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九龍塘大樹倒塌壓毀貨車 司機受傷
【有線新聞】九龍塘有大樹倒塌壓毀一輛貨車,司機受傷。 棵樹高約三十米,部份樹幹有被昆蟲侵蝕狀況,而貨車駕駛室車頂凹陷,擋風玻璃粉碎。現場在牛津道近蘭開夏道,中午12時許,路邊一棵大樹突然塌下,壓中停附近密斗貨車,32歲司機頸痛送院。消防到場用工具切斷樹幹,移到路邊交由相關部門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港府強烈反對美方簽證限制 斥是卑劣政治操作
【有線新聞】美國強烈譴責初選案判刑,將向香港官員實施新簽證限制,特區政府發稿駁斥。 美國國務院發聲明,指45名被告因為和平參與政治活動而遭受嚴厲判刑,華府將對執行國安法的香港官員實施新的簽證限制,要求港府立即無條件釋放45人。政府強烈反對,指所謂的簽證限制是卑劣的政治操作,對於所謂制裁嗤之以鼻,會堅定不移維護國安;又指所謂「初選」目的是導致香港出現憲制危機,企圖顛覆國家政權,與自由民主倡議完全無關。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尖沙咀日式餐廳多人食物中毒 曾進食榴槤果蓉、蝦及三文魚
【有線新聞】尖沙咀一間日本餐廳多人食物中毒。 兩批食客共7人分別在本月10日及14日,到位於尖沙咀金巴利道的日本餐廳「殿大喜屋」用膳,之後出現腹瀉、嘔吐及發燒等徵狀,3人求醫、毋須入院。衞生防護中心指他們都進食過榴槤果蓉、蝦及三文魚刺身,食安中心已經抽樣化驗,並指示餐廳暫停供應涉事食物。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北大嶼山公路私家車失事撞壆 司機昏迷送院
【有線新聞】一輛私家車在北大嶼山公路失事撞壆,司機昏迷送院。 司機受傷昏迷,由救護車送往瑪嘉烈醫院搶救。下午五時半左右,私家車在北大嶼山公路往九龍方向近迎東邨對開,懷疑天雨路滑失控撞向路中石壆,車頭損毀、安全氣袋彈出,現場交通一度受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習近平國事訪問巴西 晤盧拉談雙邊關係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國事訪問巴西,將與總統盧拉會晤,討論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議題。 習近平較早前乘坐專機抵達首都巴西利亞的空軍基地,獲總統府首席部長科斯塔等多名官員到場迎接。外交部指今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習近平時隔五年再訪巴西,與盧拉會談期間將就雙邊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習近平亦會出席簽署合作文件等儀式,期望此行可進一步鞏固兩國政治互信、提升雙邊關係。習近平稍後將在巴西總統官邸出席歡迎禮。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預設醫療指示條例草案三讀通過 盧寵茂:讓末期病人更大自主 與安樂死截然不同
【有線新聞】立法會三讀通過預設醫療指示條例草案,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認為是晚期照顧服務的里程碑,讓末期病人有更大自主權,議員希望政府做好宣傳教育。 被稱為「平安三寶」之一的預設醫療指示,是指容許18歲或以上有精神能力的人士,在指明情況下拒絕使用呼吸機、強心藥等治療,以及於有不能逆轉的疾病時不作心肺復蘇法的命。有議員期望政府下一步要做好宣傳及教育,選委會界別陳凱欣:「落實法律層面的框架只是第一步,維持生命治療、預設醫療指示、不作心肺復蘇命令等字眼都是一些專有的名詞,大眾是否清楚明白這些詞彙代表甚麼呢?」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認同社會對預設醫療指示仍有誤解,「預設醫療指示與安樂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預設醫療指示的目的在於病人在生命晚期不能自決時,在符合指明的先決條件情況下,例如患了末期疾病或者陷入持續性植物人的狀態等等,停止或不給予病人指明拒絕的維持生命治療。」 有議員期望下一步可以就持續醫療授權立法,讓病人認定的至親在有需要時可代為作決定。醫療衛生界林哲玄:「當一個人例如患上認知障礙,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可能是以年計,慢慢步入認知的衰退。他開始不太知道自己發生甚麼事,但他又清醒,這時候可能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體育總會管治守則 多個屬會表態歡迎 冰球總會:非懲罰問責機制
【有線新聞】多個屬會都歡迎檢討結果及管治守則,認為有助長遠規範管理。 有份出席會議的屬會會後見記者,他們普遍歡迎檢討報告及守則,認為有助進一步規範化日常工作,提升管治質素之餘,屬會終於可以實現人事更替。武術聯會秘書長何佩犀:「有做會長的過了十多二十年,跟他說夠鐘,70多歲就要走,現在這樣跟他說有個很好的理由,有個管治委員會都提議我們這樣做,事實上他也會明白的。肯定不會青黃不接的,這個世界你也知道,(不會)沒有了哪個人不行。」 曾經牽涉在賽事中錯誤播放國歌的冰球總會則指,指引著重建議如何改善管治,並不認為是懲罰或問責機制,他們亦期望當局長遠對冰球運動有更多支持。冰球總會會長陳恩永:「有多些譬如會計、法律專業人士協助我們提升企業管治。如何做到專業化、精英化、產業化發展,好像剛剛說一些教練的培訓、資助球員精英運動員,有甚麼可以幫忙,對香港內部,特別是冰球運動員發展,場地方面政府有資助,建多一些冰場。」 有立法會議員關注過去有運動員因為不清楚遴選準則,而錯失代表香港出賽的機會,九龍西(民建聯)鄭泳舜:「我重申過去體育總會遴選準則持之有效,不過有個別體育總會可能在公開或制度上未必能夠太清晰,這方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政府擬立法強制踩單車戴頭盔 爭取明年提修例建議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明年就強制騎單車人士佩戴頭盔提交修例建議。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回覆議員提問時說,過去3年在交通意外中死亡及重傷的騎單車人士,有六成沒有佩戴頭盔,正研究修例強制他們佩戴頭盔,但研究時發現世界各地法例要求各有不同,包括應否強制騎單車人士在所有地點或只是在指定的地點佩戴頭盔,以及修例後的適用年齡等。當局收到本地不同持份者意見,會仔細研究分析,爭取明年向立法會提修例建議。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承認向蔡英文介紹美軍前副參謀長基恩和美國前副國防部長保羅沃夫維茲
