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商傳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8日
財智商傳|貿發局:展覽業已回疫情前七、八成水平 內地創企可經本港展示技術 吸海外買家、投資者
【有線新聞】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表示,本港展覽業已重返疫情前七至八成水平,又認為內地創科企業可以經由本港展覽展示技術,以吸引海外買家及投資者。 四月是傳統展覽旺季,單計四月下旬,已經有多達六項展覽舉行。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張淑芬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疫後復常以來,本港展覽業已經逐步回復至疫情前七至八成水平,個別展覽更幾乎達到九成水平,不單止展覽數目和人流回升,就連買家的購買力亦顯著增加。「有些國家可能還沒恢復,但亦有些國家如中東、東盟等,他們有一個上升趨勢,購買力看到有好轉。有一個沙特阿拉伯買家用一千萬美元,向我們(珠寶展)數個展商購買,其中包括香港、印度,他是購買裸鑽,不同色澤及大小的裸鑽,中東的購買力不能看輕,未來我們會在這方面多下工夫。」 張淑芬指本港的展覽與內地也能相互協同,以剛舉行過的國際創科展為例,就能夠為內地企業提供展示科研技術的平台。「深圳也好,中關村也好,在內地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城市,他們也有很多科研人才,但一說到與國際接軌、科研落地,要找投資者融資再擴大發展,香港就能提供很多服務。」 她說內地知名無人機製造商也有在展覽上示範,而有關技術早已被本港機場採用,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1日
財智商傳|被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受動搖 蘇偉文:不應以吞吐量判斷競爭力 需融入大灣區布局
【有線新聞】本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近日面對不少爭議,曾任運房局副局長的蘇偉文認為,本港航運業需要融入大灣區布局,亦要發展高增值業務。 本港貨櫃碼頭吞吐量曾經連續11年成為全球之冠,但近年持續萎縮,去年更首度跌出全球十大,外界認為,本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受到動搖,但曾任運房局副局長,現任職訓局旗下高峰進修學院院長的蘇偉文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不應該單看吞吐量,去判斷本港的競爭力。 蘇偉文:「如果香港能配合大灣區整個灣區發展時,香港港口就不單是看香港港口一個數據那麼簡單,還要看整個大灣區不同港口的數據,從這個角度去看時,香港是輔助或大家互相合作,在大灣區發展勢頭下,香港無可否認在單一港口的重要性、吞吐量可能有所調整,但整個大灣區『餅』做大了,香港的前景或香港的貢獻會更加大。」他認為本港航運業可以仿傚倫敦循高增值業務進發,例如發展船舶保險及法律仲裁等,相信能夠發揮優勢。 至於本港是否購物天堂呢?蘇偉文稱消費市道疲弱,部分原因與港元相對較日圓、人民幣強有關,相信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拾動力。蘇偉文:「不要錯誤地理解盛事經濟一定可以即時起死回生,反而是一個指標作用,令外間世界留意香港,香港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4日
財智商傅|AI超算中心將分階段落成 陳細明:目標2026年初提供3000P運算能力
