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大意義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小事大意義】詠春 — 承傳與發揚.下 學者推兒童繪本、虛擬學習系統 盼下一代認識詠春文化
【小事大意義】詠春 — 承傳與發揚(下) : 學者推兒童繪本、虛擬學習系統 盼下一代認識詠春文化 「到拳館後大家不會討論彼此來歷,大家用拳頭說話,你會否紮實地練習,才會被認為是值得尊重的師兄。」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任李家文,9年前到詠春拳館學拳的經歷,讓她一直對拳館文化有情意結,後來更因而展開有關詠春文化傳承的研究。她得詠春體育會借出創會55年以來的文獻資料,從中發現詠春在香港紮根多年,乃至推廣到世界各地,不單憑口耳相傳傳藝,亦有賴慎密的公關宣傳和推廣,甚至一向少拋頭露面的葉問也有參與宣傳。 李家文希望助詠春文化流播,於是推出展覽,向公眾展示其研究成果。為了更有效推廣給新一代,她又與研究團隊推出兒童繪本,以及虛擬詠春學習系統。詠春由《葉問1》上映至今,熱潮早已退去,到底新一代又會否如李家文所願,重拾對詠春的喜愛?
- i-Cable
- 2023年01月01日
【小事大意義】詠春—承傳與發揚.上 葉問親傳弟子:學生愈聰明葉問愈願教
【有線新聞】詠春 — 承傳與發揚(上) 葉問親傳弟子:學生愈聰明葉問愈願意教授 「他曾經說過愈多練習詠春,人便會愈聰明,因為要動腦筋,」84歲的蕭煜民是葉問親傳弟子,憶述師父的教誨仍然記憶猶新。 回到1950年,葉問初次在香港教拳,起初在深水埗飯店工開班,後來學拳人數漸多,到1967年葉問指派弟子成立詠春體育會,其後再購置旺角長寧大廈單位作永久會址及教授詠春場地,時至今日。 來到今天,詠春體育會創立55周年,也是葉問逝世50周年,詠春亦由名不經傳到如今聞名於世,不過前人堅守的傳統和禮節,到今時今日又保留了多少?對葉問詠春後人而言,對傳承保育詠春文化的前景又有何看法?
- i-Cable
- 2022年12月27日
【小事大意義】波卡西。廚餘還田 : 理大學生親身下田 將廚餘帶回田間
【有線新聞】波卡西。廚餘還田 : 理大學生親身下田 將廚餘帶回田間 【波卡西。廚餘還田】香港廚餘問題嚴重,在2020年每天約有10,809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當中三成是廚餘廢物,一群理大設計學院學生,為了啟發設計思維,親身下田了解波卡西方法,如何將廚餘帶去田間。波卡西(Bokashi)源自日語「發酵」一詞。 這堆肥法由日本沖繩琉球大學教授比嘉照夫博士於80年代初研發,將廚餘包括蔬果丶肉類和奶製品,與波卡西一起放入桶中發酵。利用未經烹調的蔬果廚餘和波卡西牀(Bokashi bedding)逐層堆疊發酵而成,其中豐富的微生物透過發酵過程把廚餘分解。只需兩星期,波卡西即可將有機廢物轉化為有用材料用於製作堆肥。
- i-Cable
- 2022年12月25日
【小事大意義】瞌一Hub.睡眠特攻:一「瞌」兩得 睡眠、情緒問題連環解鎖
【有線新聞】瞌一Hub.睡眠特攻:一「瞌」兩得 睡眠、情緒問題連環解鎖 【瞌一Hub,睡眠特攻】大專生阿晴,曾經因為升學問題,壓力爆煲,導致失眠和連串情緒問題。後來她認識到一個可以讓她安靜下來,「瞌一瞌」、「抖一抖」的地方,並得到社工April的幫忙,以一些物理和生活習慣上的小調整,改善睡眠問題,繼而逐步解鎖背後的個人情緒及心理障礙。 睡眠問題不能輕視,阿晴感謝「瞌一Hub」雙管齊下,照顧她的生理亦關心她的心靈需要。
- i-Cable
- 2022年12月18日
【小事大意義】回來吧村民:90後谷埔原居民搞導賞團 傳承客家文化 盼復育荒村
【有線新聞】「假如大家不多認識這個村落,它便會開始慢慢消失。」,90後的沙頭角谷埔原居民後代Lilian,自小隨父母搬出市區,至1年前才決定回流村內,帶團導賞此處的生態文化。現時出入谷埔必須經山路,徒步至少45分鐘,否則便需申請沙頭角禁區紙,經該區碼頭租船入村,因此平日來谷埔的人不多,常住村民更是買少見少。 Lilian希望改變家鄉荒廢的情況,於是以「打工換宿」吸引遊人,嘗試復育村落。過程中,有其他原居民同樣選擇回流,銳意保育傳承村內的客家文化。到底Lilian與其他原居民會如何實現「復育谷埔」的願景?
- i-Cable
- 2022年12月13日
【小事大意義】看不見的芒草盛:肺積塵鬥士帶領視障山友 登上霧中東洋山
【有線新聞】每年秋冬季,香港芒草盛放。縱橫山界數十年,有綽號長洲蔡之稱的蔡志強,這天不怕灰朦的天色,毅然帶著一班視障山友和義工,尋找傳說中芒草盛放的東洋山。 一路上,領行者小心翼翼,隨行者步步為營,在山野中幾經艱辛,爬升逾500米,最終登上大霧籠罩的山頂,霧裏嘗芒千百度。眾人不用肉眼,而用心眼,感受大自然。幾年來,他們憑著對山野的熱情和堅持,走過一坐坐山頭,為的何只是看風景?
