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4日
財庫局:今年就豁免房託基金轉讓印花稅提交條例草案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今年就豁免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轉讓的印花稅,提交條例草案。 當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修訂有助加強本港金融市場競爭力,業界對有關豁免亦表示歡迎,認為有助提高市場流動性及支持市場發展。截至五月底,本港房託基金市場規模在亞太區排名第四,市值接近1250億元,較2005年增長4.7倍。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4日
港股四連升 恒指企穩萬八點
【有線新聞】港股反覆造好,恒生指數四連升。 恒指高開後反覆向上,收市企穩18000點以上,報18028點,升49點,成交907億元。 隔晚Tesla股價繼續急升,新能源車股有力再上,蔚來升半成,理想及小鵬汽車升4%,比亞迪兩連升。 有券商看好攜程第三季指引,攜程升4%,是表現最好藍籌。 內銀股普遍升,其中,除淨的建行升3%,工行亦升2%。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4日
政府今季僅推一幅沙田官地 商業地續停推 甯漢豪:推地要審時度勢
【有線新聞】政府今季只推出一幅沙田住宅官地,連同其他私人發展供應,料提供近1800伙,按季縮減兩成一,商業用地更連續六季停推。 樓市氣氛回落,政府推地步伐繼續「歎慢板」,整體私人房屋供應連續兩季下跌。 官地方面,將推沙田小瀝源另一幅住宅地,規模較下周截標的同區地皮大一倍,但都只是提供約570伙。港鐵項目今季繼續「缺席」,私人發展供應預料大跌近八成。在市建局九龍城啟德道項目的支撐下,今季整體房屋土地供應預料有1790伙,按季再跌兩成一。如果計及首兩季數字,整體供應暫時只達全年目標的三成。 發展局說市況淡靜,何時推出土地或推哪一幅,要留意市場反應、審時度勢。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現在的市況是比較淡靜,我想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外圍的經濟環境都在影響香港的經濟環境,亦都大家看到我們對於息口持續仍在高位。我們覺得在第二季來說,我們現在也在成熟社區中推出一幅土地,是一個恰當的安排。」 商業地方面,已經連續六個季度無項目招標。她說寫字樓空置率仍處於雙位數,會按需求及市況推售。至於工業地,早前已預告九月推出洪水橋的超大型物流用地,可建樓面逾580萬平方呎,將採用雙信封制招標。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4日
本港六月PMI創逾一年半新低 港大:第三季私人消費開支現疫後首次收縮
【有線新聞】港大預期本港第三季私人消費開支,將會出現疫後首次輕微收縮。本港六月採購經理指數,創逾一年半新低。 環球需求疲弱拖累本港經濟表現。香港大學預期第三季本港實質經濟增長有2.3%,但期內私人消費開支將會出現疫後首次輕微收縮,又指美國減息進度不及預期,但相信仍可帶來輕微增長動力,所以維持全年經濟增長2.3%的預測。 至於反映本港企業營商活動的本港採購經理指數PMI,持續疲弱。六月PMI連跌三個月,由五月的49.2進一步降至48.2,是2022年九月以來最低水平,並連續兩個月處於50以下收縮區間。負責調查的機構指,新訂單下跌速度持續加快,創21個月以來最大跌幅,其中製造業訂單跌幅最顯著,減產幅度也是多個行業之冠。 有分析認為受制於環球需求疲弱,短期本港PMI表現仍然一般。星展香港經濟研究部經濟師謝家曦:「見到在高息環境下,零售、本港投資等都有疲弱情況,環球經濟、美國經濟表現尚可,但仍有一些開始放慢的趨勢。內地經濟有好轉,但仍未錄得「V型」反彈,整體環球以至本港需求都是處於比較溫和狀態,暫時PMI或者營商環境,投資意欲比較一般。」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4日
黃仁勳6月減持1.69億美元英偉達股份 創單月紀錄
【有線新聞】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六月出售1.69億美元公司股份,創下單月減持紀錄。 英偉達上月市值一度突破三萬億美元,超越蘋果及微軟成為全球最大市值企業。彭博報道指,黃仁勳亦在期間出售公司股份涉及130萬股,又指自2020年初開始,黃仁勳已套現近11億美元股份。 除了黃仁勳,上半年英偉達高層及董事亦已合計減持超過七億美元公司股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04日
內地企業將試行無人機載貨商業化 15年後或可無人駕駛載客飛行
【有線新聞】無人機發展潛力已經擴大至化身為運輸工具,內地的峰飛科技接受本台訪問時指,今年將會試驗載貨商業化,日後更會開始載客飛行。 新的飛行技術及動力在運輸上提供更多不同方案,無論載貨甚至載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新概念。 EVTOL全稱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屬於近年熱門研發的低空飛行工具,現有飛機製造商或初創公司都爭相在這個領域佔一席位。峰飛航空科技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全世界不同國家或企業在EVTOL的發展上都是在同一個起步點,尤其是在載人飛行上。峰飛指出EVTOL在交通運輸能夠產生更多不同的業態,由於是純電動飛行,無論艙內或外邊,不會像直升機一樣有很大噪音,日後更希望做到無人駕駛。 峰飛航空科技高級副總裁謝嘉:「本身就具有完全自主飛行能力,這個是本來就具備的,這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只不過說在市場初始適應期,包括前期要符合局方一些法安規的標準。我們會安排安全機師駕駛在上面,但在可能5至10年。15年以後隨著大量飛行的增多,也許有這個可能未來就會變成無人駕駛的航空器了。」 峰飛表示,這種的飛行交通工具在前期準備及維修上都較直升機更有效率,而且營運成本更低,所以日後單座位票價亦會更便宜。至於載貨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3日