【有線新聞】本港首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即將分階段落成,負責發展的數碼港主席陳細明期望超算中心可以推動本港人工智能發展,吸引更多創科企業和人才來港。 第六屆數字經濟峰會周六落幕,有份主辦的數碼港主席陳細明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今年峰會其中一大特色是特別開放給中學及大專學生,希望加深青少年對數字經濟的認識。陳細明:「過去六年我們一直以來都承載著一個目標,希望可以藉此推動香港成為一個國際創科中心,主要目的是刺激或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亦有一個主要目的給予香港或大灣區的公司,通過峰會利用最新科技或數字科技提升他們的效能及效率,尋找新的商機。」 想要推動科研發展,提升人工智能運算能力必不可少。由數碼港牽頭發展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目前已展開建設工作,陳細明強調中心不只是單純提供運算服務的機構。陳細明:「希望藉此吸引多些海外企業及人才從事人工智能行業,吸引他們落戶香港發展,如果我們有足夠運算能力,可以減省很多科研或學術機構或人工智能開發團體,他們需要往海外或內地,用其他不同方法解決運算能力不足的問題。」 他又稱有信心中心可按原定計劃分階段提供服務,終極目標是在2026年初提供3,000P運算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7日
財智商傳|銀行學會:香港金融科技及綠色金融人才需求龐大 「高才通」有助緩和缺口
【有線新聞】香港銀行學會指,本港對金融科技及綠色金融人才有龐大需求,認為除了透過業界升級轉型,「高才通」計劃亦有助緩和人手缺口。 本港積極推動金融科技及綠色金融,但備有相關專業知識的金融業人才又是否足夠呢?香港銀行學會行政總裁梁嘉麗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現時10萬個銀行從業員中,只有約15%取得相關專業資格,業界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大。「越來越多人想聘請擁有金融科技知識的人,除此之外,另一個方向是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招聘廣告中大約有6萬個金融業相關的招聘廣告,約50%是銀行的招聘廣告,反映當中存在頗大需求。」 她認為,針對海外專才的「高才通」計劃,有助填補部分人才缺口。因有數據顯示,約5成到港的「高才通」人士都加入了金融及銀行行業。「我們業界或香港金融行業組織,可以夥拍政府做些事。譬如行業有些會議或社交活動可邀請他們參與,盡快讓他們認識行業的本地網絡,建立自己的本地網絡,讓他們盡快了解香港銀行業的生態。」 「互聯互通」亦是本港金融業的發展重點,梁嘉麗表示銀行學會已與內地相關部門設立資歷互認制度,分別是財富管理和金融科技,以便內地及香港的金融從業員銜接對方的資歷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31日
財智商傳|指應先完成填海前期研究 團結香港基金:待經濟、政府財政好轉可立即上馬
【有線新聞】政府早前宣布押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有智庫組織認為香港造地時間較長,應該先完成所有填海的前期研究,當經濟及政府財政好轉時,工程便可以立刻上馬。 原定明年底開始填海建造的交椅洲人工島,政府早前預計要押後兩至三年才動工。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由於經濟及政府財政狀況不太好,調整填海規模及時間都是合適,強調有填海的必要。 葉文祺說:「它是一個鄰近市區的大型土地,可以幫助現時油尖旺、深水埗未來大規模的重建需要,幫助調遷居民、減低市區密度這是第一點。連接新界西和人工島,以至九龍東、西,甚至之後可以連接前海鐵路,這個鐵路走廊其實今天已經很需要,大家知道屯馬綫『塞爆』,屯門公路每天都有交通意外。」 政府有提到考慮引入私人市場參與人工島項目,葉文祺認為這類模式在以前發展沙田新市鎮時都做過,但目前偏緊的金融環境成事機會很微。葉文祺:「現時資金成本是偏高,令到私人市場參與時,會要求比較高的最低資本回報率,可能再過兩、三年後,第一,經濟好轉。第二,利率下調令資金成本降低,屆時私人市場的參與意欲我相信會較現時大。」 他又說香港造地時間較長,應該先完成所有填海的前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4日
財智商傳|金融盛事周將展開 投資推廣署:協同效應冀方便參加者 推廣金融、綠色科技中心優勢
