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20日
輔助生育|盧寵茂「土壤」喻生育能力隨年齡下降 冀年輕人早結婚、早生育
【有線新聞】立法會通過支援輔助生育議案,包括延長儲存卵子期限,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以「土壤」比喻女性生育能力會隨年齡下降,希望年輕人兼顧家庭和事業,及早孕育下一代。 立法會討論強化輔助生育措施,有議員提出延長儲存冷凍卵子10年的期限,選委會界別(新民黨)議員陳家佩:「把這個限期劃一,不理甚麼原因,延至55歲。」盧寵茂:「冷凍卵子無法逆轉,女性生理上的生育年齡限制,你保存得到種子,但我們的『土壤』已經隨年齡改變了。儲存了2萬個冷凍卵子但使用率低,但是在2023年只有50個(卵子)使用,當中只有7個是持續的妊娠,究竟是不是能好好使用呢?」 立法會議員林琳聽完後一度情緒激動,選委會界別(民建聯)議員林琳:「我是因為土壤不好而生不到小孩,局長你今天這樣說,我相信對於沒有生育問題的女性也是很大的打擊。如果你跟他們說明明可以醫治的東西,但因為你身體土壤不好,麻煩你自然生育、早些生育。18歲生小孩如何讀書?」 有議員認為公立醫院目前只為40歲以下的女性提供輔助生育服務並不適合,選委會界別(新民黨)議員容海恩:「大部份女性也接受高等教育,工作了數年,我們40歲才開始計劃自己人生。」盧寵茂:「如果把年齡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20日
大學加學費|3年後加至49,500 陳國基:調整溫和、不致學生輟學 暫沒計劃再加
【有線新聞】八間資助大學明年起三個學年平均每年加學費5.5%、約2,400元,三年後學費加至49,500元,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形容調整溫和,不會令學生因此而輟學,暫時未有計劃三年後再加學費。 現時八大的學士學位、研究院修課及研究課程,每年學費42,100元,每年將加至少2,400元,到2027/28學年將增至49,500元。今、明兩年入學的學士學生四年合共要交多14,700元,現時讀一個學士學位四年成本是16萬8千多,加了三年學費後入學變成19萬8千,貴了近3萬元。 理工大學學生高先生:「不應該(加價),相信有些人家境較一般,對他們負擔頗大。」理工大學學生蘇先生:「地鐵加價、任何東西加價我們都不樂見,你問我好不好,一定不好,但影響是否很大?也未至於很大,未到死人塌樓沒飯吃。」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通脹升了四成,20多年來升了四成,我們完全沒有調升大學學費,所以我們覺得要適當調整大學學費收費,調整一定是十分溫和,我們很小心,希望同學不會因為加學費而讀不到書。 」 政府上世紀90年代將學費水平成本回收率目標訂於18%,即是政府最多資助82%學費,以現時的學費水平政府資助比例達87.5%,調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20日
大學加學費|明年起3年加2400 劉智鵬稱學生可賺外快 學生:應恒常檢討通脹
【有線新聞】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認為加幅輕微,學生在校園做兼職便能應付;有學生組織建議政府考慮通脹、經濟情況,恒常檢討學費水平。 每年加學費約2,400元,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立法會議員劉智鵬說,平均每個月支出多200元,學生負擔不大,「用一個較輕微(加幅)的方式,慢慢起動是非常好的安排。學生可以嘗試在大學做服務、賺外快,一來可以解決大學學費加幅,二來可以從工作中得到經驗。」 政府早前預測今年通脹率約2.4%,有組織指加5.5%學費、幅度偏高,學生可能感到吃力和不公平,職道生涯規劃輔導協會總監崔日雄:「剛好我這一屆入學要加這麼多學費,就會覺得好像(政府)要追回之前欠下的,好像為庫房及經濟壓力問題要學生承擔,如果能相應增加學生服務,變相學生會情願一點。」 有學生代表認為政府應成立工作小組考慮每年通脹率、社會經濟及就業情況等,定期檢討學費。中大聯書院學生會工作小組召集人ANSON:「27年來沒有加價,現在突然加價,一加的時候最終加到近5萬元,大家一定會有抗拒的心態。如果用機制計算加幅未必會一下子(學費)大躍進增加很多。」 對於有人提出不同學科收費不一,例如理工科收費較文科貴,羅竣彥和崔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20日
