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7日
智創未來|智能枕頭監測睡眠狀態 自動播音頻助入睡 團隊研加裝傳感器更精準評估
【有線新聞】有大學研發智能枕頭監察用家的睡眠狀態,經人工智能分析後播放合適的頻率和音樂助眠,團隊未來會收集更多數據,令用家可以更準確掌握自己的睡眠質素。 這個由大學研發的人工智能枕頭可以因應需要播放音樂,令使用者輕鬆入睡。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助理教授蒙偉賢:「研究顯示播放聲音可以幫助人睡覺,讓大家睡得好一點,這個枕頭其實會連接到一個電話,讓用家可以連接到不同的聲音,讓他們選擇一個聲音讓他們睡得好一點。」 致力研究睡眠與情緒關係的學者指,除了光線,聲音對睡眠質素的影響最直接,智能枕頭能夠播放音樂之外,也可以監察使用者的睡眠狀況調整音量。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劉月瑩:「我們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節聲浪及聲頻的類型,可以調校聲音停止的時間,因為當人開始進入睡眠,我們希望環境較為安靜。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監測人的睡眠狀態、甚麼時候應該關閉這些音頻讓那個人進入睡眠,以及不會受到干擾。」 教大和初創公司合作研發智能枕頭,未來計劃加裝更多傳感器收集心跳、呼吸等數據,令用家睡得好之餘,還可以更準確掌握自己的睡眠質素。Invisible Tech項目高級研究員梁以熹:「例如說壓力的感應器,究竟你在枕頭上動多少
- 資訊節目
- 2024年11月30日
智創未來|肝治療與檢測科技
【有線新聞】肝癌是5大香港常見癌症之一,治療相對困難。即使接受手術切除,復發率也甚高,而藥物治療只對約1成病人有效。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萬鈞帶領的大學團隊利用生物打印技術,研發「肝立方」體外模型,複製出肝癌病人腫瘤和周邊免疫環境,提升肝癌治療的效率。 另外,理大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鄭永平研發出掌上式實時超聲圖像引導系統Liverscan,通過無創測量肝組織的硬度,評估肝纖維化的狀況,有助及早診斷,控制肝病。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30日
智創未來|大學研仿生「肝立方」 複製肝癌腫瘤 助試藥增治療效率
【有線新聞】肝癌是香港五大常見癌症之一,治療的關鍵在於協助患者精準選藥,有大學團隊利用生物打印技術研發「肝立方」體外模型,複製出病人的肝癌腫瘤以及周邊免疫環境,有助測試藥物提升治療效率。 將生物墨水注入容器形成一條仿真血管是「肝立方」的雛型,這個邊長大約3厘米的透明立方體可以被視為是肝癌病人的體外肝臟模型,是醫療團隊以細胞、基質蛋白分離技術以及三維生物打印技術製成。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萬鈞:「我們首創的技術是將病人的腫瘤細胞跟免疫細胞和基質蛋白分離出來,分離出來後我們會把它跟水凝膠,混合一起變成生物墨水,我們根據每一個病人不同的腫瘤的架構,根據這些情況,我們再使用打印的方法把它還原。」 每個「肝立方」都是度身訂造,能夠模擬患者的腫瘤特徵以及呈現腫瘤周圍的組織,可以準確測試各種傳統藥物以及新興療法的成效,協助醫生為病人找出最合適治療方案。目前治療肝癌有多種方法,包括手術切除、肝臟移植、傳統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可使用的藥物組合繁多,用藥要準,也要快,這樣才可以提高治癒率及存活率。萬鈞:「腫瘤,肝癌病人的腫瘤,包括腫瘤旁邊的免疫情況,我們稱為免疫微環境,每人情況各異
- 資訊節目
- 2024年11月23日
智創未來|創新科技開展全新教育模式