【有線新聞】金融盛事周即將展開,投資推廣署表示希望透過一系列國際級活動,讓參加者得到不同體驗,並同時推廣本港的金融和綠色科技中心優勢。 金融盛事周即將開鑼,同期還有大型藝術、體育活動舉行,國際級盛事一個緊接一個。投資推廣署金融服務及科技環球總裁梁瀚璟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這是刻意安排,希望參與者可以留港多幾日,一次過體驗本港的多元化魅力。梁瀚璟:「為何這麼多盛事安排在同一周?是為了方便一些來自中東、歐美國家,甚至內地、東南亞。基本上他們來到會很方便,留港一星期已能體驗不同領域,由可持續發展到金融、家族辦公室,又可以體驗巴塞爾藝術展。基本上是一個刻意安排,去協調各重要盛事,能同時產生協同效應。」 金融盛事周打頭陣的是周一舉行的「世界合一論壇」,探討推動可持續發展項目。梁瀚璟表示論壇匯聚了很多全球頂尖專家,包括聯合國官員、國際級基金創辦人等,期望吸引更多減碳相關企業來港發展,強化本港綠色科技中心地位,「當然很多大企業購買這方面的產品服務的同時,亦能幫助綠色科技公司有應用場景落地從而增加生意,他們亦能融資再擴大公司,擴大後甚至可能做『獨角獸』,在港交所上市,這是一環扣一環,能幫助香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財智商傳|港股連月低迷 陳健波稱應開拓非美元業務 爭取更多專屬自保公司來港
【有線新聞】面對中美角力等挑戰,行政會議成員陳健波認為,本港應該開拓非美元業務,亦支持本港招攬海外企業來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 港股及新股市道連月低迷,有意見認為與中美關係緊張、外資撤離有關。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陳健波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不要預期歐美資金短期會回來,本港應該開拓其他機遇。陳健波:「我們要開始考慮非美元業務,如黃金貿易、買賣黃金,因為現時黃金很多代替了國家儲備很多都是用黃金,這是第一點。第二是碳排放交易,亦是一個新興行業,將來香港可以作為中心在港交易。第三是非美元貨幣直接兌換,包括人民幣。」 財政預算案提出,爭取更多海外及內地企業來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陳健波認為這方面本港一向發展緩慢,是時候要急起直追。「現時香港只有3幾間,數目很小,新加坡較我們多很多,可能有20、30間。為何香港適合,因為國內很多公司,有這麼多全世界的資料,如果在新加坡或其他地方成立,會害怕資料及公司秘密外洩,但如果集中在香港,香港是國家一部分絕對不會洩漏,所以在保安、保密及國安角度都有好處。」 專屬自保公司泛指大型企業在個別地區成立自己的保險公司,集中保障全球業務。陳健波說在中美緊張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財智商傳|撤辣後二手屋苑掀反價潮 曾煥平籲業主三思:發展商積存大量存貨
【有線新聞】政府全面撤走樓市「辣招」,發展商及地產代理普遍表示歡迎。但有業界認為「撤辣」的最好時機已經過去,即使成交量反彈,樓價今年仍看跌一成。 樓市「辣招」全面撤走,多區屋苑掀起反價封盤潮。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撤辣」只是給機會發展商加速去貨,二手樓的競爭力依然較低。 曾煥平:「坊間很多業主有信心、立即反價,我奉勸他們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發展商現時積存大量存貨。你看發展商,他們也說很振奮,也多謝政府,但他們出價仍然用最優惠價格去吸引市民。老實說,你同區有新樓盤,你想反價,反價至接近新盤的價格,為何要買二手樓盤,不去買新樓盤?這很可憐。這點來說,代理吹噓是可以,但是作為業主要三思。」 曾煥平說息口走勢、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夾在中美政治角力當中,形容樓市已經捲入風暴中,「撤辣」只能夠紓緩樓價跌勢。「任何動作去糾正,在風暴裏可以做的事情是有限。當風暴完結時,這些(辣招)措施掃除障礙後是好事,可以加快復元,但暫時來說,「撤辣」時機上來說是有點遲,因為已經捲入跌浪裏面。」 但他相信「撤辣」可以改善市場信心、刺激全年住宅成交量,有望反彈一至兩成;樓價則看跌一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25日
