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20日
金管局透過貼現窗向銀行投放規模3個月最大
【有線新聞】金融管理局透過貼現窗投放流動性。 有銀行向金管局借入短期流動性,金管局周三向銀行投放近20億元資金,規模是3個月以來最大。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9日
陸家嘴論壇:方星海指支持更多內地大型創科企業到港上市
【有線新聞】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指,自去年三月實施內地企業到境外上市備案以來,共有158家企業備案,當中85家到香港上市,未來會支持更多大型創科企業到港上市。方星海:「在備案的過程當中,我們今後還要特別強調,加大對這些融資額比較大,科技創新實力強的企業到境外上市,我們要盡快的備案,而且我們也支持中國的企業,內地企業更多的到境外上市時候,更多的去香港上市。」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9日
陸家嘴論壇:人行潘功勝指公開市場操作增買國債不代表搞量化寬鬆
【有線新聞】人行行長潘功勝指,中國貨幣政策屬支持性,將靈活運用政策工具,強調公開市場操作增加國債買賣,不代表要搞量化寬鬆。 人行行長潘功勝指,中國貨幣政策立場是支持性,支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將會繼續堅持並堅決防範匯率超調整,靈活運用存款準備金等各項工具,政策不會大放大收,目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約7萬億人民幣,佔央行資產負債規模一成半,而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基本建立,為有效順暢利率的傳導,未來會考慮明確以央行某個短期操作利率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擔這個功能,亦會持續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提高LPR報價質量,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水平。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潘功勝指人行正與財政部,加強溝通研究落實,強調納入國債買賣,不代表要搞量化寬鬆,既有買也有賣,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綜合運用,共同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他又指,隨著金融服務便利化金融市場和流動支付等金融創新發展,狹義貨幣M1統計定義的金融產品範圍出現重大變化,需要進行完善,個人活期存款及一些流動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產品,需要研究納入M1,更好反映貨幣供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9日
打風開市|姚嘉仁:助升競爭力 料成交沒大變動
【有線新聞】港股九月廿三日實施「打風不停市」,港交所副行政總裁姚嘉仁表示,改革關乎提升本港競爭力,預期成交不會重大變化。 九月下旬開始,不論十號風球或黑色暴雨,港股仍然會運作無休。「香港市場今天我們行出這一步,能夠讓全球投資者有更大信心。」港交所副行政總裁姚嘉仁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都有同樣安排,本港如要提升競爭力,就要踏出這一步。 但他預期惡劣天氣下開市,港股成交不會出現顯著變化。「我認為不會相差太遠,因為與我們之前疫情期間,很多人也在家中,其實都見到與交易量沒有直接關係,亦都在其他市場裡,與香港一樣具備成熟交易市場條件,亦都有很多不同交易者參與,其實成交方面有一定的支持。」 至於其他關乎上市公司的披露安排,例如通告發布、招股程序等,姚嘉仁說在惡劣天氣下亦應該與平常日子一樣。「所有我們認為是必須,市場應該要提供的資訊,他們的交易或營運來說,應該要與正常日子無異。我們當然最注重人身安全,例如我們個別一些上市儀式可以考慮延遲,除此之外基本上營運環境應該與正常日子一樣。」 港交所表示在新安排下,可以為市場提供信心及更高確定性,令市場更有效率地面對環境變化。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9日
陸家嘴論壇:中證監吳清指將吸引更多中長期資本進入資本市場
【有線新聞】中證監主席吳清指將吸引更多中長期資本進入資本市場,引導上市公司樹立積極主動回報投資者意識,內地科創板將推出改革措施。 中證監主席吳清在陸家嘴論壇表示,將積極創造條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圍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提出全面支持的政策。 他指會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樹立積極主動回報投資者的意識,提升資訊透明度和治理規範性,更好運用現金分紅,回購註銷等方式來回饋投資者,由於投資者是市場之本,必須把強監管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中證監正會同相關部門構建綜合懲防體系,強化穿透式監管,鼓勵「吹哨人」舉報。 吳清又指針對內地市場改革,科創板已成立5年將推出改革措施。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五年來科創板及註冊制的改革效應不斷擴大,我們將發布深化科創板改革的八條措施,進一步突出科創板的「硬科技」特色,健全發行承銷、併購重組、股權激勵及交易等一些制度機制,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及新質生產力發展。」 對於豐富資本市場工具、產品和服務,吳清認為要有針對性,會積極主動擁抱新質生產力發展,提高多層次市場的覆蓋率、精準度,當務之急是深入研究相關企業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及它們在投融資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9日