【有線新聞】控方開案時指控黎智英透過美、英、台三條戰線,呼籲外國制裁,黎智英否認有要求美國政要針對中港採取實際行動。 其中一名被指與黎智英有聯繫的是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黎智英在庭上供稱2019年7月訪美,原意向參議員講述香港情況,助手Mark Simon接到白宮聯絡,稱彭斯想見他,兩人才見面。他稱不會夠膽要求美國副總統做事,會面只是陳述香港情況,希望對方發聲支持香港,會面沒有提及實際行動。 他又說沒有親身接觸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信對方不認識自己,發起「一人一信」是寄望特朗普會就國安法「做些事」,例如致電習近平要求停止實施國安法,亦因此有要求蘋果國際組不要跟CNN等外媒抨擊特朗普。 黎智英承認有捐款予英國組織「香港監察」以及美國的智庫,每年2至5萬美元,只為支持他們的工作,金額不足以構成影響,又否認捐款予美國的政治人物,以此引誘他們干預香港和內地或者改變外國對華政策。 英國聯繫方面,黎智英確認2019年區議會選舉,英國上議院議員奧爾頓勳爵來港觀察選舉,曾經跟對方在一間酒店見面,但兩人沒有談論任何政治或公共事務議題,他只是邀請對方刊載文章;又說回歸前後見過時任港督彭定康,不過次數不多,不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承認2014年後站得更前 是商人也是社運人士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黎智英親自作供,否認支持暴力和港獨,但同意2014年佔中後「站得更前」,形容自己是商人也是社運人士。 案件相隔近四個月續審,黎智英的女兒、妻子和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等到庭旁聽。黎智英由囚車押送到法院,他以英文作供,需戴耳機輔助,三名懲教人員守在他的證人席旁。 黎智英憶述六四後他開始參與政治和辦報,認為掌握愈多資訊才能保障愈多自由,《蘋果日報》的核心價值是追求言論自由、民主和法治。 他說與報章高層召開「飯盒會」只是討論開辦網上新聞等商業決定,否認曾經向員工指明特定編採內容,因為深信員工都是香港人,有些原則是「心照」。又說自己一直反對任何形式暴力,形容港獨、台獨等主張太「瘋狂」,是一種陰謀和陷阱,所以有要求員工不可提及,亦不容許主張「獨立」的「寫手」加入《蘋果日報》。 黎智英說《蘋果》一直有報道社運,佔中後報道更多,只因當時社運更趨活躍,傳媒必須跟進和反映現況。他形容自己同時是商人和社運人士,佔中後「站得更前」,但否認2018年後變得更激進,又說讀者並非白紙一張,不會沒有自己想法,《蘋果日報》沒有荼毒香港人,自己沒有意圖也沒有能力這樣做。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河套香港園區發展綱要 倡建設四大方向 因應需求首期面積倍增 首批企業明年中起進駐
【有線新聞】政府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建設產學研平台、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等四大方向。 河套香港園區鄰近落馬洲口岸,佔地87公頃。政府公布發展綱要建議建設世界級產學研平台、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等四大方向,配合國家《深圳園區規劃》創科合作先導、試驗區定位,以兩個五年期推進發展,目標2030年形成協同機制、2035年完成發展格局。 首期規劃涵蓋生命科技、先進製造產業研發用地,亦有人才住宿、社區生活配套設施。總樓面面積由原先54萬平方米,倍增至100萬平方米。創科局解釋審視河套區發展需求大,因此採取更進取規劃。首批大樓年底陸續完工,下一步集中招商引資,明年下半年會有第一批企業進駐。 綱要指香港科研潛力大、有吸引力,政府會邀請企業落戶園區,支持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和初創發展,然後利用大灣區完整產業鏈生產,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利用香港聯通世界優勢探討更多創科發展優惠政策,匯聚創科資金。河套合作區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理念,樹立國際科研樞紐形象。政府會與內地從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研究便利創科試行計劃措施。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綱要由頂層設計園區發展,協同深圳發展世界級創科重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0日
天文台錄17.5度 今年入秋以來最低 下周中氣溫將顯著下降
【有線新聞】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17.5度,是今年入秋以來的最低紀錄。 天文台表示,一股東北季候風正影響華南沿岸,同時一道廣闊雲雨帶正覆蓋該區,天氣稍涼。截至正午12時,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17.5度,是今年入秋以來的最低紀錄,星期四仍然稍涼,隨後一兩日天色較為明朗,日間氣溫稍為回升。但另一股東北季候風預料下周初抵達華南,下周中廣東沿岸氣溫會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