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i-Cable
- 2022年11月07日
美軍黑鷹直升機改裝無人駕駛 成功運載模擬傷兵物資 料助闖危險空域、減補給人手
【有線新聞】美國國防部將旗下黑鷹直升機改裝成自動駕駛,測試機上沒有人的情況下,模擬運送物資及傷者。 美國西科斯基製造的UH-60黑鷹直升機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軍用直升機,有二十多個國家採用。 黑鷹可以搭載一至兩名機師,但在不久將來,機師不再是必須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10月完成三次試飛,主角是經過改裝的無人化黑鷹,機上有自動駕駛系統,不需要任何機師,由地面人員指派任務。 測試任務之一是運輸,機上有200多公斤模擬血液,飛到百多公里外的位置,全程自動按照地勢變化低空飛行,避免被人發現。到達目的地後,再用吊索帶走超過一公噸物資。 另一項測試是救援,黑鷹自動飛到營救地點,接走模擬傷兵,機上雖然沒有機員,但有健康監測系統,回程途中可以一直匯報傷者狀況。 所有測試任務中,黑鷹的起飛及降落、風向檢查等也是自動駕駛一手包辦,地面指揮人員只要指派任務及座標,不需要懂得駕駛直升機,換言之是真正沒人類機師介入。 將來無人駕駛的黑鷹,日常補給時可以節省人員,甚至可以獨闖危險空域。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抗生素用藥新技術減副作用 紅血球變盛藥「膠囊」 遇惡菌方釋放藥效
【有線新聞】加拿大有學者研究,將紅血球改造成藥物器皿,用來運載強效抗生素,可以集中針對抗藥性惡菌,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當細菌出現抗藥性,可能需要更強的抗生素對付,但副作用亦更大,例如多粘菌素B,是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手段之一,但本身亦足以損害腎臟。 為了降低用藥風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有學者想到改造紅血球,先將紅血球內部掏空換成強效抗生素,封好之後將紅血球再次注入人體,隨血液運載抗生素,紅血球就像藥物膠囊,令抗生素不會影響人體,但如何知道已經到達細菌位置?秘訣是在紅血球表面鍍上抗體,一接觸細菌就有反應,釋放抗生素。 學者在實驗中以紅血球運載多粘菌素B,結果有九成藥物命中目標,順利清除超級細菌,經改造的紅血球可以在血液生存120日,確保藥物有足夠時間到達目標,團隊下一步將研究,這種技術可否將藥物運送到大腦對抗認知障礙症。
- i-Cable
- 2022年11月03日
虛擬實境摸得到 特製手套靠壓縮空氣模擬觸感 真人隔空接觸盛惠5000美元
【有線新聞】為了令虛擬實境更逼真,美國有廠商開發了一款觸感手套,用家戴上之後就可以「觸摸」VR世界,甚至隔空「接觸」其他人,市面上已經有得賣。 戴上VR眼罩,走入虛擬世界,但看得見不代表摸得到。現時VR技術說的「沉浸式」體驗其實仍然局限於視聽,一直有研究如何在VR世界傳達觸感,最先推出市場的是手套,出自美國一間初創企業,產生觸感秘密是用空氣,背包裏面是壓縮空氣,透過小型管道傳到手套可以令指定位置的皮膚感受壓力,而且不只五隻指尖,而是每隻手套有135個壓力點,只要追蹤手套在VR世界的位置,配合手部接觸的時機製造觸感,用家就可以摸到VR世界,配合網絡技術,甚至可以隔空接觸其他真人。 每隻觸感手套只是重400多克,但背包的重量是7.7公斤,包含壓縮空氣及電泵中樞,充一次電可以連續用3小時,一對手套及背包售價5,000多美元,預計下年第三季出貨,目標是企業用家用於各種集體模擬訓練。
- i-Cable
- 2022年11月02日
學者發現南極冰層藏河流 長逾400公里、結合數百個湖 恐加劇冰層融化流出大海
【有線新聞】有學者於南極冰層之下發現大規模的河流系統,總長度達數百公里,這些持續流動的水可能會加快將融化的冰層流出大海。 南極洲表面長年被冰層覆蓋,平均厚度超過兩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單一冰塊,這塊冰層之下埋藏著南極大陸的真面目。 例如早在數十年前開始,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南極洲有很多湖,由於冰層底下壓力極大,湖水比較難結冰,得以保持液體狀態。學者曾經以為這數百個湖是互相獨立,原來一直弄錯。 來自倫敦帝國學院的專家帶領的國際團隊,以飛機於南極上空以雷達偵測,透視冰層下的水流,發現下面不只有靜止的水,還有流動的水,最終確認是個龐大的河流網絡,總長度達460公里,將數百個湖連成一體,而且和一般河流一樣最後匯入海洋。 一片大陸有活的河流本來是正常,但對於融化加劇的南極冰層就未必是好事,因為冰層下有水流動,會產生類似潤滑劑的效應,可能令已經半融的冰層加快斷裂,流出大海。
