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i-Cable
- 2022年06月16日
德國新一代坦克「黑豹」亮相 主砲升級 可遙距操控 封車頂「死穴」
【有線新聞】德國製新一代主戰坦克在歐洲軍工展覽亮相,它外號「黑豹」,攻擊及防禦力均比現役坦克提升。 德國現役主戰坦克「豹2式」已經是70年代的產物,將來繼承其位置的,可能是這架KF51「黑豹」,同樣出自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號稱新世代的主戰坦克。 首先克服重量問題,黑豹的作戰重量只有59公噸,相比豹2式輕一成以上,可以連續行駛500公里;黑豹的主武器是最新研發的130毫米口徑火炮,比起現役120毫米級的主炮,威力和射程提升五成;另外主炮採用自動裝填系統,不需要人手上彈,所以搭乘坦克的四個人員中,不再需要裝填手,騰出的座位可以留給特種人員,根據戰況操作其他附加武器,例如控制無人機;必要時坦克亦可以完全無人化,改以遙控或自動操作;防禦方面,黑豹配備頂部防禦系統遇上針對坦克頂部的攻擊、會事先反應,保護坦克頂部這個傳統「死穴」。 黑豹近日於歐洲一軍工展覽正式亮相,目標客戶除了德國,還有其他以豹2為主戰坦克的國家。
- i-Cable
- 2022年06月15日
以「速度」聞名、曾捲壟斷爭議 初代瀏覽器IE退役 微軟今起停支援
【有線新聞】微軟開發的早期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曾經稱霸互聯網,不過它不再獲得微軟的支援,完成歷史任務。 1995年,IE與Windows 95一同面世,是不少人初次踏足網絡世界的隨意門,和Windows捆綁令IE輕易「入屋」,2003年市佔率高達95%,被一代人視為上網的代名詞。 直到Firefox及Chrome等加入競爭,IE才逐漸失落霸主寶座。當時圍繞IE的爭議,其一是預載到Windows被指是壟斷行為,加上多次涉及安全問題。另外曾經明顯慢過其他瀏覽器,即使之後多次更新,IE最慢這個印象始終揮之不去。 終於在2015年,微軟推出另一款瀏覽器Edge,取代IE只是時間問題。最終微軟宣布今年6月15日起,停止為IE提供支援,現時已經如期生效。至於只能用IE開啟的舊網站,可以用Edge內置的IE模式瀏覽,這項過渡措施會保留至2029年。 雖然「IE速度」敵不過後起之秀,但外界一般認同,IE對於互聯網的普及功不可沒,足以在網絡世界留名。
- i-Cable
- 2022年06月14日
手機無線充電放大版 「充電公路」電感線圈藏路底 電動車邊行邊充電
【有線新聞】如果公路有充電功能,電動車就可以一邊行一邊充電。多國正研究這種技術,最近意大利還建成了測試用的公路以驗證相關技術。 電動車普及的一大門檻是充電,一旦快要沒電,現在找充電站難過找油站,而且充電時間比入油長,但如果馬路本身有充電功能,難題便可望解決。 繼南韓及法國之後,意大利也開始研究「充電公路」技術。由歐洲車廠斯泰蘭蒂斯主導,於米蘭附近一個市鎮興建一公里長的環狀充電道路,技術類似手機的無線充電,不過是將規模放大,在路面下連續鋪設巨型電感線圈,接駁整條道路。 電動車無論停下抑或行走,只要底下一直有線圈就可以維持充電狀態。電力來自附近的巨大供電站,可以同時向多輛車供電,車廠會在這個實驗場測試充電道路的核心技術,例如如何提高供電效率、路面的耐用程度等,預計2025年得出第一輪測試結果。 想像未來的智能城市,如果處處路面都能夠無線充電,車主便不用面對找充電站的煩惱。
- i-Cable
- 2022年06月13日
潛艇專用無人機 配備全面偵測器材 水底發射、海面待機「悄悄」助攻
【有線新聞】為了加強潛艇的偵測能力,以色列有軍工企業,開發一款能夠從水底發射,潛艇專用的無人機系統,令潛艇可以派出偵測耳目,更有效掌握水面的狀況。 潛艇下潛後難以被發現,但反過來說,本身亦很難得知水面情況。傳統潛望鏡靠肉眼觀察,而且有暴露行蹤的風險,但如果可以射出一架小型偵察機,足以改變潛艇戰術,例如這款潛射無人機系統,出自以色列軍工企業,可以收納成圓筒狀態,由潛艇於水下發射,到達海面再向上彈出,在半空變成多軸無人機,可以連續飛45分鐘,最大航距10公里。它配備聲學、熱學、光學偵測器材,等同小型偵察機。 得到的影像和數據以加密通訊傳輸,除了回報潛艇,更加可以和其他友軍分享,例如先由潛艇接近敵陣,派出偵察機搜尋目標位置,再由其他艦隻發動攻擊。為了掩人耳目,圓筒射上海面後,能夠在海面待機最長一小時才升空,避免暴露潛艇行蹤。這方面比潛望鏡更安全,新系統已完成多個測試,正進一步改良。