財智商傳|僱聯會倡政府積極「搞活」市場 更主導推盛事經濟 改善消費意欲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快將出爐,香港僱主聯合會建議政府積極「搞活」市場,幫助商界面對難關,又認為當局推動「盛事經濟」應該更加主導。 本港營商環境持續艱難,中小企業首當其衝,上月企業清盤呈請宗數近兩年來最高。香港僱主聯合會總裁龐維仁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預計清盤及破產等不景氣情況上半年仍然嚴重,期望政府在即將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積極「搞活」市場。 龐維仁:「現時真的很難經營,我擔心如果再向下走會有企業老闆灰心,覺得無利可圖,希望政府可以推動市場。香港有很多企業做生意是靠資產作抵押,在銀行做貸款用資金來營商,現時這樣做是比較困難,甚至有朋友說我想投資,希望市場好一些,但是沒有資金因銀行貸款收緊。」要「搞活」市場,他認為除了「撤辣」拯救樓市,令大眾袋裡的資產價格回升,改善消費及投資意欲。 政府在推動「盛事經濟」方面也應該擔當更主導的角色。龐維仁:「譬如一級方程式賽車,新加坡2008年開始舉辦,原來是新加坡政府首先推動。她們出錢出力,新加坡政府先出資六成,現時已再簽約五年,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強勁,例如該星期新加坡的酒店全部收費也很高,酒店也百分百爆滿。」 人才政策方面,他認為即使個別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8日
財智商傳|去年引資600億元 部分來自英美企業 劉凱旋:香港是營商好地方
【有線新聞】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本港招商引資的工作漸見成效,去年成功吸引逾600億元資金以及超過300間企業來港投資及發展。 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四出招攬企業及家族辦公室落戶本港。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去年已成功引進近400間企業、吸引逾600億元資金來港投資,內地繼續是企業主要來源地,其次是來自英、美等西方國家。劉凱旋:「除了中國內地外,來港最大的公司來源地依然是英國及美國。英、美可能歷史上投資香港較多,對香港熟識程度較多,所以這方面依然很多,很少因為地緣政治而有改變,畢竟香港是一個營商的好地方,只要他們認為商業上合理,還是會來香港。」 家族辦公室方面,她說過去兩年已有逾40間來港落戶,預計數目會每年遞增。劉凱旋:「暫時較多查詢來自東南亞國家,因為香港比較穩定,稅制環境及投資環境較為穩定。家族辦公室會考慮傳承下一代,把財富投放在較穩定地方很重要,中東方面包括迪拜的查詢亦有增加,亦有幾個已經落戶香港。傳統投資產品以外,他們可能會考慮投資創科公司,因為增長潛力大,香港正是很多創科公司的落戶地會有較多選擇。」 投資推廣署去年聯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舉行「裕澤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1日
財智商傳|市場望港府撤辣救市 楊偉添認能提振樓市 有助增加投資者信心
【有線新聞】本港樓市疲弱,香港總商會總裁楊偉添建議政府「撤辣」提振樓市,並認為容許市民動用強積金支付首期值得研究。 財政預算案月底公布,市場憧憬政府「撤辣」救樓市,香港總商會總裁楊偉添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出,「撤辣」確是一個提振樓市的出路。香港總商會總裁楊偉添:「『撤辣』一定重要,因為現時環境想搞活香港樓市,政府一定需要慎重考慮。如果不『撤辣』,無論從投資者對後市的信心或對真實實際情況,我認為都不是一個好景象。就算明天開始利率下降,但社會上亦要一段時間消化,才會慢慢體現利率下降帶來的好處。」 為了解決港人「上車」難的困局,總商會認為放寬強積金供款的使用限制,例如容許用於支付首期都值得研究。楊偉添:「我們提出希望用強積金作為首期,是希望多一個渠道予想買物業樓宇的朋友。現時香港的樓價確實跌了不少,幾乎回到2014年時水平,如果年青人想買樓首置一般要拿出首期,可能都要得到家人幫助,我覺得再多其他渠道去支持,會令其成功首置機會增加。」 說到本港的營商環境,楊偉添指2012年至2022年十年間,境外來港開設的新公司數目增加了超過1200家,去年淨流入本港的資金亦增加了5%,所以對於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