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明年接任港大校委會主席 李家超:冀帶管治新氣象
【有線新聞】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明年起接替王沛詩出任港大校委會主席,為期三年。行政長官李家超期望連同另外5名新校委能為港大帶來管治新氣象,開啟新篇章。 身兼港大校監的行政長官李家超委任73歲的王冬勝由明年1月1日起,出任港大校委會主席。 王冬勝曾任多個公職,包括銀行公會主席,早年也曾任科技大學校董及教資會成員。他現時是全國政協委員及港大金融學榮譽院士,以往沒有擔任港大校委會成員。 至於現任主席王沛詩,在2022年1月1日上任,任期到今年底屆滿。她之前4位校委會主席均獲續任,王沛詩任期最短,亦是回歸後首位沒有續任的主席。 近年港大爆發管治風波,王沛詩和港大校長張翔在副校長任命等多個內部運作議題出現分歧,引起政府介入。政府在新聞稿中提到,今年6月成立的調研小組,協調港大內部運作已取得成果,之後會繼續工作,協助新組成校委會及校方。 李家超同時委任另外5人為港大校委,包括全國政協常委施榮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容永祺和立法會議員陳仲尼等接替任期屆滿的江樂士和石禮謙等。政府指新委任人士均是社會精英,李家超期望新任命帶來港大管治新氣象、新動力,開啓管治新篇章, 推動港大再創高峰,亦感謝王沛詩等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審計報告指理大修復一度「估大數」 逾九成升降機曾發生事故 倡加強監察、保養
【有線新聞】審計報告指2019年理大衝突後,校園修復開支一度「估大數」近3億,又指理大對升降機保養監管不力,超過九成升降機曾發生事故。 2019年理大衝突令校園多處損毀,時隔五年,審計報告披露校園修復開支。理大在2020年1月估算校園維修開支是5.7億,在2021年12月修訂成本估算減少近3億。連同保安工作,截至去年6月底,實際總開支約2.3億。理大解釋當時未有足夠時間委聘專業顧問評估成本,只經校內職員實地視察評估,又指開支減少是歸功於校董會指導下,完善工作和調整工程範圍。 目前出入理大校園需要通行證,審計署留意到社會關注理大開放校園政策,認為理大需要留意情況調整保安措施。 審計報告亦發現理工大學對升降機保養監管不足,校園74部升降機中,有69部曾發生事故,佔94%。最長停機近兩星期,總停機時數超過2,500小時。而10台扶手電梯,更全部都曾發生事故,總停機時數六百多小時。 審計署又指出約900份施工令中,過半在獲組別主管批准前已經開始工程,有些甚至在通過施工令申請前已經展開,建議理大採取措施確保遵從校校園《運作手冊》。校方同意審計報告建議。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控煙酒辦:藉電子煙濫藥情況普遍 部分加大麻素 促立法禁止管有
【有線新聞】衞生署控煙酒辦亦稱近年利用電子煙濫藥情況普遍,部分人會在電子煙加入大麻素等藥物,情況令人憂慮。 現在的電子煙會產生煙霧吸入肺部,直接會吸收入血液,幾秒之內就可產生效用,所以危險性也會增加。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主任:「我們見到最近的個案搜出含有『太空油』的煙彈,其實是與普通煙彈是一模一樣,結果就是電子煙,提高隨時隨地或者隱蔽式濫藥的可能性。」 另外,香港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四成本地大學生都曾經吸食水煙。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全面立法禁止管有電子煙及加入調味的煙草產品。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輸入外勞|議員指有中介剝削外勞 孫玉菡:若有證據、絕不留手制裁
【有線新聞】接連有外勞遭中介及管理公司剝削,政府指已經有機制禁止涉事僱主再輸入外勞。 飲食界(自由黨)張宇人:「最好我認為你設立扣分制,很像我們飲食業,犯了規便扣幾分,扣到某個分數就不要再讓他工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一旦我們掌握證據,有僱主參與其中,我們會毫不留手行政制裁,包括暫停他們輸入勞工申請,這個我們會做。」 選委會界別(工聯會)黃國:「勞務中介和管理公司往往收取高昂中介費用,或引誘簽訂陰陽合同(中介公司)表面32,000元,實收就是16,000元。」孫玉菡:「有真憑實據、有投訴的話請你們找勞工處、找警方將資料告訴我們,包括外勞的名字。如何找到他,他一定要來香港指控那些人,如果他只是指控他不來香港,我們沒有辦法幫他。」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簡樸房|倡違規者最高罰款30萬、監禁3年 受影響住戶將獲協助尋找租盤等
