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邵家輝籲商界支持北部都會區發展
【有線新聞】立法會通過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有商界議員呼籲業界支持北部都會區發展。 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議員邵家輝:「不少朋友對目前國際環境有憂慮,在地緣政治等,不過大家要知道世界大局東升西降,看到金磚國家生產總值佔三分一,七大工業國經濟體只到29%。只要對國家有信心,對香港有信心,現在大力投放北部都會區發展,不單止相信有好回報,更加對香港社會帶來非常重大福祉」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未來政府會結合市場力量,提速提量推展北都工程。不單止為了減低公共財政壓力,更大考慮是推動產業發展時,要用好、充分釋放商界及市場力量。政府會提供多元途徑讓市場參與開發,包括發債、原址換地及片區開發等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秘魯經濟學者:自貿協定助中秘貿易急增 指中美貿易戰無損中國市場地位
【有線新聞】秘魯與中國自貿協定生效逾15年,中國已成為秘魯最大貿易夥伴。有當地經濟學者說,自貿協定成功帶動兩地貿易急增,又認為中美貿易戰難以影響中國在秘魯的市場地位。 港人熟悉的中資品牌,出現在地球另一端的秘魯利馬街頭。兩國自2010年實施自由貿易協定以來,愈來愈多中資企業進駐秘魯。而這幾輛由APEC峰會主辦方安排作免費接駁專車的,亦是中國電動車。中國近年取代美國成為秘魯最大進口來源地,今年首10個月對秘魯出口,有一半是汽車、手機等機電產品,達404億元人民幣。 有研究亞洲貿易的秘魯經濟學者說,兩國自貿協定生效15年,帶動貿易急速增長。不過多年來的環境已轉變,是時候更新自貿協定,下一步最重要是開放電子商貿。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總監Carlos Aquino:「16年前電子商貿不常見,現時廣泛流行,尤其中國是電子商貿的王者。電子商貿不只是大企業能投資,中小企亦能。APEC其中一個議題是,要讓中小微企可在APEC經濟體貿易增長中受惠。」 美國曾是秘魯最大貿易夥伴,不過近10年被中國取代。隨著特朗普勝出總統選舉,市場憂慮貿易會否再受影響。學者估計即使美國政府施壓,都難以改變秘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警隊紀念日 蕭澤頤獻花圈紀念殉職警務人員
【有線新聞】警隊舉行「警隊紀念日」。 在警察總部舉行的「警隊紀念日」上,警務處處長蕭澤頤獻上花圈,帶領參與儀式的人員默哀,紀念因公殉職的警務人員。蕭澤頤致辭時說,警隊以守護香港為榮,會傳承實踐警隊使命的堅持,做好維護國家安全、保護市民的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消委會|實測午市自備餐盒外賣 4食肆拒接受 大家樂被點名職員態度不耐煩
【有線新聞】政府管制外賣要走塑。消委會派員到15間本地連鎖食肆,以自備餐盒購買45次外賣,成功率達七成。但有4間食肆以衞生為由,不接受自備餐盒。消委會期望業界可以提升配套或提供即時折扣予顧客,提高他們自備餐盒的誘因。 外賣走塑知易行難,食客往往缺乏誘因踏出第一步。不過消委會發現,即使食客願意踏出第一步,都不是每間餐廳都會配合。 消委會在8至9月派職員到15間餐廳,用自備餐盒買45次外賣,成功率近七成,31次成功、14次失敗。其中4間連鎖食肆,包括大家樂、薩莉亞、一粥麵及吉野家基於食物安全及衞生原因,表明不接受消費者自備餐盒。 消委會點名大家樂,有職員面對查詢時不耐煩,一粥麵職員要求顧客拆開已包裝的外賣放進自備餐盒,消委會認為這些做法,未能有效管理消費者期望。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態度上可以好些。如果禮貌地向客人解釋或者去想有其他方案,令客人不會失望,其實食肆在變通上是可以做到的。為甚麼我們會揀選連鎖食肆,因為我覺得如果他們做得好,覆蓋面及影響力會更高,亦可以帶動整個行業氣氛去收取外賣餐盒。」 即使成功用上自備餐盒,亦不代表不用付外賣費。消委會指,一次在沙嗲王買外賣後仍被收取一元包裝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下周三起深圳灣、珠海拱北口岸可「免出示證件」過關 民建聯歡迎