【有線新聞】將人工智能、機械人等創新科技融入教育並非新鮮事,透過不同的途徑引入,在提升教學質素的同時,亦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趁早接觸創新科技,為他們未來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智創未來|AI改文助教基本功 中文科教師盼做更多「育」 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有線新聞】現代創新科技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初創開發網上平台,透過人工智能批改學生作文,亦會生成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 2024/25學年文憑試,中文科閱讀及寫作卷佔全科總分的比重提升,無論對考生還是老師都是挑戰。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中文教師吳嘉恩:「我們以前需要先做好一份大綱,需有一份大綱表教同學怎樣撰寫大綱。然後學生作文後,我需要進行評改;評改後我亦要就著每個學生的錯誤要求改正某一段句,還要填寫評語。可能我批改一篇高中作文,需要30至45分鐘才可以完成我整個批改過程。」 不過現時老師可以透過網上平台設定題目及批改細節,只需要上載同學的文章,平台便可以透過人工智能技術批改,並為每位學生生成一份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巫筆創辦人鄭樂之:「它會分析很多部分,給予同學不同建議,同學便會學到實際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吳嘉恩:「『巫筆』可以就他的文章提出一個針對性的焦點改寫,或者一些建議去怎樣做得更仔細,甚至是十分詳盡地每一句也會有些位置去評改。」 老師亦可以利用評改報告幫助同學構建寫作大綱,同學孔彥:「因為中文給人的感覺偏向古老、死版,但現時科技可以按一下手機,可以
- 資訊節目
- 2024年11月16日
智創未來|夢想.飛行
【有線新聞】傳統上學習駕駛飛機,大多在澳洲、英國等地學習,成本動輒幾十萬港元。有初創研發本土飛行模擬器,期望以較低廉的費用,從小培育本地未來航空新力軍。另外,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本港需發展成國際航空樞紐,未來本地航空業需要多少人才?人才供應又追不追上需求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6日
智創未來|初創研發本土飛行模擬器 冀以較低成本培育本地未來航空「生力軍」
【有線新聞】有初創研發本土飛行模擬器,希望以較低的成本培育本地未來航空「新力軍」,公司亦與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簽訂協議,合作建立亞洲航空生態圈。 起飛前作最後檢查,駛進跑道,緩緩加速。謝國明正模擬將重量超過800公斤的螺旋槳飛機鑽石四十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機場起飛,飛行模擬器可以模擬到多個狀況及場景,學員有機會應對不同狀況。 這個飛行模擬器按照鑽石40型駕駛艙一比一打造,不論是按鈕及操縱桿的位置都同真實一樣。AEROSIM助理總監謝國明:「同學使用這些機器的時候,就已經是在觸感,碰到機器上達到一比一的感覺,他們在做好訓練再上真實的飛機的時候,最簡單就是起碼沒有那麼害怕。」 謝國明認為訓練成本高昂限制本地航空教育發展,於是在2017年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開設公司自行研發飛行模擬器。「譬如教到一些航空的飛行,或者一些理論的時候,大家發現到在書本上不可以完全用文字去表達操控,或者一些比較概念性的東西,但是當時飛行模擬器未普及,在香港沒有機構製作這些機器,所有機器都必須要由外國進口。其實如果說在歐洲訂的機器回來,和我們現在製作,我想都差不多五倍價錢。其實看那個訓練的系統有多複雜,但你說外國
- 資訊節目
- 2024年11月09日
智創未來|居家安老科技
