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 財經資訊
- 2023年09月15日
促進股市流動性小組再開會 唐家成:不排除研究調整印花稅
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今日召開第二次會議。 小組主席唐家成表示,按照上次會議分析的原因,聚焦討論短期推出或實施的建議,並就未來研究方向交換意見,會研究所有的建議,不會排除研究調整股票印花稅。專責小組會繼續加開會議,期望盡早在施政報告發表前,向行政長官提交詳細建議,之後會集中討論,提升港股競爭力的總體方向,並向行政長官提交最終報告。
- 財經資訊
- 2023年09月15日
每日樓市|樓價回到一月水平 分析:三因素年底前要再跌7%
【每日樓市】親海駅低開效應顯現,樓價按周再跌1%之下,倒退到1月之後低位,今年升幅只剩約2%,不過統計的代理相信,受三大負面因素影響,年底前要再跌7%。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15日
JPEX案|證監會:從未與JPEX有任何接觸 或涉詐騙已轉介警方
【有線新聞】證監會反駁虛擬資產平台JPEX,澄清從未與對方有任何接觸。 證監會發言人回應指JPEX所謂的安排及要求全部都是自行的決定,證監會從來沒有與他們接觸,重申JPEX旗下任何實體都無得到證監會發牌,亦從沒有申請任何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牌照;因應事件可能涉及詐騙,已將事件轉介警方,會協助警方調查。警方指商業罪案調查科正在調查這間公司。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15日
華為新機用南韓廠商晶片 傳兩年前已開始使用 SK海力士:一直恪守美國出口限制
【有線新聞】據報華為新手機採用的南韓廠商晶片,2021年已開始使用。 《彭博》引述報道指,華為新手機Mate 60 Pro使用的南韓SK海力士晶片早在2021年已存在,華為Mate X3及P60 Pro手機型號亦用上同一款晶片。早前海力士的晶片被發現用於華為新手機上,海力士隨即澄清,自從美國對華為實施限制,與華為已沒有業務往來,公司正調查事件,強調一直嚴格遵守美國的出口限制。
- 財經資訊
- 2023年09月14日
有線財經 14/09/2023
- 財經資訊
- 2023年09月14日
人行今年二度降準 幅度0.25厘 分析料釋放五千億人民幣
【有線新聞】內地放水支持經濟,人行宣布周五開始,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是今年內第二次下調,有分析預期可釋放5000億至6000億人民幣資金。 相隔大約半年,內地再次降準支持經濟。中國人民銀行表示,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周五起下調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包括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下調後的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 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這個亦都是市場預期之內,因為下半年比較多MLF到期,降準令銀行成本低點,第二就是要加速發行,地方政府特別債券、做基建投資等等,如果什麼都不做,市場流動性會緊絀,銀行就會少了資金借予民企及中小企,這個當然是有幫助的。」 人行在聲明上提到,中國經濟運行持續恢復、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會繼續精準有力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兼顧內外平衡以及保持匯率穩定。
- 財經資訊
- 2023年09月14日
每日樓市|凱和山開價低飛揚逾10% 低層兩房呎價九字頭
【每日樓市】屯門掃管笏凱和山開價,比原本已經「劈價」登場的長實飛揚2期開價還要更低,節目會看看各戶型定價範圍,呎價九字頭的又是甚麼單位。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14日
禁果令|傳內地限制iPhone 外交部:有安全問題、惟沒頒禁令 白宮批屬激進、不恰當報復
【有線新聞】美國白宮開腔表示關注中國限制使用蘋果手機的傳聞,批評是報復行為。 蘋果新手機周五預售前夕,美國白宮首次開腔表示關注中國限制使用蘋果產品的傳聞。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指,中國制定及擴大蘋果iPhone的禁令是激進和不恰當的報復行為,又指不了解中國政府的意圖,呼籲增加透明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日表示注意到蘋果手機存在一些安全問題,但強調沒有頒發任何禁令。 彭博上周引述消息指內地發出「禁果令」,限制官員使用蘋果等國際品牌的通訊設備,更有傳禁令將伸延至國企員工。除了應付中方的施壓,蘋果在內地市場亦要面對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的夾擊。近日聲勢回勇的華為今日開售新摺機Mate X5,售價12,999人民幣起,較iPhone 15 Pro Max入門價9,999人民幣更進取,公司亦預告本月25日舉行秋季發布會,部署推出更多新產品,爭奪蘋果內地的市佔率。 《澎湃新聞》報道小米亦計劃在11月初發布兩款新機,主力狙擊蘋果的貴價機市場。在宣傳片中更指最大的阻力是最大動力,小米與華為日前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覆蓋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14日
有統計指外資上月淨沽出A股逾千億港元 官媒警告內地投資者勿盲目跟風
【有線新聞】有統計顯示,外資上月淨沽出A股總額價值逾1,160億港元,創2015年以來單月新高,不過官媒就警告內地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 經濟前景不明朗,刺激經濟措施成效又不似預期,加上美國踏入高息周期,中資股成為外資行沽貨重災區。國際金融協會估算,外資於8月份淨沽出149億美元中國股票,相當於約1,165億港元,創2015年以來單月新高,中國債券組合亦淨流出51億美元,折合近400億港元。 以今年A股的表現都可以看到外資離開的端倪,滬深300指數今年來跌逾3%,如果計及人民幣貶值因素更加要跌逾8%,僅次於港股9%的跌幅。不過內地官媒就警告,內地投資者不要「有樣學樣」,《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盲目跟從北向資金並非投資良策,應該要培養A股自己的「聰明錢」,否則極易誤讀市場形勢。文章又引述數據說北向資金持有的A股市值只佔市場成交量約2%,難以稱得上對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同時又引述到歷史表現,認為北向資金也不一定「聰明」,海外貨幣政策、人民幣滙率及國際政治局勢等,或對他們的情緒產生影響,出現「追漲殺跌」等不理性的交易行為。
- 財經資訊
- 2023年0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