【有線新聞】內地及港澳居民下星期三起,可以在深圳灣及珠海拱北口岸經免出示證件通道過關,民建聯表示歡迎。 李慧琼:「在上星期人大常委會會議,我亦就新皇崗口岸落實合作查檢一次放行提出建議,當中包括希望最終實現毋須用證件的通關模式安排。簡單來說,就是希望人面識別或者其他非證件識別方式過關,今次試點正正是一個突破。」 陳勇:「我們收到不少兩地旅客、商務客查詢甚至反映意見,每當人多時排隊要排很久,無論車或人。所以目前這個措施看到是一個逐步、很重要,一步一步來的便利措施。最終可以人、車過關更便利,更能夠促進香港與大灣區經濟互動發展,從而更能夠落實中央政策。」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消委會|11款冷暖無葉風扇價格、能源效益參差 冷暖空調機製暖更省電
【有線新聞】近年流行的冷暖無葉風扇,消委會測試發現它們價格和能源效率參差,提醒將無葉風扇當暖氣機使用,電費並不便宜。 轉季天氣忽冷忽熱,不少人會使用冷暖無葉風扇,一物兩用,慳位方便。消委會測試11款冷暖無葉風扇,價格由699元至6,988元不等,但發現它們的表現參差。好像暖風方面,各樣本的加熱時間由1.8分鐘至6.8分鐘不等,普遍較傳統暖風機慢,其中兩款加熱需時超過6分鐘。 小小家電,不要以為它慳電。以最高功率的這款去看看,每晚開5小時,每度電1.6元計算,一個月電費最高可達519元。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林凱章:「很多消費者以為冬天使用有暖風功能的風扇一定較開啟冷暖空調更加慳電,但事實上冷暖空調機的製暖效率較無葉風扇高,因此同一製暖量下,冷暖空調機的暖風功能可能會比無葉風扇更省電。」 這些冷暖無葉風扇涼風的能源效益亦都參差,相差超過3.5倍。售價最高的一款送風量最高,耗電量最大,但能源效益一般,與最便宜的這一款相若。2,000元內的這兩款風扇能源效益最高。而這款的送風量最少,能源效益亦最差。 消委會建議風扇和冷氣機同時使用,風扇有助將冷風吹近用戶,冷氣不用開太大,更加省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數字辦舉行實境網絡安全攻防演練
【有線新聞】數字政策辦公室舉行本港首個實境網絡安全攻防演練,模擬駭客攻擊政府部門的電腦系統。 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網絡安全的攻防演練,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透過實戰攻擊,提升我們參與系統的偵測、預防及應變能力。所以我們最主要的目的,會用點到即止形式,參與的部門現時有九個政府部門及三個公營機構。為何不主動公開他們的名字或參與系統,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整個演練有序地推行。」 演練為期三日,由數字辦與警方網罪科聯合舉辦。網絡安全專家及業界會組成5隊紅隊擔任攻擊方,模擬網絡攻擊。12隊有份參與的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則是藍隊防守方,需要作出相關應對。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消委會|市面12款衣物清香珠 全有香料致敏物質
【有線新聞】消委會測試市面上12款衣物清香珠,發現所有樣本都有加入香料致敏物質。 12款衣物清香珠售價介乎38至179元。消委會在全部樣本都驗出香料致敏物質,最多一個樣本同時加入8款。另外在4個樣本驗出人造麝香化合物佳樂麝香,這款麝香不易被生物降解,長遠會對海洋生態構成威脅。消委會提醒衣物清香珠沒有實際去污作用,亦有機會致敏及污染環境,呼籲市民小心用量。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名人極致號抵啟德郵輪碼頭 有旅客訝異沒的士 文體旅局:因天氣欠佳