【有線新聞】近年政府提倡安老服務,以居家安老和持續照顧為基本原則,協助長者盡量留在社區安享晚年,科技公司創辦人陳兆泉說,要將科技帶入屋,才能真正實現居家安老。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9日
智創未來|長者跌倒無人知後果可大可小 偵測跌倒雷達防失救
【有線新聞】長者意外跌倒可大可小,有科技公司研發出可以辨識跌倒姿勢的偵測雷達,當雷達偵測到異常後還會即時通報,避免失救的慘劇發生。 長者跌倒是最常見的意外,萬一發生的時候沒有人在身邊,有可能導致失救釀成悲劇。針對長者跌倒,研究團隊推出裝置,可以準確地辨識各種跌倒姿勢,在偵測到異常後通報,系統經過多次改良,準確度已經大大提升。 創辦人及技術總監陳兆泉:「這個就是跌倒偵測雷達,其實它有一個4米乘4米的偵測範圍,它可以看到人的姿態究竟是坐下、站立、跌倒。我們主要是偵測跌倒,如果跌倒在地上,一分鐘內不能站立,我們就會發出警告。」 陳兆泉強調,雷達主要是偵測姿勢的改變並沒有安裝攝像鏡頭,使用者不需要擔心私隱問題,令他們可以用得安心,更樂於接受使用科技改善生活。「第一有科技協助,讓我們更容易達成真正居家養老這個目的,因為首先我們要先發現問題,我們利用科技全天候24小時監測;第二件事就是當科技能夠入屋後,其實我們得到的數據,我們可以協助醫護,更容易找到問題所在。」 李麗珊認為跨業界的合作可以讓更多前線的醫護人員有機會與科技生產平台接觸,協助研發出更貼合長者需要的科技,「因為我們做醫療一方面是給病人治
- 資訊節目
- 2024年11月02日
智創未來|新研發便携式儀器快速檢測散光 VR遊戲眼鏡矯正視力
【有線新聞】現時要驗眼,不一定要到視光診所。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學院主任及教授紀家樹帶領的大學團隊,將專門用以檢測散光的角膜地形圖儀,改良成便携式,過程更快,操作也更簡單,可以快速檢測好動孩子的散光情況。同時,機器成本減半,不再局限於大型診所中,有助普及化。機器也融入了人工智能,能進一步提升儀器的精準度。 大學另一團隊則研發出虛擬實境視力矯正訓練設備,讓孩子在樂趣中矯視。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高級講師鄧育明利用虛擬實境眼鏡方式,加入改變焦距的機制,並設計數款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訓練眼部肌肉,增強眼部調整能力,從而控制近視等眼部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2日
智創未來|便攜式角膜地形圖儀驗散光 助兒童及早發現眼疾
【有線新聞】有大學團隊將眼科檢測儀器改良成便携式,令驗眼可以在診所以外的地方進行。團隊期望能應用在年齡較小的小朋友身上,掌握他們的眼睛發育狀況、及早發現眼疾和介入矯正。 有散光的人不論是看近的景物還是遠的景物,都會出現影像模糊或扭曲的情況。當中散光就是最常見的屈光不正現象,由於眼角膜弧度不規則,光不能均匀聚焦在視網膜上,導致視力模糊。 紀家樹帶領的大學初創團隊研發便攜式角膜地形圖儀,儀器的體積小、操作簡單,令驗眼可以在診所以外的地方進行。紀家樹教授:「好處就是這一部機,不再局限在一些大型的診所中,它是攜帶式的,你可以即時告訴小孩子角膜的形狀是正常還是不正常。散光在亞洲人口當中,尤其是小孩子是呈現增長的趨勢的,如果它是在早期不去治療,透過光學的方法治療散光的話,它會產生一些症狀,頭痛、眼睛容易疲倦。如果再不治療的話,再過數年有可能變成弱視。」 儀器會拍攝角膜表面、分析角膜形狀,建立出高分辨率的地形圖,協助視光師診斷。儀器更融入了人工智能演算法,在數據庫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儀器的精準度。紀家樹教授:「好處就是對一個視光師而言,如果要配置一些比較特別的隱形眼鏡,例如一些可以用來控制近視發育的角
- 資訊節目
- 2024年10月26日
智創未來|創新科技改革製衣業
【有線新聞】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研發出各種技術,應用在不同的製衣工序,應對製衣業勞動人口不斷減少的問題,並透過引入創新科技,改變以往的生產模式,達致「人機協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