打風開市|港交所姚嘉仁:助提高海外投資者對港股信心
【有線新聞】港交所副行政總裁姚嘉仁表示,港股維持「打風開市」有助提高海外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信心。 姚嘉仁:「最大好處是確定性較高,尤其是海外投資者不在香港,都不知道香港打風或黑雨,只見到港股暫停。在惡劣天氣情況下正常運作,因為牽涉到市場核心競爭力,香港市場今天我們行出這一步,處理惡劣天氣下開市的安排,能夠讓全球投資者有更大信心。」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9日
打風開市|陳浩濂:證券行應與員工商討工作安排
【有線新聞】證券業界關注,港股「打風不停市」影響員工人身安全。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濂表示,證券行應事先與員工商討相應的工作安排。「如果始終需要有少部分人在辦公室的話,我們都提醒了,第一要按照勞工處有關惡劣天氣及極端天氣情況下工作守則,和相關員工商討準備安排,例如是否在颱風或黑雨懸掛前。」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8日
打風開市|9月23日港股實施 港交所7月下旬起測試演練
【有線新聞】港股由九月廿三日起實施「打風不停市」,銀行及券商在新安排下,將以電子渠道提供服務。港交所在七月下旬跟市場參與者做系統測試,亦會在本年底前為中小型券商提供結算上的支援。 由港交所在2021年提出研究,到今年九月廿三日終於落實「打風不停市」,8號風球及以上颱風訊號,甚至黑色暴雨警告期間,可以如常買賣港股及衍生產品,亦可透過滬深股通買賣內地A股等。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深圳及上海等主要股市都在惡劣天氣下維持交易,香港都有能力做到。李家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沒有理由不看齊,事實上絕大部分的交易都屬於電子化,沒有合理理由,其他市場在惡劣天氣下可以不停市,香港做不到。」 新安排之下,銀行及券商將以電子渠道提供服務,建議全面採用遙距工作。由實施打風開市至本年底,如果中小型券商無法履行結算要求,可以向港交所申請代為交收及結算,港交所會在七月下旬至八月,跟市場參與者做測試。 港交所副行政總裁姚嘉仁:「在整個市場的利益來說,香港是需要走這一步。我們去提供市場一個演習機會,令大家可以嘗試這些系統,可否做得到、滿足得到。我們認為有足夠時間,讓市場在幾個月時間準備惡劣天氣(開市),大家都明白我們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8日
國稅總局:稅務部門沒有倒查二、三十年安排
【有線新聞】國稅總局表示沒有追查企業二、三十年前繳稅問題。 國稅總局表示,稅務部門沒有展開全國性、行業性及集中性的稅務檢查,亦沒有追溯調查二、三十年前的安排,近期有企業指被要求補繳稅款,是稅務部門例行依法依規的職責,提示及催促企業繳交以往欠稅的程序。 國稅總局指,將持續改善稅務執法方式,重點打擊偷稅及逃稅等違法行為。 近日,有上市公司指出,被追交30年前的稅款。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8日
恒指三連跌 晶片及手機相關股逆市揚
【有線新聞】本港股市反覆向下,恒生指數三連跌。 恒指高開後曾重上18000點,之後反覆偏軟,收市跌20點報17915點,成交連續兩日縮減,只有923億元,是兩個半月以來最少。 藥明生物據報暫停美國項目擴產計劃,收市跌近2%,同系的藥明康德跌近4%,是最弱勢藍籌。 市場憧憬晶圓價格上升,中芯及華虹半導體均升3%。 另外,手機相關股亦造好,舜宇光學及瑞聲科技升幅介乎2%至3%。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8日
香港全球競爭力排名躍升至第五 政府:年報續肯定香港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之一
【有線新聞】香港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回升2級至第五位,競爭力年報指香港在國際貿易及商業立法方面高踞榜首,但價格競爭力較低。 香港在全球競爭力排名再次回升,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重返5強位置,由去年的第7位,升至第5位,新加坡、瑞士、丹麥、愛爾蘭,分別排第1至第4位。四大排名指標中,香港在政府效能得分最好有85.2,但在全球排位回落至第3,經濟表現、企業效能、基礎建設的全球排名都上升。 世界競爭力年報指,香港在國際貿易及商業立法方面排榜首,內地轉向高質量產業發展,將帶來新發展機遇,但本港價格競爭力較低,亦要克服土地和人力供應限制。有學者認為物價高企和勞動力緊張,會削弱競爭力。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為何我們物價這麼昂貴,與新加坡叮噹馬頭,原因很大程度與政府稅收由土地而來有關,地價那麼高要維持政府稅收,除此之外如果勞動人口是這麼緊張的話,會令我們工資水平再抽高,如果再上升令我們競爭力更加被削弱。」 政府發言人指,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年報繼續肯定香港,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在中央的堅實支持下,香港經濟自疫情後持續恢復,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措施,
- 財經資訊
- 2024年06月18日
恒生銀行與數碼港首設指數實驗室助編制精密指數
【有線新聞】恒生銀行與數碼港擴大合作範疇,聚焦指數創新實驗室、中小企數碼轉型、綠色金融與科技以及創科人才培育,旨在推動香港整體創新科技的發展。 恒生2021年與數碼港展開策略合作,以公私合作模式向數碼港社群成員提供支持和協助,至今雙方共同開發及推出超過40個創新科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