- i-Cable
- 2022年06月10日
新型「六胞胎」氣象衛星 每小時測量全球熱帶氣旋狀況 助更準確預測風暴發展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今年會發射一組新型氣象衛星,專門監測全球熱帶氣旋,做到每小時測量氣旋狀況,有助更準確預測風暴發展。 香港叫「颱風」,美國叫「颶風」,但無論是甚麼稱呼,它們本質上也是熱帶氣旋,是破壞力頂級的自然現象。熱帶氣旋的預測工作,牽連不少人的性命財產。以現時全球的氣象衛星網絡,一個熱帶氣旋的上空,通常每隔四至六個小時才會有一顆衛星經過,即是所有觀測數據也是數小時才更新一次,但對於發展中的熱帶氣旋,數小時的變化足以翻天覆地。 為了填補觀測空隙,美國太空總署會發射一個由「六胞胎」衛星組成的衛星陣列,每個衛星只有幾十厘米大,但軌道經過精心安排。六個衛星分成三對,環繞三條不同的軌道運行,集中覆蓋赤道南北38緯度以內,幾乎所有熱帶氣旋也在這範圍誕生。針對性軌道的結果是熱帶氣旋形成後,每隔一個小時就有衛星在上空經過,達致每小時更新數據。 衛星的觀測雷達屬微波波段,有效測量溫度、降雨、濕度等,有助更準確預測熱帶氣旋的強度發展以及路徑。太空總署表示第一對新衛星6月發射,之後兩對會在今年內發射。
- i-Cable
- 2022年06月09日
麻省理工新一代風洞實驗室落成 風力可達五級颶風 靜音扇葉降噪節能
【有線新聞】風洞是重要的科研設施,研究汽車、飛機甚至導彈也是必須。在美國麻省理工,新一代風洞實驗室正式落成,擁有美國最先進的風洞。 如果問麻省理工校園有甚麼地標,不少人會想起這個長方形隧道,這裏是「萊特兄弟風洞實驗室」,1938年建成,是美國民間少有的大型風洞,二戰期間是國防研究的重鎮,戰後依然相當活躍,但它的噪音非常嚴重,風速最大時,噪音可傳到數公里外的民居,為了徹底解決問題,麻省理工拒絕小修小補,決定重新設計整個風洞,在原址拆卸重建。 以現代工藝重生的萊特兄弟風洞實驗室,硬件和軟件也升級,例如新風扇的馬力達2500匹,比舊風扇高兩成半;以前風力只有四段變速,現在可以自由微調,最高風力達時速386公里,相當於美國五級颶風;扇葉採用靜音設計,真正解決噪音,同時更節能。 今次重建工程獲波音公司贊助,麻省理工相信有了新一代風洞,可以更準確計算飛機的耗油量、需要多長的起飛距離等,亦有助評估橋樑及建築物的耐風能力。
- i-Cable
- 2022年06月07日
小行星沙石樣本 首證地球外天體含氨基酸 意味地球生命或源自外太空
【有線新聞】日本的探測器兩年前帶回小行星沙石樣本,證實含有生物的基本成分「氨基酸」,那是否意味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來自外太空呢? 2019年2月及7月,日本的探測器隼鳥2號先後兩次接觸「龍宮」小行星,以迷你砲彈射擊表面,收集濺起的沙石。2020年底,隼鳥2號掠過地球,載住沙石的回收艙分離後,在澳洲降落及回收。日本太空總署確認回收艙總共載有5.4克小行星沙石樣本,經過十多個月分析,確認樣本中含有超過20種氨基酸。 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構成生物的一大要素。地球最初有生命形成,同樣需要氨基酸,哪麼第一批氨基酸又從何來?有人認為是地球環境生成,亦有人認為是源自外太空。以前也試過在墜落地球的隕石驗出氨基酸,但無法排除是到達地球後才受污染,今次發現龍宮沙石有氨基酸,是首次有實質證據顯示地球以外的天體也有氨基酸,意味地球最初的生物成分是有可能來自外太空。
- i-Cable
- 2022年06月06日
火箭空間有限 科學家研特製樹脂 太空3D打印碟型天線 陽光一照硬化成形
【有線新聞】人造衛星需要巨大的碟型天線,但運載火箭空間有限,有科學家想到解決辦法,在衛星射上太空之後才用3D打印製作碟型天線,需要多大,便印多大。 人造衛星和地面保持聯繫,碟型天線是重要一環,一般口徑愈大,性能愈好,但衛星要靠運載火箭發射,天線尺寸受火箭空間限制,而且為了捱過發射時的搖晃,天線必須額外加固,造得更厚更重,要加大便會增加發射成本,相當不划算。 美國麻省的三菱電機研究實驗室提出新方案,發射時不帶天線,上了軌道才在太空即場製作天線,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利用3D打印。 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人工樹脂,打印時像蜜糖,黏度很高,由內至外一圈圈加上去,很快印出一隻碟形,打印後只要照一照紫外線,數秒後樹脂就會硬化成形。為測試,專家在一個真空箱印出口徑165毫米的天線,天線正常運作,全程不需要氧氣,只靠陽光就能令樹脂材料硬化,非常適合太空打印,而且原則上印多大的天線也可以。 新技術有望五年內投入市場,運載衛星的成本到時便可進一步降低。