- i-Cable
- 2022年11月01日
英國最快明年建成首個本土火箭發射場 料可年射12次 有望獨力送人上太空
【有線新聞】英國將會興建首個本土火箭發射場,預計每年可以發射12次,屆時可在蘇格蘭發射衛星,甚至送太空人上宇宙。 1962年,英國製造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順利進入軌道,令英國成為蘇聯及美國後第三個擁有人造衛星的國家,但當年發射衛星的地方不是英國,而是美國。之後英國除了研發衛星,還有參與其他太空探索任務,甚至出過太空人,但每次也要借助其他國家的力量升空。直到今年情況終於有改變,首先於今年年底,英國會首次在本土發射衛星,但不是用一般發射方式,而是以維珍軌道公司的改裝客機於高空橫向發射火箭。 英國亦沒放棄傳統的垂直發射,當地太空企業宣布會在蘇格蘭北部的沼澤地區,興建英國首個垂直火箭發射場,預計耗資2,000萬英鎊,建成後每年可以發射12次,最快明年啟用,到時英國發射太空任務就不需要遠赴其他國家。
- i-Cable
- 2022年10月31日
巴西總統連任失敗 在位期間亞馬遜雨林被斬20億棵樹 原住民、保育人士遇死亡威脅
【有線新聞】這次總統選舉被視為是對亞馬遜雨林命運的投票,博爾索納羅任內加快將森林轉為農業和商業發展,亞馬遜平均每秒失去15棵樹,情況是十五年來最嚴重。 這群居於亞馬遜偏遠地區村民,總統選舉次輪投票期間花數天划船,長途跋涉到最近的票站,除了支持屬意參選候選人,亦為「地球之肺」亞馬遜的命運投票。 事關在博爾索納羅3年多的領導,亞馬遜遭受15年來最大破壞。立場極右的博爾索納羅,放寬非法砍伐雨林罰則,更多農業活動拓展至雨林保護區,又大減保育開支。環保組織推算,其任內至少20億棵樹被砍伐或燒毀,平均每秒消失了15棵樹。 博爾索納羅首3年任期,亞馬遜森林失去逾3萬4千平方公里土地,近台灣面積。今年9月,再多1400多平方公里土地被摧毀,比整個香港還要大。 農業、伐木活動嚴重威脅原住民生活,他們被武裝人員逼遷。當地保育人士亦屢次收到死亡威脅,今年6月英國記者菲利普斯和原住民專家佩雷拉在亞馬遜遇害,震驚全球。 提倡保護雨林的盧拉東山再起,或為亞馬遜帶來喘息空間,但非法砍伐活動近月更猖獗,被指趕在政府換屆前搶掠更多土地;火災次數同月亦創下5年紀錄,執法部門被批無心無力。
- i-Cable
- 2022年10月28日
科學家花三年尋找亞馬遜雨林最高「樹王」 高逾88米、近25層樓 料年齡超過400歲
【有線新聞】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原始的熱帶雨林之一,有不少參天大樹,一群科學家花了三年時間,上月終於找到區內最高的「亞馬遜樹王」,超過88米、即差不多25層樓高,估計樹齡超過400歲。 一行20人團隊上月在巴西亞馬遜雨林,披荊斬棘兩周後成功找到整片亞馬遜雨林最高的這棵樹,這棵參天巨木品種屬於「亞馬遜蘇木」,位於巴西北部的伊拉塔普魯河自然保護區,高88.5米、即約25層樓、樹幹圓周長9.9米,估計樹齡有400年至600年。 研究團隊還在樹下紮營,收集樹葉和土壤等樣本,分析這棵「樹王」的實際樹齡,並研究附近為何大樹林立及它們為地球的大氣儲存了多少碳。為了跟「樹王」見面,巴西及多國科學家歷經3年規劃及5次探險,今年9月連同當地嚮導出發。先乘船沿著河流前進250公里,又在叢林徒步20多公里,用了兩星期才找到「樹王」。 科學家2019年利用人造衛星繪製立體地貌時,首次發現這棵大樹的存在,同年進行第一次考察,10天後便因路途遙遠、物資不足,還有隊員患病而不得不放棄。
- i-Cable
- 2022年10月27日
美研發機械臂包裝食品 自動調節方向裝箱 四人工序一手包辦
【有線新聞】面對通脹及人手不足,食品行業生產逐漸自動化,這款由美國研發的機械只需一隻塑膠爪,便令包裝過程更快、更方便。 在以色列的一間工廠,蕃薯出口商使用了這個由美國公司研發的系統,只要將蕃薯放在傳送帶,傳送帶上方的攝影機,便會引導機械臂夾蕃薯,機械臂的爪子以符合食物安全的塑膠製造,而且帶有彈性,不會因為太大力而弄爛蕃薯,只需1.2秒就能夾起蕃薯再放入盒子。 在包裝盒上方有兩個攝影機專門拍攝盒子的3D圖像,以圖像辨識分析擺放布局,令機械臂能夠根據蕃薯形狀,調節方向放到盒子中,還能確保盒子不會超載。即使有蕃薯超出了盒子頂部,盒子下方也有個裝置,透過震動盒子幫忙分散蕃薯位置,令盒子中的蕃薯可放置得更平均。這包裝過程平日需要4人完成,但現在一隻機械臂可包辦所有工作,公司指系統還能處理其他類型的蔬果,大大提高裝箱效率,降低成本。
