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啟德體育園|晚上逾6萬人演練 紀律部隊輪流表演、模擬突發情況 陳國基:滿意測試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星期五晚舉行大型演練,首次同時測試三個主要場館,超過6萬人參與,當中八成是公務員,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測試達標,但未確定體育園何時正式開幕。 三個場館同步的大型演練,晚上八時開始,體育園一帶傍晚出現人潮,由於演練入場時間與下班時間重疊,港鐵加密班次疏導人流。參加者入場前要先接受安檢,水樽依舊要暫存場外,部分參與者乘旅遊巴入場,在停車場接受安檢。演練歷時約一個半小時,其中5萬座位的主場館開三面台,由紀律部隊輪流表演。 期間模擬突發情況,包括有觀眾用假門票入場,又模擬有觀眾醉酒鬧事,保安上前介入,並請同行朋友帶他離開,以及模擬有人插隊引起爭執,由保安將人群分開,但雙方情緒激動,警員要介入。 同一時間,在青年體育場有約3000人參與演練。 演練尾聲,三個場館的人分批疏散,在主場館的觀眾希望場館劃位更易識別。禢小姐:「因為場館以段數分段,如果散場或等人時,要去某一段基本上找不到是哪一段,如果像紅館或者其他場地,用顏色分會更易識別。」散場人潮到接近十時達到高峰。羅小姐:「有一點點亂,沒有妥善安排, 可能需要時間安排人流往哪邊走,而且沿路太嘈,聽不清楚指示。」港鐵及巴士配合加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農曆新年|料734萬人次經陸路出入境 羅湖、落馬洲及港珠澳大橋較繁忙
【有線新聞】入境處預計1月28至2月4日,即年廿九至初七期間,約有734萬人次經各陸路邊境管制站進出香港。 當中羅湖、落馬洲及港珠澳大橋管制站將會非常繁忙。為疏導旅客,入境處已減少前線人員休假,加開櫃枱及通道,增派保安人員維持秩序,亦會連同警務處、海關和港鐵在羅湖管制站成立聯合指揮中心,並與內地部門緊密聯繫,又呼籲旅客盡量避免在繁忙時段過關。警方由星期六至2月2日,在落馬洲及深圳灣邊境管制站實施特別交通安排,方便市民及旅客過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賣豬仔|赴泰專責小組續跟進營救港人工作
【有線新聞】港人被禁錮東南亞事件,保安局專責小組在泰國繼續與當局跟進營救工作。 專責小組分別與泰國國家警察轄下移民局副局長潘塔納,以及司法部轄下專責特別調查及打擊人口販運部門首長開會,商討安排被禁錮港人返港事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血液庫存告急 僅餘兩日 紅十字會籲市民捐血
【有線新聞】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說血液庫存僅餘兩日,呼籲市民捐血。 紅十字會說近三成捐血人士因為感染流感取消捐血預約或登記,加上市民周末離港外遊,血液收集量持續不足。同一時間緊急手術及器官移植手術宗及用血量大幅上升,呼籲市民捐血。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說血液庫存僅餘兩日,呼籲市民捐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認同撤銷香港特殊貿易地位 否認提倡攬炒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作供稱全國人大通過港區國安法立法決定後,認為香港已「玩完」,所以認同撤銷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但否認提倡攬炒。 黎智英第33日作供,提到2019年10月訪美曾與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見面,控方展示照片,兩人手持「光時」口號的黑色上衣。黎智英解釋是史考特取出黑衣作為道具,自己出於禮貌拿起合照,沒有留意字句。法官杜麗冰質疑假如上面印有裸女是否都會這樣做,黎智英說不回答假設性問題。 黎智英又確認在美期間與前副國安顧問博明見面,控方指美國國安委會就國安、軍事、外交等政策向總統提供意見,黎智英一定清楚這個角色。黎智英稱他不關心,與人見面不會推測對方目的。 2020年4月至5月期間黎智英在電郵與多人討論《馬格尼茨基法案》,包括前副國防部長保羅沃夫維茲及美國前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等,沃夫維茲稱對法案的問題源自香港法官郭偉健偏頗的言論,惠頓又談及前中聯辦主任駱惠寧。黎智英作供稱同意將駱惠寧列為制裁目標,講過美國是唯一的救贖,是因為只有美國關心香港,但覺得凍結官員戶口更有效。 全國人大通過港區國安法立法決定後,Mark Simon稱會幫助接觸對美國民主黨政策有影響力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啟德體育園|首逾6萬人參與三場館演練 園方:將來每日有過境巴士途經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再舉行大型演練,首次同時測試三個主要場館的人流管理安排,預計超過6萬人參與,當中八成是公務員。 主場館傍晚開始有演練參與者入場,身穿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員在場外安檢。表演節目歷時大概90分鐘,到晚上9時許會加入突然情況,各場館會分批離場,屆時港鐵及巴士公司會加密班次及安排10條特別巴士路線,演練亦安排部分參與者乘旅遊巴入場。 體育園表示正與兩間跨境巴士公司商議,日後會有恒常班次途經體育園。啟德體育館交通運輸經理陳海麟:「將來每日都會有過境巴士,這裡是其中一個站,巴士會途徑體育館作為一個站,之後會上客。我們正在與合約方商討,當然我們會因應有活動的要求,要求加密班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流感|12歲女童同時染乙流、甲鏈 曾接種疫苗 現情況危殆
