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運輸署今起優化車輛牌照 簡化申請文件 續牌毋須交「牌簿」
【有線新聞】即日起車主續牌「行車證」會設二維碼,不會載有屆滿日期,同時簡化所需文件。 日後發出的「行車證」不會載有屆滿日期,上方設二維碼,車主可連結至運輸署的車輛牌照網上查詢平台查閱屆滿日期。如車牌號碼、顏色等資料不變,車主每次續牌後可沿用同一張行車證,也會獲發列明最新有效期的通知書,續牌時亦毋須再提交驗車紙及俗稱「牌簿」的車輛登記文件。如車主經網上申請續牌,運輸署會透過香港保險業聯會系統核實車輛保險有效證明,車主毋須上載保險單。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牙科街症|今起改用網上登記 盧寵茂荃灣診所視察:排隊取籌已成歷史
【有線新聞】政府牙科街症即日起改用網上登記,不再即場派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早上到荃灣診所視察,形容長者長時間排隊取籌已成歷史。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早上到荃灣牙科診所視察,職員剪走長櫈上的排隊號碼。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以往公公婆婆晚上日曬雨淋,甚至夜晚嚴寒時候排隊,已經成為歷史。我們現場幫助長者登記服務會維持,長者有需要我們會幫助他們。根據今天的服務需求來說,我們絕對能夠應付服務,不需要特別多的額外人手,比以往現場輪候反而節省了人手。」 荃灣牙科診所有多名長者到場,請職員協助登記,有市民擔心新安排下抽不到籤就無法看症。鄭先生:「有一個問題是不知道成功與否,不知道有多少人。以前排到42位就截龍、一定有籌,但是現在如果100人登記就要抽籤了,那麼我就要再登記過了,系統不會把我延後,如果能夠延後就好一點。」 在堅尼地城的牙科診所地下設置了登記處,到場查詢的市民不多。診所門外張貼通告,提醒市民新安排,有人認為網上登記更方便。傅先生:「(平日取籌情況如何?)很麻煩,因為怕取不到籌。兩時開始,我兩時多就要來到,排到七時半才開始登記。(改做網上登記會否方便一點?)我估計會方便一點,不用等數小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澳門今年債券發行規模創新高
【有線新聞】據報澳門債券發行規模打破歷年紀錄。 彭博報道指,有央企背景的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掛牌交易的債券規模達281億美元,其中約63%的新增債券以人民幣計價,大多數由中國地方政府發行。對比2018年成立時只有6億多美元的債券上市規模,今年規模明顯大增,主要受惠債券登記成本較香港和新加坡等亞洲金融中心更廉價和簡單,加上地方政府在境內發債受控,導致離岸債券發行急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內地5律師旁聽遭噴辣椒水 批庭警暴力執法、要求查處
【有線新聞】內地5名律師被庭警禁止攜帶手機、電腦進入內蒙古法院,其後遭庭警噴辣椒水,5律師發聲明要求當局依法查處庭警行為。 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法院日前公開審理涉及傳銷的「學力星球案」,5名律師進入法院旁聽,遭庭警搶奪手機和噴辣椒水,他們其後報警。公安局發出不予立案通知,5人其後發聲明,強調新版規則並無禁止攜帶手機、電腦的規定,跟法院工作人員交涉過程中亦無擾亂秩序行為,批評庭警是暴力執法,要求當局道歉、查處和賠償醫療費用。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三新股首掛全數高收 健康之路每手帳面賺1,430元
【有線新聞】今年最後三隻新股掛牌全數高收。集資近14億元的內地晶片製造商英諾賽科收報31元,較上市價高0.45%,每手帳面賺14元。 英諾賽科創始人兼董事長駱薇薇:「在港交所上市,是公司發展過程的里程碑,是氮化鎵產業發展的里程碑。從今以後,英諾賽科將以更堅定的步伐、更廣闊的視野、雄厚的信心面向未來。」 集資近6億元的人工智能醫療解決方案供應商訊飛醫療科技高收5.1%,每手帳面賺210元。集資近2億元的數字健康醫療服務平台健康之路表現最好,高收36%,每手帳面賺1,430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柯文哲涉貪案|哲保釋金增至7千萬新台幣 民眾黨:盡力於限期前籌錢
【有線新聞】台北地方法院裁定前市長柯文哲保釋金額,由3千萬元新台幣提高至7千萬元,民眾黨說希望在限期前籌到足夠保釋金。 台北地檢署早前抗告成功,把柯文哲等人獲准保釋的裁決發還地方法院再審。新裁決在原有保釋條件「加辣」,包括須配戴電子腳鐐接受監控,並繼續限制居住、出海和出境、不得接觸同案其他被告或證人。至於另外三名被告沈慶京、應曉薇和李文宗亦要提高保釋金額,限期是今日下午5時。其中沈慶京由4千萬提高至1億新台幣,他的律師早上現身法院交保。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濟州航空空難|詹永年:客機三個起落架未放下情況不尋常 失去液壓動力仍可手動控制
【有線新聞】濟州航空事故造成179人死亡,有航空工程師指飛機的結構可承受一定數量的鳥類撞擊。而降落時飛機襟翼三個起落架都未有放下,情況不太尋常。 香港工程師學會航空分部副主席詹永年:「依照737機型的設計來說,即使是雀鳥飛入發動器,完全失去動力,飛機仍然有三個液壓系統提供液壓動力給予起落架和襟翼,還有擾流器。至於起落架,即使完全失去液壓動力,亦可以由機師在駕駛室內手動拉起三個獨立手柄,將三個起落架靠自身重量放下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卡特逝世|拜登宣布為卡特舉行國葬 特朗普及多位美國前總統致哀