【有線新聞】房屋局下周一起就「簡樸房」制度諮詢公眾10個星期,建議出租不合規格「劏房」的業主或「二房東」最高可以監禁3年及罰款30萬元。 取締不合規格「劏房」時間表出爐,房屋局爭取明年提交並通過草案,最快第四季開始登記,為期1年至1年半。之後有1至2年寬限期,讓業主改建單位至符合標準,並獲得認證成為「簡樸房」,包括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地下至天花至少2.3米等。寬限期過後,當局會以風險為本,對未登記單位執法。 如果建築物公共部分有嚴重排污問題、結構性裂縫、僭建物阻塞逃生途徑等,當局可以拒絕認證。認證有效期為5年,每次延續認證須再提交專業人士核證報告。當局訂定執法優次會考慮違反最低標準的情況,例如是否涉嚴重安全問題、劏房數目、簡樸房和公營房屋供應等。 業主或「二房東」出租不合規「劏房」須負上刑事責任,最高判監3年及罰款30萬元;登記或申請認證過程中提供虛假資料或虛假陳述,最高判監3個月及罰款1萬元。 業主不同意房屋局局長根據登記制度、寬限期或認證制度作出的決定,可以向獨立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至於受影響住戶,當局會安排社工隊協助尋找私樓租盤、調配過渡性房屋、中轉屋及臨時收容中心安置他們。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立會三讀通過133億追加撥款 歷時不足5分鐘
【有線新聞】政府為上年度開支申請追加撥款133億元,獲立法會三讀通過。 草案由恢復二讀到三讀通過歷時不足5分鐘,以不記名方式,獲在席議員過半數贊成通過追加的133億元。涉及上個財政年度24項開支總目,主要包括應付公務員加薪、「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以及向創科基金注資等。 期間只有工聯會梁子穎發言:「我參閱過政府提交的文件和資料,當中24個項目,17個項目都是與2023至24年度公務員調整薪酬有關,內容是事實和有必要性。」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荃灣象鼻山路火警 警暫列縱火案 路政署指最快午夜重開所有行車線
【有線新聞】荃灣象鼻山路火警,波及隔音屏障及行人天橋,一人吸入濃煙不適,警方暫列縱火案。路政署指隔音屏障及行人天橋的結構安全,正在搶修,爭取午夜至明日清晨重開所有行車線。 火勢相當猛烈,整段路陷入火海,濃煙升上半空,不時傳出爆炸聲。道路的隔音屏障,令一段路如同火爐,火勢波及對上的行人天橋。現場消息稱是石圍角邨石菊樓、近隔音屏障的草叢首先起火,火勢迅速蔓延,火場面積約20米乘20米。消防開動一條喉灌救,約半小時將火救熄。一段隔音屏障「燒通頂」,損毀相當嚴重。 象鼻山路隔音屏障全長800多米,建成十多年,翻查立法會文件,當時造價預算超過2億元。火警救熄後,在路邊發現懷疑油漆罐,警方在現場蒐證。火警期間,一名老婦懷疑吸入濃煙不適,毋須送院,城隧經象鼻山路往荃灣全線封閉,九巴及龍運多條路線改道。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海關機場檢1,700萬元「太空油」煙彈原料 再破3儲存分銷中心 有小學教師被捕
【有線新聞】海關在機場檢獲一批由印度運抵香港、足以製成4.8萬粒「太空油」煙彈的依托咪酯粉末,市值達1,700萬元,再一次搗破三個「太空油」儲存及分銷中心,拘捕5男2女,其中一人為小學教師。 海關毒品調查科聯同情報科以及駐守口岸的前線人員在本月採取行動,先在機場利用新引進的拉曼光譜儀截獲8個由印度運送至香港,報稱「聚合物」的包裹內藏16公斤依托咪酯粉末,足以製成4.8萬粒「太空油」煙彈。 海關機場科空運貨物指揮官何天康:「拉曼光譜儀可以利用鐳射的光速射向一些需要化驗的樣本表面,因為每樣物質都有獨特的散射光波,散射光波可以反映分子獨特的結構,從而確定樣本是否違禁品或毒品。」 在跟進行動中,海關又搗破兩個「太空油」分銷中心及一個「太空油」儲存中心,檢獲191粒煙彈及53部煙機,拘捕6個涉案人士以及1名任職小學教師的買家,他們年齡介乎27至48歲,全部獲准保釋候查。 海關指集團採取迂迴方式,將製成品分銷到市面,海關毒品調查科指揮官劉偉倫:「包括利用網上速遞平台,將煙彈分發到用家手上,目的想在整個交易裡面,可以在背後遙距操控,不需要露面,利用本地物流運輸鏈進行這些不法的行為,增加我們執法人員偵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明年接任港大校委會主席