- i-Cable
- 2022年12月11日
【小事大意義】「逆」要堅強:患有躁狂抑鬱症 透過繪本重塑解開心結
【有線新聞】「在擁有的時候珍惜,在失去的時候放手」對於曾經患有躁狂抑鬱症的Mace來說,影響至深。忽然躁狂又突然抑鬱,這種兩極無常的情緒病,原來早在Mace中學時期,已經漸漸形成,家中有五兄弟姊妹,兩個姐姐兩個哥哥他們全部都是大學生,她只是一個很普通中學生,她更是五科也不合格。Mace病發原因包括分手、工作失意、父親的離世。 善導會精神健康服務,定期舉辦一些藝術活動,而龍澄坊幫助Mace釋放一些情感,在藝術活動過程裏,同路人之間可以互相交流。期間Mace還參加「彩繪生命2.0」計劃,將自己的親身經歷,透過繪本重塑出來,之前不捨得爸爸的心結,亦慢慢解開,Mace有同路人和家人支持, 更成為真人圖書館分享者。
- i-Cable
- 2022年12月06日
【小事大意義】車廂變身流動畫室 90後插畫家速寫窩心贈乘客 寄語港人:珍惜每一刻每一秒
【有線新聞】用一本畫簿、一支畫筆,黑白線條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記錄眼中有趣又荒誕的香港眾生相。Charlotte在2021年3月創立 @moving_drawing,源於車程時間太長,「每天要由九龍乘車到香港仔上班,上下班差不多用了3、4小時的交通時間。」Charlotte於是開始在交通工具上進行創作,觀察乘客的行為舉止,以速寫方式記錄。 Charlotte後來又開始將作品送給繪畫對象,「我可以將畫作送給一個會珍而重之的人,這種喜悅感大於把畫作放在畫廊展出的開心」。 Charlotte自言現在擔當城市的「觀察者」,每天一畫是為了好好記錄當下。她又寄語港人,無論身處何方,也要好好珍惜每一刻、每一秒 。
- i-Cable
- 2022年12月04日
【小事大意義】塔門草荒牛改吃垃圾 90後青年組隊淨島 處理人牛衝突盼改善「牛生」
【有線新聞】疫情下塔門草原成為遊人的露營熱點,島上原來已見「沙漠化」的草皮更趨稀薄,加上露營客多有遺下垃圾,令鬧草荒的塔門牛習慣在垃圾堆中找食物。有見及此,90後青年Philip與友人在1年多前開始組織義工入島執垃圾,亦有試過為牛群送草運水,至今入島次數已達40多次。 Philip指島上還有其他海域飄來的垃圾,諸如膠樽、發泡膠碎、塑膠餐具等,都是牛隻吃下便無法消化的東西,構成「慢死」威脅。為此,即便眼前垃圾看似沒完沒了,他們仍然希望做下去,更欲嘗試調解島上的人牛衝突,使島民、露營客與牛群的關係趨向共融。
- i-Cable
- 2022年11月29日
【小事大意義】阿琴與貓 : 精神復元人士阿琴跟貓貓溝通相處 療癒自己缺口踢走抑鬱愁容
【有線新聞】阿琴與貓 : 精神復元人士阿琴跟貓貓溝通相處 療癒自己缺口踢走抑鬱愁容 阿琴過往曾經如普通人一般長時間從事全職工作,直至十多年前她確診患有癌症及認知障礙症,對她的生活做成巨大衝擊。當時由於阿琴需要長期接受電療化療治療,加上認知障礙症的病情,使她經常容易忘記事物,故她未能夠繼續外出工作,連自我照顧都出現問題。被迫需要入住老人院,而且一住就住了十年。 她表示當時覺得自己對人生完全沒有希望,她當時相信自己終究都不能走出此老人院。而自當時開始,阿琴便開始需要覆診接受精神科治療,並確診患抑鬱症。阿琴自從獲轉介往朗澄坊接受服務,並開始參與中心貓貓房義工工作,主要負責照顧朗朗澄澄兩隻貓貓的日常生活。她覺得自己的人生重新有了動力及希望,在和朗朗澄澄的相處中,使自己得著很多。她始終強調,在此多年的過程中,是朗朗澄澄幫了她很多。
- i-Cable
- 2022年11月27日
【小事大意義】一個都不能少:蔡繼有學校6點子 學生自主愉快學習
【有線新聞】一個都不能少:蔡繼有學校6點子 學生自主愉快學習 Every child Is good at something(每一個孩子都有長處)是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的創校基石。創校校長深信每個小朋友都有其潛質,只要相信他,給機會他,他便會有信心,發展自己潛能。20年的教學創新與嘗試,學校培育出一群活潑好動、成績和社交能力俱佳的學生,他們喜愛閱讀,樂於分享,能與友儕共同應對挑戰和壓力的特性,是如何煉成的?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小事大意義】你要跑多遠 : 征戰南極超馬 視障跑手盼藉跑步推廣共融
【有線新聞】曾創出完成100 公里南極超級馬拉松、用35天從北京跑回香港等創舉的視障跑手梁小偉(Gary),於2020年創立了不倒翁共融運動協會,藉舉辦跑步訓練,鼓勵視障人士強身健體,擴闊生活圈子。他又鼓勵一班不常做運動的健視人士做領跑員,讓他們也感受做運動的樂趣。Gary希望參加的視障與健視人士助己助人,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將來更會帶能力出眾的視障跑手到境外參賽。不過他強調,跑步最重要的是享受過程,從中得到健康和快樂,不用刻意追求成果,「其實你想跑多少由你自己決定,前路交給你自己,自己決定要跑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