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香港單車節 ︳周日凌晨起分階段封路
【有線新聞】香港單車節星期日舉行,當日凌晨一點開始實施分階段封路安排。 活動分為50公里、32公里以及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等。賽事途經的路段當日凌晨1時起分階段封閉,包括青馬大橋及汀九橋往九龍方向、屯門公路九龍方向。50公里賽事進行期間,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將全綫封閉,所有車輛要改行呈祥道或大埔道。 警方及運輸署呼籲市民預留額外行車時間,封路期間小心駕駛,遵從在場警員指示。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數碼港、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簽合作備忘 建「港深協同創新平台」
【有線新聞】數碼港與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簽署合作備忘,打造「港深協同創新平台」。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出席簽約儀式,並見證合作基地「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揭牌。工場設於數碼港粉嶺的共享工作室,已有首批十間內地企業進駐,另有五間即將落戶,涵蓋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領域。孫東說,工場是深化港深合作的最佳體現,相信「港深協同創新平台」能培育更多大灣區優秀創科企業,實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戰略目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港股連日大幅波動 陳茂波:與過去升市一樣反覆回調再發展
【有線新聞】港股在中央刺激措施下連日急升後回落,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與過去升市一樣,都會反覆回調再向前發展,長遠要視乎經濟狀況及資金流向等多項因素。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大家見到國家相關部委宣布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穩定大家對內地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期,同時在流動性方面釋出很穩定的訊號。大家知道市場中的流動性會大大提升,這些具體措施要些時間才可在實體經濟反映出來,所以短期內有些波動是在所難免。」 陳茂波又說,相信美國減息周期已經開始,但減息速度和幅度受當地經濟、地緣政治及總統大選等因素影響,政府會密切留意,呼籲投資者小心管理風險。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施政報告|公屋聯會倡增白居二、單身配額 擴大長者「樓換樓」 測量師學會倡停綠置居
【有線新聞】公屋聯會提出《施政報告》建議,包括調高白居二及單人申請者配額,將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擴展至房委會。 聯會提出10項建議,包括參考房協容許房委會單位長者業主以樓換樓在二手市場放售,加快單位流轉。同時調高白居二配額至9,000個單人申請者配額至兩成以上,並且壓縮資助房屋銷售時間,減低樓市波動的影響。另外建議向嬰幼兒家庭提供置業從價印花稅寬減,而當公屋供應穩定後將出租與出售資助房屋比例,由七三比調整至各一半。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說青年躺平、等公屋,我覺得大部分青年不是這樣,但畢竟有這現象,這時候我們公屋聯會提出的梯階理論,即令到居民由出租公屋到出售資助房屋再到私樓,這合乎我們理念及提倡。因為有充足資助房屋出售,一可解決房署經濟困難,亦能滿足置業需要。」 香港測量師學會就建議暫停「綠置居」計劃,並且限定公屋只出租,同時限制居屋在公開市場出售。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趙錦權:「如果將公屋出售,就會令排隊的人時間無法縮短,所以為何有構思希望政府能夠將出租的單位留在出租隊伍,賣的單位同樣建議。居屋留給合資格買居屋的人買,不是補地價、轉賣出去變私人住宅,因為這做法會將存量一直縮減,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秀茂坪老婦捱小巴撞昏迷送院 司機涉酒駕被捕 據報超標逾三倍
【有線新聞】秀茂坪有小巴撞到一名老婦,司機涉嫌酒後駕駛被捕。 73歲老婦頭及腳受傷昏迷送院搶救,馬路上留有血跡。下午1時許,老婦行經曉光街秀明道交界時遭小巴撞飛,倒地昏迷。消息指54歲小巴司機酒精呼氣測試超標逾三倍,同時涉嫌危險駕駛被捕。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建造業總工會指逾八成會員凍薪減薪 指工程量大減 倡14項工種凍薪共渡時艱
【有線新聞】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公布調查,八成受訪會員過去一年薪酬不變甚至減薪,三成半人開工不足。工會指工程量大減,建議下月起14項工種凍薪,以共渡時艱。 半年間多個地盤傳出欠薪,有承建商清盤,不少建築工人擔心有汗出、無糧出。陳先生:「環境當然惡劣,有些被欠薪,現在很惡劣的,人人以為做地盤很好?當然是不好。」楊先生:「很少工作(如何少?隔多久才有工作)不定,可以相隔足足半個月。」 建造業總工會8至9月透過問卷調查訪問約2,000名會員,發現過去一年只有一成八人有加薪,過半人薪酬沒改變,減薪的就有約兩成四。三成半受訪工人稱開工不足,八成人認為受到輸入外勞的影響。 勞工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梁子穎:「始終有一些漏洞未解決,正如當初推出計劃時,其實是保證本地工人及非本地工人比例是2比1的,這方面究竟有否應用在工務工程中?真的達到非本地工人佔3分1,而本地工人能佔3分2?或者讓更多本地工人現時面對失業情況在工務工程中可以有調節,讓工友可以參與工程。」 工會亦向業界了解16個主要工種的人力情況定出工資參考金額,下月起其中14個工種將凍薪,另外兩個工種金屬棚架及挖掘機因為人手較為短缺,建議日薪加50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香港、內地簽署CEPA第二份修訂 明年3月實施