公司遷冊制度諮詢結果出爐 將全速推進法例草擬工作
【有線新聞】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公布公司遷冊制度公眾諮詢結果,政府將全速推進相關法例草擬工作。 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於網誌指出,立法建議涵蓋四類公司以更聚焦吸引具增值潛力和經濟效益的公司類型,完善遷冊資格準則和程序,包括放寬財務報表規定由要求申請日期前3個月內放寬至前12個月內的財務報表,在原註冊地撤銷註冊期限則由60日延長至120日等等。 另外,亦會為公司遷冊後提供單邊稅收抵免,消除雙重課稅。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社交媒體指出,吸引企業、資金和人才來港是施政重點之一,認為立法建議回應各界意見將更大程度便利公司遷冊來港和營運,預期專業和其他服務會因此受惠,亦會將為香港帶來更多的投資和就業,政府會全速推進相關法例的草擬工作。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3日
戴德梁行:本港樓價上半年跌3.8% 如美國減息、香港大機會不跟
【有線新聞】有物業顧問統計顯示,本港樓價上半年跌3.8%,又指即使美國今年開始減息,本地銀行很大機會不跟隨,導致樓價仍然受壓。 經濟復蘇力度不似預計,加上一手供應及利率維持高企,本港樓價似乎轉勢無望。戴德梁行統計的中小型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顯示,樓價自5月起重啟跌勢,6月比4月跌2.5%,年初至今累跌3.8%,與2021年的歷史高位比較仍低31%。各類型住宅在三月反彈後都未能延續升勢。其中代表細價盤的沙田第一城,第二季樓價按季跌6.2%。代表中價樓的太古城及豪宅代表的貝沙灣,分別按季跌3.4%及5%。該行將全年樓價預測,由上一季的上升5%至7%,修訂至下跌最多半成。 戴德梁行香港估價及顧問服務部高級董事黎劍明:「經濟不是明顯反彈,我估計第三季對樓價有點悲觀,就算美國減息,香港有逾90%機會不會(跟隨)減息,會引伸甚麼出來,若果這刻入市買樓,這段時間需要背負高息,面對高息供樓期,因此買樓意欲較低。」 戴德梁行估計,樓市今年會是「量升價跌」局面,預計整體住宅成交量有約5萬宗,比去年低位回升約15至20%,租金則繼續跑贏,全年可能升最多5%。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3日
歐盟據報將建議取消150歐元進口商品免稅門檻 針對中國電商賣平價貨
【有線新聞】歐盟據報將建議取消150歐元進口商品免稅門檻。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指,歐盟本月將建議取消從非歐盟國家,購買150歐元以下貨品的進口商品免稅門檻,主要針對中國電商拼多多海外版,阿里旗下全球速賣通,及快時尚零售商Shein販賣平價商品。 數據顯示,去年逾23億件價格低於150歐元的商品進口歐盟,歐盟去年曾建議取消有關免稅門檻,有官員相信,當局尋求加快實施新安排,不過,亦有官員相信,新規則難獲得所有歐盟成員國同意,因為將加重海關的工作負擔。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3日
戴德梁行:料今年商廈租金跌7至9% 中資機構租用面積較疫情前縮減
【有線新聞】有物業顧問表示,中資機構來港租用寫字樓較以往審慎,面積亦顯著縮減。 戴德梁行香港董事總經理蕭亮輝:「有些媒體類或科技類公司,最近這幾個月來到香港,落地面積都是2,000至3,000呎爲主,有別於2017、18年那兩三年這麽誇張的面積需求,當年有些(中資)機構第一次來港,可以租兩萬呎國際金融中心(寫字樓)作為起步點。」 在寫字樓供應充足情況下,戴德梁行表示市場需要更多時間消化待租面積,所以維持今年租金下跌7至9%的預測,又指舊式商廈因缺乏綠色認證,一旦租戶遷出將難以覓得新租戶,以致租務壓力較新式寫字樓為大。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3日
日圓兌美元續見38年低位 日本擬發行短期浮息國債
【有線新聞】日圓繼續尋底,兌美元見約38年低位。 日圓匯價繼續受壓,進一步逼近162兌一美元關口,曾低見161.97,每百日圓兌港元於4.82水平徘徊,市場繼續觀望日本央行,會否入市預干匯市。 路透引述消息指,日本計劃發行短期浮息國債,有助減輕投資者在日本加息時可能遭受的損失,同時可確保政府順利出售國債。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03日
畢馬威:港銀趨向保守處理樓宇按揭等業務
【有線新聞】會計師行畢馬威表示,本港銀行趨向以保守態度處理樓宇按揭等業務。 畢馬威中國金融服務合夥人沈耀文:「銀行正努力用不同方法防止信貸組合繼續惡化,例如分散風險,尤其在樓宇按揭方面,我們看見銀行不像2023年般進取,在取得新樓宇按揭業務方面。你亦可能從市場觀察到銀行提供的現金回贈或利率優惠,亦不像2023年般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