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教育局公布初中公經社科課程指引 強調「立德樹人」 培養國家觀念、國民身份認同
【有線新聞】初中的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新學年推行,教育局公布課程指引。 《指引》一共六章,包括「概論」強調課程總目標「立德樹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認識國家和社會,培養學生國家觀念,國家安全、守法意識、國民身份認同和家國情懷,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其餘章節有「課程架構」、「課程規劃」、「學與教」等,讓學校參考、編排課程,希望引起學生興趣,幫助提高學習效能。教育局說過去兩年個學年已為逾8,000人次教師,提供逾70場培訓課程。9月起全港學校中一全面推行新課程,取代推行逾十年的生活與社會課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民青局辦地區治理培訓班 麥美娟籲區議員要有責任感、主動接觸居民
【有線新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舉行區議員地區治理培訓班。 一眾區議員早上到達政府總部,參與第二次的培訓班。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副司長卓永興在班上致辭,他們肯定區議員自上任以來的表現,寄語全體區議員要將服務市民、造福市民作為地區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又勉勵全體區議員肩負起政府和市民之間橋樑紐帶的角色。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擔任培訓班主講,講解當前地區治理工作面對的挑戰,提醒區議員要有責任感,主動接觸居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猜猜我是誰|警拘兩名16歲、18歲本地男子 涉冒認長者兒孫 騙取4退休主婦33萬元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兩名16歲及18歲的本地男子,涉嫌與4宗「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有關,落案控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 兩名男子涉嫌在今年5月至7月,打電話到四名年齡介乎73至84歲的退休主婦,合共騙取33萬元,最高一宗騙款達20萬元。警方指四名受害人都是以家居固網電話接聽騙徒來電,相信騙徒是針對退休人士。 新界南區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李金鵬:「發現接聽電話的是老人,便冒認是他們的兒孫。這單案件的四名受害人其實知道有電話騙案的存在,擔心家人安全,一時情急之下墮入這個騙案,騙去畢生的積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內地四城際直通車口岸即日起關閉 海關總署:不影響高鐵運行
【有線新聞】位於北京西站、上海站、廣州及東莞的城際直通車鐵路口岸,即日起關閉。 海關總署指,自高鐵西九龍站開通以來,已經有效滿足旅客需求。今年6月亦都加開了往返西九龍站的高鐵列車,強調原有的4個直通車口岸關閉,不影響高鐵運行。港鐵指隨着高鐵提升服務,已接駁上內地高鐵網絡,完全覆蓋直通車綫路,經高鐵出行更舒適高效。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23條|美領事梅儒瑞批有寒蟬效應 駐港公署、政府強烈譴責促停止抹黑
【有線新聞】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近日受訪時,批評23條立法等造成「寒蟬效應」,外交部公署及特區政府強烈譴責、要求停止抹黑。 公署強烈不滿和嚴厲譴責梅儒瑞妄議香港事務,又指港區國安法及23條立法後,香港社會重回安定,市民權利得到切實保障。梅儒瑞應恪守領事官員基本職業操守及行為準則,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特區政府亦不滿梅儒瑞的言論,批評無稽失實,指美國對港區國安法及23條立法,讓港人的生活及經濟活動回復正常置若罔聞,是虛偽的雙重標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的士車隊|乘客冀設賞罰機制 有的士司機指或不加入車隊:做自己生意
【有線新聞】運輸署批出五個的士車隊牌照,包括三個市區車隊和兩個混合車隊,合共提供約3,500輛的士。運輸署說按牌照要求,車隊需提供網約服務、投訴渠道和在車上提供電子支付等設備,一年內投入服務。 其中一家獲批車隊牌照的公司指,最快9月會推出服務,包括6座位電動豪華的士,預計收費會比咪表高10%至25%。有落選的車隊則表示會按計劃組織車隊,期待政府再發牌。 星群的士車隊獲批混合車隊牌照,車身繼續用紅色,總共500部的士,當中350輛是新車,可行走港九新界及大嶼山。他們說會聘請超過450名司機,連同其他牌照要求的設備,總投資逾3億。最快9月推出6座位的純電動豪華的士,估計收費較咪錶高10%至25%,又會開發獨立預約程式和設投訴制度。 首階段只有5支車隊獲發牌,並得到政府資助,部分落選的車行指早前已經投放資源,會如期組織車隊。周國強的車行為了申請車隊牌照已投資約800萬,開發應用程式,更換新咪錶,又安排課程給司機。他相信,車隊制度能增加司機收入,司機需要迎合趨勢,如果政府再發牌,他會再次申請。 順安車行負責人周國强:「除了在街上接客,要習慣用手機應用程式接單,我覺得(生意)不會變少,相反會多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跑馬地電車與私家車相撞後出軌 16歲女乘客受傷
