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5日
芬蘭初創研「空氣釀製」蛋白質 應對糧食危機 與新加坡餐廳合作研究新菜式
【有線新聞】芬蘭有間「蛋白質工廠」透過微生物發酵加上空氣,就可以大量生產蛋白質粉,有望作為傳統動植物蛋白質的替代品,應對未來糧食危機。 這些黃色食材不是調味料,而是一種新型蛋白質,既不是來自動物,亦不是來自植物,而是來自微生物。蛋白質是人類必需的營養,傳統來源包括肉類及農作物,但飼養動物涉及大量碳排放,而適合耕種的農地亦是有限,所以當人口繼續增長,蛋白質供應開始緊張,有人認為將來人類可能要吃昆蟲,當然心理上並非人人接受到。 芬蘭這間初創企業希望提供多一個選擇,他們發明了一項技術,以微生物作為起點,投餵二氧化碳、氫及氧,經過類似釀酒的發酵過程,就會產生可供食用的蛋白質。經脫水處理的蛋白質粉可以直接用於烹調及食物加工,作為傳統蛋白質的替代品。現時已經開設了第一間工廠,每年可以生產160公噸蛋白質粉,另外亦開始於新加坡和餐廳合作,為蛋白質粉研究新菜式。據說這種蛋白質的味道類似有堅果味的奶油。 基於商業秘密,廠商沒公開微生物的種類,只是透露在波羅的海沿岸找到,不需要基因改造,希望這種擺脫畜牧業及農業的蛋白質,在未來有望成為可持續的營養來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4日
太空人或有新拍檔 NASA火山訓練探月機械狗 與探測車互補不足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一項計劃正訓練一隻機械狗,模擬在月球表面行走,未來有望成為人類探索月球的好拍檔。 地勢陡斜、遍地砂石,每一步都捲起沙塵,這裡不是月球隕石坑,而是美國俄勒岡州的胡德山,是一座仍然活躍的火山。南加州大學的專家認為這裡的地質環境和月球很接近,適合訓練月球用的機械狗。 以往所有月球任務無論偵測抑或載人,都是以探測車縱橫月球,應付平地或者綽綽有餘。但月球有大量隕石坑,如果要上落砂石斜坡,4隻腳可能比4個輪有用,所以美國太空總署贊助了200萬美元,委託專家開發月球用的機械狗。當然4隻腳一樣有可能陷入砂石,但它每隻腳也有獨立感應器,能根據踏足的斜度及砂質粗幼調節每一步的力度。 團隊未來兩年會以胡德山作為試驗場,研究最適合月球地質的四足步行演算法,預備將來終有一日,人類可以帶機械狗上月球,與探測車互補不足。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3日
花蓮地震引發逾千餘震 分布有南移傾向 專家:如搖搖板「應力轉移」
【有線新聞】花蓮地震發生至今已經引發過千次餘震,這些餘震的地域分布有向南偏移的傾向,專家解釋是來自地震產生的「應力轉移」現象。 花蓮地震後首20日,餘震累計已經超過1100次,釋放的總能量相當於42顆原子彈,超越主震能量的32顆原子彈,專家認為大部分能量已經釋放,當地民眾不用太擔心。至於餘震發生的位置早期主要集中在北邊,但近日的餘震多數在南邊,不過這個亦是正常現象稱為「應力轉移」。 專家解釋應力轉移是指地震後的岩層就像搖搖板,當餘震集中在花蓮北邊會令南邊變得不穩定,累積更多能量,於是下一波餘震就發生在南邊,直至岩層兩邊的能量再次取得平衝。因為應力轉移到南邊,所以現時餘震集中在南邊是比較合理,而「搖搖板」效應亦不局限於南北方向,其他未發生過餘震的方位也可能是下一次應力轉移的對象,民眾需要做好長期準備,只要這塊「搖搖版」逐步調整,情況就會較為穩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2日
微軟展示AI合成影片新技術 硬照加錄音「生成」 添表情神態眼神交流