訂閱羅冠聰等人YouTube、Patreon或觸法? 林定國:市民可用常理判斷
【有線新聞】政府早前將羅冠聰等六人列為「指明潛逃者」,禁止向他們直接或間接提供資金,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說,市民可用常理判斷訂閱這些人的網上平台是否違法。 林定國接受港台訪問時說,重點在於市民是否明知款項會到指明潛逃者手上,市民能自己判斷,完全不涉及法律知識。就著當局近期以煽動意圖罪,拘捕鄒幸彤等人及起訴一名身穿「光時」口號上衣的人,他說是針對煽動行為而非日子,又指「光時」二字並非不能談論。他不會籠統說某些字眼和手勢不能說或做,認為要看當時環境及意圖。對於再有海外法官辭任,他形容香港沒有海外法官不會「死人冧樓」,但制度有助增強國際信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疑遭插錯鼻胃喉兩日 伊院六旬男命危 林哲玄:不常見、通常有三重檢查
【有線新聞】伊利沙伯醫院懷疑發生醫療事故,一名經鼻胃喉餵食的病人被發現喉管插入支氣管,情況危殆,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有醫生說插喉後,通常有三重檢查確保位置正確,插錯喉並不常見。 該名需要接駁鼻胃喉餵食的61歲骨科男病人,護士星期日中午為他更換新的鼻胃喉;到了晚上,另一名護士指喉管要重置。護士為病人重新插喉後,抽取樣本作酸鹼測試以及聽診確認喉管位置,其後恢復輸注營養奶,並安排X光檢查。 不過近兩日後病人情況轉差,醫生隨即為他急救,又安排支氣管鏡檢查,最終在病人左支氣管內發現鼻胃喉。 有醫生說接駁鼻胃喉一般由護士負責,完成接駁後通常會檢查確認位置,認為誤插支氣管情況不常見,又指插喉如果位置正確,之後移位的機會不大。醫療衞生界林哲玄:「因為在咽喉位置,氣管和食道是一個相通的地方,通常會做臨床測試。臨床測試有兩個,一個是抽出少許液體,由於胃液是酸性,我們會用酸鹼試紙測試;如發現是酸性,第一個測試便過關。接着我們會用同一條喉,用針管注入氣體,我們會放聽筒在胃部,很多時候會聽到有咕嚕的聲音。為了安全起見,很多醫院都會有指引再照一照X光,如果你看到已通過橫隔膜並在上腹的地方,你便可確定喉管已在胃部。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西沙公路十四鄉段擴至四線雙程行車 發展商料改善塞車 新建排水渠減水浸風險
【有線新聞】西貢十四鄉一段長1.5公里的西沙路完成擴闊工程,四線雙程行車。負責工程的發展商相信有助改善該區塞車情況。 塞車一直是西沙路用家一大煩惱,重型車輛經過往往造成車龍,遇上交通意外更可能全線癱瘓,這問題可能隨擴闊工程完成得以紓緩。 由西澳村至大洞村的路段,經過六年時間、耗資數十億元,由雙線擴闊至四線,是十四鄉發展時發展商要承擔的的改善工程之一。西沙路全長11.2公里,連接馬鞍山及西貢。今次擴闊的路段只有1.5公里,負責工程的新地相信已足夠疏導交通。 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張展鴻:「由馬鞍山方向進入這段路,之前的路段已經是四線了,交通流量如果由西沙區域前往馬鞍山絕對足夠。相反進入西貢方向,因為西貢方向車輛較少,所以繁忙時間出馬鞍山較大機會塞車。假如擴闊了這段路,其實已經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十四鄉私人項目會興建約9,700個單位,容納約三萬人;亦會有大型運動公園。基建改善工程除了擴闊道路,亦包括三條有升降機的行人天橋。 西沙路部分路斷地勢較低,以往遇上大雨,水浸的機會相當高。改善工程同時興建了2.1公里的排水渠,亦會有一座四層高的社區設施大樓,包括公眾停車場、安老院舍等,預計明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小蠔灣污水廠奪命工傷|法醫:死者或吸入高濃度硫化氫墮井 渠務署:疑心急沒戴呼吸器
