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4日
美軍黑鷹直升機最快明年升級 新引擎馬力大幅提高、更省油
【有線新聞】美國陸軍的黑鷹直升機最快明年升級,換上新一代直升機引擎,馬力大幅提高之餘,亦更省油。 全球軍用直升機之中黑鷹算是廣為大眾認識,由伊拉克戰爭到突襲拉登,加上出現於不少電影,形象清晰,但黑鷹及其引擎已經是70年代的產物,近年機身護甲及搜敵系統有改良,引擎已經難以負荷。 美軍認為黑鷹的「心臟」是時候更新,5年前向通用電器批出研發新一代直升機引擎合約,新引擎型號是T901,大量應用金屬3D打印,複雜的形狀也可一體成形,盡量減少部件數量,加上材料改良令引擎變得更輕,內部結構布局更加精簡,結果引擎馬力提升五成,燃油效率提升二成半。新引擎最快2025年先用於黑鷹直升機,如果效果理想,可能進一步用於阿帕奇直升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3日
冰島設首個岩漿觀測站 冀鑽探直通火山岩漿管道 獲取無限熱能
【有線新聞】冰島政府設立首個岩漿觀測站,目標是鑽探出全球第一條直接通往火山岩漿的管道,獲得無限的熱能。 地熱即是來自地底的熱能,現時的地熱設施是透過受岩漿,加熱的地下水獲得能量,例如冰島,火山活動頻繁。全國有七成能源來自地熱,做法是鑽探至地底獲得地熱產生的蒸汽,再以蒸汽推動渦輪發電。但冰島一直有個更進取的構想,就是直接從火山岩漿取得地熱溫度更高,發電效能高數倍。 2009年當地專家挑戰過選定一座火山的地底,只要鑽至4.5公里深就到達岩漿庫。可惜鑽到一半岩漿忽然上湧,鑽頭被毀,大量有毒蒸汽衝上地面。但當鑽頭報廢一刻,儀器讀到攝氏900度的破紀錄高溫,所以冰島政府沒放棄,反而決定由基本做起,於火山區建立全球第一座岩漿觀測站,由零開始了解岩漿。 從溫度、氣壓、化學成分等研究岩漿相關的物理,包括鑽頭需要甚麼材料、怎樣處理毒氣風險。目標是2026年再鑽探到岩漿庫,如果成功,會是人類首次直接從岩漿獲得無盡熱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0日
哈佛與Google合作 用AI繪製大腦立體地圖 細緻呈現數萬個腦細胞連結
【有線新聞】哈佛大學與Google的專家合作,為1立方毫米的人類大腦組織繪製納米級立體地圖,足以看見幾萬個腦細胞的連結,是至今最細緻的人類大腦影像。 無數不同顏色的「電線」互相纏繞,不過這裡不是電腦機房,而是人類大腦皮層,每個節點也是一個神經元腦細胞,互相連結的「電線」是神經網絡,這裡顯示的範圍不足1毫米,細緻程度前所未見。 哈佛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專家與Google研究人員合作,將1立方毫米大腦組織切成5千塊薄片,逐塊以電子顯微鏡掃描,再將所有平面影像重組,但單靠人力沒可能完成,所以團隊找人工智能幫手,就像拼圖般逐一對齊所有神經元,最終將5千幅平面影像重組成單一立體影像。在1立方毫米的大腦範圍呈現全部5.7萬個神經元,以及將它們連繫起來的1.5億條神經突觸,是至今解像度最高的人類大腦立體影像。 學者可以從影像之中研究神經網絡的幾何特性,為了解人類大腦踏出重要一步,例如一些神經元的末端會堆積成一團,不過因為大腦樣本來自癲癇病人,暫時未知這種堆積是否癲癇獨有的異常現象。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09日
抹香鯨叫聲藏「密碼」 美專家以AI拆解「鯨魚話」 料語言系統或比人類更龐大
【有線新聞】鯨魚溝通可能遠比想像複雜,麻省理工的專家以人工智能分析,發現抹香鯨叫聲中有「密碼」,類似我們的字母系統。 對鯨魚有認識的人,很早已知道牠們的叫聲可算是某種語言,能用於同類之間溝通,但一直以為只是簡單暗號,例如用作識別身分或覓食、求偶,但麻省理工最新的研究顯示,人類似乎一直低估了鯨魚的語言。學者早前於加勒比海數十條抹香鯨身上收集近九千段錄音,再以人工智能尋找錄音樣本大數據中可能存在的模式,結果發現鯨魚的發聲方式、節奏、速度全部也不是隨機,而是有規則,鯨魚會活用間隔,甚至是裝飾音,定義至少20種近乎「字母」的基本單位,以類似摩斯密碼的方式溝通,少數「字母」足以產生無窮組合,是一套遠比人類估計更龐大的語言。 下一步將繼續以人工智能對照每條抹香鯨的叫聲,與當時的情境、行為,嘗試推敲各種「字母」組合的含意,為「鯨魚話」解碼。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08日
學者電腦推算金星曾水源充沛 溫室效應失控 溫度升至近500度蒸發大量水份