【有線新聞】香港與內地簽署CEPA第二份修訂,明年3月1日實施。 儀式在政總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代表香港,在特首李家超見證下,與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李詠箑共同簽署新一份服貿協議,深化兩地服務貿易的開放水平,降低多個香港具優勢的專業領域進入內地市場的門檻,包括建築工程、檢測認證、電視電影、金融及旅遊服務等,並放寬香港專業人士到內地提供服務的資質要求,陳茂波形容是一份全面現代化及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議。 陳茂波:「讓更多香港企業和專業人才能以更優惠待遇進入內地市場,香港服務質量優良,並且與國際接軌,既能滿足內地消費者對優良服務的龐大需求,也可以助力內地進一步增強服務業的競爭力,為國家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警破酒店賣淫集團 12女、1男被捕
【有線新聞】警方偵破一個酒店賣淫集團,拘捕12名女子及1名是集團骨幹的男子。 被捕的10名內地女子及2名外籍女子,年齡介乎24至44歲,她們携同隨身行李遭帶返入境處扣留調查。警方說犯罪集團透過網上社交平台指示外地女子以旅遊簽證來港及訂購酒店房間,再透過即時通訊軟件安排客人到房間進行性服務,從中抽佣,每月營業額約20萬元。警方過去兩日採取行動,在北角一間酒店拘捕集團骨幹成員的34歲男子,又檢獲一批證物。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施政報告|旅議會倡團結各界策略性推廣盛事 開拓穆斯林旅客等新市場
【有線新聞】旅遊業議會就施政報告建議政府應結集業界力量策略性推廣盛事,提升旅遊產品內涵。 旅遊界姚柏良:「與業界不同持分者 有多些緊密合作的平台,使我們可以與很多跨界別多些串連,這個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都說了很多遍搞甚麼盛事都好,我們不希望盛事完了就算,而是透過盛事帶動不同業界一起受惠,同時可以讓香港的旅遊產品更加創新、更加豐富、更加有吸引力。」 業界又提議開拓穆斯林旅客等新市場,但需要加強接待配套。又關注有旅客為了省錢在網上預約無牌導遊或車輛,增加旅客風險,同時為持牌旅行社帶來衝擊,建議政府加強提醒旅客要光顧持牌旅遊服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涉於「小紅書」上載DSE試卷 女監考員判囚2周、罰款5,000元 官批守法意識薄弱
【有線新聞】一名女監考員涉嫌在「小紅書」上載應屆文憑試試卷,違反保密規定,判監兩星期和罰款5,000元。 時任教學助理劉冠希承認今年4月監考文憑試英文科考試後未有保密試卷三的內容,違反保密規定。辯方引用「補習天王」蕭源的案例,指嚴重程度不及蕭源案,沒有引致考生投訴不公,被告只因愚昧犯案,又主動自首,影響將來能否成為教師,希望法庭考慮短期監禁或緩刑。裁判官同意案件沒有為該場考試帶來不公平的衝擊,但被告為一己私利,想宣傳補習生意而上載試卷,守法意識薄弱,要小懲大戒,判她入獄兩星期及罰款5,000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施政報告|區議員倡加強取締工廈劏房 增建更多社區客廳、加入家庭社工
【有線新聞】下星期三發表的施政報告將交代解決劏房問題方案,有服務劏房戶的區議員在本台節目《議員同你傾》建議要加強取締工廈劏房,有營運社區客廳的機構建議日後加入家庭社工等服務,支援劏房戶需要。 全港有約11萬間劏房,居住約22萬人,今年施政報告焦點之一是設定最低標準,取締劣質劏房。服務劏房戶的荃灣區議員伍俊瑜在本台節目《議員同你傾》建議最低面積定於7平方米、樓底1.8米、廚廁分隔等,又提到荃灣有不少工廈劏房要加強規管。伍俊瑜:「工廈劏房首先已違反土地使用原則,不論有沒有最低劏房標準都應該被取締,以及在消防、排污系統上都有很多問題。我相信一個唐樓的劏房與工廈的劏房,工廈劏房面對的困難嚴峻過唐樓的劏房。」 仁濟醫院在荃灣區有營運過渡性房屋及社區客廳,本身是仁濟醫院董事局主席的荃灣區議員張文嘉認為社區客廳有效針對劏房戶需要,未來應增建更多。張文嘉:「專業服務包括社工幫助調解家庭問題,一些物理治療師可以設計專業課程或活動給予劏房住戶,包括兒童、婦女甚至長者,針對他們需要的問題。」伍俊瑜:「豪宅有會所,我希望唐樓、劏房都有會所,所以這會所不能太遠,一定要近。」 現時過渡屋有一定比例配額供輪候公屋滿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09日
建造業總工會指逾八成會員凍薪、減薪 三成稱開工不足 倡檢討外勞政策
【有線新聞】香港建造業總工會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受訪會員凍薪甚至減薪,又建議上月起14項主要工種。 建造業總工會對上兩個月問卷訪問約2,000名會員,發現過去一年只有一成八人有加薪,過半凍薪,約兩成四減薪。另外超過七成認為今年就業情況轉差,三成半受訪工人開工不足,八成人認為是輸入外勞影響。工會希望政府適時檢討外勞政策,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同時提供更多在職培訓,並且有序推出工務工程,創造更多短期職位,又指下月起14個工種凍薪,只有金屬棚架及挖掘機工種日薪加50元。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共識是目前市道不好,他們接不到工程量。如果工友強行加薪,其實大家負擔也重,就算真的增加,是否貼近實際收取的金額?調查也反映到其實有些工友薪金都不貼近工會公布的價錢,我想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決定。」