- i-Cable
- 2022年06月03日
德學者證肝臟「永遠年輕」 細胞年齡平均只有三歲 新陳代謝頻率與DNA數量有關
【有線新聞】德國有學者首次以考古技術,測定人類肝臟不斷新陳代謝下的平均年齡,發現不論老幼,肝臟年齡都會維持在三歲左右。 肝臟負責清除身體內的毒素,終日與毒物交手,令肝臟容易受損,所以自我修復機能要比其他器官強得多,持續以新細胞取代受損細胞,一般以為肝臟這種再生能力會隨年齡下降,但事實似乎不是這樣。 德累斯頓理工大學一項研究,分析了33副屍肝,死者終年介乎20至84歲,以考古學的碳同位素定年法、評估肝臟細胞年齡,結果發現所有屍肝的細胞平均大約只有三歲。從而可推論一個人無論是20歲或是84歲,肝臟都平均維持在三歲 ,亦即是肝臟細胞的新陳代謝效率並不會隨年齡衰退。 研究亦發現,個別細胞新陳代謝頻率和細胞內的DNA數量有關,有些肝臟細胞的DNA明顯較多。進一步了解這類特殊細胞,有助破解肝臟再生、甚至是肝癌的機制。
- i-Cable
- 2022年06月02日
再有微塑膠受害者 研究揭青口膠污染下「縮水」、減交配能力
【有線新聞】微塑膠對海洋生態的禍害再多一項具體證據,澳洲有研究發現,如果青口生活的水質受到微塑膠污染,青口吸收養份的能力會下降,長遠影響生長。 要評估微塑膠流入海洋的長遠影響,青口是常見的「請教對象」,因為青口是大自然的濾水器,海水一旦有問題,青口往往首當其衝,已經試過在牠們體內找到微塑膠,但對青口本身有甚麼影響?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學者從附近海灣採集一批青口,養在受不同程度微塑膠污染的水裏面,結果發現青口攝入的微塑膠會拖低體內4種消化酵素的功能,難以將食物中的澱粉質分解成單糖。當青口得到的營養減少,長大後尺寸會縮小,甚至打擊交配能力,間接令數量下降,引發生態的連鎖反應。 海洋塑膠微粒主要來源之一,是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專家認為流入生態鏈的微塑膠,基本上無法移除,制止問題惡化的唯一方法,就是從源頭「走塑」。
- i-Cable
- 2022年06月01日
西澳發現全球最大植物 海草經自生複製生長、面積達200平方公里 年齡至少4,500歲
【有線新聞】全球最大植物有多大?研究人員相信答案埋藏在西澳海底,這棵海草透過自生複製,長至佔地2萬個足球場,年齡最少4,500歲。 在西澳珀斯以北800公里的鯊魚灣海底,生長了這片超大範圍的海草原,原來都是來自同一棵海草。西澳大學及弗林德斯大學研究人員,原先計劃研究這種澳大利亞海神草的遺傳多樣性,及究竟由多少棵植物組成,他們在多個位置抽取嫩芽樣本,比對18,000個遺傳標記,嘗試為海草建立類似人類手指模的生物檔案。結果出乎意料,這麼大片的海草原是同一個基因,相信是同一株海草,透過不斷自我複製不斷生長擴展至180公里長,面積達約200平方公里,即接近五分一個香港佔地面積,或是2萬個標準足球場。 研究人員推算海草的年齡有最少有4,500年,但鯊魚灣海域溫度和鹽度相差大,不利這種有多套基因組的多倍體植物生長,他們會進一步研究它如何在惡劣環境下茂密生長。
- i-Cable
- 2022年05月31日
歐盟環保項目 荷蘭行人橋以亞麻及合成樹脂建成 嵌入感應器監測震動、材料變化
【有線新聞】荷蘭有一條實驗性的小橋,不用傳統建材建造,而是主要用亞麻纖維,加上智能監測技術,被視為未來橋樑的技術方向。 荷蘭阿爾默勒新建的一座橋,表面上一點也不起眼,似乎只是一般建築組件,事實是當中沒有用混凝土,亦沒有金屬。它是歐盟最新的環保橋樑項目,由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學牽頭,第一座成品是15米行人橋,材料是亞麻及合成樹脂,用了3.2公噸亞麻纖維,先將材料織成草蓆,再一層層包著合成樹脂成形,這種混合材料輕之餘不易變形,足以媲美鋁或鋼。 至於植物纖維為何選亞麻,因為和木材相比,亞麻生長速度更快,更符合經濟效益。另外橋身嵌了100個感應器,全天候監測橋的變化,包括震動及材料老化。 這條橋作為新材料的試金石,如果效果理想,會是未來歐洲過萬座橋的藍本,成為橋樑技術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