【有線新聞】2021年小蠔灣污水處理廠女工被困沙井死亡案件,死因庭第三日研訊。消防員作供時稱,現場抽水泵間歇性運作,死者被救出時左手臂已截斷。 審訊來到第三日,繼續傳召多名消防、救護員等。救出死者王喜梅的消防員說,接報到場後近20分鐘才下井,是因為要配戴裝備,包括防污衣及呼吸裝備等。下井後發現回流井有污水,水深約一米至半米,並在水底發現王喜梅,當時附近有污水抽水泵,會間斷開啟和有聲,即時用對講機通知主管關機。 他之後拉起王喜梅到水面檢查,發現她已無呼吸脈搏,左手前臂被截斷;將她救出後,兩度下井都未找到斷肢。渠務署事後翻查紀錄,發現回流井兩個水泵曾開啟,其中一個在死者被發現位置附近,相信水泵據當時污水深度自動開啟。 法醫報告就說,從死者血液驗出致命的高濃度硫化氫中毒,胸腔多條肋骨骨折,身上有十多處大小擦傷,左手臂有鋒利水泵葉片所造成的切口。法醫推敲死者可能站近污水井,接觸高濃度硫化氫而暈倒跌落井,撞到污水井牆壁擦傷,最後在井內中毒及溺死。 渠務署之後模擬事故,測驗顯示回流井地面的硫化氫濃度正常,認為死者於地面、吸入毒氣暈倒可能性低,相對可能是她心急下井、沒有戴上呼吸器,下井時聞到毒氣而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I.PARK 1焚化設施料明年啟用 日燒約3000公噸垃圾 熱能可供電十萬戶 環保署:加快第二期施工
【有線新聞】首個固體廢物「轉廢為能」焚化設施「I.PARK 1」預計明年啟用,焚燒產生的熱能用作發電,足夠十萬戶家庭使用。環保署指會加快落實第二期施工,以達致2035年停用堆填區的目標。 位於石鼓洲人工島上「I.PARK 1」已經大致完成填海及建造防波堤,現正建造廠房,煙囪已經完成一半,待安裝機電設備及測試後,預計2025年內投入運作,屆時市民扔掉的固體垃圾有部分會送到這六座鍋爐處理。 鍋爐啟用後,預計每日可以處理約3,000公噸固體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用作發電,足夠十萬戶家庭使用。人工島上還有爐灰和殘渣處理系統,以及海水化淡廠及污水處理設施,會循環再用經處理後的污水。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雷學良:「經過我們與不同持分者,尤其很多國內及國外有經驗的焚化爐建設公司,與他們溝通,以及帶他們到工地了解情況,其實香港現時很多是倚賴堆填區處理廢物,這個對很多地區來說都是相對落後。我們現時在處理都市固體廢物辦法上,都是追趕世界先進潮流。」 至於規劃中位於屯門曾咀的「I.PARK 2」,環保署稱會採用更先進技術,預計垃圾處理量可達每日6,000公噸,當局會研究在工程合約加入經濟誘因,鼓勵加快興建進度,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大學加學費|消息:連續3年加至少5% 中六生:推動力賺更多錢 議員憂學貸變學債
【有線新聞】消息指八間資助大學明年起連續三年加學費,每年加幅至少5%,即是每年加2,000多元。有議員認為要考慮學生負擔能力,以免學貸變學債。 據了解,八間資助大學會由2025/26學年開始加學費,連續加三年,每年加幅至少5%,但不會高於9%。以每年加幅5%計算,現在一年學費42,100元,2025/26學年會加價2,105元;若果連續三年都加5%,2027/28學年的學費將會是大約48,700元;未來三年學費至少加價6,000多元。 學生們怎樣看待這個加幅?中六學生Jeff:「最好當然不要加,但都是沒有辦法、只能承受,是推動力去賺更多錢。」大學生Jayden:「如果加幅不是太離譜、例如30至50%,5%我認為都是比較合理。近年物價一直上漲,但學費一直都沒有加。」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約見部分立法會議員,講解加學費的理據。有份出席的教育界議員朱國強估計加幅可能達7%,認為加幅過高,「要考慮他們畢業後人工有多少,到底能否償還?亦有說法希望將還款期延長,這個亦是好做法。如果日後他們收入不高,會不會因為加學費,令到學貸變學債?」 大學已經27年沒有增加學費,現時收回成本率只有13%。若要達到政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輸入外勞|院舍護理員名額擬增至萬五 業界歡迎 工會質疑配足取代本地員工