【有線新聞】微軟展示人工智能新技術,只要提供硬照及錄音,人工智能就可合成影片,令相中人開口說話。 片中人獨白:「你知道的,要麼沒事發生,要麼所有事情一起發生,你只能隨遇而安。」這位女士其實沒講過這番說話,聲音甚至不屬於她,片段是由人工智能生成,出自微軟一個研究團隊。只要提供一幅人像硬照,加上任何錄音,AI就會自動將硬照變成影片,令相中人開口說話。 不僅口形跟聲音同步,AI甚至會配上整套表情神態,相中人會眨眼,視線會根據節奏轉變,與鏡頭有適當眼神交流。用家可以加上各種指示,令相中人望左、望右、向上望,或要求不同表情,例如神情比較輕鬆或拘謹都可以。輸入硬照不一定用真人,錄音亦可以採用歌曲,例如想蒙娜麗莎為你高歌一曲也沒問題。 現時已經有AI工具可以用聲音樣本生成出新的說話,如果結合這項技術,樣貌及聲調雖然出自本人,但整個片段及內容都可以偽造,真假完美融合,將令一般人防不勝防。微軟研究人員強調今次只是展示AI的新進展,不會貿然開放予公眾,直到相關法規成熟,才會對外分享這套系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9日
AI空戰新突破 與美軍空中切磋旗鼓相當 兼能守安全訓練指引
【有線新聞】軍用人工智能有新突破,美國空軍首次測試人類機師與AI機師駕駛同款戰機在空中纏鬥,為AI空戰打開大門。 這架橙色塗裝戰機是今次的挑戰者,完全由人工智能控制的實驗機,前身是F-16,改裝後稱為X-62A。 美國空軍一直有研究AI機師,但一直只是靠模擬程式學習,在虛擬世界,AI早就展現高超能力,但實際控制一架戰機是另一回事,真實世界不是電腦遊戲,戰機會損毀,陣亡的人不會復活。AI需要明白人類的價值觀,才可以獲得戰友的信任,而最接近實戰的訓練就是Dogfight,即是戰機對戰機的追逐纏鬥。 美軍近日宣布去年首次實現人類與AI機師對決的空中纏鬥,雙方分別駕駛F-16及X-62A出戰,X-62A亦有載人監察情況。 軍方沒公布勝負結果,但形容這次對決旗鼓相當,真正做到短兵相接。兩架戰機最接近時只是相距600米,而且時速達2,000公里,即是兩邊也以超音速戰鬥。比勝負更重要的是AI機師在纏鬥中明白這次是切磋,充分展現安全意識,完全遵守人類機師訓練指引。 美國空軍表示纏鬥只是第一步,AI機師會繼續接受測試,最終目標是成為戰場上的可靠戰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阿聯酋罕成澤國 民眾歸咎人工催雨肇禍 專家:說法誤導
【有線新聞】阿聯酋暴雨成災,有民眾歸咎催雨技術,認為暴雨是當局早前人工催雨造成,但專家指這個說法是誤導。 阿聯酋變成澤國以當地氣候而言非常罕見,有民眾開始「找戰犯」,網上傳言暴雨之前氣象部門曾經執行人工催雨,於是有人懷疑暴雨其實是催雨造成,雨災只是「自作自受」。 所謂「人工催雨」,有時稱為「播雲」,即是派飛機飛上雲層在高空散播化學粉末,例如碘化銀,令水汽更易凝固成水點,加快降雨。在降雨量偏低的阿聯酋,氣象部門一直有這種措施。 不過流言傳出之後阿聯酋政府否認暴雨前有人工催雨,播雲必須在雨雲形成之前做,雷暴形成後才播雲,既沒需要,亦不會增加降雨。另外有專家補充,阿聯酋一帶的大氣層,在暴雨前幾天已經充滿水分,真正原因是氣候變暖,暖空氣的溫度每高攝氏1度可以蘊藏多7%的水分。 之前已經有研究預測,氣候變暖足以令阿聯酋每年降雨量在本世紀末提高三成,所以今次阿聯酋暴雨,機率上其實與大趨勢吻合,是有跡可尋的極端事件,並非人工催雨可以引發。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7日
人型機械代表作「阿特拉斯」退役 引領雙足機械10年 「脫胎換骨」後或再相見