- i-Cable
- 2022年10月26日
美國公司研膝蓋吸震裝置 植入大腿骨吸收關節承受壓力 九成患者用後疼痛顯著改善
【有線新聞】退化性關節炎會導致膝痛,情況嚴重的話,甚至要做換膝手術。美國有科技公司研發膝蓋吸震裝置,九成病人用過後疼痛顯著改善。 退休消防員斯滕格上下樓梯感到辛苦且疼痛,相信不少關節炎患者像他般,有同樣困擾。一款由美國科技公司研發的吸震裝置,就成為他們「救星」,它比手掌還小,透過手術固定在膝蓋上下的大腿骨和脛骨內側,中間有一個活塞,可吸收原本由關節承受的壓力,患者每走一步,膝蓋負擔都能降低三成以上,而且不會影響到骨骼、肌腱和軟組織,又或者增加膝蓋負重。 斯滕格成為首位測試者,2019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植入吸震裝置,手術後經過訓練,他行樓梯不再一拐一拐,裝置三年後仍運作良好。參與臨床測試的81人,超過九成都覺得膝痛顯著紓緩,裝置成功率達86%,比傳統手術高20%。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正審核測試數據,說不定裝置於不久將來便能廣泛應用。
- i-Cable
- 2022年10月25日
波蘭公司研發高仿真機械手 「關節」參照人類結構 輕鬆完成舉啞鈴等動作
【有線新聞】波蘭一間機械科技公司研發了一款高度仿真的機械手,不只外型似,甚至如人類的手一樣,以「骨頭」和「肌肉」組成,可以活動自如,協助人類執行各種任務。 握拳、握手,由斧頭到電話,由一個球到玻璃容器,拾起任何物件都沒難度,就算舉起七公斤的啞鈴也沒問題,這款像真度極高的機械手總長度約60厘米,是波蘭公司Clone經八年研發的成果,比起一般機械手更耐用,而且功能更「貼地」,適合應付日常生活。 機械手的骨骼參照人類結構,關節也盡量接近人類的活動範圍,手指、手腕以至整個前臂都可以活動自如,重現各種真人動作。團隊特意用了透明「皮膚」讓大家可以看到人造肌肉的運作,肌肉內部是裝有球囊的網狀管道,外部則由液壓泵驅動,只要用電流將液體加熱就可以改變球囊的液壓,獨立操縱每組肌肉的活動。 機械手預計年底推出市場,但暫時未公開售價。公司下一個挑戰是完整軀幹,配備仿真的脊椎,有124塊「肌肉」連接頸、肩、手臂、手,將來仿真機械人的應用範疇有望更上一層樓。
- i-Cable
- 2022年10月21日
以色列科學家研發3D打印製木製品 冀日後生產可持續家品
【有線新聞】以色列科學家利用木碎混合天然物料製成木漿,透過3D打印技術製作不同形狀木製品,期望將來生產可持續發展家品。 以傳統方法生產傢俬需要砍伐大量木材,傢俬一旦損壞需棄置亦頗浪費。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研究更環保的方法,把木碎和出自植物的兩種天然黏合劑混合成木漿,透過3D打印技術,塑造不同平面形狀、線條方向和打印速度,決定纖維排列方式,亦會影響樹木細胞結構,使製成品紋理和形狀各異。 只要事先計算好打印節奏,可以令木漿乾透後,屈曲變形成想要的形狀,形成立體物件,有螺旋形、薯片形和花形等。雖然現時製成品比較細小,但研究團隊相信隨著技術改良可以製造更複雜的形狀,期望將來運用此技術生產可循環再造的家品,當家品損壞或過時可以磨碎再打印,達致可持續發展。
- i-Cable
- 2022年10月20日
韋伯太空望遠鏡最新作品 高清拍攝6500光年以外天文奇觀「創世之柱」 紀錄星體誕生之地
【有線新聞】韋伯太空望遠鏡拍到「創世之柱」的最新影像,清晰度前所未見。這個天文奇觀,由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是年輕星體誕生的地方。 距離地球6,500光年,有個著名的望遠鏡「打卡位」,看起來像一群半透明的巨大岩柱,其實是大範圍瀰漫的氣體和塵埃,它們是構成恆星的原材料,無數新一代的星體在這個搖籃孕育成形,所以這空域又叫「創世之柱」。在大家眼前的是創世之柱最新、最清晰的影像。 創世之柱的第一幅相是哈勃太空望遠鏡1995拍攝,當年在全球掀起文化熱潮,是少數走入大眾的天文奇觀。後來哈勃在2014年補拍,清晰度已經不錯,但是和今次韋伯的新照片一比,明顯被比下去。背景的星光更清楚,氣體的半透明狀態更突出。除了更夢幻,氣體當中新形成的星光,亦更容易辨認。天文學家可以更準確預測創世之柱將會誕生多少星體,亦有助修正恆星形成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