【有線新聞】國際郵輪名人極致號清晨抵港。接載近三千名旅客,主要來自歐美國家。大批旅客到郵輪碼頭期間,有巴士信用卡感應系統失靈未能夠處理付款,的士站亦一度大排長龍。 唐太:「郵輪停在這裡,一下船便有公共交通工具,我覺得十分方便,只是沒有車而已。我也曾聽聞下船後乘搭的士是有問題,但我們原以為這麼早,加上船公司會通知他們有船到港,應該有很多的士在等候我們,都相當驚訝一輛的士也沒有。」 文體旅局在社交網站解釋,因為天氣欠佳令交通情況較為緊張,以致的士供應短缺。旅遊事務署和運輸署已即時加強交通服務疏導乘客,包括通知的士業界增加服務,亦將石油氣券由平日的50元增加至100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九龍城10米大樹突塌下 壓中三車沒人傷
【有線新聞】九龍城有大樹塌下壓中三輛車,無人受傷。 有行車紀錄儀鏡頭拍攝到大樹倒塌一剎那,塌下的大樹約十米高,橫跨三條行車線。樹幹壓中校巴、的士及私家車,車頂和車身凹陷。現場在太子道西近勵德街,上午接近八時,行人路一棵叫「樹頭菜」大樹突然連根拔起塌下,壓中三架車。消防其後升起鋼梯,用工具鋸斷樹幹和樹枝,移到路邊轉交相關部門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社企辦女性友善游泳學校 讓穆斯林等宗教、種族同享運動樂趣
【有線新聞】穆斯林女性因宗教緣故,在公開場合要以衣物遮蔽身體,戶外運動例如游泳也很難參與。在香港,有社企開設讓穆斯林女性都可以參與的女性友善游泳學校,讓「姊妹們」一同享受游泳樂趣。 參加者施莉嘉:「一開始完全不會游泳,完全不懂、初學者、怕水、踢腳也不會。看到哥哥們,他們經常和朋友去游泳,我們沒有這些機會。」在伊斯蘭信仰中,女性在公眾地方要保持莊重,不會在異性前顯露身材,一般不會去泳灘或公共泳池。施莉嘉:「因為在香港找不到這種環境,對少數族裔來說,有宗教信仰,我們會考慮環境有沒有男性、救生員是不是男性。我們穿這些衣服有男性看到,家人也不准我們去。」 香港土生土長、巴基斯坦裔的Bibi,明白施莉嘉和很多穆斯林女性的掙扎,希望來自哪個國度 信哪一個宗教的女性都可以有同等的機會游泳。三年前與港隊泳手Rachel成立社企,為不同種族的女性打開這片「藍海」,至今已服務超過450人。「姊妹們」來自18個種族,3歲至60多歲都有。Pink Dolphin創辦人葉慧儀:「我們是一所女性友善游泳學校,歡迎所有宗教、種族背景的女性及12歲以下的兒童參與我們的社企。」 在泳班中逆流而上的,還有10年前由敍利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15日
市建局辦中上環導賞團 「地膽」帶團探索特色景點 冀保存口述歷史
【有線新聞】市建局在中上環舉辦導賞團,由當區居住或工作的「地膽」帶領參加者探索特色景點,了解區內多年來的演變,希望能保存口述歷史。 導賞員林嘉君:「曾經上班是不搭小巴下山,就乘搭扶手電梯。因為要穿高跟鞋上班,乘搭了一個月之後,發覺那些高跟鞋的鞋踭都破損了。」 在中環住了十多年,已退休兩年的林嘉君,這日來到半山扶手電梯,身份不再是上班族,而是義務帶團的導賞員。活動由市建局聯同救世軍及中環街市推出,60名熟悉中上環的市民會帶領參加者認識當區的歷史文化。特別的是這些景點,附近不少是已落成或正施工的重建項目,例如有百年歷史的嘉咸街市。 導賞員譚五仔:「當然我們自己都會得著很多,會更加提升自己對於這區的認識。以前可能有點遺漏、遺忘了的東西,經過這個導賞活動,我們會豐富自己的知識,反思自己的記憶,是一個大家雙贏,很好的活動。」 導賞員林嘉君:「其實香港或中環怎樣變都好,都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就算它不停更新,香港的活力和動力都是在那裡。」 為了讓參加者有更深入了解,導賞員除了接受30小時培訓,亦要在講解加入個人回憶。 市建局總經理(物業及土地)鄭顯剛:「他們的語錄可以讓大家用另外一種角度去看這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