【有線新聞】當代人型機械代表作、美國雙足機械人「阿特拉斯」過去10年每次進化都為大眾帶來衝擊,不過研發團隊認為它是時候休息一下,宣布阿特拉斯正式退役。 一邊轉彎一邊順勢側身飛奔,動作有如行雲流水。跳上高台,再以後空翻落地,每次見證阿特拉斯挑戰新動作,大家都會驚嘆原來機械人已經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雙足型機械人阿特拉斯2013年面世,由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最初是與國防部合作的項目,後來成為雙足機械的試驗場。它有自己的立體視覺,能夠自行判斷高低差,極強的四肢協調能力令它可以精確調整自己的重心,重現各種人類動作。由飛躍到跳舞,每次新示範都打破大眾對機械人的認知。 不過10年過去,研發團隊認為阿特拉斯已經完成歷史任務,正式宣布退役。在告別影片之中,不忘分享跌跌踫踫的失敗片段,證明所有成長都是錯誤中鍊成。 至於阿特拉斯為何在這個時候謝幕,有分析認為它的關節是液壓式,已經是上一代的技術,容易洩漏液體,全電動關節才是未來趨勢。估計研發團隊打算將10年來累積的四肢控制技術轉移到下一代機械身體,到時阿特拉斯就有可能以另一種形式跟我們再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6日
氣候變化令海水升溫 全球珊瑚正遭受第4次大規模白化 澳洲大堡礁九成珊瑚變白
【有線新聞】美國海洋部門專家宣布全球珊瑚正遭受第4次大規模白化,超過53個地區的珊瑚礁有白化現象,原因是氣候變化令海水升溫。 在地質學上,全球海床可以劃分為多個「海盆」,即是海底盆地,以面積計,地球三大海盆是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海盆,當這三大海盆同時也有一成以上的珊瑚連續一年呈現白化現象,足以稱為「全球珊瑚白化事件」。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宣布全球珊瑚正處於這種危險狀態,是有紀錄以來第4次,現時至少53個國家和地區的珊瑚礁包括美國、巴西、墨西哥、澳洲以至斐濟也出現大規模白化,澳洲的大堡礁甚至有九成珊瑚變白。今次是10年內第二次全球白化,原因和過去幾次一樣,是厄爾尼諾現象令海水變暖,但今次全球暖化令水溫更加高,白化規模前所未見。 珊瑚的顏色來自共生的藻類,但當水溫太高,共生藻會離開,造成珊瑚白化,失去藻類提供的養分,珊瑚會長期捱餓,所以白化是珊瑚死亡的先兆。現時專家寄望今次厄爾尼諾現象即將完結,希望撐過這幾個月後全球珊瑚會逐漸恢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5日
美國學者發明車輪包圍雙腳機械人 靈感源自《星球大戰》 反車可自行抬起車身
【有線新聞】美國學者發明了一款車輪包圍雙腳的機械人,既方便通過狹窄環境,亦可利用雙腳保持平衡。 車輪就是車身,但與一般騎單車坐上去不同。機械人是安置在車輪裡,出自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靈感源自《星球大戰》的單輪戰車。 動力來自內側兩個摩打,就像兩隻倉鼠一起奔跑帶動大輪轉動,時速5公里。另外有一對活動的棍,平時的作用是平衡棍,但車身一旦翻側,平衡棍會變成一對腳,靠自己抬起車身。有突發外力干擾時,亦會自動撐住地面防止跌倒,最後這對腳更可以支撐原地打轉,幫車身改變方向。因為車身很窄,亦可以輕易穿過狹窄空間,同時重心不在車輪上,而是在裡面,這個低重心設計意味可減少顛簸。 至於實際應用,將來可以加多一對手,讓它能夠載貨。甚至加上鏡頭,讓它懂得自動避開途人,在鬧市穿梭大小街道,負責貨品運送的最後一里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1日
法建造全球最強力磁力共振掃描機 強度高於醫院同類儀器數倍 助診斷柏金遜症等大腦疾病
