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 i-Cable
- 2023年02月23日
財政預算案助力大灣區金融 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有線財經】今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在金融領域的合作繼續加碼,包括重啟在2015年停辦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初步傾向投資門檻,將會高於原本的一千萬港元,且不包括物業投資,稍後將公布更多細節。 而除了吸引資金投放本地市場,為進一步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市場,政府亦計劃向貿發局增撥合共5.5億元,協助港企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 另外,政府計劃本年度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2000萬,在明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預計將有5千名本港及內地藝術家參與,可吸引14萬名觀眾。建議還提出由下一財政年度開始的5年,一共撥出1.35億元,支持香港表演藝團和藝術家,到大灣區參與演出及創作。 內地實體書店人氣回升,以深圳最大的書城為例,近日迎來開業以來單日最高訪客量,而銷量都有明顯上升。業內人士分析,疫情防控政策放寬後,實體店全面復蘇,帶動各類型消費,尤其是作為書店目標客戶的學生復課後,更加進一步帶動實體書店的人氣回升。
- i-Cable
- 2023年02月23日
【每日樓市】23/2/2023
【有線財經】每日樓市 政府公布新一個年度賣地表,東涌東新填海區首度供地,不過測量師就認為位置不夠方便。還有觀塘Bal Residence趁預算案翌日急急開價,定價還要比同期KOKO ROSSO貴,樓盤有何特點?
- i-Cable
- 2023年02月23日
福布斯富豪榜2023|李嘉誠再蟬聯香港首富 商湯持續虧損、創辦人排名跌至33
【有線新聞】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連續三年成為福布斯香港首富,「身家」較排名第二恒地創辦人李兆基多600幾億港元。 去年資產市場出現調整,但長和資深顧問李嘉誠身家逆市增加,福布斯報告顯示,李嘉誠以390億美元身家,折合約3042億港元跑贏恒地創辦人李兆基,連續三年成為香港首富。報告提到李嘉誠持有的能量飲品製造商Celsius Holdings獲百事投資,令股價翻倍,抵銷旗下長和因業績疲弱股價下跌對身家的影響。 屈居第二的李兆基受本港樓市疲弱拖累,身家大跌11%,至303億美元。新世界主席鄭家純及其家族財富受惠周大福股價上升,而增加25億美元,以289億美元排第三。 李錦記集團家族及九倉前主席吳光正,分別以193及169億美元排名第4、第5位。去年首次上榜的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湯曉鷗,由於公司持續虧損,淨資產暴跌近60%,排名跌至第33位。 不過本港經濟收縮,五十位上榜富豪的總身家亦由去年的3280億美元,輕微下降至3240億美元。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跨境學童首日恢復來港面授上堂
【有線財經】由星期三起,包括小學、幼稚園和特殊學校跨境學童可以回港上課。有小學特別為低年級的學生提供支援,令他們可盡快適應校園生活。 在廣東有專門研製電子顯示屏幕及燃料電池晶片的科企,除了追求科技,亦主力將產品普及化。當中研發電子顯示屏幕的企業,單在今年1月份,工業產值已達到逾3500萬人民幣。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每日樓市】22/2/2023
【有線財經】每日樓市 新一份預算案未有「減辣」,但就下調首置印花稅,業界普遍認為對樓價影響不大,但學者就相信姿態比較重要,甚至預期有機會進一步「減辣」。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港府將發債650億元 為創回歸以來最大規模
【有線財經】政府今年再加碼發債,500億元銀色債券,連同150億元綠色零售債券,合計將達650億元,創回歸以來最大發債規模。陳茂波表示息口上升,預料通脹掛鈎債券需求下降,今年無意發行iBond,但未來會研究發行更多基建債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未來幾年我們計劃,每年都發650億政府債券,未來五年平均來說,每年在工務工程的開支都上千億,我們部分用來融資,我們希望這些債券,可以撥多一部分供市民認購,令市民可有穩定、安全的投資選擇。」 他指會研究在未來政府發行的綠債及基建債券中,撥出一定比例優先供強積金基金投資。而港交所將研究改善交易機制,包括探索市場在惡劣天氣下的運作安排,消息指暫時未有實質細節,會考慮員工的風險和安排。為配合創新科技發展,政府會就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展開可行研究,亦計劃預留30億元,支持先進科技領域的研究,例如人工智能及量子技術等。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彭博:財政部「指導」國企停續約四大會計事務所 確保國家數據安全
【有線新聞】據報內地要求國企不再使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彭博報道指財政部上月向部分國企提供窗口指導,要求他們在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約,聘請內地或香港的會計師代替,但離岸子公司仍然可以使用美國審計機構。 報道指內地正尋求減少與美國有關的跨國審計機構的影響,確保國家數據安全及促進本土會計行業的發展;又指北京多年來一直在向國有企業提出類似建議,但最近重新強調應該使用「四大」以外的會計師事務所。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樓市辣招不減 轉降首次置業人士從價印花稅
【有線財經】樓市氣氛回暖新一份預算案「辣招」辣度不減,轉而降低首次置業人士的從價印花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自2010年來也未有調整,我決定對此作出調整,主要目的是減輕一般家庭,首次置業的負擔,特別是中小型單位。」1,008萬元或以下物業,稅階齊齊向下調,日後買樓可以交少點稅,超過這銀碼就沒有受惠,假設樓價400萬元,從價印花稅由9萬元,減至6萬元、減幅逾30%,800萬元的物業,稅款由30萬減至24萬元,減幅20%。 有經濟學者認為對樓市有刺激作用,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整體樓市氣氛會轉強,政府已釋出訊號,就是會聆聽市民、發展商的意見,適時調整樓市措施,這不排除是第一次,不排除有下一次,市民有期望改變,樓市叫價、特別業主放盤,一定會更為堅決,所以說樓市跌勢已止住。」 釋放需求、同時谷供應,下年度的賣地計劃,將會有12幅住宅地,連同「一鐵一局」及私人發展,可供興建20,550伙,比《長策》目標大幅高60%。未來5年提供的私樓地可以興建最少7.2萬個單位,較上一個5年期大增1倍,平均落成量維持每年1.9萬伙。公營房屋方面,未來10年可以興建36萬個單位,比《長策》目標高20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陳茂波:料本港全年實質增長介乎3.5%至5.5%
【有線財經】去年初疫情爆發,加上環球央行加息,本港全年經濟收縮3.5%,私人開支亦跌1%。 財爺預計今年出口仍疲弱,但本地經濟活動好轉,全年經濟有望谷底反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隨着經濟活動回復動力 ,香港與內地和國際的往來迅速復常,整體經濟氣氛有所改善,私人消費將會上升,經濟前景好轉也會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儘管金融狀況收緊仍是制約因素,考慮到上述各項因素,我預測香港經濟在今年會明顯反彈,全年實質增長介乎3.5%至5.5%。」他又指,經濟復蘇會令本地成本壓力上升,加上外圍價格壓力仍然顯著,今年基本通脹將加快至2.5%。 展望未來四年,財爺相信經濟會出現追趕式增長,平均每年實質增長3.7%,高過疫情前十年的2.8%,政府亦會繼續針對中小企提供紓緩措施,建議寬減本年度百分百利得稅,上限6000元,以及寬減下年度首兩季,非住宅物業差餉,每戶每季上限1000元,兩項措施將令政府收入減少超過14億元。「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申請期限亦由今年六月底,延長至明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