【有線新聞】一名12歲女童同時感染乙型流感和甲類鏈球菌,留醫兒童深切治療部、情況危殆,她有接種過流感疫苗。 女童上周五發燒、流鼻水及咳嗽,三度向私家醫生求診,本周三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入住兒童深切治療部,翌日轉送兒童醫院,臨床診斷感染乙型流感和甲類鏈球菌,併發肺炎、呼吸衰竭及敗血性休克。她今個年度接種過季節性流感疫苗,潛伏期內無外遊,而家居接觸者早前出現過上呼吸道病徵。
- News Editor
- 2025年01月24日
政經CHAT|民建聯宴請外國領事及商會食盤菜 周浩鼎做「講故佬」講歷史
【有線新聞】政界近年經常提到「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民建聯星期四(1月23日)就趁臨近歲晚,邀請30多位外國領事及商會代表,到大埔泰亨文氏宗祠品嚐盆菜及體驗不同中國傳統文化習俗。 出席的除了包括日本、英國、德國等外國領事及商會代表,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包海斌參贊、一等秘書王猛亦有赴宴。 他們不單止與李慧琼、陳克勤等多名民建聯核心高層一同「起筷」,部分外國領事及商會代表亦嘗試提筆寫揮春、舉起「獅頭」舞獅,甚至拿起鑊鏟炒菜。 民建聯聯絡拓展委員會主席周浩鼎更加化身「講故佬」,介紹文天祥抗蒙歷史、盤菜的相傳來歷,及成為新界鄉村習俗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而李慧琼亦趁機邀請外國商會代表,對新一年財政預算案提供意見,促進交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桌球館放寬入場年齡至8歲等要求 業界:改變負面形象 總會:冀日後全撤限
【有線新聞】康文署宣布經審批的桌球館日後最低入場年齡會由16歲下調至8歲,穿校服人士也可以入場。業界形容新措施可改社會對桌球的負面形象,香港桌球總會就期望日後可以全面撤限。 有20年「篤波」經驗的Dicky經營這間桌球館17年,他表示一定會申請放寛青少年進入桌球館的限制,認為除了帶動營業額之餘,希望讓更多人接觸桌球運動。新天地桌球城負責人Dicky:「相信這次絕對是一個好好的契機改變桌球負面形象,政府這次修改條例令桌球形象正面了很多,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桌球運動,政府給大眾一個信號令到桌球形象很正面,還可以鼓勵桌球的長遠發展。」 下月25日起康文署將接受合資格持牌桌球館申請,獲批的桌球館屆時入場年齡將由現時最低16歲下調至8歲,學生身穿校服亦可進入。至於青少年不可入場時間亦由晚上8時至早上10時縮短至晚上11時至早上7時。 香港桌球總會主席羅永聰指,喜見政府推動桌球運動邁出重要一步,期望未來能完全撤銷限制。中國香港桌球總會主席羅永聰:「我認為是一個正面的第一步,但不能説是一個很大的寬免。但其實作為一個運動場所其實不應該有任何年齡限制,所以我希望這個第一步大家開始接受,很多球會都可以享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低空經濟沙盒試點項目收72份申請 有團體促提高透明度、減低業界推展困難
【有線新聞】政府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其中「監管沙盒」試點項目收到72份申請。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促請政府提高透明度,讓業界更準確對接發展需求減低推展困難。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葛珮帆:「由政府部門及政府資助機構主動發布低空經濟應用場境的需求清單,化被動為主動。讓業界及大專院校想做科研都可以按清單就自己專長及業務發展方向,與政府部門及機構一同攜手去推動項目發展。相信有這些清單可以加大力度及速度,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聯盟又說「監管沙盒」試點項目開放申請的時間短,不少本港及海外企業反映來不及截止前遞交,希望政府盡快公布第二批項目申請時間表,並盡快與內地當局商討低空經濟項目的跨境安排。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土瓜灣無業男被捕 檢約960萬元懷疑毒品
【有線新聞】海關在土瓜灣拘捕一名男子,檢獲約值960萬元懷疑毒品。 包括約11公斤懷疑可卡因、少量霹靂可卡因及製毒工具。海關星期四在土瓜灣截查一名男子,在他手持的膠袋和附近一個單位及大角咀另一個單位內搜出該批懷疑毒品。被捕男子28歲,報稱無業,被落案起訴三項販運危險藥物罪名,明日提堂,海關相信他收取販毒集團數千元酬勞接收毒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4日
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撥款含交椅洲前期開支 有議員質疑未有獨立審議
【有線新聞】政府早前推遲交椅洲人工島填海,但立法會工務小組審議來年度基本工程儲備基金逾416億元撥款時,發現當中包括交椅洲兩條連接路的前期工程設計和勘探,有議員質疑未有獨立抽出項目審議。 選委會界別李浩然:「一個這麼重大的項目和工程用繞過立法會的方式其實不太恰當,所以我自己整體上對這個申請撥款同意,但唯一對上述意見有保留。」 土木工程拓展署副署長馬漢毅:「前期工程其實我們也需要展開,特別是我們如要展開下一階段時考慮推展方案時,其實我們需要一定參數和資料才能決定我們往後日子用甚麼模式再推展,特別是如果我們考慮利用市場力量時,我們手頭上資料必須足夠,市場才能參考和考慮會否參與,甚至去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