【有線新聞】法國的國家科研機構建造了一部全球最強力的磁力共振掃描機,強度是醫院同類儀器的數倍,日前發表了第一批大腦掃描影像,有助診斷柏金遜症等大腦疾病。 長5米、闊5米、重120公噸,它不是甚麼重型武器或者反應堆,而是一部醫療儀器,出自法國原子能與替代能源委員會,是現時全球最強的磁力共振掃描機。為了產生強大磁場,它的超導電線圈全長182公里,再以7,500公升液態氦,將線圈冷卻於攝氏零下271.35度,那麼究竟它的磁場有幾大?磁場強度以T為單位,現時醫院的磁力共振掃描機一般是1.5T或者3T級,而這部達到11.7T級。 由研發到建造前後花了20年,最近終於首次用於人體,掃描20位健康志願者的大腦,同樣的掃描時間,可以看到3T及11.7T級的分別。最新的掃描影像能夠分辨五分之一毫米的大腦組織,有助診斷阿茲海默症及柏金遜症,甚至可以偵測腦癌,例如有些腦腫瘤涉及葡萄糖代謝,新掃描機的高清影像足以見到葡萄糖分子。 專家預計在2026至2030年,新掃描機會正式服務大眾,最初會先用於診斷精神病,例如是精神分裂。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0日
西班牙研首款空中的士 每組螺旋槳可調整角度 最快2030年面世
【有線新聞】西班牙第一款空中的士現時正在研發階段,最快2030年面世,它的特點是每組螺旋槳可以各自調整角度,令機身盡量減少傾斜,乘客更加舒適。 空中的士被視為短程客運新模式,與傳統直升機相比,空中的士是全電動運作,噪音較少,適合在城市穿梭。另外飛行原理接近多軸無人機,駕駛門檻比較低,甚至可以自動或者遠端遙控,乘客只需要決定目的地。 各國都有企業研發空中的士,西班牙亦加入戰團,當地第一款空中的士已經有原型機,最大特色是螺旋槳布局,不是將4軸無人機放大,而是變成4組、每組4個螺旋槳,4個主軸不是固定於機身,而是可以各自傾斜,就像以4架中型4軸無人機,吊起中間的客艙。好處是就算螺旋槳的傾角不斷變化,客艙可以一直保持水平,乘客不用左搖右擺。 但這個設計一樣有缺點,就是4個可動主軸同時是承重點,造成可動式容易損耗,如果斷裂必須馬上降落,所以下個階段會大幅改良,可動主軸由橫直兩個關節分擔,再加入飛機的定翼提供升力,減輕4個主軸的承重負荷,西班牙當局年初亦有投資這個項目,預計最快2030年推出市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9日
日全食|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機拍攝太陽日冕 助研究影響地球太陽風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在日全食期間,派出了兩架噴射機,追逐掠過北美洲的巨大陰影,目標是趁這個難得的機會,研究太陽的日冕。 在一般人眼中,日全食是天文奇觀;在科學家眼中,日全食是難得的研究機會。 美國太空總署在今次日全食,派出了兩架WB-57科研噴射機執行有如「夸父逐日」的任務,追逐被遮擋的太陽,噴射機爬升至1.5萬米高空,這個高度在雲層之上,保證視野不會受天氣影響,為的是用飛機上的儀器,拍攝日全食時的太陽邊緣,即是日冕,平時被太陽的強光掩蓋,唯獨在日全食時,可以一睹日冕的全貌。 因為地球自轉,月球的陰影高速劃過在地面固定位置的人,日全食只會持續4分30秒,但噴射機以時速7百多公里追趕,將日全食時間延長至6分22秒,趁這段時間盡情拍攝,以高清鏡頭及各種波長記錄日冕,包括紅外線影像。 日冕是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層,了解日冕的結構及溫度有助研究影響地球的太陽風,另外以高清拍攝日冕附近的塵埃甚至有可能發現近距離環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