【有線新聞】地球鄰居金星缺乏水源,但最近有研究認為,金星其實曾經有大量的水,但在一場失控的溫室效應下全部消失。 金星與地球經常被視為雙胞胎,因為大小跟質量也差不多,但兩者環境卻差天共地,金星現時水含量只有地球十萬分之一,是荒涼的「地獄」。究竟是甚麼原因令這對雙胞胎「漸行漸遠」?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學者以電腦模擬回溯金星過去,推算出數十億年前的金星曾經和地球有一樣多的水,是水源充沛的綠洲星球,但到某一刻發生巨變,金星的二氧化碳雲層引發太陽系最大規模溫室效應,表面溫度上升至將近攝氏500度,大部分的水被蒸發。 由於金星上空溫度仍然太高,水分無法凝固,直接飄散到太空,一去不返,加上大氣層離子反應,將僅餘的氫原子射出太空,沒氫原子重組成水分子,最終金星的水分幾乎流失殆盡,變成今日的缺水「地獄」。 學者希望將來的金星任務可以觀測到水分向宇宙散失的過程,引證金星缺水的理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07日
印度少年患罕見病 脊柱側彎162度幾乎「對摺」 遠赴上海接受手術
【有線新聞】印度一名少年患上罕見疾病,脊柱側彎至幾乎對摺,嚴重影響心肺功能,於當地無法得到醫治,最終越洋至上海求醫,手術後情況有明顯改善。 這位14歲印度少年10歲時患上「僵硬人症」之中一種罕見的腦脊髓炎,病情持續惡化,最嚴重時脊柱側彎角度達162度,連心肺功能也受影響。家人在印度及多個國家求醫,但各地專家也束手無策,最後願意接受挑戰的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醫院認為關鍵問題是病人連呼吸也有困難,未必承受到大型矯正手術,所以先以頭顱骨盆環的牽引治療,從外部逐小矯正,直到5個月後呼吸能力好轉,今年初才接受截骨矯形手術。術前會議集合了麻醉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等各路專家,克服骨質疏鬆等難關,手術歷時7小時順利完成。加上術後護理,側彎角度從162度變成38度,站姿及坐姿也有明顯改善,現時少年已經出院,醫生預料他的心肺功能將會進一步改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06日
英企研「硬質帆」貨輪 平均每日省油3公噸 助海運業全面減排
【有線新聞】一艘加裝了巨大風帆的燃油貨船完成首次航行,並公布省油的成果,可能是貨船再次借助風力航行的契機。 最早期的大型船隻本來就是靠風力航行,直到各種引擎興起,風力才被淘汰,逐漸發展成燃油的天下,但當減排呼聲愈來愈高,海運業開始思考大型貨船有否可能再次「揚帆出海」,借助風力為貨船省油?但傳統的巨大布帆需要大量人力操作,不符合成本效益,風帆要捲土重來需要用現代手段。 這艘由美國公司營運、在新加坡註冊、全長230米的貨輪希望做一次實驗,今次的帆不再是用布造,而是一種新式的硬質帆,以鋼及玻璃纖維製造,高38米;不需要人手升帆,沒風時可以打橫放平,風起時按掣就自動升起,而且會根據風向自己調節角度獲取最大的風力。貨船本身仍然有用燃油,但善用風力減輕引擎負擔。 裝上兩座硬質帆的貨輪於去年8月啟航,半年之間航經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今年3月順利返航,點算耗油量之後發現加了硬質帆的貨輪平均每日省油3公噸。研發硬質帆的英國公司表示今次結果證明大船借風力省油是可行,希望硬質帆可以更普及,為海運業全面減排。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03日
印尼紅毛猩猩打架受傷 科學家揭懂嚼碎草藥敷傷口 創野生動物首例
【有線新聞】科學家發現印尼一隻紅毛猩猩在面部受傷之後,懂得自行以草藥治理傷口,令傷口加快癒合,是野生動物的首例。 牠就是「採藥自療」的主角印尼蘇門答臘紅毛猩猩,這一天牠發出好戰咆哮,加上面部有明顯傷口,可推斷是跟其他猩猩打架造成,更令學者注意的是三日後這隻猩猩咀嚼某種植物的葉,但不是吃下肚,而是將嚼碎的葉敷在傷口。學者確認這種植物是當地人的草藥,有殺菌消炎功效,猩猩敷藥後傷口果然沒感染,並在5日後癒合,而且沒留下疤痕。 見證整個過程的學者來自德國普朗克研究所,他們一直在蘇門答臘觀察,知道紅毛猩猩平時不會吃這種植物,而且敷藥行為長達7分鐘,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紅毛猩猩是有意為之,明白這種植物有治療功效。今次是首次發現有動物懂得以藥用植物治理傷患,學者認為這種行為可能傳承自猩猩及人類的共同祖先,證明人類與猩猩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相似。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02日
