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葵涌和宜合道男子涉持刀揮舞 警員擎槍搶刀制服
【有線新聞】葵涌一名懷疑精神紊亂男子在街頭涉嫌揮舞菜刀,警員擎槍戒備並制服他。 由觀眾提供的片段睇到,該名男子手持菜刀,數名警員到場,手持警棍及盾牌,其中有警員更擎槍戒備,另外有警員將疑犯手上菜刀搶走,將他按在地上制服。事發在上午11時許,該名男子在和宜合道一個巴士站外,手持一把長約18厘米的菜刀,向途人指罵,途人報案求助,經調查後,33歲男子涉嫌藏有攻擊性武器被捕,他報稱受傷,由救護車送院治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石門、觀塘美容院涉用偽冒儀器提供服務 海關放蛇拘3人
【有線新聞】海關拘捕兩間美容院董事及銷售人員,涉嫌使用偽冒美容儀器提供美容服務。 檢獲的證物包括兩部懷疑偽冒的美容儀器。海關早前接獲舉報,指位於石門和觀塘的美容院,使用懷疑偽冒的美容儀器,海關其後喬裝顧客購買相關美容療程,發現職員提供服務時使用偽冒儀器,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當場拘捕3名介乎36至40歲的女子。海關指偽冒儀器的機身,並無正貨產品的標籤,操作手板和機身背面亦無印上製作商的商標,輸出能量的方式與正貨亦有明顯差別,海關提醒市民若使用偽冒儀器,容易有紅腫及灼傷的風險,呼籲市民光顧信譽良好的美容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保險投訴局去年接616宗索償投訴 354宗已審結、4投訴人得直 最高涉78萬
【有線新聞】保險投訴局去年接獲616宗索償投訴個案,超過一半屬於醫療保險。 在已審結的354宗個案,有42宗同意保險公司決定,4宗裁定投訴人得直,單一最高賠償額為78萬元,引起索償糾紛的兩大主要保單,分別是醫療及危疾保險,其中醫療保險有193宗,多數個案涉及保單條款的詮釋。 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主席徐福燊:「病人認為要在某一個舒適地方,用最好的環境作某一個醫療,可以稱得上是專業上的醫療,已經是有需要,但不代表在保單上產生可以索償的環境,現在的保單都寫得很清楚,真的是有需要不能在日間診所進行治療,才是有需要在醫院進行治療,而不是個人選擇就已經是一個需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跑馬地的士撞私家車 的士司機失知覺一度被困 送院不治
【有線新聞】跑馬地有的士跟私家車相撞,的士司機昏迷,送院不治 的士司機獲救後送律敦治醫院,要用心外壓機協助急救,最終不治。中午12時許,的士沿聚文街駛往成和道,途中懷疑收掣不及,撞向路邊私家車,司機失去知覺被困車內,消防到場將他救出,私家車司機亦受傷送院。警方不排除的士司機駕車途中暈到,導致失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警西九龍總區向亂過馬路行人發92張告票 拖走27部違例車輛
【有線新聞】警方西九龍總區昨日(21日)進行「總區交通日」及代號「萬刃」的打擊嚴重違泊行動。警方就行人亂過馬路,共發出92張傳票;又拖走27部造成嚴重阻塞的車輛。 警員在深水埗、九龍城、油尖及旺角區的交通黑點採取聯合行動,針對涉及行人和駕駛者的不良習慣,例如「不依交通燈號過馬路」、「距離行人過路設施15米範圍內橫過馬路」、「沒有讓班馬線上的行人先行」,「駕駛時手持手提電話」,「非法進入黃色方格路口」和「不小心駕駛」等違法行為進行執法,以減少意外及確保道路暢通。行動中亦在不同地方,包括斑馬線、黃色方格路口及禁區等使用流動攝錄器材,以提升執法效率。 警方共發出92張傳票,主要涉及「行人不依交通燈號過馬路」及「距離行人過路設施15米範圍內橫過馬路」等違例行為。此外,警方亦調派便裝人員進行執法。一旦發現行人胡亂過馬路,警方將不予警告即時作出票控。 「萬刃行動」是警方為打擊嚴重違泊行為而組成的拖車專隊,並且將對不負責任的違泊車輛即時拖走。行動期間共拖走27部造成嚴重阻塞的車輛。是次行動的目標包括打擊雙行泊車、停泊在巴士站、行人過路處、道路轉彎位置及緊急車輛出入口等影響其他市民的違泊行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垃圾徵費|消息:柴灣連翠邨下月試行 居民:或兩三日才倒垃圾 政府邀三無大廈、快餐店等參與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下月1日推行「先行計劃」,除了政府部門外,還有公共屋邨、三無大廈及連鎖快餐店一起試行,有區議員表示會配合宣傳。 政府即將公布垃圾徵費「先行計劃」的名單,消息指柴灣的連翠邨會在名單之內,有習慣分類回收的居民說,暫時仍未知情,但相信不難適應。居民陳太:「 垃圾或者就兩三天倒一次,也不是真的很多垃圾,如果廚餘、膠樽已分類,不是真的很多垃圾,我覺得不是問題。(記者:會否擔心成為白老鼠?)不會,不過都有少部分會,有些人會覺得變麻煩、囉嗦,有些人都這樣說。」 當日政府表示,「先行先試」垃圾徵費是希望起示範作用,會把握多4個月時間向公眾宣傳。區議員林永晟:「因為環保署宣傳策略,一開始都主要集中在網上,現在這兩、三個月到社區,甚至入屋宣傳,長者通常接觸網上消息或者新聞比較慢,或者不熟悉,最實用都是宣傳小冊子或單張。」區議員自己也設街站配合宣傳,又派發指定袋給居民讓大家熟悉。除了公共屋邨外,消息指政府亦會找三無大廈、連鎖快餐店參加試行計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盛事經濟|ComplexCon今晚亞博舉行 有人低過原價一半轉售門票