【有線新聞】政府建議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再增加8,000個外勞配額,令配額總數增至15,000個,工會質疑配額之多足以取代本地護理員。 勞工及福利局建議「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第三季起再新增8,000個護理員外勞配額,首兩年各3,000個,第三年提供餘下2,000個,整體配額增至1.5萬個。現時本港院舍共有約18,000個護理員職位,勞聯指計劃原有的7,000個名額已計及人手比例增加及新增院舍所需的人手;從業員工會則指額外的配額足以取代現有的本地護理員。 選委會界別(勞聯)林振昇:「我們認為空缺最多有約二、三千個,這些空缺可以透過現有機制、補充勞工計劃去輸入,或加強本地培訓及招聘,希望能夠補充到。我們就認為很奇怪,為什麼突然又會多了8,000個名額?」政府就解釋,原有7,000個配額去年6月推出,目前已經用盡;早前接獲的申請有約2,200個因配額不足而未能獲批,有需要再加名額。 香港安老及復康服務聯會就歡迎建議,主席李伯英:「整個行業的需求這麼大的話,單是合約院舍都會加開50間,另外私人院舍亦要發展。真是說供求,就不能說現在的情況會多,我們可否看得更遠?你有足夠的護理員,才能夠做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合乎氫能發展策略|謝展寰:短期內不會大規模使用 需覓合乎效益行業再訂法規
【有線新聞】政府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在不同行業推行氫能試驗計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短期內不會大規模使用,需要找到合乎成本效益的行業。立法會議員陳紹雄在本台節目認為,本港煤氣管道成熟,未來可以考慮送氫氣到家居使用。 氫能發展策略提出研究制定有關法規,計劃明年提交立法會。同時在不同行業推行氫能試驗計劃,包括交通運輸、加氫設施、工地發電等。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計劃希望找到合適行業使用氫能,再研究制定標準、法規。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現階段氫氣價錢昂貴,需要找合乎成本效益在香港大規模發展,對香港有實際益處的地方,而不是普遍鼓勵大規模使用氫氣。確定這些使用場景可以在香港安全使用,制定標準、操作過程的守則。」 試驗計劃暫時未有涵蓋家居應用。立法會議員陳紹雄在本台節目《議員同你傾》認為,本港煤氣管道分布廣,未來氫能發展成熟,可以考慮透過現有管道送氫到家中,再加裝設備就可將氫氣轉為電能。選委會界別議員陳紹雄:「(家用)煤氣的組成部份有百分之五十多是氫氣,本身已經有氫氣成份在內,可以考慮利用管道送到每家每戶。屆時市場上可以有產品讓消費者選擇,例如通過氫氣轉化為電力,甚至推動電熱器、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東九龍線|申撥2.6億勘查 有議員倡放棄一公里隧道段 指2033年落成目標太保守
【有線新聞】政府就東九龍智慧運輸系統勘查及設計,向立法會申請2.6億撥款,在立法會工務小組,有議員促請系統早日建成,政府指2033年是最遲完工日期,如果營辦商能更早完工,回標的競爭力會更大。 政府提出的東九龍線,計劃由彩虹東經順利、秀茂坪、馬游塘前往油塘東,全長7公里,勘查設計估算要用2.6億元。預計2026年招標,2033年或之前落成,有議員質疑時間太保守。九龍中(A4聯盟)楊永杰︰「現在內地的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署長也提到是用組裝合成法處理,他們標榜快,你2027年(批出合約)花多久也好,用三年也能完成七公里。」路政署署長邱國鼎︰「我想到時回標有不同營辦商會有快有慢,視乎他們的技術及設計,給多些自由度用自己的技術。我認為是有機會更快,及如果你做得快,能在2033年前,例如2032年早些落成,在回標時競爭性會大很多。」 馬游塘至油塘一段,政府建議用一公里的隧道接駁,斟察時會作地質評估。選委會界別陳紹雄︰「擬議走線是否堅持一定要建隧道?能否放棄長達一公里隧道段?」邱國鼎︰「初步看如果不走隧道,就要經連德道、碧雲道,較狹窄及近民居,正正我要看能否透過擋土設施、護土設施,可加建但不會影響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