【有線新聞】美國前總統卡特逝世,終年100歲,家人未有透露死因。正在休假的總統拜登讚揚卡特一生為國家及世界貢獻,是眾人榜樣,已指示團隊為他舉行國葬。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及多位前總統亦向這位備受敬重的領袖致哀。 卡特中心發聲明指,卡特周日於佐治亞州家中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未有透過死因。兒子奇普稱讚父親是英雄,將繼續透過實踐和平和人權活動去紀念他。 正在美屬維京群島休假的拜登發表約10分鐘演說悼念卡特,期間多次讚揚卡特為正直、有品格,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他人,對美國以及全世界失去了這位傑出的領袖感到傷感。拜登:「卡特的生活難以用文字衡量,而是用他的行動,只要看看他的生活,他締造了和平,推進了公民權利和人權,在世界各地促進了自由和公正的選舉。」與卡特相識六十多年,拜登稱自己是第一個支持對方競逐總統的人,又指癌症亦將雙方家人連繫在一起,在其大兒子因腦癌離世和卡特患癌時,彼此互相扶持和安慰。 即將入主白宮的特朗普則指,雖然與卡特有着不同的觀點,但對方任內致力改善國民生活,構建更美好的家園,表示國家欠他一份感激之情。前總統奧巴馬和克林頓等對卡特離世致哀,指對方教會了社會如何過上正義、和為人服務的生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南韓戒嚴|聯合調查本部申請拘捕尹錫悅
【有線新聞】南韓聯合調查本部向總統尹錫悅申請拘捕令。 聯合調查本部凌晨向首爾西區地方法院申請逮捕尹錫悅,是憲法史上首次向現任總統申請拘捕令。尹錫悅月初頒布戒嚴令後,公調處就涉嫌叛亂、濫用職權等曾三次傳召他接受問話,不過他都未有現身。其代表律師石東炫認為,公調處及檢方都無權就叛亂罪展開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香園圍、文錦渡擬發展口岸商住區 發展局:以私人住宅為主 吸引內地人才來港消費
【有線新聞】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發展方案,口岸商住區將以私人住宅為主。發展局解釋希望吸引內地人才過境消費以及打造活力社區,會視乎社會需求調整公私營住宅比例。 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初步發展建議方案,香園圍和文錦渡計劃發展口岸商住區,提供零售、個人理財、醫療等商業設施。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吸引例如內地人士下來接受香港服務,我們都希望打造成有活力的社區,所以都是私人住宅為主。其他地方我們都有規劃住宅單位,現時總數差不多超過15萬,視乎未來走下去社會對私樓和公營房屋的需求,我們都會適度調節這裏的住宅單位公私營比例。」 配合「東進東出」貨運策略,新界北新市鎮預留210公頃土地發展新興產業,香園圍主力發展現代物流,文錦渡食品管制設施會遷至香園圍,提供屠房、食品冷鏈設施等配套。發展局說積極考慮香園圍一帶和馬草壟引入片區開發,何珮玲:「該一帶我們有不少住宅及商業用地配置,這些都是有商業價值的用地。馬草壟是個純住宅社區,相信尤其本地發展商比較熟悉用住宅發展作為模式,如果做到一個社區而且規模類似沙田第一城,我相信本地發展商也好或其他不同背景、資金的發展商,應該都有興趣。」發展局短期內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30日
潘功勝: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一定下調空間
【有線新聞】人行行長潘功勝指內地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一定下調空間,有分析指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仍受銀行息差收窄限制。 官方人民日報引述人行行長潘功勝指,今年以來降準政策實施後,銀行業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大概是6.6%,這個水平與國際上主要經濟體的央行相比還有一定下調空間。他指下一步政策考慮會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強度,提高調控的精準性,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動增量政策落地見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近日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鬆,中財辦負責人指未來會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功能,推動資金更快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適時降準降息,維持流動性充裕。 有分析指適度寬鬆政策仍受銀行息差收窄因素限制。瑞穗銀行首席亞洲外匯策略師張建泰:「人行真的要適度寬鬆,但之前指銀行淨息差收入會否影響金融市場穩定,這些因素大家反而沒有特別考慮。當大家重新考慮有很多掣肘存在,我覺得息口未必可在那樣低水平徘徊一段長時間。」 人行在今年2月和9月分別降準0.5個百分點,累計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約2萬億人民幣,在7月和9月亦先後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0.1厘和0.2厘。
- 資訊節目
- 2024年12月30日
家國天下|中國青年內卷系列四:返鄉.歸農
【有線新聞】近年內地陸續有青年回流家鄉或農村創業、工作。他們告別大城市的極端競爭,返鄉就地取材,於鄉村郊區開展事業,甚至開辦「青年養老院」,吸引不少城市青年暫時逃離「內卷」生活,回鄉作短途「修行」。 內地當局數年前提出《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鼓勵青年返鄉就業、創業,廣東省更計劃明年底前組織30萬青年「下鄉返鄉興鄉」;有學者認為這代中國青年接受過高等教育,掌握社會新趨勢,將帶來新生產方式和觀念,相信有助推動農村改革,並拉近城鄉經濟差距。年輕一代成為「新農人」,如何於農村體會生活的多元,找到人生的不同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