英新一代主戰坦克實彈測試 主砲裝甲升級「看齊」北約標準 料2027年服役
【有線新聞】英國新一代主戰坦克「挑戰者3型」完成首次實彈射擊測試,新坦克的主砲及裝甲也有升級,符合北約武器的標準,預計2027年服役。 挑戰者3型的主砲是最新的120毫米滑膛砲,特點是砲彈發射時初始速度高,穿透力比較強。現役的挑戰者2型是1998年服役,即是英國已經有四分之一個世紀沒更新過主戰坦克,所以這款挑戰者3型被視為英國陸軍現代化的象徵,由英國及德國合作研發,首次實彈測試於德國進行。 主砲由上一代的線膛砲改成滑膛砲,與北約標準看齊,意味可以跟北約其他坦克共享彈藥,降低英軍的後勤成本;除了主砲,裝甲及瞄準系統也有升級,例如砲塔的防護加強了,亦可以用紅外線影像瞄準;另外挑戰者3型配備防禦系統,能夠偵測來犯的反坦克飛彈,並且主動截擊,於半空將其摧毀。 新坦克第一批生產了8輛,之後會再生產148輛,預計2027年投入應用,至少會服役至2040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01日
澳洲洞穴發現史前袋鼠化石 完整度逾七成 不懂跳躍、似暴龍大步走
【有線新聞】科學家在澳洲東南部維多利亞州一個洞穴,發現一副相當完整的史前袋鼠化石,這種袋鼠已經滅絕,牠跟現在的袋鼠有甚麼不同? 澳洲除了蛇及蜘蛛特別多,奇特的洞穴也有不少,例如這個不起眼的坑,一般人路過可能以為是石隙;但2011年有位探險家發現這裡原來是個入口,下面有個垂直的天然洞穴,足以容納一個人通過。探險家小心翼翼向下進發,穿過鐘乳石洞,去到20米深的位置,發現一塊頭骨化石。 探險家返回地面之後馬上聯繫維多利亞博物館,重新召集一班洞穴探險好手,以接力方式將其他化石逐塊帶上地面,最終花了兩年時間,收集了150塊骨骼化石。經過多年整理及鑑定,近日終於公布研究結果,化石的年代接近5萬年前,屬於當時澳洲南部的短面袋鼠。這種史前袋鼠現時已經滅絕,和今時今日的袋鼠相比,最大分別是當時的袋鼠是不懂跳躍,反而似暴龍一樣大步向前走。 今次並非人類首次發現短面袋鼠化石,但這副化石骨骼完整度超過七成,是至今保存得最好的同類化石,有助了解澳洲袋鼠的演化歷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30日
太空總署與諾基亞合作 月球上建4G網絡 未來或可作「月球直播」
【有線新聞】有否想過將來在月球的太空人可以用手機向全人類直播?美國太空總署與芬蘭電訊商諾基亞合作,會在月球上建立4G網絡,第一套設備預計今年發射到月球。 現代人每踏足一個新地方,第一個問題通常是「能不能上網」,那麼月球能不能上網?現在不能,但將來能。美國太空總署的長遠目標是在月球表面建立人類可以長駐的基地,網絡基建自然不可或缺。太空總署選了與諾基亞合作,首輪注資1400萬美元,建立月球第一個4G網絡。 在月球的網絡基建原則上和地球差不多,諾基亞打算以現有硬件為基礎改造,最大挑戰是月球用的版本必須能夠抵受嚴苛的環境,例如月球表面巨大溫差及輻射。現時第一批設備已經完成,會於今年以火箭送上月球表面,包括一座小型4G訊號塔以及測試用的探測車,它會一邊尋找月球的冰,一邊將資料傳至訊號塔,再轉發回地球。 如果測試順利,月球的網絡基建會逐步擴大,將來太空人可以在月球用手機上網聯絡地球的親友,甚至向全球直播月球情況也不是天方夜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26日
NASA測試新一代「光壓」動力太陽帆 不用推進器 太空船照可長途飛行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預備測試新一代太陽帆,以光壓作為動力,太空船就算沒有推進器,一樣可以長途飛行。 新西蘭一個發射場,當地4月24日上午有枚火箭發射升空,它負載兩件貨物,一件是南韓的人造衛星,另一件是美國的迷你衛星。雖然只有鞋盒般大,但它要測試的東西比主體大得多,就是太空總署新一代太陽帆,收納狀態只有7米長,張開後面積達80平方米,相當於6個泊車位那麼大。 推動太陽帆的不是風,亦不是太陽能電池,而是太陽光的光壓,即是光子反射時產生的反作用力。這種力在地球的重力下微不足道,但是在宇宙空間足以推動小型太空船,不用靠其他能量推動。跟上一代太陽帆比較,今次支架採用更輕更硬的碳纖材料,令收納系統更結實。測試包括好像帆船一樣操作太陽帆改變衛星的飛行方向,將來太陽帆的實際面積會放大至2千平方米,大約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到時就算在沒風的宇宙,太空船一樣可以揚帆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