要求加強執法。 警方在今年頭兩個月,涉及和宜合道酒店外泊車阻塞交通問題,共收到11宗違例泊車投訴,並發出209張罰款通知書。警方表示,會密切關注情況,有需要會作出交通管制及票控行動。 酒店經理表示,已要求旅遊巴泊入酒店停車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