【有線新聞】獲文化藝術盛事基金1,500萬元資助的潮流盛事ComplexCon,今晚起一連三日於亞洲博覽館舉行,多日門票仍然有售。 今次是ComplexCon首次在美國以外地區舉行,是藝術3月的帶頭項目,邀請香港、南韓及美國歌手演出,有逾200名潮流藝術家及創作者參加。當局曾預計能吸引3萬人次,早上官方售票網站顯示不同價格的單日門票仍然有售,在轉售網站有人以九折至半價轉售門票。主辦單位回覆本台查詢,未有回應門票銷情。活動星期六早上舉行開幕禮,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將擔任主禮嘉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7旬翁做手術疑被刺穿動脈 移除導管後後離世 死因庭裁定死於自然
【有線新聞】一名71歲老翁四年前在明愛醫院接受插喉手術,醫生插入導管時懷疑刺穿動脈,事主翌日移除導管後不治,死因庭裁定死於自然。 事主的太太和兒子聽取死因研訊結果後離開法院,說未必會有進一步法律行動。死者兒子馮先生:「我相信不會有人想我爸爸有事,故意令他受痛苦或死亡,所以我只想知道真相,也不是想追討甚麼,也不是想幫過我爸爸的人有不好的結果,只是希望若有錯就改,若沒有錯就看能否做得更好。」 事發在2020年5月,71歲事主馮浩基因胃部不適,入住明愛醫院接受插喉手術,醫生原本在靜脈插入導管,卻插穿動脈,一日後移除錯置的導管,事主當晚不治。 這宗死因研訊沒有陪審團,兩名專家證人分別推測事主因移除導管時,輸入血漿過多,導致肺積水致死以及因肝衰竭死亡。死因裁判官周至偉裁決,事主入院時已有嚴重肝衰竭,凝血指數差,沒證據顯示錯誤植入導管造成出血,或者因輸血過多,導致肺水腫致死等。 他不同意首名專家證人指,輸血過多引發肺水腫致死的說法,認為這只是專家的個人猜測,裁定事主的死因是「亞大片肝細胞壞死」連同肝衰竭,死於自然。裁判官又指導管插入動脈,是手術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即使由專科醫生操刀,仍無法避免風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陳肇始倡進一步擴大禁煙區 稱做好基層醫療 有助縮短公院輪候時間
【有線新聞】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說,要降低吸煙率除了增加煙稅,亦可考慮進一步擴大禁煙區。 港大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肇始:「是否只是增加煙稅,我覺得是有其他的,例如二手煙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對小朋友來說,所以我認為如何擴大禁煙區,我覺得這也是需要做,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政府增加多些禁煙區,是會有多些人戒煙,政府在2025年要將吸煙率降低至7.8%的目標才會成功。」 政府去年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陳肇始說據其了解計劃反應熱烈,至今已有超過二萬人參加計劃,又說如基層醫療做得好,相信有助縮短公立醫院輪候時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國泰取消航班|林紹波指大量機師請病假 低估候命人數 有議員倡放寬飛行時數上限
【有線新聞】立法會討論年初國泰取消航班風波,國泰再就事件致歉,指當時編更系統未能及早發現部分機師的飛行時數接近上限,已修正系統。 國泰去年底至今年初無預警取消多班航班,根據立法會的文件,國泰由去年12月28日起計,兩個月內取消了786班航班,佔總航班量超過4%。 國泰到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解畫,解釋是因為去年底,多了機師因流感缺勤,同時低估了候命機師數目。國泰行政總裁林紹波:「再次向受影響顧客致歉,事件只是短期航班及人手規劃失誤所致,並非因為任何結構性人手不足而發生。」 根據民航條例,機師12個月內的飛行時數,不能多於900小時。有議員質疑國泰,為何未能及早發現機師不足。工程界(經民聯)盧偉國:「按理你們應有很好的管理系統了解,國泰不是今天才開始營運。」 國泰營運及航空服務總裁Alex McGowan:「我們空中巴士廣體客機機師在夏天的高峰期飛行次數太多,當時我們正訓練波音777客機機師,我們的編更系統欠缺應有的軟件,提醒我們哪位機師的飛行時數接近900小時的上限,我們已糾正,修改系統並確保註明飛行時數。」 有議員就建議放寬飛行時數上限。港島東(民建聯)梁熙:「國際的標準是1,000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紅磡殯儀舖遭爆竊 失手提電腦、600元現金等
【有線新聞】紅磡有殯儀舖遭爆竊。 殯儀舖在必嘉街地下。早上8時許,職員返工發現大門捲閘和後門遭人打開,懷疑遭人爆竊,於是報警。初步點算,損失一部手提電腦、一部手機及600元現款。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23條|駐港公署去信反駁華爾街日報 批「香港變危險」說法危言聳聽
【有線新聞】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去信《華爾街日報》,反駁社論形容23條立法令香港變得危險,說法危言聳聽。 《華爾街日報》日前以「香港大倒退」為題,指23條立法令香港對外資、律師和記者變得危險,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繼續以更多工具限制市民。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反駁,指港區國安法只涵蓋分裂國家和顛覆政權兩類罪行,未有涵蓋叛國、竊取國家機密等其餘五類,立法堵塞漏洞是無可指責,又駁斥社論稱條例「將外國影響視為威脅」以及「去香港有危險」等說法,是無中生有、胡說八道及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