【有線新聞】跑馬地有電車與私家車相撞後出軌,一人受傷。 電車公司事後派員將出軌電車移回車軌,路上留有出軌痕跡。下午大約4半,電車沿黃泥涌道開往跑馬地,駛至一間木球會對開與私家車相撞。私家車左車頭撞毀,一名16歲電車女乘客受傷。受意外影響,跑馬地圈電車服務一度暫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機場明起推特快行李託運櫃位 手機掃護照晶片、人面識別 國泰及快運先行
【有線新聞】赤鱲角機場明日起推出特快行李託運櫃位,旅客用智能手機掃瞄護照晶片,再經過人面識別,就可以自助託運行李,首階段有三間航空公司採用。 機管局前年推出「登機易」,由辦理登機手續,到出境檢查,都可以透過人面識別系統自助完成。八月起程序會簡化,旅客經網上預辦登機後,到機場後毋須再到智能櫃枱領取登機證,可以直接到「特快行李託運櫃位」。將行李放上行李帶,進行人面識別後,便會自動打印行李標籤。旅客自行貼好標籤,再用航空公司的手機應用程式掃描二維碼、護照晶片及行李標籤後,便完成託運。一掃、一拍就可以自動託運行李,全個程序都毋須職員幫手,45秒就完成。 機管局創新及數據分析總經理歐陽顯宏:「傳統人手櫃枱排隊當然較慢,(平均)時間可能大概需要3分鐘。另一渠道是幾年前推出的流動智能櫃枱,亦可以做到自助行李託運,大概需要2分鐘。現時最新推出的特快行李託運,連流動櫃枱都不需要,2分鐘都可以省卻。」 機管局指,這個是全球首個機場行李託運系統,全面採用人面識別,亦有助應對疫情後人手不足問題,國泰及快運會率先採用,未來會再擴展至其他航空公司,希望涵蓋八成旅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涉8個月洗黑錢逾1億元 45歲內地男判監33個月
【有線新聞】警方於2019年1月接獲一間公司報案,指其公司帳戶被黑客入侵,作出未經授權轉帳,損失約940萬元。警方調查後取得相關騙款的傀儡戶口資料後,拘捕一名現年45歲的內地男子,案件今日(31日)於區域法院判刑,男子被判囚33個月。 深水埗警區重案組人員經調查後,取得收取相關騙款的香港傀儡戶口資料,發現該戶口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間,處理總共約1.04億元。傀儡戶口持有人為一名現年45歲的內地男子。 警方於2023年7月拘捕該名男子。該名男子早前已承認洗黑錢罪,案件今日於區域法院判刑,被告最終被判處監禁33個月。同時,法庭亦應控方申請,頒下沒收令,充公該名男子的傀儡戶口內約110萬元的結餘資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涉冒認「兒孫」呃4老婦$33萬「保釋金」 警拘兩男分別16及18歲
【有線新聞】警方破獲4宗「猜猜我是誰」騙案,拘捕兩名男子,相信是詐騙集團的骨幹成員。四宗案件損失金額共33萬,當中最大一宗達20萬元。警方表示,案件仍在調查,不排除更多人被捕。 受害人年齡介乎73歲至84歲 均為退休主婦 新界南總區重案組總督察庾博瀚今日(31日)講述案情時表示,新界南刑事總部人員經深入調查後,根據線索鎖定兩名詐騙集團骨幹成員,相信他們涉及全港至少4宗「猜猜我是誰」騙案,損失金額為33萬元。四宗案件發生在今年5月至7月期間,受害人年齡介乎73歲至84歲,均為退休主婦。 他說,騙徒犯案手法「一如既往」,針對主要使用家居固網電話的長者,假扮成受害人的兒孫,訛稱因刑事案件而被警方扣留,急需以現金提交「保釋金」。同時,騙徒會叮囑受害人勿告知其他家人,而受害人往往因為擔心家人安全,情急下會答應對方要求,準備「保釋金」。此時,會有另一名騙徒就再聯絡受害人,訛稱為其兒孫的朋友,並相約受害人,聲稱幫其兒孫取「保釋金」。當付錢後,受害人成功聯絡到「真正」的兒孫而方知受騙,繼而報案。 被捕兩男互不認識 為數百至1,000元報酬犯案 警方昨日(30日)採取行動,拘捕該兩名涉案男子,他們分別1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屯門九巴車廠巴士突溜前 車頭撞毁
【有線新聞】屯門九巴車廠發生事故,巴士車頭大銀幕碎裂。今早約6時許,警方接報指九巴一名55歲男職員,在停泊一輛巴士期間,巴士突溜前,職員試圖阻止但失平衡跌倒擦傷。警方將案件列作「有人意外受傷」處理。九巴指,涉事車長受傷需送院治理,並已被暫停駕駛職務,會調查事故原因。 據網上流傳的圖片所見,涉事巴士停在辦公室前,車頭嚴重受損,車頭玻璃碎裂。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31日
瑪麗醫院50歲男病人急須換心:希望有好心人幫助我 醫管局籲捐心、將求助內地
【有線新聞】瑪麗醫院一名心臟衰竭病人急須換心,醫管局呼籲市民考慮捐出離世親人心臟,並積極尋求內地捐贈。 陳偉豪:「我自己躺在床上甚麼事也做不來,我知道長期也很痛苦。我現在天天也在看以前的相片、子女小時候的相片、孫兒小時候的相片,每天都重覆在做這些事,希望有好心人能幫助我。」 急須換心的50歲男病人陳偉豪,上月起心臟持續衰竭,目前情況危殆。左右心室都已經植入輔助裝置,代替心臟功能。醫生估計他的心臟功能只剩下兩成,隨時可能有血塊積聚及感染等併發風險,急須移植心臟。目前已在輪候名單首位,情況極為危急。除了在本地尋找心臟捐贈,醫管局將盡快通過程序,到內地尋求跨境捐贈,強調會嚴格按照法規,向監管機構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