【有線新聞】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明年起接任港大校委會主席,為期三年。 行政長官李家超以港大校監身份委任王冬勝由明年1月1日起接任港大校委會主席,並同時委任多5人為港大校董,包括全國政協常委施榮懷。政府說希望任命六名新成員為港大管治帶來新氣象、新動力,開啓管治新篇章。現任校委會主席王沛詩自2022年1月1日出任主席,任期在今年年底屆滿。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鄒家成、黃碧雲、楊雪盈、余慧明就定罪及刑期提出上訴
【有線新聞】民主派顛覆政權案,四人就定罪及刑期提出上訴。 鄒家成、黃碧雲、楊雪盈和余慧明四人經審訊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鄒家成判監7年9個月,黃碧雲及楊雪盈判6年半,余慧明監禁6年9個月,他們就定罪及刑期提出上訴,司法機構網頁暫未顯示聆訊排期。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文創藍圖|有藝團倡加強培訓藝術行政人才 支持引入「進出機制」
【有線新聞】政府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全面檢討資助藝團的制度。有藝團建議為商界提供更多稅務優惠,以及加強藝術行政人才培訓。 《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71個措施,全面檢討資助藝團制度。有戲劇界表示政府應仿傚外國,為商界提供免稅或更大稅務優惠,鼓勵他們支持劇團。 劇協副會長余振球:「現在有一個配對補助金計劃,這是一件好事,配對補助金計劃對商界支持、對商人無實際的得益。我覺得最快最有效的就是免稅,因為我都曾經與商界討論,我支持你,與興建一間學校一樣免這樣多稅,我興建學校對社會的益處更大。」 有在本地籌辦藝術展的人士表示,本港欠缺中小型展覽場地,亦缺乏促成企業與藝團合作的平台,建議加強藝術行政人才培訓。典亞藝博創辦人黑國強:「過往的藝團大部分是接受政府資助,當然他們會有企業贊助或是其他資助形式主動地去聯絡一些品牌和品牌合作。他們不是專注於長期做這類事件,所以發展是很原始的階段來的,這類的藝術行政、中介及公關人才,其實香港的教育界都可以做到。」 另外,《藍圖》又建議引入「進出機制」,減少持續不達標的藝團資助,有藝術行政人員表示支持。香港中樂團行政總監錢敏華:「即使申請綜援的人都要做一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7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承認與卿蓬佩奧討論過制裁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黎智英作供承認有跟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討論過制裁,又透過名下公司轉帳墊支首次全球登報費用,但否認煽動仇恨和暴力。 黎智英由囚車押送到西九龍法院,辯方展示《蘋果日報》一篇網上報道,指黎智英2019年7月與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見面後,接受民主黨何俊仁網台節目訪問,提及美國應該制裁打壓香港示威者的人,讓他們知道後果。黎智英說,《蘋果》記者沒有訪問他,但如果報道有提及,代表他有同蓬佩奧討論過。法官李運騰問對報道的準確度有否懷疑,黎智英說沒有。 辯方總結首條串謀罪,問黎智英有否串謀《蘋果》高層發佈煽動刊物,意圖引發對中央和特區政府以及司法制度的仇恨,煽動暴力或違法等。黎智英說,高層刊登甚麼內容不用得到他的同意,他亦沒有想過要刊登煽動文章,認為內容必須合法。辯方之後圍繞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提問。黎智英確認助手Mark Simon曾經透過名下公司轉帳156萬港元給李宇軒,墊支首次全球登報費用,黎智英說不在乎、亦不知道收款人身份。 辯方引述律師助理陳梓華,稱黎智英曾經說過做不到的事情可以透過他的傳媒力量去做,黎智英不同意,稱只是想透過陳梓華叫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